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把好不容易哄睡的寶寶放到床上時,寶寶可能剛一挨床就醒了。
Oh!這是多麼痛的領悟!幾乎每位新手爸媽都會遇上這樣的情況。
我記得我以前特別沒有耐心哄寶寶睡覺,總是希望快點哄睡寶寶,然後一放下寶寶就想走開趕緊做自己的事。但事實是,我越急,就越來不及。
人一著急,動靜就越大。每次不是寶寶還沒放下床就醒了,就是剛一放下床寶寶就醒了。所以,每次哄睡我都特別崩潰。
但是,膩爸很少會因此來安慰我,反而常常「教訓」我:「你幹嘛那麼著急?膩膩還沒睡熟你就走開了,她很沒有安全感。」
如果你看過我之前的文章,應該知道,在照顧寶寶這方面,膩爸一直是比較細心、體貼的那一位。放在給寶寶哄睡這件事上,也是如此。
之後的每一次,只要膩爸在家,哄睡的事情都是他來做。這個過程,他總是不急不躁,以慢、穩、輕的狀態將膩膩從抱睡改變為床睡,通常都能一次過。
因此,想要搞定寶寶「落地醒」,爸爸媽媽首先要搞定自己的急性子,一定要先讓自己平靜下來,才能實現後續的「慢穩輕」。
哄寶寶入睡,從抱著睡,到放在床上躺平著睡,這個過程爸爸媽媽一定要注意三個關鍵詞——慢、穩、輕。
當寶寶在爸爸媽媽的懷裡睡著時,爸爸媽媽就不要再搖晃寶寶了,而是先讓寶寶在自己的懷裡繼續安靜的睡。確認寶寶完全睡著之後,爸爸媽媽就要將寶寶放在床上睡了。
在將寶寶放下床的時候,爸爸媽媽一定要緩慢的將寶寶放下,並且自己也要隨著寶寶緩慢彎下腰,讓寶寶的身體始終貼於我們的胸前,避免讓寶寶的身體重心突然下降。
去遊樂園玩過過山車的爸爸媽媽可以回想一下,在遊樂設施上突然下降的那種高速墜落失重的感覺。如果爸爸媽媽在放下寶寶的時候突然讓寶寶離開了我們的身體,又過快放下,那寶寶也會有同樣的感覺,肯定就會猛地驚醒。所以,在放下寶寶時,一定要緩慢並且讓自己的身體始終貼著寶寶的身體,緩慢地彎下腰。
在將寶寶放下床(大床)的時候,爸爸媽媽要先將寶寶的臀部和小腿小腳放於床面上,放平後,再緩慢的放下寶寶的上半身,這個過程爸爸媽媽依舊要貼著寶寶的身體,可以跟著寶寶一起躺下。
爸爸媽媽的一隻手會被壓在寶寶的頸下,這個時候,不要著急的將手抽出來,而是先這樣陪著寶寶躺著,同時,輕拍寶寶,給予寶寶足夠的安全感。
等寶寶睡得比較沉了之後,爸爸媽媽再用空閒的那隻手輕輕扶起寶寶的頭部,將下面的手輕輕的抽出來,再用兩隻手扶著寶寶的頭部緩緩的放在床面上。爸爸媽媽可以為寶寶蓋上小毯子,避免寶寶因為驚跳反射醒來。最後,要注意再多陪寶寶睡一會,確認寶寶真的睡熟了,爸爸媽媽再安靜地走開。
這個過程非常的慢。因為爸爸媽媽始終要緩慢的放下,還要多陪寶寶,特別適合放下那種容易驚醒的寶寶。
這個過程也非常穩。爸爸媽媽的身體要始終貼著寶寶的身體,緩緩放下寶寶,寶寶不容易清醒。
這個過程很輕。寶寶都感覺不到自己被換了一個睡眠環境。
如果寶寶是睡小床,在放下寶寶前,或在抱睡寶寶前,爸爸媽媽可以先在寶寶的身下放一條毯子。當寶寶熟睡後,準備放下寶寶時,同樣要很慢的彎下腰,大人的上半身要貼著寶寶的身體。
