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的功效 大黃的使用禁忌都有哪些

2020-12-16 三九養生堂

大黃算是非常常見的中藥材了,因為大黃的功效有很多,使用的也非常廣泛,所以我們需要了解大黃的具體功效,那麼大黃的藥用價值有哪些呢?大黃的使用禁忌有沒有呢?下面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大黃的使用有很多的注意事項,我們需要廣泛關注的,大黃的用處非常多,不僅能清熱解毒還能利咽消腫,我們需要詳細了解大黃的功效,這樣才能更好的使用。

大黃的功效

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瘀通經。用於:實熱便秘,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溼熱黃疽,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扑損傷,外治水火燙傷;上消化道出血

禁忌

脾胃虛寒、氣血虛弱、陰疽、產後、月經期及哺乳期均慎服,孕婦禁服。

大黃又有金不換等別名。以根及根莖入藥。大黃是多種蓼科大黃屬的多年生植物的合稱,也是中藥材的名稱。在中國地區的文獻裡,「大黃」指的往往是馬蹄大黃。

大黃是我國的四大中藥之一,又名火參、金木、破門、綿紋等。在我國傳統醫學中應用已久,始載於我國現存最早的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因其色黃,故名。大黃性味苦寒,藥性峻烈,素有「將軍」之稱。

歷代本草均有收載:《千金方》稱大黃為錦文大黃;《吳普本草》稱大黃為黃良;李當之《藥錄》稱其為將軍;而《中藥材手冊》則稱之為川軍。藏語叫「君木扎」。大黃具有瀉下攻積,清熱瀉火,解毒止血,活血化淤,清利溼熱的功能。

廣泛用於治大便秘結、癰腫、疔瘡、目赤腫痛、痄腮、血熱妄行引起的各種出血、淤血經閉、產後腹痛、跌打損傷、溼熱洩痢、黃疸、水腫、中風痰迷等,有蕩滌胃腸,推陳致新,安和五臟之功。

大黃的用處雖然非常的多,但是使用起來也是有很多的注意事項的,有一些人群是不能使用大黃的,需要我們搞清楚的。大應用非常的早,我們都需要了解清楚。

功能主治

瀉熱毒,破積滯,行瘀血。治實熱便秘,譫語發託,食積痞滿,痢疾初起,裡急後重,瘀停經閉,症瘕積聚,時行熱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陽黃,水腫,淋濁,溲亦,癰瘍腫毒,疔瘡,湯火傷。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瘀通經。用於實熱便秘、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溼熱黃疸。

《本經》:下瘀血,血閉,寒熱,破症瘕積聚,留飲宿食,蕩滌腸胃,推陳致新,通利水谷(』水谷』一作』水谷道』),調中化食,安和五臟。

《別錄》:平胃,下氣,除痰實,腸間結熱,心腹脹滿,女子寒血閉脹,小腹痛,諸老血留結。

《藥性論》:主寒熱,消食,煉五臟,通女子經候,利水腫,破痰實,冷熱積聚,宿食,利大小腸,貼熱毒腫,主小兒寒熱時疾,煩熱,蝕膿,破留血。

《日華子本草》:通宣一切氣,調血脈,利關節,洩塑滯、水氣,四肢冷熱不調,溫瘴熱痰,利大小便,並敷-切瘡癤癰毒。

《綱目》:主治下痢亦白,裡急腹痛,小便淋瀝,實熱燥結,潮熱譫語,黃疸,諸火瘡。

攻積導滯: 味則大苦,氣則大寒,性沉而降,力猛善走,直達下焦,長於還下。入陽明,能蕩滌胃腸實熱積滯。凡傷寒,溫病,熱結於中。

涼血解毒:味大苦、氣大寒既入氣分,又恤分,有瀉熱涼血之效,故《醫學衷中參西錄》曰:大黃入血分,性呈趨下而又善清在上之熱,故目疼,用之皆為要藥。又善解瘡瘍熱毒,以治療毒,尤為特效之藥。其性能降胃熱,並能引胃氣下行,故善止吐衄。」

活血祛瘀:《本草易讀》曰:「大黃,味苦大寒,入太陰脾,厥陰肝經。瀉熱行瘀,決壅開塞。通經脈而破癥結。」功用峻烈,推陳致新,使瘀血去,而新血生。

大黃外用功效:外用亦是一味良藥。如研末可治黃水瘡、溼疹等皮膚病;與陳石灰同炒至桃紅色,研細後撒布傷口,可止創傷出血。配地榆研末油調後外敷,治療燙火傷頗效。

唐·王燾的《外臺秘要》中有以大黃為主藥的「九物大黃薄貼」,專門外用治療癰疽發背。南宋·洪邁的《夷堅志·甲志》也載:「搗生大黃,調以美醋,敷瘡上,非唯愈痛,亦且滅瘢。」說明用大黃治療瘡癤疔毒,既能止痛消腫又不留瘢痕。

大黃的作用很多,以上這些功能主治都是能幫助我們治療這些疾病的,這些疾病都是生活中的常見病,所以說我們需要詳細了解,那麼大黃的藥用價值都是有哪些呢?

