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 晚晴真實的大臣形象:縣太爺、巡撫大人,還有禁衛軍武官

2021-01-07 上遊新聞

很有排面的晚清大臣。今天為大家分享一組晚清老照片,它們記錄了文臣武將的形象。這其中既有知縣和清軍下級軍官,也有巡撫、總督等封疆大吏。這些真實的大臣形象與影視劇中的角色相比,你發現了什麼區別?

奕譞(中)、李鴻章(右)、善慶合影。1886年,醇親王奕譞奉慈禧太后之命巡視北洋水師,途徑天津海光寺與時任直隸總督、 北洋大臣李鴻章及正紅旗漢軍都統善慶合影留念。

5位文官合影。清朝各個品級的大臣,官服形制上沒有明顯差別,區分品級大小的關鍵標誌有兩個,一是胸前的補子,二是帽上的頂子。請注意他們的箭袖,又稱「馬蹄袖」,滿語則稱「哇哈」。大臣朝見皇上的禮節中有一個規定動作,叫作「放哇哈」,即把袖子撣下來,然後兩手伏地跪拜。

直隸獻縣知縣吳燾。自1890年開始,吳燾先後擔任高邑、廣平、清苑、邢臺等縣知縣,1900年起任獻縣知縣。他長期在知縣任上遷轉,官運似乎並不亨通。知縣屬於大家口中的「芝麻官」,在清朝的文官序列中位居正七品,年俸白銀45兩、祿米45斛,另有養廉銀1200兩。

1906年,朝廷大臣合影。照片前排左起:戶部尚書鐵良、戶部尚書張百熙、兵部尚書徐世昌、鎮國公載振、刑部尚書葛寶華、工部尚書陸潤庠、吏部尚書奎俊、兩江總督端方;後排左起:左都御史壽耆、大學士世續、直隸總督袁世凱、學部尚書榮慶、大學士那桐、軍機大臣瞿鴻禨、禮部尚書戴鴻慈。這張照片裡的人物,都對政局產生了重大影響,像袁世凱、徐世昌等人,更是直接改變了歷史進程。

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丁汝昌對清朝海軍建設做出重要貢獻,奏請朝廷在威海設立水師學堂,在大沽、旅順設水雷學堂,在山海關設武備學堂,在威海設立槍炮學堂,獲得批准。甲午戰敗後,服鴉片自殺。

山東巡撫張曜。張曜並非通過科舉考試走向仕途,而是參與鎮壓捻軍和太平天國有軍功獲得拔擢,一步步成為封疆大吏。他於1886年擔任山東巡撫,在任期間大力治理黃河水患,一年巡視河工達300天。1891年,帶重病指揮修築河堤,被抬回濟南不久病逝。

皇家禁衛軍下級軍官合影。他們的職位分別為護軍校(左三、左五,正六品)和藍翎長(左一、左二、左四、左六,正九品)。

3位武將合影。照片中人物自左往右依次為:統領奉軍記名提督左寶貴、總統銘字馬步全軍記名提督劉盛休、統領楚軍馬隊記名提督徐邦道。提督通常為清朝各省綠營最高武官,官階從一品,所謂「記名提督」,即品級等同提督,但沒有實授官職。