輕輕地放下寶寶後,空閒的那隻手要託住寶寶的頭,再緩慢的抽出另外一隻手。抽出手的同時順勢讓寶寶側躺,保持側臥睡姿。這時候,爸爸媽媽還不能著急走開,要輕拍寶寶的身體,讓寶寶放鬆
之後,在寶寶的身後墊上一條小被子,這樣能夠讓寶寶一直保持側臥的睡姿。因為有小毯子的包裹以及保持側臥睡,寶寶會感覺到適當的束縛感,且身體會處於蜷縮的狀態,就像胎兒時在媽媽安全的小空間裡一樣。
側睡時,寶寶很容易一不小心變成趴睡,爸爸媽媽還可以在寶寶的腹部放置一個小枕頭。前後「夾擊」著,這樣寶寶就能比較安穩的側臥了。
Tips:這個方法也同樣適用於大床。
不管是放大床還是小床,在放下寶寶後,都可以立即嘗試這招「呼吸引導法」。爸爸媽媽把頭湊近寶寶的耳邊,舒緩地呼吸,同時輕拍寶寶。這樣,寶寶會感覺爸爸媽媽依然在身邊,就會覺得踏實。
說了如何放下抱睡的寶寶,我還想說一說抱睡的危害。
抱睡並不是一種良好的睡眠習慣,如果可以的話,爸爸媽媽應該趁早戒掉寶寶抱睡的習慣,為什麼呢?我將從寶寶的角度和爸爸媽媽的角度出發,說說關於抱睡的「壞話」。
不管是對寶寶的睡眠質量,還是生長發育,抱睡都是不利於寶寶健康的。
長期抱睡的寶寶很難養成自主入睡的習慣。寶寶有困意的時候,自己無法獨立入睡,也無法通過其他的在大人看來省心省力的哄睡方式入睡,而是需要依賴爸爸媽媽費心費力的懷抱、走動、搖晃。而一旦沒有了抱睡,寶寶可能會經歷長時間的大哭大鬧,直到把自己「累暈」。
抱睡也不利於寶寶脊椎的發育。寶寶睡在爸爸媽媽的懷裡,根本沒辦法平躺,身體一直是蜷縮的狀態,且大人的手臂也無法完全支撐寶寶的背部,長時間下去並不利於寶寶脊椎的發育。
抱睡也容易影響寶寶的睡眠質量。人不是靜物,是需要活動的,有動靜的,也無法始終保持一個讓寶寶舒適的狀態。當大人出現大幅度的身體活動,寶寶就很容易被喚醒,並不利於寶寶進入深睡眠狀態。而當寶寶的睡眠質量無法保證的時候,也會漸漸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
對於爸爸媽媽來說,抱睡也是一件特別累的活兒,爸爸媽媽會變成寶寶的「人肉床」。長時間讓爸爸媽媽保持一個狀態,也會給四肢、頸椎、脊椎等造成損傷,出現四肢乏力,腰酸背痛的情況。
再者,寶寶長時間的依賴爸爸媽媽,也會佔用爸爸媽媽的絕大多數時間,從而導致爸爸媽媽沒有自己的時間和空間,甚至影響爸爸媽媽的情緒,造成產後抑鬱等。
因此,為了寶寶以及爸爸媽媽的身體及身心的健康,爸爸媽媽應該儘可能地戒掉寶寶抱睡的不良睡眠習慣。
寶寶習慣抱睡,可能是從小的時候就養成了一哭就抱的習慣。而不良的習慣一旦養成,就很難改回來,所以想要戒掉抱睡,爸爸媽媽不能過於心急,剛開始肯定還是要抱著寶寶睡覺。不過,爸爸媽媽可以逐漸降低抱睡的程度,給寶寶一個「臺階」,讓寶寶能夠逐漸改變這個壞習慣。
如果寶寶習慣被爸爸媽媽站著抱著搖晃才能睡,那麼剛開始,爸爸媽媽可以嘗試減輕搖晃的力度和速度,非常輕,非常緩的搖晃寶寶,哄寶寶入睡。
