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定聽過類似於下面這種的言論。
「健身必練腿,練腿必深蹲。」
「引體向上是練背王牌,健身一定要練引體向上。」
「不做槓鈴臥推,你的胸肌圍度怎麼起得來?」
這些話其實都指向了一個目的,就是有些動作,你非練不可,不練你就不合格。
事實是什麼?上面這些動作的受傷覆蓋率,比頸後下拉、頸後推舉還要高。
因為,有些健身動作,並不適合你。
不適合你的生理結構
捫心自問一下,你有沒有那種練了幾年幾月,感覺還是搞不定的動作?
肯定有,像這種動作其實你就沒必要練了。
幾年的工夫都沒有搞定,再堅持下去大概率還是搞不定。
就有一個玩家這樣問過我:
「練了好幾年槓鈴深蹲,每次做都不舒服,每次練完都腰疼,怎麼糾正?」
我沒有看過他的動作,但是我覺得沒有糾正的必要了。
大概率來講,可能就是因為他脛骨很長,同時踝關節柔韌性比較差。
這種練什麼深蹲啊?這種人練淺蹲就好了,動作基本上不會有問題。
或者說,做那種雙腳一前一後的箭步蹲、弓步蹲也都可以。
其它的動作,比如說下斜臥推、槓鈴提拉,就不太適合肩峰空間較小的人。
假如你做這些動作肩關節砰砰響,長期如此那就不要做了。
下斜臥推做不了可以做屈臂撐,槓鈴提拉做不了可以做繩索提拉。
多的是效果差不多的代替動作。
不適合你的健身水平
不同的健身水平,他適應的動作是不一樣的,當然你也可以降低重量。
但是降低重量,不見得你就能適應過來。
我碰見過一個人,就是練深蹲,很輕的重量,還是感覺腰疼。
但是練哈克深蹲的話就不一樣,重量很大,腰部不會疼。
這其實說明可能這個人的深蹲軌跡不夠穩定,也就是核心力量不夠強。
所以他更加適應固定軌跡的哈克深蹲。
一些人給他的建議是,加強自由深蹲,習慣了就好了。
道理是可以的,但是操作起來受傷機率是很高的,這人找我的最初目的其實就是:
「腰疼了很長時間,不知道什麼原因。」
原因其實就是你練了太多你不擅長的動作,自由深蹲。
其實正確姿勢是每次練腿練個兩三次深蹲就夠了,剩下的就練自己擅長的動作。
這樣受傷機率和訓練效果才會更好。
等你以後水平高了,你就可以練四五組深蹲,水平再高一點,就可以加重量了。
沒有什麼動作非練不可
之前講過這樣一個例子,一個人說自己槓鈴臥推肩膀疼、動作什麼的都沒有什麼問題,然後給我發了一段視頻。
我是看不出來有什麼問題,所以我就跟他說:
「要不然換動作吧,史密斯臥推或者啞鈴臥推都可以。」
這傢伙居然勃然大怒:
「練胸肌不練槓鈴臥推怎麼行?什麼動作都可以不練,槓鈴臥推絕不能少。」
我其實最早的時候也有這種想法,但後來我就不這麼想了。
因為可替代的動作多的是,我做不了硬拉我可以做山羊挺身,我做不了深蹲可以做哈克深蹲,做不了臥推可以做史密斯臥推。
動作作用都不一樣,但其實大同小異,很多人其實還沒有達到針對「小異」的程度。
所以有些健身動作不適合我們,就不要強求,平時的主要訓練內容,是我們擅長的動作。
而那些我們不擅長的動作,不要急於攻克,循序漸進。
有些健身動作好長時間都搞不定,這種動作其實是可以放棄了。
#百裡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