大黃的藥用價值

積滯便秘

本品有較強的瀉下作用,能蕩滌腸胃,推陳致新,為治療積滯便秘之要藥。又因其苦寒沉降,善能洩熱,故實熱便秘尤為適宜。常與芒硝、厚樸、枳實配伍,以增強瀉下攻積之力,為急下之劑,用治陽明腑實證,如大承氣湯(《傷寒論》);若大黃用量較輕,與麻仁、杏仁、蜂蜜等潤腸藥同用,則瀉下力緩和,方如麻子仁丸(《傷寒論》)。

若裡實熱結而正氣虛者,當與補虛藥配伍,以攻補兼施,標本並顧。如熱結而氣血不足者,配人參、當歸等藥,方如黃龍湯(《傷寒六書》);如熱結津傷者,配麥冬、生地、玄參等,方如增液承氣湯(《溫病條辨》);若脾陽不足,冷積便秘,須與附子、乾薑等配伍,如溫脾湯(《千金方》)。

血熱吐衄,目赤咽腫。本品苦降,能使上炎之火下洩,又具清熱瀉火,涼血止血之功。常與黃連、黃芩同用,治血熱妄行之吐血、衄血、咯血,如瀉心湯(《金匱要略》)。

現代臨床單用大黃粉治療上消化道出血,有較好療效。若與黃芩、梔子等藥同用,還可治火邪上炎所致的目赤、咽喉腫痛、牙齦腫痛等證,如涼膈散(《和劑局方》)。

熱毒瘡瘍,燒燙傷。本品內服外用均可。內服能清熱解毒,並借其瀉下通便作用,使熱毒下洩。治熱毒癰腫疔瘡,常與金銀花、蒲公英、連翹等同用;治療腸癰腹痛,可與牡丹皮、桃仁、芒硝等同用,如大黃牡丹湯(《金匱要略》)。

本品外用能瀉火解毒,涼血消腫,治熱毒癰腫疔癤,如用治乳癰,可與粉草共研末,酒熬成膏的金黃散(《婦人大全良方》);用治口瘡糜爛,多與枯礬等份為末擦患處(《聖惠方》)。治燒燙傷,可單用粉,或配地榆粉,用麻油調敷患處。

瘀血證。本品有較好的活血逐瘀通經作用,其既可下瘀血,又清瘀熱,為治療瘀血證的常用藥物。治婦女產後瘀阻腹痛、惡露不盡者,常與桃仁、土鱉蟲等同用,如下瘀血湯(《金匱要略》);治婦女瘀血經閉,可與桃核、桂枝等配伍,如桃核承氣湯(《傷寒論》);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常與當歸、紅花、穿山甲等同用,如復元活血湯(《醫學發明》)。

溼熱痢疾、黃疸、淋證。本品具有瀉下通便,導溼熱外出之功,故可用治溼熱蘊結之證。如治腸道溼熱積滯的痢疾,單用一味大黃即可見效(《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或與黃連、黃芩、白芍等同用;治溼熱黃疸,常配茵陳、梔子,如茵陳蒿湯(《傷寒論》);治溼熱淋證者,常配木通、車前子、梔子等,如八正散(《和劑局方》)。

此外,大黃可「破痰實」,通臟腑,降溼濁,用於老痰壅塞,喘逆不得平臥,大便秘結者,如礞石滾痰丸(《養生主論》)。

結語:大黃的藥用價值我們都了解了,常見的一些症狀都可以用大黃來治療,以上介紹的大黃的功效與禁忌我們應該都了解清楚了。尤其是其中的禁忌,需要我們更加合理的使用,希望以上的知識能幫助到我們。

