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孩子的寒暑假來臨,各種英語補習班輔導班開始鋪天蓋地地出現在家長們的眼前,其中課程的多樣、花裡胡哨的時間表更是讓媽媽們眼花繚亂。
也許有人問,學英語真的那麼重要嗎?作為家長,能不能自己教孩子學英語呢?
別擔心,讓時雨來告訴你,學好英語有多重要?教孩子學英語都有哪些「套路」?
不知道各位媽媽們有沒有看過這樣一個笑話—英語學不好,在國外遇到恐怖襲擊只能這樣說:
雖然這只是一個笑話,卻不得不由衷感嘆,英語學不好,出國連基本的交流都沒有辦法實行。
可能有的人會說,英語只是一個工具,用於拓寬學習、交流面。但是現在,會英語已經不是少數人的特權,英語不僅僅只是一種語言,而是與世界所連接的必要條件。
作為當今世界上主要的國際通用語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廣泛使用的語言,英語已經成為人人必備的技能和素養了。能說得一口流利的英語,無論去哪裡都暢通無阻,談笑風生。
多掌握一種語言相當於多了一種能力,不論去哪裡,做什麼,語言都是不可缺少的,人與人之間的基本交流需要語言,另外,在學習一種外語的過程其實就是在逐漸深入了解一個國家的文化,以語言為載體的信息和知識是龐大的。
有媽媽會問:既然學英語這麼重要,那孩子多大開始學習英語好呢?孩子從小學英語有哪些好處?
神經學科的研究成果顯示,兒童早期學習母語之外的另一種語言,對孩子認知能力的提高以及兩種語言的掌握都是非常有益的。
對於學習語言這件事情來說,嬰幼兒時期是黃金時期;如果想要孩子的英語水平達到母語的水平,越早學習越好。
幼兒學英語受母語幹擾小
成年人在學習非母語語言時,很容易以母語為標準來衡量所學語言。往往會覺得外語的某些詞意奇怪,難以理解。這種受母語幹擾的心理情緒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第二語言的學習。
與成年人相比,兒童的母語習慣還沒養成或未完全養成,所以在學習外語過程中受到的母語幹擾就要比成年人小得多。
幼兒時期學英語心裡障礙小
在學習外語的過程中,成年人會格外在意自己所說的語法和意思是否正確,出錯誤了會覺得沒有面子;相比而言,小孩子更不會在意這些,自然心理障礙也就比成年人小。
超強的模仿力和記憶力打好學英語的基礎
孩子從出生後,就能夠從各種環境中不斷吸取、記憶所聽到的聲音,看到的東西,以及觸摸到的事物,漸漸地組成有意義的概念。 孩子越早學習外語,詞彙累積量就越大,語法的掌握也越正確。
新加坡國立大學有一項研究發現,越早接觸第二語言的孩子,越有可能將其發展為母語,成為雙母語兒童;但捫心自問,我們做得到嗎?
家中時常有這樣的場景:每次讓孩子學英語,孩子都一臉的不情願,屁股還沒坐熱,就一會兒要做這個一會兒要做那個,甚至還嫌家長囉嗦,那麼該怎樣培養孩子學英語的興趣,教孩子學英語呢?
1、 「不為學而學」—在生活,遊戲中去學英文
很多送小朋友去早教班學英語的家長們都有一個苦惱,就是小孩出了學校都不說英語,有些家長說這是因為自己都不說,所以孩子也不說了,這也是一部分原因,但不是全部。
其實,孩子不說英語有兩大原因,一是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沒有感覺到樂趣,二是學的英語脫離自己的生活。
媽媽在教大寶英文的同時會做一些遊戲。比如學習肢體五官時,媽媽說「Clap hands」,然後拍拍手,孩子說「Open mouth」,然後張開嘴。大寶特別喜歡玩這個遊戲,很快肢體五官都記住了。
學習英語不應當只是枯燥的你講我聽,而是在快樂中不知不覺地學習英語。
如果孩子把學習英語當作樂趣,並且享受說英語的樂趣,在玩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學到了知識,提升了能力,同時也增進了親子間的感情。
2、 「學以致用」—結合實物去聽說,而不是結合漢語
我們在說英語時,常常在腦海中前先形成一句漢語,再把漢語翻譯成英語說出來;對方用英語回答後,我們再翻譯成漢語,然後理解意思,這就是典型的漢語思維。
孩子和成人不一樣,和成人相比最大的優勢就是孩子的世界是全新的,孩子學習英語完全沒有必要因漢語而受限。
媽媽帶大寶去動物園時,指著園中的獅子對大寶說「Lion,this is a lion」,大寶睜大眼睛看著,笑著說「Lion,Lion」。大寶的腦海中建立了Lion和獅子這個動物的聯繫,而不是Lion和獅子這個漢語詞彙的聯繫。
如果是水果,可以用圖片卡,玩具、或者是實物來建立聯繫,總之英語對應的是背後的那個實物本身,而不是這個實物的漢語。
如果在教英語的時候小孩是對著實物學的,那麼下次見到這些實物,便很容易脫口而出。
3、 「言傳身教」—家長是孩子最好的學習夥伴
有一句話說得好:「孩子是不會聽你說了什麼的,但是他們會看。」
我們想像一下,媽媽讓孩子去寫作業,自己卻在一旁玩手機,孩子看到媽媽的行為,難免會想:「為什麼媽媽可以玩手機,我卻在寫作業?」這樣的環境下,孩子能專注學習嗎?
可能有媽媽們會說,我英語不好,很多東西自己都不知道如何去說。但這只能作為藉口,不能作為理由。現在手機電腦到處都可以安裝電子詞典,看到什麼東西直接搜索,而且還有真人發音,想學其實是很容易的。
想教好孩子英語,第一步不是讓孩子學,而是自己要開始學習。
水果、物品、顏色一樣樣學習,一個個讀,小朋友自然會跟著讀,一起提高英語能力,這是最省錢、最有效的方法,還能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
很多語言有時候根本不需要去教,比如媽媽指著桌子上的水,說「Give me this water,她自然知道是拿水給你,睡前對大寶說「Mommy loves you」她自然知道背後的含義,這樣久而久之孩子的語感就出來了。
董卿曾說過: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先去做這樣的人。想教好孩子什麼,自己就開始學什麼。
常常有人問,為什麼要教孩子學習英語,我的回答只有一個:「為了看更廣闊的世界」。
據維基百科調查,英語佔網際網路使用語言的55%,而整個網際網路上中文網站的數量不超過0.4%,這就意味著,學好英語,你就擁有了多查看佔整個網際網路55%的英語網站的能力。
不僅如此,英語書籍的出版、專業學術文獻的數量也大於中文書籍和中文文獻,學好英語,不僅擁有更廣闊的信息選擇權,還可以閱讀更多書籍,學習更多專業文獻。
英語就像是一扇打開另一個世界的門,多會一種語言,可以多接觸一種文化,多了解一個世界,同時也多一項技能。當我們的孩子面對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時,希望他們可以打破語言的隔閡,不為所謂的差距妥協,而是去擁抱更豐富多彩的人生。
我是,讀萬卷書籍,看世間百態,90後海綿少女,願同你共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