1886年,文官合影。這張照片中,第二排左一為天津知府汪守正、第三排左二為津海關道周馥,此外其他人均為候補官員,沒有實職。候補官員一般擔任王公或總督、巡撫的幕僚。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智慧故事:賣油條的老頭竟然成了縣衙的發言人,震驚了縣太爺!
    縣太爺心裡一驚:知府大人最近要來視察,昨天下午縣衙才決定明後兩天開始清街打掃,這老頭兒怎麼今兒一早就知道消息了?哪料這件事還沒弄明白,另一件事讓縣太爺腦袋裡的問號更大了。一天,他照例到胡老頭這兒吃油條。
  • 基本正確,武官的不堪還有你沒想到的
    於是,隋文帝立國後,就發明了科舉,以平衡武官勢力。科舉制在武則天時代得到空前發展。蓋因為武則天殺戮太甚,對身邊大臣誰也不信任。故通過科舉,大肆從民間攏羅人才。隋唐選官,科舉只是其中一種,還有通過軍功、高官推薦、承父蔭、地方推薦等多種選官形式。到宋朝,選官就主要靠科舉了。武官地位隨之下滑。
  • 清朝的大學士、軍機大臣、尚書、總督、巡撫都是什麼官?
    在觀看影視劇的時候,不免會聽到一些清朝的官職的名稱,例如常常聽到的大學士、軍機大臣、巡撫、尚書等等。「尚書」放在今天相當於什麼?和珅、紀曉嵐到底是多大的官?明晰一些清朝的官職有助於我們更好的理解劇情。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一些常見的清朝的官職。
  • 正五品的武官守備,與知州正面對抗,到底誰的權力更大?
    但是在真實的明清官場上,雖然品級一樣,守備在知州面前,可能連座位都沒有,只能站著說話。那麼,雙方的差距為何這麼大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故事。首先,我們聊一下文官體系。在清朝的文官體系中,分為了總督、巡撫、按察使、布政使、知府、知州、知縣等官員。其中,總督負責兩三省的軍務、河道、糧食運輸等任務,屬於從一品或者正二品的文官。
  • 晚清老照片:四品的道臺大人,身高超過2米的巨人
    晚清的全家福,看上去是三代人合影。晚清道臺大人,疑為寧紹臺道道臺文廉。道臺為正四品官員,位置在總督巡撫之下、知府之上。寧紹臺道轄寧波、紹興、台州三府。1890年,山東鄒平縣一位武官。看這位武官身邊的旗幟,他可能姓高。他身後一邊擺著兵器,一邊擺著一副甲冑。
  • 老照片:別再被電視劇騙了,這才是真實的晚晴生活,圖5看了心酸
    【晚晴的集市】有關清朝題材的電視劇一直屬於熱播劇,我們在劇中看到的清朝人的生活都是不真實的,這對觀眾產生了很大的誤導。來展現晚清真實的社會生活。紫禁城附近的趕馬車的車夫。搬運木材的苦力。【失去雙腳的殘疾人】身有殘疾,失去了勞動能力,在沒有最低生活保障的晚晴,只能淪為乞丐,顯然此人已經淪落為乞丐,生活在破茅草棚下,看了讓人心酸。【民間葬禮】這張老照片讓我們看到了100多年前的葬禮,有機會領略百年前的民間風土人情。【村裡的孩子們】他們看上去都是灰頭土臉的,在最好的童年時光,卻沒有機會上學,貧困的家庭只能讓他們放棄讀書。
  • 清朝老照片:大臣春光得意,最後一張是真實的清代護衛!
    清朝老照片:大臣春光得意,最後一張是真實的清代護衛!大清駐美公使伍廷芳,他官至二品大臣,一臉春光得意的樣子。 真實的清代護衛,看起來有點瘦,都沒什麼精神,跟電視劇中的精幹的護衛很不一樣。你最喜歡哪一張老照片呢?
  • 從二品侍郎,與巡撫大人對抗,到底誰的權力更大?
    那麼,如果侍郎大人和巡撫大人對抗,到底誰的權力更大呢?今天,我們聊聊這個故事。在明清時期,巡撫和侍郎基本上屬於平級,但是巡撫略高於侍郎。因為從巡撫調任侍郎,基本上屬於降級。但是,從侍郎調任巡撫則屬於升遷。
  • 晚清老照片縣太爺在大門口審犯人,青樓女子好漂亮!
    晚清老照片:縣太爺在大門口審犯人,青樓女子好漂亮!在清朝,出現案子就需要縣太爺來審理。圖中縣太爺在大門口審犯人,這跟電視劇中不太一樣。縣太爺旁邊有不少的衙役,最靠近鏡頭的衙役手裡持著木板子。還可以看到,上方懸掛著敬事堂的牌匾。
  • 故事:縣太爺納妾
    縣太爺家的小姐小櫻桃抬步上了鴻運樓,「小二,上菜!」跟在後面的小二趕緊點頭哈腰,「櫻桃小姐,您今兒吃點什麼啊?」「廢話真多,最好的統統上來!」小櫻桃用手帕撣了撣一塵不染的椅子,氣哼哼地坐下。小二趕緊跑下樓,「老闆,縣太爺家閨女又生氣了!」「那還不趕緊去報告縣太爺,喂喂喂,都瞧著幹嘛!?