相關焦點

  • 大黃的功效與作用,大黃的禁忌人群有哪些
    大黃是我國的四大中藥之一,又名火參、金木、破門、綿紋等。大黃是中藥材當中非常常見的一味中藥,不過大黃對人體的作用有很多,相信多數人對此都不太熟悉,那麼就需要通過大黃的功效與作用來進行了解。下面就隨小編從中醫學角度來看看大黃的功效與作用,大黃的禁忌人群有哪些吧!
  • 中藥大黃的功效與禁忌
    大黃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呢?中藥有很多的類型,大黃就是常用的一味中藥,想要發揮中藥的功效與作用,我們一定要對充分了解中藥的性味。那麼大黃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呢?服用大黃有哪些禁忌呢? 中藥大黃的作用 大黃,別名川軍,將軍,一味中藥。
  • 大黃是什麼 大黃的功效有哪些
    不知道有沒有朋友聽說過或認識大黃是什麼的,大黃其實是一味中藥。它對我們身體有著非常多的好處,今天小編就帶您來認識認識大黃的功效有哪些,大黃有哪些食用的方法。一起來看看吧。大黃是什麼大黃,別稱將軍,是多種蓼科大黃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合稱,一般從粗短的根莖種植。
  • 中藥大黃的功效有哪些?
    作為幾千年實踐證明了的醫學和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中醫的應用和傳承面臨巨大的壓力,就中醫工作者而言,我認為有必要通過簡單明了的語言,向大家傳播生活中的中醫知識,於是我就想從帶大家認識中藥開始。將軍大黃大黃,也稱川軍,一般分為生用和制用,生用很簡單,就是大黃的根莖切片,直接入藥;所謂制用,一般把生大黃用酒炒或者酒蒸後使用,也稱酒大黃或制大黃。
  • 中藥大黃是名藥,有哪些功效與作用?須合理使用
    通過這次疫情,想必大家應該對中醫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吧?中醫歷史悠久,用中藥來治病也有很多好處,比如更加安全,副作用少等等。疫情期間大家都不能出門,與其躺在床上刷劇,不如學點知識。僅僅是我們常見的中藥大黃竟然就有這麼多好處,但是也要合理使用哦。1.大黃是苦寒藥。因此具有較強的清熱瀉火,抵擋胃腸積熱的功效。可以用於治療內火過多引起的牙齦腫痛、口舌長瘡以及咽喉上火的人。另外,大黃也適用於便秘和老年性便秘,具有通便瀉火的功效。2、大黃性涼,利溼退黃。所以具有祛痰、止痛,也有解毒的功效。
  • 中藥大黃有哪些功效,好處竟這麼多,但須合理使用
    大黃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藥,它的外皮一般為棕色、味道偏苦、澀,口感比較粘牙,人們通常用大黃來泡水或者煲湯喝。大黃最為人們所熟知的功效是通便、降火,但其實它還有很多其他的功效,來了解下大黃還有哪些功效吧!1、具有止血作用。
  • 大黃的副作用有哪些?會刺激腸道
    說到清熱解毒的中藥,我們也能說出幾種,比如金銀花,板藍根,大青葉,蒲公英等,大黃也具有很好的清熱解毒的功效。那麼大黃有沒有副作用呢?有沒有毒性呢?下面我們的中醫專家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大黃的副作用,了解一下吧。大黃毒性介紹大黃為常用中藥,具有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瘀通經的功效。
  • 大黃的功效 這麼多作用你都知道嗎
    說到大黃你想到的是大黃的葉子還是大黃花、大黃的根莖呢?大黃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藥,有不少人會拿大黃來泡水喝,大黃本身有很多的功效,如果和其他的中藥材一起搭配起來的話效果更佳。那麼今天就來給大家說一說大黃是什麼以及大黃都有哪些功效。大黃是什麼大黃其實有分成好多種類,主要就是分為食用大黃和藥用大黃,今天我們說討論的是藥用的大黃。
  • 關於大黃的功效與作用簡介
    核心提示:大黃是中醫常用的瀉火藥物,現代醫學對大黃的功效與作用進行了藥理研究,並且分析了大黃在治病方面的應用。大黃的主要功效具有瀉火通便等,大黃的作用且主要用來降血壓、降血脂等。下面具體了解下中藥大黃的功效與作用吧。
