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漫談:淺談日本的俳句

2020-12-11 日本頻道

原標題:淺談日本的俳句

熟悉中國傳統詩歌的讀者都知曉,在中國古代格律詩中,最短的是絕句,而其中五絕更是短制,五言(字)一句,全詩四句,共二十字。但人們恐怕不太知道,世界上還有比中國五言絕句更短的格律詩,那就是流傳至今的日本傳統古詩——俳句。

日本的俳句,在形式上堪稱世界文學中最短的格律詩,它一般十七個字(又稱十七音),五,五,七,即共三句,分別為五字、五字、七字,有的甚至更短。當然,這個字(或音)指的是日語假名,譯成漢字,有的可完全對應,有的則未必合一。與中國的絕句不一樣,日本的俳句不講究押韻,它們可押可不押,完全取決於作者的喜好與詩的內容。但有一點必須遵守,每一首俳句都應有季題,即反映表現季節時令的標題,如春丶夏,或秋丶冬。這說明,日本的俳句在創作時,更多地傾向於描寫表現大自然的時令景象。

我們不妨先來看幾首這類形制上可稱「世界最短」的短詩。著名俳句詩人松尾芭蕉寫了這麼一首俳句(季題自然是春):「春將歸,鳥啼魚落淚」。全詩譯成漢字,僅二句,前句三個字,後句五個字,可謂短的不能再短了。詩本身無題,我們給它加個題目:「魚落淚」。仔細品味這首「魚落淚」,發現正是這「魚落淚」三字,堪稱不同凡響。「春將歸」,意即春天要回去了,也就是說春天將要告別自然界了,隨之而來的自然是夏了。春的離去,誰表示惋惜與依依不捨呢?作者選擇了大自然中兩個富有生命力的代表——鳥和魚,因春的歸去,鳥啼了,而魚呢,比鳥更甚,落淚了。真是神來之筆!把魚的感情用「落淚」兩字點活了,這魚的「落淚」,不又蘊寓了人——作者的無限惜春之感?!可以說,松尾芭蕉的這句「魚落淚」,乃為點睛之筆,將全詩點活了。

中國宋代詞人吳文英也曾有寫魚愁的詩句,《高陽臺》中他寫道:「飛紅若到西湖底,攪翠瀾,總是愁魚。」詩味也佳,只是魚僅是「愁」,尚未「愁」到「落淚」,「活」氣似乎不足。相比之下,「鳥啼魚落淚」更能點明惜春而「春歸」的真情。又如,一位日本無名氏一首描寫春雨的俳句:「春雨霏霏芳草徑,飛蓬正茂盛。」讀此俳句,是否給人一種春意盎然之感?盎然在何處?——茂盛之飛蓬也。我們眼前是否出現了中國六朝詩人大謝,小謝筆下的那些詠春詩意圖?——何其相似乃爾!日本著名文人芥川龍之介很欣賞這首俳句,認為全詩充滿了春的勃勃生氣。

當然,也有我們中國讀者或許難以欣賞,但日本讀者十分稱讚的俳句,如松尾芭蕉的名作——「古池塘,青蛙跳入水聲響。」在日本讀者看來,此詩可謂深得清寂幽玄的意境。此話怎講?因為前句「古池塘」,一個「古」字表現了池塘周遭環境的清寂,後句突然「青蛙跳入」而發出「水聲響」,豈不反襯了此種清幽?從詩的意味上體會,此俳句頗類於中國古詩佳句「鳥鳴山更幽」。

日本的俳句從其發展看,大致經歷了史前時代丶搖籃時代丶黃金時代三個階段,其中尤以黃金時代為最,而這與著名「俳聖」松尾芭蕉密不可分。可以說,是松尾芭蕉開創了日本俳句創作的新時代,結束了俳句在此之前僅沉湎於滑稽灰暗而缺少嚴肅清新風格特色的局面,為俳句在日本文學史上樹立了一塊碑石,使俳句真正進入了藝術的領域,正式作為一種文學樣式,在文學史上「登堂入室」。而松尾芭蕉本人(及其弟子們)創作的俳句,因其具有獨特的風格特色而被譽之為「蕉風」,流傳於日本俳句界,至今影響不絕,膾炙人口。

其實,類似於日本俳句形制的短詩,中國在漢代乃至之前也有流傳,如著名的「易水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從字句上說,詩本身也極短,僅二句,加上「兮」字也共十五字,可以說形同日本俳句。但從創作機制上說,中國文學史並不將其歸入格律詩的範疇,因而它也就不屬於比五絕更短的格律詩,但其藝術特色與魅力,毫不在一般格律詩之下——可以說,千百年來,很少有描寫壯士生離死別的詩作可與此首「易水歌」相比的,而在時間上,它要遠早於日本文人創作俳句的時代。從這個意義上說,日本的俳句,其實是承繼了中國早期古詩的傳統風格,並在此基礎上開創了屬於日本民族風格特色的詩歌樣式。(徐志嘯)

