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發音不準,原來跟飲食文化密切相關

2020-12-13 騰訊網

導讀:最近的研究揭示:數千年來,飲食習慣的變化也影響著人類語言的發音。

人類上下頷位置與飲食密切相關,圖片來自mpg.de

撰文 | 施佳鑫

責編 | 葉水送

「紅鳳凰,粉鳳凰,粉紅鳳凰,花鳳凰」。你能念好這個繞口令嗎?

繞口令雖難,但想必你可以單獨發對「鳳」和「粉」這兩個音,而對我們的祖先來說, 這卻是件難事。最近,《科學》雜誌發表的人類學研究揭示:數千年來,飲食習慣的變化也影響著人類語言的發音。

瑞士蘇黎世大學語言學家Blasi和Moran主持的這項研究發現,唇齒音的出現可能是由於人類飲食習慣的變化。

世界上目前尚存數千種語言,這些語言基本上互不相通,而且不同語言在發音上也很不一樣。過去,許多研究者認為這些語言差異是純粹是由於生物學差異引起的。根據這種生物決定論,研究者得出推論,各個語言的發音在歷史上沒什麼太大變化。就發音而言,我們說話時聽起來和我們的祖先一樣嗎?

早在1985年,語言學家在觀察遠古時期成年人頭骨的結構後稱,狩獵、採集時代的人的語言中沒有F、V這兩個音,因為那個時候的人類上下頜是正好咬合的, 這樣的結構要發出唇齒音很費勁。狩獵採集時代人類的頜骨結構和其他靈長類動物類似,這可能是因為他們的飲食結構相近,都是比較硬的食物。

隨著人類進入農業社會,食物相比狩獵、採集時代更軟了,如熟肉等。一方面,咀嚼次數減少使牙齒的磨損減少,上頜牙齒更可能突出。另一方面,柔軟的食物使下頜受力減少,也可能演化出更短的下頜。相比狩獵、採集時代人類,現代人更可能出現 「暴牙」。

A為舊石器時代晚期男性,B 為中石器時代女性,C為青銅時代早期男性。A和B均屬狩獵、採集社會,上頜牙齒與下頜牙齒對應,處於同一垂直面,C已經展現出上頜牙齒覆蓋著下頜牙齒的趨勢。圖片來自sciencemag.org。

該研究綜合了人類學、生物力學、和語言學的證據,從多個方面說明唇齒音的形成可能受飲食習慣影響。

在歐洲,唇齒音普遍使用是從兩三千年前開始的,與此同時食物加工技術也開始興盛,例如約2300年前誕生的工業化碾磨技術。

舊石器下頷(左)和現代下頷(右),圖片來自sciencemag.org

更柔軟的食物為人們發F和V音提供了便利。人們因為柔軟的食物而更容易形成上頜牙齒突出的情況,這種頜骨結構比上下頜正好對應的結構在發唇齒音時肌肉受力減少了約30%,如果你不信,不妨試一試把上下頜牙齒對齊,然後再試著發「鳳」這個音,你肯定會覺得費力多了。

雖然我們不能說食物結構的轉變是唇齒音的出現原因,但飲食文化為唇齒音流行提供了便利,使之大量使用的可能性增加。

研究者還進一步分析了食物來源(狩獵、採集等,相對於食物加工)和語音的關係,他們發現採用狩獵採集等非食物加工的人唇齒音顯著少於以食物加工為主的人群。

語言的變遷是個複雜的過程。過去研究者常把各民族語音差異歸因於生物學因素,忽視了文化的作用,而最新的研究則說明,生物學基礎、文化和語音的影響機制可能更複雜。飲食文化可能影響生物學結構,生物結構進一步影響語言,而語言也恰恰是文化的一部分。

相關資料

D.E. Blasi et al., 「Human sound systems are shaped by post-Neolithic changes in bite configuration,」 Science, doi:10.1126/science.aav3218, 2019.

