武夷巖茶是中國傳統名茶,屬於烏龍茶類,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具有巖骨花香的品質特徵,原產於福建閩北"秀甲東南"的武夷山一帶,茶樹生長在巖縫之中。武夷巖茶的形態特徵:葉端扭曲,似蜻蜓頭,色澤鐵青油潤,內質活、甘、清、香,有明顯的巖骨花香,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武夷巖茶屬半發酵的青茶,製作方法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其中最著名的武夷巖茶是「大紅袍」。
首先,武夷巖茶的起源。
商周時,濮閩族的君長會盟伐紂時,將武夷茶進獻給周武王,直到西漢時期,武夷茶已初具盛名。唐朝元和年間,孫樵在《送茶與焦刑部書》中提到的"晚甘侯"是武夷茶別名的最早的文字記載。到宋代時期,中國制茶技術進入改革時期,飲茶風氣盛行,各地產茶不下百種,僅貢茶就有幾十種,此時的武夷茶也是北苑貢茶的一部分,運往建州進貢。
元代時期,統治者嗜茶成性,且頗有品茶功夫,武夷茶便成了首選,於是在元代武夷茶正式成為貢茶。元大德六年,朝廷為了監製貢茶,特地在武夷山的四曲溪畔,設置"御茶園"當時武夷茶就大量進貢了,擴大了武夷茶的影響。
明洪武二十四年皇帝朱元璋詔令產茶地,禁止蒸青團茶,改制芽茶入貢,逐漸向炒青綠茶轉變。明末清初由於加工炒制方法不斷創新,在制茶過程中不斷摸索,就出現了烏龍茶。清代是「武夷巖茶」全面發展的時期,武夷茶區不僅有生產武夷巖茶、紅茶、綠茶,而且還有許多的名從。一直延續到如今,"武夷山大紅袍"被國家工商總局新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成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
其次,武夷山大紅袍的名稱由來。
傳說古代,有一個窮秀才上京趕考,路過武夷山的時候,病倒在路上,幸好被天心廟的老方丈看見,泡了一碗茶給他喝,然後病就好了,後來秀才金榜題名,考中了狀元,還被招為東床駙馬。狀元來到武夷山謝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後擁,到了九龍窠,只見峭壁上長著三株高大的茶樹,枝葉繁茂,吐著一簇簇嫩芽,在陽光下閃著紫紅色的光澤。
老方丈對狀元說:「當時你犯鼓脹病,就是用這種茶葉泡茶治好的。很早以前,每逢春日茶樹發芽時,就鳴鼓召集群猴,穿上紅衣褲,爬上絕壁採下茶葉,炒制後收藏,可以治百病。」狀元聽了要求採制一盒進貢皇上。
隔天,廟內燒香點燭、擊鼓鳴鐘,召來全寺廟的和尚,向九龍窠進發。眾人來到茶樹下焚香禮拜,齊聲高喊「茶發芽」,然後採下芽葉,精工製作,裝入錫盒。狀元帶了茶進京,碰巧遇到皇后肚疼鼓脹,臥床不起,狀元立即獻茶讓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將一件大紅袍交給狀元,讓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賞。一路上禮炮轟響,火燭通明,到了九龍窠,狀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將皇上賜的大紅袍披在茶樹上,以示皇恩。
說也奇怪,等掀開大紅袍時,三株茶樹的芽葉在陽光下閃出紅光,眾人說茶樹的芽葉是被大紅袍染紅的。後來,人們就把這三株茶樹叫做"大紅袍",在石壁上刻了"大紅袍"三個大字,從此「大紅袍」就成了進貢的貢茶。
然後,武夷巖茶的品種分類和特點。
武夷巖茶是指產於武夷山的烏龍茶。主要品種有武夷水仙、武夷奇種、大紅袍等,巖茶中以大紅袍、白雞冠、鐵羅漢、水金龜等著名,其它品種還有瓜子金、金鑰匙、半天腰等品種。因產茶的地點不同,又分有正巖茶、半巖茶、洲茶。「正巖茶」指武夷巖中心地帶所產的茶葉,其品質優,香味醇厚,巖韻明顯。「半巖茶」指武夷山邊緣地帶所產的茶葉,其巖韻略遜於「正巖茶」。「洲茶」泛指靠武夷巖兩岸所產的茶葉,品質又低一籌。