(責編:劉戈、陳建軍)

相關焦點

  • 淺談日本的俳句
    與中國的絕句不一樣,日本的俳句不講究押韻,它們可押可不押,完全取決於作者的喜好與詩的內容。但有一點必須遵守,每一首俳句都應有季題,即反映表現季節時令的標題,如春丶夏,或秋丶冬。這說明,日本的俳句在創作時,更多地傾向於描寫表現大自然的時令景象。  我們不妨先來看幾首這類形制上可稱「世界最短」的短詩。著名俳句詩人松尾芭蕉寫了這麼一首俳句(季題自然是春):「春將歸,鳥啼魚落淚」。
  • 徐志嘯 ║ 淺談日本的俳句
    本文作者復旦大學中文系徐志嘯教授在秋田大學演講「談中日文化交流」熟悉中國傳統詩歌的讀者都知曉,在中國古代格律詩中,最短的是絕句,而其中五絕更是短制,五言(字)一句,全詩四句,共二十字。但人們恐怕不太知道,世界上還有比中國五言絕句更短的格律詩,那就是流傳至今的日本傳統古詩——俳句。
  • 日本民俗文化:俳句是什麼
    日本俳(pai,音同排)句是由中國古代漢詩的絕句這種詩歌形式經過日本化發展而來,是日本的一種古典短詩。結構由「五-七-五」,共十七字音構成。以三句十七音為一首,首句五音,次句七音,末句五音。要求嚴格,受「季語」的限制(季語就是與該季節相關的詞彙)。
  • 日本俳句賞
  • 俳句 日本文學式的一瞬
    今天的日本各大報仍然保有屬於詩歌的版面,刊登著讀者投稿的俳句與川柳。兩者都只有短短的十七音,所以一登就是幾十首,充分展示了民眾極高的創作熱情。我國大躍進時期曾有一場全民寫詩熱潮,據說有一人日書千篇的紀錄。相比之下,日本人每年創作的俳句恐怕也要有幾百億首。值得肯定的是,全國人民熱心作詩,哪怕泰半是梨花體,總比「九億麻」要風雅一點。
  • 日本俳句:「拭去眼角的珠滴」
    ■日本列島美麗的大自然和四季變化,使情感細膩的日本人創造了很多優美的「季語」(不消說,不少「季語」是借用中國的),而「季語」的不斷增多,又反過來使日本人進一步豐富了對自然界的認識,也進一步增加了對大自然的愛。「季語」作為日本的一筆文化遺產,成為人們考察和理解日本文化的關鍵詞彙群。
  • 背景資料:日本俳句
    俳句的起源  俳句是日本的一種古典短詩,由十七字音組成。它源於日本的連歌及俳諧兩種詩歌形式。  連歌是開始於十五世紀日本的一種詩歌,同中國近體詩聯句相仿,是由多個作家一起共同創作出來的詩。
  • 從俳句的季語看日本的秋天
    日本四季分明,每個季節都特點鮮明,因此從古至今的文學作品當中,對於季節的描寫非常豐富。之前給大家講過日本的俳句,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其中必須包含「季語」,今天就從俳句的季語入手,帶大家看看日本的秋天~(日本的秋 印象圖)首先回顧一下什麼是「季語」。
  • 日本經典俳句欣賞
    俳句是日本的一種古典短詩,類似於中國的絕句,俳句大多有「禪」的意味,並與侘寂、幽玄等日式美學相通。 第一次讀到日本俳句時,就被其雋永質樸的內容,溫鬱深沉的情感所吸引。如若懂得日語,更能體會俳句的美好,也更能貼近作者的本心。這兒不得不提到俳句名人:松尾芭蕉,與謝蕪村,小林一茶,正岡子規……我知道這世界,本如露水般短暫。然而,然而。
  • 北回歸線:倪志娟譯/日本俳句掠影
    原文是兩位學者對非裔美國作家理察·賴特的俳句集進行的評述,文章的第一部分介紹了日本俳句,本文節選了這一部分。有趣的是,俳句在傳統上就迴避了諸如地震、洪水、疾病和色情等主題——這些是自然醜陋的一面。俳句詩人總是被花、樹、鳥、日落、月亮、真誠的愛等對象所吸引。那些以勞動謀生的人與自然的消極面鬥爭,但貴族、祭司、作家、歌手和藝術家在自然現象中尋找美和愉悅。他們有閒暇去將自然理想化或浪漫化,賦予它一種哲學,因而他們成為日本文化中的精英階層。
