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總是會告誡孩子這樣的話,若是努力了就會得到應有的回報。但是長大後才發現,並不是只要努力就會有回報,很多時候努力和回報會成為反比。明明孩子都已經特別努力了,可是成績卻給他上了很好的一課。只能說孩子的勤奮是真的,但是這份勤奮的質量實在是太低,顯然孩子的努力都是沒有效率的,而且這種現象比孩子懶惰還可怕。
悅悅特別喜歡彈琴,所以媽媽為了支持悅悅的興趣,就花&34;給悅悅購置了一臺鋼琴。接下來悅悅確實把更多的時間都用在了彈琴上,而且是雷打不動不需要催促的那種,很多人還在誇獎悅悅的自覺呢,說是她的媽媽太省心了,完全不用操心悅悅的生活。但是後來媽媽發現悅悅彈奏的沒有想像中那麼好,可以說辛苦練了這麼久,連基本的曲子也彈不出來。當時媽媽就發火了,覺得可能是悅悅平時偷懶了,假裝自己在練琴。但其實最委屈的是悅悅,明明自己每天好幾個小時練琴沒有偷懶,可為何彈奏的效果如此的差勁呢,重點是還被媽媽如此的不信任,之後悅悅對鋼琴就有了莫名的厭惡感。
很顯然這個叫悅悅的女孩,她就在做著努力和回報不成正比的事情,可以說之前的那些努力都是徒勞和白費。按理說每天堅持幾個小時的努力,不論怎樣都應該是有回報的才對,但事實確是那樣的打臉。只能說孩子在努力的時候可能方法不對,所以即使付出了時間,結果也是不盡人意的那種。家長要切記不讓孩子做這種徒勞的努力,應該趁早提醒孩子不做這種無用功,而是換種方式繼續努力,這樣才會得到該有的收穫。
對於孩子來說不管做什麼,提前做個相應的規劃還是比較靠譜的,因為有了規劃之後,孩子的整個努力過程就不再是盲目的。對照著規划去做事,孩子的內心才會有充實感,不至於把時間都浪費在想像和安排中。
尤其是在學習這件事情上,孩子必須要明了一個道理,不是只有好好完成作業就夠了,而是要更好地去吸收所學的東西,這才叫做不浪費。孩子要確保自己是在有效的時間內,做著高效的事情。若是提前對接下來的學習做了安排,那孩子的心中會有個大概的安排,所以在實施起來的時候不會那麼的茫然無措。
很多家長一開始就給孩子灌輸了錯誤的概念,讓孩子錯誤的以為只要多花心思和時間,就能做好一件事,家長忘記告訴孩子精力更為重要一些。就算孩子花了五個小時去做某件事,但是除了時間孩子其他什麼都沒有代入進去,那最終的結果依舊是一無所獲的。
所以說家長得先讓孩子對自己有個認識,讓孩子清楚自己哪個地方是強項,然後哪些方面比較薄弱。對於那些強項的事情,孩子可以少投入一些時間進去,但是弱項的地方,孩子就需要多投入時間,並且同時還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這樣才能讓做事的效果更大化。對時間合理的安排,也是讓孩子收穫利益最大化的一種安排。
要時刻激發孩子探索的心情,因為有了探索的想法,孩子才能很認真的去做事情,而不是為了完成所謂的任務而去敷衍。要知道孩子的勤奮,不是那一時興起,而是最後的堅持。
精力的安排一定要合理,可以讓孩子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先分類,根據事情的輕重緩急貼個相應的標籤。在孩子的精力特別充足的時候,當然是先做那些排在前排最重要的事情。只要孩子懂得去高效的利用時間和精力,那麼兩者就會很好的匹配在一起,當然最後也會給孩子一些驚喜的。
通常早上時間是孩子記憶力以及精神狀態最佔優勢的時間,所以可以把學習的時間儘量安排在早上之後,就像需要背誦的英語或者文章,這個點讓孩子去學習的話,用不了多久就能絲毫不差的熟記。
孩子的勤奮是給自己的,所以他人的外在眼光並不重要。但是相較於勤奮來說,高質量的勤奮才不枉費孩子的這些努力,因此要調整孩子日常的勤奮狀態,讓孩子的勤勞都有所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