持續一段時間之後,如果寶寶能在這樣的狀態下入睡,那麼就可以繼續「下一步臺階」——抱著但不搖晃。爸爸媽媽安靜的抱著寶寶,同時輕拍寶寶,讓寶寶在爸爸媽媽的懷裡入睡。
繼續堅持一段時間,如果寶寶能夠適應這樣的狀態,那麼則要繼續「下一步臺階」——坐著不搖晃。接下來,就是躺著抱寶寶睡,爸爸媽媽一邊輕拍著寶寶。逐漸過渡到讓寶寶自主入睡。堅持這樣一個過程,循序漸進的讓寶寶改掉不良的睡眠習慣。
需要注意的是,寶寶抱睡習慣的養成並非一兩天的時間,而這個習慣的維持也肯定已經有好長一段時間了。那麼,戒掉寶寶抱睡的習慣,也絕非一兩天就能完成的事。因此,爸爸媽媽一定要有耐心,有信心,不要一段時間看不到效果就放棄了,一定要堅持下去,慢慢就會看到成效。
如果寶寶經常出現「落地醒」,一離開爸爸媽媽的懷抱就睡不著,那么爸爸媽媽可以嘗試「哭聲免疫法」。聽到這個「哭聲免疫法」,爸爸媽媽可能心裡一疙瘩,覺得這不是很多育兒專家都不提倡的嗎?需要注意的是,這裡是改良版的「哭聲免疫法」。
讓寶寶哭,並非完全不理睬寶寶,寶寶始終需要爸爸媽媽的愛與關懷,但是爸爸媽媽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則——給寶寶的愛和關懷,不能建立在對寶寶不利的抱睡上,而是通過其他的方式,比如:輕聲安慰寶寶,輕拍寶寶,對寶寶發出「噓噓」的聲音。讓寶寶知道,爸爸媽媽一直在關懷和愛護著寶寶,但不是通過抱睡的方式。
當寶寶出現「落地醒」時,爸爸媽媽可以先讓寶寶哭一會。只要寶寶不是特別用力的,與平常不一樣的大哭、大鬧、嘶喊,只要哭的程度不會給寶寶留下陰影,那麼,就讓寶寶哭吧。讓寶寶哭的同時,爸爸媽媽一定要溫和地去輕拍安慰寶寶。要知道,對於寶寶來說,哭也是一項運動,非常耗費體力。適當的讓寶寶哭,能夠消耗寶寶的體力,這樣,寶寶也會比較容易入睡。而當寶寶哭的太大力了,爸爸媽媽也一定不能不管寶寶,而是要及時抱起寶寶安撫。
一般情況下,在爸爸媽媽另外一種方式的哄睡下,在寶寶大哭後筋疲力盡時,寶寶就能很快睡著了。
如果寶寶一覺醒來繼續哭,爸爸媽媽可以使用同樣的方法,用輕聲安慰、輕拍等方式哄寶寶入睡。
【膩媽說】
寶寶總是「落地醒」,爸爸媽媽要找對方法,放下寶寶時要注意「慢、穩、輕」,整個過程要讓寶寶的上半身貼在自己的胸前。
抱睡是個不良的睡眠習慣,爸爸媽媽要通過「下臺階」循序漸進法、「哭聲免疫法」改良版來改正寶寶的抱睡和「落地醒」。
每對新手爸媽都有無數的問題要解決,很多問題前人都有提供解決的方法。兒童節,西瓜視頻為新手爸媽準備了一份大禮物。在西瓜視頻搜索「六一禮物」,就可以收到一份爸爸媽媽的專屬禮包。有了這份禮包,爸爸媽媽的育兒之路會走得更順暢哦!
我是,已多次獲得「青雲計劃月度優質帳號」獎勵,入選頭條精選頻道。目前已發表「乳牙健康」、「輔食添加」、「繪本閱讀」、「如廁訓練」、「入園準備」、「母乳餵養」等系列文。想了解更多養育寶寶的知識,請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