大紅袍:為武夷巖茶四大名叢之首,素有"茶中之王"的美譽,具有顯著的健胃養胃藥理作用。最大的特點就是性質溫和,適合四季飲用,還有突出的健胃養胃功效,腸胃不好和寒氣重的人可飲用。此外,還有防輻射和防日曬的作用。
鐵羅漢:武夷最早的名叢,傳說原產于慧苑巖內鬼洞和竹窠巖長窠。清代郭柏蒼所著《閩產錄異》中記載:「鐵羅漢、墜柳條,皆宋樹,又僅止一株,年產少許。」據說,19世紀中葉,惠安施集泉茶店經營武夷巖茶,以"鐵羅漢"最為名貴,性質溫和,清熱降噪,有療熱病的功效,極受歡迎。
白雞冠:白雞冠之名在明代就有傳聞,比大紅袍還早出現。白雞冠樹,分枝頗多,樹葉色呈淡綠,嫩葉淺綠微黃,葉面開展,春稍頂芽微彎,茸毫顯露似雞冠,這也是白雞冠名稱之由來。具有性質溫和,止渴,除疾,清涼解毒的效果。
最後,武夷巖茶的品質特點。
武夷巖茶是產於閩北武夷山市武夷山巖上的烏龍茶類的總稱。其茶條壯結、勻整,色澤青褐潤亮呈「寶光」,葉面呈蛙皮狀沙粒白點,俗稱"蛤蟆背",衝泡後葉底「綠葉鑲紅邊」,呈三分紅七分綠。武夷巖茶的香氣馥鬱,勝似蘭花而深沉持久,滋味濃醇清活,生津回甘,茶湯雖濃,飲而不見苦澀,回味無窮。
武夷山群峰相連,峽谷縱橫,九曲溪縈迴其間,氣候溫和,冬暖夏涼,雨量充沛,茶樹倚山巖而植,借谷底冬暖夏涼,雨量充沛的條件,特別是這裡的土壤屬於酸性巖石風化後形成,孕育出的巖茶具有獨特韻味,正如古人所說的「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黃土」,非常適合茶樹生長。最大的特點是,因為在峽谷間,雲霧易聚難散,所以空氣溼度大,為茶樹提供了特別的生長條件。所以同一品種茶樹,種在不同的地方,也會產生一些變異,這就是武夷巖茶「巖巖有茶,茶各有名」的緣故。
武夷巖茶的製作工藝屬烏龍茶製作,採用深發酵,重焙火的做法。其茶外形彎條型,色澤烏褐或帶墨綠、或帶沙綠、或帶青褐、或帶寶色;條索緊結、或細緊或壯結,湯色橙黃至金黃、清澈明亮;香氣帶花、果香型,瑞則濃長、清則幽遠,或似水蜜桃香、蘭花香、桂花香、乳香等等。滋味醇厚滑潤甘爽,帶特有的「巖韻」。武夷巖茶是半發酵茶,在加工過程中經過焙火,焙好後不宜立即飲的話,因為火氣未除會有燥感,所以一般要存放一段時間後再飲,這樣滋味會更醇和,而且經過焙火的茶葉不但可以穩定和提高茶葉的品質,還可以長時間的存放。
武夷巖茶含有人類身體必需的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還含有豐富的人類必需的多種胺基酸以及少量的蛋白質和脂肪,對人體營養的補充有所作用,由於可溶於水的糖分極少,屬於低熱量飲料;其主要藥理功能有:明目益思、減肥、延緩衰老、提神醒腦、健胃消食、利尿消毒、祛痰治喘、止渴解暑、抗輻射、抗癌防癌、降血脂、降血壓和降膽固醇等等。18世紀傳入歐洲後,因受當地群眾的喜愛,把武夷巖茶稱為「中國茶」,曾有「百病之藥」美譽。
武夷巖茶的茶湯呈金黃或橙黃,帶些微紅,清澈亮麗,茶青發酵的程度不同,還有烘焙的程度不同,泡出來的湯色也不同。重發酵,高火功的巖茶,顏色較深較紅;輕發酵,低火功的巖茶,顏色較淺較黃,巖茶的茶湯具有甘、醇、鮮、滑等特點。茶湯厚稠清新,茶味濃鬱,茶湯雖濃,飲而不見苦澀,有舌齒清甘、喉嚨開闊和生津回甘的感覺,讓人回味無窮。
武夷巖茶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其茶的品質優,茶滋味醇厚,內涵豐富,有特殊的「巖韻」,讓人回味無窮;而且健康養生,可以明目益思,健胃消食和延緩衰老等,是不可多得的飲品,讓我們品味茶的色、香、味、形的同時,對身體起到保健疏導作用。所以,品武夷巖茶,既健康養生,又是一種生活的享受,也是一種精神的享受。
如果你對文章有不同的觀點,可以在下面留言評論;喜歡我分享的文章,可以互相「點讚+關注」,你的關注是對我的鼓勵,也是促進我進步的原動力。
免責聲明: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