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梁公子陪伴您的第【461】天
大家好!我是新會雙水融和園生態柑場張珈瑛,很幸運能與大家同在柑皮互助群,首先多謝梁公子給我們提供的平臺,感謝蘇哥一直給我們的幫助。今天我分享下「柑農的不容易」。
六年前我們在雙水承包了60畝地種新會柑,開始我們懷著一顆熾熱的心去種好新會柑。我們選擇的水田地質肥沃,水土優質,交通方便,當時以高價競得此地。
由於我們都是門外漢,沒真正耕過田,但我們相信我們背後有專業的技術團隊,有優質的土地,有信心能做好這份產業。從規劃用地到安裝所有設施設備;從選苗到種苗從不馬苦,就是想種出好品質的新會柑。
實際上要種好新會柑真的很難,必須具備『天時、地利、人和』。
新會陳皮的天時
顧名思義,農業本身就是一個看「天」吃飯的行業。新會地處海洋性氣候,夏季經常會遭受颱風滋擾,徹夜的暴雨,是多少柑農的辛酸淚。
颱風和水浸,每年新會柑都要遭受不同程度的磨難。我們的農場也不例外,每年夏天都需經歷颱風及暴雨的洗禮,而每次水浸,我先生都需徹夜不眠在農場裡搶險。
而颱風過後不是停電就是抽水機長時間工作導致癱瘓,需搶修抽水機又要搶時間抽水,水浸超過24小時,柑樹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壞死。颱風過後,小青柑變水上漂,滿目瘡痍、慘不忍睹,那種辛酸並不是一般人能體會的。
2017年的「天鴿」、2018年的「山竹」都給新會柑帶來了非常大的經濟損失。不僅颱風暴雨帶來嚴重影響,不適時的雨天給柑農噴蟲和採摘也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失,柑農不容易啊!
新會陳皮的地利
由於西江的洪水和潭江潮水及南海的海水共同作用,形成獨有的「三水融通」特色,決定了新會的土壤兼具多種土壤成份類型,豐富的水分、沉積機質和海水鹽類成就了新會陳皮脫穎而出。
現在我們果園的土地也非常肥沃、土壤很疏鬆,生水進出。前幾年我們堅持人工剪草,生物菌肥、花生夫等有機肥料施種,現在我們的柑品質很不錯,皮香肉甜,油襄飽滿。
今年特意按群友小白前輩方法試吃我們的鮮果皮,柑皮香甜,齒留餘香。特別是我們的圈枝柑,前兩年買柑曬皮的客人都反饋我們的皮拿出來返曬,香氣四溢,滿屋飄香。
今年收購我們圈枝柑的客人連舊年的圈枝皮也收購了。雖然我們的柑出品不錯,但終歸不是核心產區,無論怎樣有機種植,價格只能按非核心產區的價格。加上我們有機種植的成本實屬高,賣出價格低,做好品質的柑農更不容易啊!
新會陳皮的人和
是對於新會柑種植的核心同非核心之爭愈演愈熱。新會柑本是一家人,五指都有長短,沒意義比高低好壞,很多地理標誌型產地最有智慧的做法應該是求同存異,共同進退,合力宣傳自己的地理標誌。
而新會柑的產區,其實都是新會柑本身的名片和招牌。而相互攻訐,落井下石等實屬不明智之舉。團結一致共同抵禦外敵才是智慧之表現。核心產區只是佔新會的十二分之一(十二個鎮),餘下的都是非核心產區。
影響新會柑質量的包括水土,氣候,溼度,溫度,生態環境等因素,但不是絕對因素,因為樹種,肥料,生態同種植方式也是非常關鍵的,同種一塊田,不同農戶的管理種出來柑的質量差異很大這是非常常見的。
核心產區也有低品質出品之柑果。而非核心產區的種植戶只要用心的打理,其實也能產出高品質的柑果。要想新會柑做大做強那必須新會柑每個地區的商家也好,種植戶也好,大家攜手共進。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見人和的重要性。要天時、地利、人和,新會柑農更不容易啊!以上是我本人之拙見,不針對任何產區,分享完畢,請多多指教!
陳皮互助會,同行分享共贏的群會,我是新會陳皮說梁公子,歡迎喜愛陳皮、柑普茶的朋友一起來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