本文來源:知識分子

轉自:京科普

相關焦點

  • 寶寶發音不準媽媽怎麼也教不會,原因在哪裡
    有位媽媽問,寶寶說話不清楚,尤其是L音不準,為啥自己教起來這麼費力!比如李(li)的發音學會了,可是啦(la),又讀不準了,老(lao)也讀不準。這樣下去什麼時候能學會啊!漢字大約將近十萬個,常用的也有幾千。這樣教孩子費力不討好,什麼時候是個頭啊!
  • 孩子拼音發音不準怎麼辦?
    語言是孩子未來成長中,至關重要的個人因素,俗話說人才不一定有好口才,好口才一定是人才,那麼有的孩子說話時,拼音發音不準怎麼辦呢?不及時糾正是不是會影響孩子的教育和自我成長呢?其實,正常語言發育過程中,很多孩子都會出現個別拼音發音不準的現象。
  • 孩子發音不準怎麼辦?抓住兩個方面,糾正孩子發音短板不難
    處於語言發展階段的孩子,或多或少都存在著個別發音不準的現象,我家兩個孩子也不例外。大寶寶小時候「奶」、「哥」發不準,二寶現在什麼都會說,就是「拿」發音不準。尤其是大寶寶說話比較早,但是有兩個音一直發的不準,比如:見到哥哥大寶寶都是喊「得得」,「奶奶」大寶寶喊「來來」。
  • 意識到孩子發音不準的時候,語言矯正應該提上日程
    並且和語言相關的東西一直都存在於各個方面的討論之中,一方面是因為語言和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另一方面則是發生在很多兒童、成人身上的語言問題頻頻引起關注。這就是一個完整的發音過程,很多人在意的聲音大小、高低其實就來自於喉頭和聲帶的振動,而音色的清脆或低沉卻和聲腔中三大部分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我們每個人想要清楚準確的發音都需要三大部分的輔助才能做到。呼吸器官(包括肺部)、喉頭和聲帶、聲腔(口腔、鼻腔、咽腔)都是發音必不可少的三大部分,當然,氣流最後排出的正確通道也是發音所不能缺少的必要條件。
  • 兒童發音不準的分類
    影響人的發音準確主要有兩種原因:一是方音問題。我們要判定什麼是地方口音,什麼是發音不準其實很簡單,任何有地方口音的朋友,如果你非要他說普通話的某個字或詞,他一定會很快的模仿著說出來,而且說得很清晰。例如一位江浙的朋友,兒音也許從來沒有說過,你可以試著讓他說「er」音,開始的時候,可能有些不習慣,發音並不太準確,但他在幾次努力之後,也能比較標準的發出「er」音來,這就說明這位朋友只是有地方口音而不是發音不準,人有地方口音並不存在著任何導致發音不準的實質性問題,只是一種單純的由地域語言環境造成的語音同化現象,只要按照視頻各音系《標準示範音》演示的發音器官位置、配合關係多加練習,就一定會發音標準。
  • 孩子發音不準?家長一定不要這麼做
    孩子發音不準?家長一定不要這麼做!  英語學到什麼程度才算好?相信,在很多家長眼中,「口音純正、流利使用」是評判孩子英語學習程度的不二標準。  注意,在此標準裡,「口音純正」可是排在第一位的。孩子學得好,家長會美滋滋地誇獎「跟外國小孩兒說的一樣」,一旦孩子學習過程中有些詞發音不準時,家長就會立即出馬糾正。  「糾音」,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 孩子發音不準,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發音不準,我們經常會在英語學習中聽到這個詞。畢竟是第二語言的學習,發音有所偏差是肯定的,因為語種之間發音習慣的差距還是相當明顯的。但要是放到中文裡,很多人就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了,「母語還能說不明白?」沒錯,還真就有說不清楚母語的人存在。
  • 為何「雙排牙」的孩子越來越多?聽聽醫生的說法,與家長密切相關
    為何「雙排牙」的孩子越來越多?醫生的說法與家長密切相關閨蜜說最近發現女兒的乳牙還沒掉,就又長出來一排新牙,前段時間女兒就說發現自己的嘴裡有白色的小點點,以為是孩子口腔的問題,吃了點維生素也就沒放在心上,可是今天早上起床女兒刷牙的時候大哭了起來。
  • 寶寶發音不準的原因解析
    說話是人後天學到的第一個「高級技能」,對寶寶的成長有著無比重要的意義,但是有的孩子在這個過程中遇到了各種阻礙,發音不準就是其中之一,那麼寶寶發音不準怎麼辦呢?,發音器官的肌肉功能自然無法達到準確發音的標準。
  • 如何訓練F與H發音不準,繞口令來幫忙