  • 大黃的功效與作用 清熱解毒瀉火涼血
    大黃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呢?今天我們為大家介紹的是中藥大黃。大黃有很多的別稱,如將軍、黃良、蜀大黃、錦紋大黃、牛舌大黃等,是中醫常用的一味中藥。中藥大黃具有很好的治病功效,可以起到清熱解毒,瀉火涼血的功效。
  • 中藥大黃「四大金剛」 有六種功效
    核心提示:我國歷代中醫對大黃都很重視,將它與人參、附子、熟地一起稱作「四大金剛」,推為「藥中張飛」。大黃主要功能是瀉熱毒、破淤血、蕩積滯、利膽退黃,對火眼赤痛、溼熱黃疸、食積、瀉痢、實熱便秘、吐血、衄血、血淤閉經等多種病症有較好療效。   大黃是多種蓼科大黃屬的多年生植物的合稱,也是中藥材的名稱。
  • 草本大黃:總有一種功效讓你淚流滿面
    大黃就是這樣一味其貌不揚的藥材界「明星」,雖然它長得很醜,但其功效卻堪比人參。接下來,請跟隨中國大黃交易網小編的分享,一起來了解大黃的神奇功效。  在中國古代文獻裡,大黃往往指的是馬蹄大黃。它氣清香,味苦而微澀,嚼之粘牙,具有攻積滯、清溼熱、瀉火、涼血、祛瘀、解毒等功效。如今市面上有生大黃、熟大黃、酒大黃、大黃炭等幾種。  通常,生大黃主管瀉下。
  • 大黃不能和什麼一起吃 中醫詳介紹
    大黃是臨床常用的一味中藥,含有大黃的藥方有很多,也有很多的中成藥含有大黃的成分,那麼在服用含有大黃成分的藥物的時候要注意哪些搭配禁忌呢?下面尋醫問藥專家就為大家說說「大黃不能和什麼一起吃」的問題。
  • 大黃,醫生告訴你,它的作用非常廣,每一個功效都被廣泛運用
    大黃味苦性寒。歸大腸、脾、胃、心、肝經。看這歸經大黃可以調理胃腸道,可以調理心,可以調理肝。大黃具有攻下積滯,瀉火解毒,涼血止血,活血祛瘀,清洩溼熱的功效。講講大黃的具體運用。③習慣性便秘也可用,不過大黃的藥性偏寒,偶爾用用可以,不適合長期使用。④那種沒有便秘,又需要稍微通暢一下腸道的,可以用少量的大黃來緩下。如常與消食藥配伍,用於飲食積滯。
  • 甲溝炎外用大黃
    廣東省中醫院傳統療法科副主任醫師  朱曉平   楊女士在飯店做洗碗工,落下一個毛病,即指甲一側經常有紅腫現象,天冷的時候尤其嚴重,甚至還會化膿。兩年前去醫院檢查,醫生告訴她這是甲溝炎,要拔掉指甲。手術後不到一年,又有新指甲長出,甲溝炎隨即復發。楊女士痛起來仿若鑽心,不但不能正常工作,日常生活也被攪得一團糟。
  • 神奇大黃 消滅口臭一招制勝!
    最常見的就屬口臭了,而引起口臭的原因有很多,如胃炎、肝炎、糖尿病、便秘等等。        當然了,如放在我們普通人身上,導致口臭的原因就要說到「胃熱」了。而胃熱的產生,一方面和先天體質有一定關係,當然還和後天的生活習慣密不可分。        一般來說,暴飲暴食、吃過多肉類食物、長期大量飲酒、吸菸、晚餐吃得太多、熬夜等都會導致胃熱。
  • 大黃,中國四大中藥之一,黃棒菜「身上」就有!
    黃棒菜圖片 黃棒菜有一項隱藏技能,埋在地底下。黃棒菜根圖片 大黃藥用功效 1.利溼祛黃 大黃屬於苦、寒之品
  • 「人參殺人人不知,大黃救人人不用」到底是什麼意思?看專家理解
    畢竟,人參具有大補自身的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止渴以及安神益智的功效,對於身體比較虛弱的人,服用人參就可以大補我們自身的元氣。但是如果患者本身就沒有任何的虛證,有風、熱、寒、溼、燥等相關的症狀,服用人參,或許就會將這些邪氣禁錮在自身的體內,從而加重我們身體的病程,甚至是引起死亡。
  • 中藥大黃甘遂湯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方劑名】大黃甘遂湯,出自漢·《金匱要略》。
  • 便秘、活血少不了大黃這味中藥!炮製方法不一樣,功效也差很多
    大黃是一味很常見的中藥,它性涼、味苦微澀,氣味清香,具有祛火、活血、清熱解毒、通便的功效。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大黃都同時具有這些功效的,大黃也分為很多種類,比如生熟之分、酒大黃、大黃炭等,每種都具有各自不同的功效,要根據自己的症狀來選擇合適的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