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後該讀什麼書?這5本包含孕產、嬰兒護理、敏感期等育兒知識

2020-12-16 糖果媽媽愛孩子

一位朋友懷孕了,在喜悅的同時,感覺非常惶恐,覺得對於產和育兒的知識一無所知,讓我推薦些書來讀一讀。我非常贊成在孩子出生之前就讀一些育兒書籍的做法。現在的我,在和兩個小神獸鬥智鬥勇的間隙,不得不見縫插針地抽時間來讀書惡補育兒知識的時候,就非常後悔在懷孕期間的那麼多空閒時間,為什麼就沒有多讀幾本育兒書儲備一些知識呢?

今天推薦幾本孕產和育兒相關的好書,懷孕的準媽媽如果感興趣,現在就著手,千萬不要等到孩子出生,到那時你會發現根本沒時間。

第一本:《西爾斯懷孕百科》

每個孕媽媽肯定都感同身受,從得知肚子裡有了一個小生命的那一刻起,最大的希望就是生一個健康聰明的寶寶,懷孕期間非常迫切地想知道自己如何吃,如何做才能有利於胎兒發育,而哪些食物和行為則是應該極力避免的禁忌。

這時周圍的過來人會有各種各樣的建議,但對於毫無經驗的準媽媽來說,在如此龐雜的信息中,分辨出哪些是真實有用的,太不容易了。這時候專業人士的建議就顯得難能可貴。

被稱為美國「育兒之父」的西爾斯博士與美國著名婦產科專家琳達·休伊·霍爾特合著的這本懷孕百科以非常細緻的筆墨描述了孕期需要注意的點點滴滴,更難得的是,這本書並沒有將孕婦當做一個機器被要求恪守一大堆的規則,而是自始至終都照顧到了孕婦的情緒和感受,能很好地消除各種由於生理和心理的變化而產生的壓力和焦慮。

第二本:《華人育兒百科》

等孩子出生後,新手媽媽會發現,眼前這個可愛的小不點兒跟自己想像的很不一樣,自己其實對他/她知之甚少,想給他/她最好的照顧卻無從下手的感覺:

母乳怎麼餵才好?什麼時候該添加輔食,怎麼添?孩子的發育是否符合指標?怎樣才能讓孩子的大腦發育得更好更聰明?孩子發燒了必須得住院治療嗎?疫苗又該如何選擇?相信很多父母都為類似這樣的育兒問題苦惱過。

這本由臺灣長庚醫院兒科醫生、一線醫護人員和專業營養學專家集體編撰的《華人育兒百科》從餵養方式、嬰幼兒發育、兒童教育、溝通教養、疾病護理等方方面面給新手父母做出了詳細又專業的指引,甚至介紹了適合不同年齡段嬰幼兒發育成長的一些親子小遊戲,非常貼心。

第三本:《兒童敏感期成長指南》

敏感期是指孩子在0——6歲期間的某些階段,會由於內在發展的需要,對外在的刺激感到敏感,從而努力從環境中吸收、學習,以滿足成長的需要。在敏感期裡,孩子可以輕鬆地獲得各種能力。

如果父母能提前了解孩子敏感期的有關知識,在孩子進入不同的敏感期時能夠敏銳地辨別出來,並且給予輔助和支持,及時滿足孩子各個敏感期的探索需求,那麼孩子就能夠迅速掌握各項技能,促進大腦和身體潛能的發展。

相反,父母如果不了解敏感期的知識,很容易將孩子敏感期的正常表現當作是調皮搗蛋而阻止甚至懲罰,這會阻礙孩子的正常發展。

比如兩三歲的孩子進入空間敏感期,會對空間格外好奇,特別喜歡頻繁地拉抽屜、開柜子、將物體從高處扔到地上,或者自己攀爬到危險的高處等,父母往往會理解為孩子不聽話、淘氣而嚴加制止,這就會阻礙了孩子對空間的探索,空間智能發育的不好的孩子等以後上中學學習空間幾何等知識時就會出現理解困難。

第四本:《小七老師育兒說:早教痛點答疑5堂課》

這本書從親子溝通、社交能力、生活習慣、科學早教和藝術體驗5個方面普及了很多實用的早教知識。現在父母普遍非常重視孩子的早教,但有時卻對早教有著誤解,會過早地教孩子寫字、記單詞、學數學等,有著多年專業早教經驗的小七老師明確告訴我們:早教不是學知識,而是開發潛能,發展人格。