    H/F發音混淆,一直是某些小夥伴的發音的特點,小夥伴們大概分布在「胡建、胡蘭、撕川」等地。這些發音習慣都是地方方言留下的特點,代表著地域文化特色,很多影視作品,綜藝節目中地方方言是不可缺少的文化元素,成為幽默顏值擔當。生活中那些帶有H/F發音不準的情況呢?《釜山行》VS《虎山行》,豆腐VS豆胡,豆花VS豆發,還有人盡皆知的「小腦斧」「發母雞」······。
  • 孩子發音不準,忍兩年就能消失了嗎?
    提到發音不準,大家也許能想到好幾個跟它一樣或相似的症狀,比如口齒不清、說話含混,這些情況其實都是構音障礙的顯著特徵。構音障礙,是指由於神經病變,與言語有關的肌肉麻痺、收縮力減弱或運動不協調所致的言語障礙,強調呼吸、共鳴、發音和韻律方面的變化。
  • 發音不準,會和哪些原因有關?
    發音不準就是其中很典型的一類語言問題,主要表現為兒童說話發音不準確,對於某些特定的字音無法準確地說出,因而在交流的時候很容易形成錯誤的解釋。語言發育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一個過程,從呱呱墜地開始到長大成人,我們的語言一直在發育的過程中。
  • 「狼來了」發音不準,用在意嗎?
    《狼來了》是朋朋最喜歡聽的一個睡前故事了,可是每次當他想聽這個故事時,總是因為發音不準,而放棄這個想法。對此,晨茜語言矯正專家表示:「狼來了」這個三字發音不準、吐字不清,是「L"音發音不準惹得禍。如果僅僅是L音發音不準,屬於功能性構音障礙(俗稱大舌頭)。
  • 孩子說話發音不準是正常表現,等長大就會恢復正常?
    而發音不準,在不少人看來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問題,甚至很多時候還算不上問題,畢竟誰小時候沒有經歷過發音不準的過程呢?很多人都不太清楚發音不準到底是一個怎樣的語言問題,是單純的說話有些不清楚含糊嗎?還是從字音就開始變形了?這個疑問,其實也是很多去語言矯正機構進行語言矯正的兒童父母所疑惑的。
  • 發音不準訓練:拯救孩子的語言,從現在開始
    或許是因為我們每天都在說話發音,所以很多人都不是很注重發音的準確與否,總覺得能說個大概就行了。然而,正是這種對發音無所謂的態度,卻讓孩子的語言出現了大問題。什麼問題?發音不準。顧名思義,發音不準就是說話發音不準確、不清楚的一種錯誤語言狀態。
  • 孩子發音不準是因為什麼?或許,我們都忽略「發音」的影響
    發音不準就是一個受到影響的典型問題。發音,是我們每個人說話所必須具備的基礎,只有學會了如何正確、清楚、準確的發音,才能讓我們與其他人進行交流的時候知道如何更好地表達自己。所以一旦發音出現問題,影響最大的還是我們自己的語言表達。
  • 寶寶發音不準?原因可能是這個
    造成寶寶發音不準的原因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先天性生理缺陷,比如先天性唇裂和顎裂、牙齒缺失或畸形、以及舌系帶過短等;二是後天疾病所致,比如孩子小時候因神經系統疾病致使發聲器官運動不協調、因聽力受損等情況造成聽不準音而無法正確模仿、大腦發育障礙等都可能引起發音不準!
  • 發音不準過幾年就消失?不,還是得靠訓練來解決
    ,看看會不會是生理缺陷導致的兒童發音不準。接下來咱們再來說說第二個方面:確實出現了發音不準的問題。大家都知道說話不是天生註定的東西,它也需要在後天中一點一滴去學習,否則只靠自然發展很難掌握這個技能。發音不準的孩子就是這樣,他們對於字音的認識很混亂,比如舌尖音往往用舌根音發。明明很簡單的字音在孩子口中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的變化呢?
  • (e)s、ed的發音你十有八九讀不準
    英語裡很多單詞都有詞尾變化,這種情況下整個單詞的發音也隨之改變。在英語單詞的眾多變化中,名詞複數、第三人稱單數和動詞過去式是最常見的變化形式,很多人對此都讀不準、讀不好。今天我們就一起集中學習一下。       (e)s、ed的發音與單詞尾字母的發音密切相關,我們先了解一下英語中的48個音素。       音素分為元音和輔音兩大類。
  • 發音不準、吐字不清,語言發育過程中的發音問題,或可遺留到未來
    「老師」發成「襖師」或「惱師」,把「哥哥」發成「的的」,平翹舌音不準、前後鼻音不準……這些情況可能不限於孩子,但可能源頭在孩子的語言發育時期很多情況下發音不準、吐字不清等表現都是發音動作沒有做正確或沒有做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