  • 松尾芭蕉:日本俳句大師,意境太美
    這個職業,似乎在我國不存在或者是幾乎很少,但是在日本這個應該算是一個常見而又著名的職業。俳諧師的佼佼者,就是松尾芭蕉,他是江戶時代前期的一位俳諧師,他被後世尊稱為「俳聖」。他把俳句形式推向頂峰。「妹妍如紫茜,能不鍾我情。奈何非我婦,思慕斷我腸」。
  • 陳龍章學寫俳句於日本富士山麓五星莊
    陳龍章學寫俳句於日本富士山麓1俳句好簡單易寫有味道常學常練莫急躁2020.6.20 2人各有志莫強求不要瞎起勁吃力不討好
  • 露水的世——品味日本俳句裡的禪
    一、什麼是俳句?俳句是一種日本的古典短詩,由「五-七-五」,共十七字音組成;以三句十七音為一首,首句五音,次句七音,末句五音。俳句用詞簡潔,意境深遠,引人遐想,回味無窮。俳句風格多樣,有的樸素自然,有的華麗絢爛,有的詼諧幽默,有的古典優雅,蘊含禪意,幽寂空明。二、俳句的起源十五世紀中國的樂府詩傳到了日本,備受日本詩人喜愛,他們從中發展出一種格調高雅、古典詩——連歌。
  • 日本俳句:對唐詩絕句的不完全模仿
    日本俳句能得到法國著名詩人貝勒沙爾如此讚賞,起初我是有點嗤之以鼻的。 第一次接觸這些古典短詩的時候,已經可以追溯到五六年前了,那時候我對古今中外的詩歌頗感興趣,搜集的中外詩集電子書幾乎佔了6G的空間,而歸類在「日本卷」的那幾十本詩集裡邊,剛好收錄了三本日本俳句精選
  • 歐盟總統會寫日本俳句 俄媒錯用曹操詩句配圖
    俄圖注說明解釋的是俳句環球網記者梁旭報導    俄新網11月26日報導,歐盟新當選「總統」比利時前首相範龍佩已開始贏得日本人的心,因為他會寫日本的17字俳句。範龍佩喜歡日本的三行俳句詩:風吹發梢,多年後,風依舊,發無存。62歲的範龍佩自己有專門的網站,將自己用母語創作的日本俳句都放在上面。
  • 日本最偉大的俳句詩人,走在奧之細道上
    俳句是日本古典詩歌形體最小的一種——分上、中、下(五、七、五)共17個音組成。要求必須有一個「季語」,就是要求必須出現一個能代表季節時令的詞語並且只能有一個,如春夏秋冬,松梅竹菊等等。作為世界上最短的格律詩,日本俳句最是出奇和簡單,在極盡短小的篇幅內,滿是剎那間靈性的爍光,餘韻儘是禪意。
  • 許是好吃的雪花,亂紛紛地飄下 | 日本俳句精選
    點擊關注星標楚塵文化,不再錯過好書
  • 日本「俳句」,段子手的寶藏,金句的天堂
    安眠藥牽手時握到的是對方的拐杖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句子,並不是什麼朋友圈段子,而是來自於一群平均年齡在70歲上下的日本老人的小詩俳句始於十六世紀,是日本最盛行的傳統詩歌形式,源自於我國古代的絕句,以5-7-5、三句十七音節構成,可能是世界上為人所知的最短的詩歌類型。雖然幾經演變,至今仍廣為日本人所喜愛,他們或纖巧晴妙,富詼諧之趣味;或恬適自然,富閒寂之趣味;或繁複鮮麗,富彩繪之趣味。
  • 歐盟總統寫日本俳句 俄媒錯用曹操詩句配圖(圖)
    俄圖注說明解釋的是俳句    環球網記者梁旭報導俄新網11月26日報導,歐盟新當選「總統」比利時前首相範龍佩已開始贏得日本人的心,因為他會寫日本的17字俳句。  範龍佩喜歡日本的三行俳句詩:風吹發梢,多年後,風依舊,發無存。
  • 日本俳句相比中國古詩有什麼特點?
    日本俳句,是一種有特定格式的古典短詩。嚴格的俳句必須符合兩個規則:第一,俳句由三行(5-7-5)共十七個音節組成,這裡的音節以日文(假名)為標準。第二,俳句中必須要包含有一個季節語。可以是春、夏、秋、冬、新年、節日等季節用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