所以對學齡前的兒童來說,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進行感統訓練的才是重中之重。

另外,對於父母非常關注的孩子愛發脾氣、不愛分享怎麼辦、如何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藝術特長教育如何進行等問題,這本書中都有非常專業又通俗易懂的解答。

第五本:《與打罵和溺愛說拜拜》

這是美國實戰派育兒專家伊莉莎白·克拉裡40多年育兒經驗的總結,著重介紹了如何在既不打罵、又不溺愛的前提下,改善0——6歲孩子的不良行為,培養良好習慣。

「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基本準則之一,是一個人只能改變自己,當你在改變自己時,同時會改變與他人之間的關係,而他人也必然會對此做出回應。兒童教育也是一門通過改變自身行為來更大概率地使孩子表現良好的藝術。」

書中的這段話直接改變了我的育兒觀,現在我不再徒勞地指望孩子們能自覺地不要零食、玩具玩完之後自己收拾起來、按時睡覺,而是無論他們怎麼哭鬧我也不會買雪糕,亂扔在地上的玩具收起來,一周內不會再出現,到了睡覺的時間,把他們送到床上,關掉燈。

這本很多育兒書都以它作為理論基礎的40周年修訂版育兒書,讓人耳目一新的還有「三腳凳理論」,這個理論告訴父母,育兒要在明確自身的價值觀、對孩子有合理的期待、並且尊重自己的需求這3點的基礎上,通過改變自己的行為來影響孩子,讓孩子樹立良好的界限和規則意識,培養出父母可以接受的行為習慣。

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比在懷孕和育兒過程中遇到問題了才去臨時抱佛腳,向別人求助,更可取的是未雨綢繆,提前了解孕產和育兒相關知識,在很多問題成為麻煩產生困擾之前就將其消除在萌芽狀態,既能減少很多自己的焦慮和擔憂,也更有利於孩子的發展。

【更多精彩】掌握7個親子溝通方法,化解衝突、建立良好關係,培養高情商孩子

這5本育兒書中,你對哪一本最感興趣呢?寫在評論區,和我一起討論吧!我是 一名中學教師,兩個孩子的媽媽,親子閱讀踐行者,喜歡讀書,喜歡分享兒童教育知識,歡迎關注 。