  • 從一品總督和正二品巡撫,作為封疆大吏,誰的權力更大?
    在很多讀者,對於總督和巡撫之間的權力劃分,存在很大的疑問。似乎很多人認為總督屬於巡撫的上級,巡撫見到總督就應該畢恭畢敬。但真實情況並不是這樣,總督最多屬於巡撫的半個上級,而且並沒有權力處理巡撫。在清朝歷史上,總督不見得就能鬥得過巡撫。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總督和巡撫的故事。首先,我們聊聊總督和巡撫出現的時間。這兩個官職出現於明朝,但屬於臨時性的官職。
  • 「王八蛋,滾出去」四品幕僚左宗棠憑啥罵二品武官?
    左宗棠來到駱秉章幕府後,焦思竭慮,日夜策劃,不但逐漸安穩了湖南局勢,還有精力出省作戰,且捷報頻傳。駱秉章很感激左宗棠。在駱秉章的推薦下,朝廷任命左宗棠為兵部郎中,加四品卿銜。這就意味著,左宗棠有了朝廷的正式編制,不再是臨時工了。
  • 原來是「縣太爺」的太爺雞!
    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在以糖水聞名的文明路,有一家周生記太爺雞,是實實在在地賣了一百年的斬料。太爺雞是一道馳名粵港的特色傳統名菜,屬於粵菜系,又名「茶香雞」,色澤棗紅,光滑油潤,皮香肉嫩,茗味芬芳,吃後口有餘甘,令人回味。儘管太爺雞非常「低調」,沒有位列「廣州十大名雞」之一,但它在食客心中卻有不可撼動的地位。
  • 一個省的四把手,實權不大的學政,為何敢對抗二品巡撫?
    雖然實際權力不如巡撫和總督,但即使是封疆大吏也不敢輕易招惹學政大人。至於那些武官見到學政,更是畢恭畢敬。那麼,學政的地位為何那麼特殊呢? 由於總督的地位很高,一般稱呼總督為部堂大人或者制臺大人。 至於巡撫,則是一個省當之無愧的一把手,每個省的軍政民財等所有事務,都需要巡撫管理。巡撫一般掛各部侍郎或者都察院右都副御史的頭銜,屬於正二品或者從二品文官。因此被稱為中丞大人或者撫臺大人。這兩位屬於封疆大吏,位高權重,甚至可以和朝中的六部九卿們抗衡。
  • 在山西平遙看了這場演出,才知道,古代縣太爺氣勢有多強?
    在山西平遙看了這場演出,才知道,古代縣太爺氣勢有多強?山西平遙是明清古城的典範,更是晉商文化保留最集中的地方。「源易緣鄉情」有幸在古城平遙看到模仿明清縣衙出場的迎賓表演,被現場的排場和氣度所震撼。重要活動前,,堂役擊鼓三聲,兩側衙役齊聲叫喊,縣太爺穿戴整齊後隆重出場。在這種氣勢下,已經不是古代人的在場觀眾也鴉雀無聲。(圖文來自「源易緣鄉情」)這次表演,「縣太爺」在衙役、商人、僕人的鋪墊下隆重出場,邁著四方步,儀態穩重。這情境如同《那年花開月正圓》裡趙大人出場。
  • 權力很小的學政大人,在地方上,為何能夠對抗正二品巡撫?
    在明清時期的地方高級官員中,有一個官員非常奇怪,那就是學政大人。學政大人的品級,從二品到四品都有可能。從品級來說,明顯不如地方上的總督和巡撫,甚至不如布政使和按察使。
  • 民間傳奇:縣太爺買石磙,懲奸商得民心保大宋
    有的說:「縣太爺真是吃飽飯沒事幹了。」有的說:「我看這個縣官是個不識數的傻蛋!」在看熱鬧的當中,有一個胖乎乎的商人,外號老財神。他搖頭晃腦地念完告示,不禁喜形於色,自言自語道:「咳咳,一桿大秤最多打兩百來斤,一個石磙少說也有兩三百斤,一秤一個石磙,一兩白花花的銀子,集市上三十個石磙也難值一兩銀!這生意實在做得!」
  • 在清朝從一品的提督,為什麼要受制於從二品的巡撫?
    在清朝提督屬於是從一品大員,統轄一省陸路或水路官兵,一般是各省綠營最高長官,是一省的最高武官,可以稱之為封疆大吏。巡撫則是主管一省的軍政和民政,可以說是一省的最高長官,巡撫為從二品,如果加兵部侍郎銜則為正二品。
  • 「縣太爺」疫情期間看黃色錄像,低級趣味毀掉大好前程
    黑龍江省雞西市某區的一把手,也就是古人常說的「縣太爺」,居然在疫情期間偷偷觀看黃色錄像,真是任性!好在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此「縣太爺」已經被「雙開」,且因其他違法犯罪問題被判刑,網友不禁為國家相關部門點讚!34歲就已經是副縣級幹部,36歲正縣級,可以說是少有的青年才俊了。年紀輕輕就走上重要領導崗位,足見國家懟他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