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早6:00更新文章,不偷懶、不任性、不造作,不做標題黨、不當段子手、不入雞湯幫,力求實用、力求簡單、力求幽默,服務於知識增量、服務於思維創新、服務於認知升級(本公號ID:DGKINGYS)
今天是10月13日,星期四。今日習學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繼承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愛祖國,愛人民,鮮豔的紅領巾飄揚在前胸。
某日,大象老師到一所幼兒園開講座。自然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紅旗招展、人山人海」,那場面是相當壯觀。
更為壯觀的是,講座完了眾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仍不散去,圍著大象老師問問題。其中,有一位媽媽說了自家孩子的一些「問題」。大象老師說,你先等等,最後一個跟你談。那位媽媽有些不解,看樣子相當「藍瘦香菇」。
又一位青春靚麗美少媽擠過來,問大寶經常因為爭寵而揍小寶的事。她說的挺詳細的。聽了五六分鐘,大象老師問她,你老公是不是經常不在家?她張大嘴巴說,嗯吶!你怎麼知道的?大象老師接著問,你老公是外國人?她驚訝地說,嗯吶嗯吶!你怎麼知道的?大象老師又問:你老公是日本人?她吃驚地瞪大眼睛說,嗯——吶!大象老師難道會算嗎?
哪裡會算啊!她講述孩子發生的「問題」都是父親缺席孩子成長的「症狀」,當然可以判斷爸爸經常不在家。經常不在家的爸爸在東莞來說,極有可能是外國人。為什麼呢?東莞不是北上廣深,業務繁忙到不著家的中國男人,在咱們東莞是很少見的。我看這位美少媽氣質高雅,衣著穿戴是日韓風,挎的包包是薩曼莎,開的車是雷克薩斯。特別薩曼莎的包包,不僅是日本牌子,而且在日本來說是比較實用和平價的包包,也就是說不是日本當地人或者有親戚在日本,單純是中國人是不會用這個牌子的包包的。
最後,那位「藍瘦香菇」的媽媽還是等到了最後,等到的卻是大象老師的一句尷尬的問話:冒昧地問一句——你是不是離婚了?
這回她真的是「藍瘦香菇」了,睜大了眼睛,張大了嘴巴,說了很多人向大象老師說的話——你是怎麼知道的?
很簡單!你說的孩子的那些個「問題」,都是離異家庭的孩子所集中出現的問題。你看看,研究家庭教育居然可以用來「算命」。
@大象親子專欄
發表於10月12日東莞時報B03版的專欄文章
閱讀貴在親子間
特約撰稿人 石長青
近日,教育部考試中心下發了《關於2017年普通高考考試大綱修訂內容的通知》,對語文、數學、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七門學科考試內容進行了調整。語文學科最引人注目的是增加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考核內容,同時將「文學類文本閱讀」和「實用類文本閱讀」作為必考內容。
高考向來都是教學和學習的指揮棒。關於明年的高考語文,明眼人一看便知,今後要更加努力的方向是閱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主要靠加大閱讀量,而文本閱讀那是更直接的閱讀考察。
我從2006年深秋開始做家庭訪問,如今已經10年,走入300多個家庭,採訪了1000多位家長,和更多的不同階段的學生。優秀的學生和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優秀的則各有各的問題。那麼,相似的優秀是什麼呢?就是閱讀習慣。凡是從小養成了閱讀習慣的孩子,在學習上總不會差到哪裡去。而且,這種習慣的好處,不僅是對語文的學習而言的,對其他所有學科都有積極的影響。
有了這個發現,我愈發對自己學生時代的遭遇,感到特別有意見。我在讀中學的時候,老師是嚴禁學生看課外書的。被發現了會怎樣?不僅要當場沒收,還要在班會上公開批評。那個時候的我們,看本課外書就跟搞地下工作似的。老師好像軍統和中統,眼是賊亮賊亮的,心是毒辣毒辣的,總能把我們從偽裝中拎出來示眾。所以,對比之下,如今的學生那真叫一個幸福。課外書閱讀不僅不限制,還鼓勵,還獎勵,如今連高考都站出來挺閱讀,時代真的不同了。
在全社會鼓勵閱讀的當下時代,如果有效地進行閱讀便成了問題。在我們當年搞地下閱讀的年代,閱讀的高效率不用說都會高高的,也必須得高高的,至於原因不說你也懂。但現在不同了,沒有壓力了,效率反而很難保證了,特別是對於小學生和初中生而言。
提高閱讀效率的一個有效方式,也是我最推崇的方式是親子閱讀,就是家長和孩子一起讀。親子閱讀為什麼是高效閱讀呢?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和孩子亦師亦友,大部分情況下家長是老師,也有部分情況下孩子當老師,相互監督,相互學習,這兩代人不同的閱歷和理解力在閱讀過程中碰撞融合,對雙方的成長和認知都有著奇妙的化學反應。而且更為重要的是,親子閱讀極容易養成閱讀習慣。習慣一旦養成,對一個人終身都是有益的。
有人可能會問:孩子大了,還要進行親子閱讀嗎?我的回答是:當然。不要誤以為親子閱讀只是針對低年齡的,其實孩子閱讀長大,效果會越好,效率也會越高。就算是孩子是成年人了,也不例外。通過親子閱讀,兩代人之間的代溝也會自然被填平,真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近期講座安排
@今日薦書
國家教育部推薦的全國家長學校統編教材《家長手冊》,詳情請戳下方「閱讀原文」
↓↓↓↓↓ 點下方「閱讀原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