相關焦點

  • 懷孕後應讀的5本書,孕產護理、早教、敏感期,育兒知識應有盡有
    一位朋友懷孕了,在喜悅的同時,感覺非常惶恐,覺得對於產和育兒的知識一無所知,讓我推薦些書來讀一讀。我非常贊成在孩子出生之前就讀一些育兒書籍的做法。現在的我,在和兩個小神獸鬥智鬥勇的間隙,不得不見縫插針地抽時間來讀書惡補育兒知識的時候,就非常後悔在懷孕期間的那麼多空閒時間,為什麼就沒有多讀幾本育兒書儲備一些知識呢?
  • 宋仲基被拍到手拿嬰兒書,明星也在學育兒,育兒知識到底該怎麼學
    明星的一舉一動都受到大家關注,近日宋仲基被拍到離港時手裡拿著一本有」baby」字樣的書,大家紛紛猜測是宋喬懷孕了。然而育兒知識到底該怎麼學?學什麼?怎麼取捨,畢竟書籍和網上的微博、公眾號、頭條文章等育兒知識太多了,我們到底該怎麼學?下面是我自己的一些思考,分享給大家。一、按孩子發育規律分階段、有重點的學習。
  • 懷孕後這幾周屬於胎兒敏感期,容易發生「胎兒畸形」,孕婦要重視
    在懷孕幾周以後,是胎兒剛剛開始發育,非常關鍵的時期。一般是在3~8周,是非常重要的發育時間,還是胚胎的嬰兒,各種器官開始慢慢發育,所以這段時間非常重要。之前也有看過類似的報導,接著媽媽懷孕了不知道注意事項,在懷孕前期吃感冒藥,導致「胎兒畸形」。
  • 讀了幾十本育兒書,最推薦的是這6本,值得收藏
    很多媽媽都是從當媽前手機不離手,變成了當媽後育兒書一大摞。但育兒書很多,質量卻參差不齊。我根據身邊寶媽的建議和上網搜集的資料,給大家提煉出六本,希望能幫到大家一點。,秒殺市面所有育兒書,寶爸寶媽可以精讀,全書案例很多實操性強,最棒的是教你如何真正做到尊重嬰兒!
  • 讀書育兒靠譜嗎?這些二刷的孕產書籍推薦給你
    只不過,除了這些,我在孕期還喜歡做一件事,那就是閱讀孕產相關的書籍。常言道,有備無患,有了專業知識的加持,孕期和產後也就更加得心應手!40周孕產期全程手冊一開始我和寶爸很好奇肚子裡的胎寶寶有多大了,今天都在做什麼,這一周發育得怎麼樣,自己有沒有需要特別注意的事項,需要補充哪些營養,等等。因此就買了下面這套書(兩冊)。
  • 一大堆育兒書籍裡,我最推薦這10本!孕媽新媽必看
    文/俏媽  經常有剛懷孕的準媽媽和新手媽媽們讓我推薦幾本育兒書,她們的要求都很一致:權威、靠譜、實用。  雖然並不提倡「照書養孩子」,但如果你什麼也不懂,那結果往往只有兩種:一是被身邊的三姑六婆、小區大媽和「育兒專家」們牽著鼻子走;二是錯誤不斷,等知道真相後終日惶恐不安:哎呀,寶寶千萬別有事啊。
  • 媽媽書單|10本豆瓣高分育兒書,推薦給育兒路上困惑求解的父母們
    育兒亦育己,為人父母,只有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才能在育兒路上遊刃有餘,以科學的養育法,培育出優秀的孩子。這麼多年,看了不下百本育兒書,從孩子身體成長規律、心理成長階段、情感培養、規矩建立等多方面多維度考量,精挑細選了這10本育兒書推薦給新手父母們。用這些知識武裝自己,相信一定能夠幫助你在教養孩子方面得心應手,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 《兒童敏感期》一本讓你感到後悔沒早些讀到的育兒寶典
    這是我兩年前讀到這本書時真實的感受。請評估當前你的育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是什麼?如他為什麼要抓住小東西不放,這一切的背後是什麼在主導?一)做一個具體詳盡的了解抽出一刻鐘或者更長一些的時間,對各個時期兒童敏感期做一個具體詳盡的了解,了解的有兩個辦法。
  • 看過50多本育兒書籍後,我最推薦這四本
    本文授權轉載自大J的微信公眾號大J小D(id:jiayoubaobao2015)——分享在美國學到的育兒知識,沒有理論翻譯,只有在兒醫指導下的實踐心得和運用企業帶人智慧的聰明育兒方法。————————————————一直以來,都有很多媽媽讓我推薦育兒書籍。
  • 這8本育兒書,讓帶娃變得更輕鬆!
    之前陪涵涵上英語班時,聽到有個家長聊天,說是他們單位有個媽媽,孩子去年高考時輕鬆考上了清華。別人問她秘訣是什麼?那位媽媽說,不停地看書唄,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了,就找本書看,書中自有答案。咱舉這個例子,不是說孩子考上名校就證明教育的成功。而是認同那位媽媽的話,育兒書能讓養育變得更輕鬆,因為它能夠使我們少走一些彎路。
  • 以知識對抗焦慮 孕期我讀了這些書
    如果孕期只能讀一本書,一定是這本。如果其它書的內容和這本有衝突,可以毫不猶豫地相信這本。可以說這本書養活了國內無數的育兒自媒體。千萬不要被它的厚度嚇到,第一,普通人可以只讀前半本,後半本是寫一些疾病,不讀也沒關係。第二,這本書毫無難度,400多頁幾天翻完不是問題,沒有晦澀的醫學原理,但是卻能把一件事說清楚。
  • 初生嬰兒護理育兒知識大全
    下面介紹下初生嬰兒護理育兒知識大全。初生嬰兒護理育兒知識的7大要點1、溫度和光線 新生兒對外界溫差的變化有些不適應,適宜的室內溫度應保持在25℃~28℃,盛夏要適當降溫,而冬天則需要保暖,但均應注意通風時最好有取暖器在身旁;而 室內的光線不能太暗或太亮,有些家長認為新生兒感光較弱,害怕刺激眼睛,常常喜歡掛上厚重的窗簾,其實這是不宜的,應讓寶寶在自然的室內光線裡學會適應, 而避免陽光直射眼部。
  • 成媽拍了拍你,並向你推薦了幾本育兒書
    ,想正經地學習一下育兒知識,雖然一直也在接觸相關育兒知識,但是發現實際用起來遠遠不夠,所以想再充充電。,這是一本從女孩的心理特點和生理特點角度入手的書,非常值得一讀。為什麼推薦這本書,因為英語啟蒙中,這本是路線規劃最清晰、最實用的書,很有指導性。如果你對孩子的英語啟蒙路線有疑惑,看完這本後就會有清晰的答案,此書從英語習得什麼資料有效,到各個年齡段重點注意培養哪些方向,都做了詳細的指導,實操性很強。
  • 為什麼讀很多育兒書,還是教育不好孩子?這3個坑不要踩
    可以說,讀懂了這本書的理念,並且把它用到親子活動中後,我發現和孩子的矛盾驟然減少。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更新我的理念,還有和孩子之間交流的方式語言。作為家長,有時候我們非常困惑,和孩子講道理講了一大堆,孩子什麼都聽不進去。讀了這本書我才知道,原來我沒有用孩子的語言和孩子溝通。孩子的語言是什麼呢?就是遊戲的語言。
  • 敏感期、性教育、育兒百科……解開童年的秘密,了解兒童內心世界
    童年於人生是什麼關係,我認同《童年之謎:了解兒童內心世界的心理學指南》作者自序中的這句話:每一個成年人的背後都隱藏著這個孩童,這個孩童被認為代表了該個體早期生活經歷的記憶痕跡的綜合。如果特別有科學探究精神的,可以挑戰讀一讀大部頭的《兒童發展》,這本我是當作字典來用的,從嬰兒到青春期各個階段的身心發展階段介紹嚴謹而科學,穿插很多經典兒童發展實驗,比如雙生子爬梯實驗、視覺斷崖實驗等。
  • 育兒書讀了幾十本,這9本對我實踐學前教育影響巨大!良心推薦
    它們關於嬰幼兒養育、常見疾病護理、兒童教育、家長成長的理論與實踐指導具有提綱挈領的作用,讀了它們,再去看那些花花綠綠的教育書籍,你會感知到書與書之間的巨大差距。真心感謝這些書的作者,給我教育路上正確的指引,也願這份禮物帶給你更多的深思與改變!
  • 育兒書讀了幾十本,這9本對我實踐學前教育影響巨大!良心推薦!
    本文由花友 @魔幻之手海林林 發布於小花生寫作計劃一本好書,不去讀,就錯過了認知升級的機會,走不出生活的迷霧。如果讀了卻不去實踐運用,那其實和沒讀差不多。我不喜歡推薦書籍,除非自己讀過。今天推薦的書,是我從這些年讀過的幾十本育兒教育類書籍中精選出來的,對我的影響可以說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
  • 懷孕時凸臍和凹臍有啥不同?孕產專家講出答案,三禁一潔要知曉
    導讀:懷孕時凸臍和凹臍有啥不同?孕產專家講出答案,三禁一潔要知曉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懷孕時凸臍和凹臍有啥不同?孕產專家講出答案,三禁一潔要知曉!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好書推薦:這些靠譜的育兒書值得你讀一讀(一)
    相信每一位寶媽家裡都屯了一些育兒書籍,這些育兒書涉及到寶寶生理和心理發展等各個方面。市售的育兒書籍玲琅滿目,到底哪些才是靠譜的呢?我大學學的專業是學前教育,專業出身的我在面對一個小嬰兒的時候也同樣是手足無措,面對一些突發狀況著急上火,焦慮奔潰。於是,上網買了很多育兒相關的書籍,當時也是比較盲目,有些育兒書買回來才發現並不是自己想要的。
  • 科學育兒:新手爸媽了解這些育兒知識,對寶寶健康成長有好處
    但當他們結婚懷孕以後,那種母性光輝就自然而然地散發出來。她們幾乎每天都會想著肚子裡的寶寶多大啦,長得像爸爸還是像媽媽呀……特別是寶寶從準媽媽肚子裡出生後,作為新手媽媽和寶爸就自然有了責任和義務去能照顧寶寶的衣食住行了。對於很多新手爸媽來說,面對新生嬰兒的到來,他們是既驚喜又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