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季宏觀經濟展望:CPI全年均值在3.6%左右

2020-12-20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近日申萬宏源證券2020春季宏觀策略指出,近期海外疫情開始大流行,加之OPEC+原油減產 聯盟的戲劇化瓦解導致油價暴跌,全球股市隨之開啟暴跌模式,但大類資產表現與08年全球金融危機(GFC)期間仍有巨大差異由於傳導機制不同。


  「當前正確的政策應對順序應是疫情防控優先,之後實施供給恢復和需求刺激政策,而在疫情得到控制之前一味進行貨幣寬鬆對當前實體經濟所面臨的 潛在衝擊幾乎是無效的。」申萬宏源宏觀研究主管秦泰表示。


  海外疫情防控兩難,短期衰退難以避免。海外疫情發展滯後我國約一個月,但初期防控進展緩慢,目前已進入「大流行」階段,防控難度遠超過2個月前的中國。如果強化防控,進一步約束人員的跨區域流動和區域內聚集,那麼同樣會看到消費下滑、工業生產、投資、出口均將受到較大的短期負面衝擊。但如果防控力度不夠,則可能在較長時間內扭曲居民和企業的消費偏好和生產預期,中長期經濟下行的陰影將揮之不去。


  基於對不同策略下疫情的短期、中長期衝擊模式,以及疫情影響時間長度的不同假設情景,秦泰對全球經濟增長前景進行了初步估算,預計基準情形下,全球除中國外全年經濟增長0.5%,若疫情持續時間較長,這一增速或低至-1.1%;其中二季度大概率陷入衰退。


  秦泰預計今年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將以財政擴張為主,切實激發實體經濟內生需求動力,一方面積極使用專項債等融資工具,促進基建投資增速全年獲得7%左右的相對高增長;另一方面,建議推出大規模、超出市場預期程度的直接性的消費刺激方案,包括直接對汽車、大家電、家具等大宗可選商品消費進行財政補貼,小額消費券、以及車輛購置稅減稅等。預計全年經濟增長5%左右,在黯淡的全球增長前景下,我國經濟結構的優化和內生韌性的增強彌足珍貴。


一、海外金融市場動蕩,陷入「非典型金融危機」


  2020年以一種超乎想像的不平凡的方式向全世界展開,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巨大衝擊在 中國和海外以不同的方式逐步顯現。


  海外疫情自2月下旬開始呈現爆發特徵,加之OPEC+原油減產聯盟的戲劇化瓦解導致油價暴 跌,全球股市隨之開啟暴跌模式,短期連續跌幅之深,已經超過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



「非典型金融危機」:債券黃金表現迥異於GFC


  但各類資產的表現與08年全球金融危機(GFC)期間仍有巨大差異,顯示本輪海外金融市場巨 震是一次「非典型金融危機」。


  首先,再度實施的非傳統貨幣寬鬆政策並未能有效引導長端利率下行,長期國債仍遭拋售, 與08年全球金融危機(GFC)期間相反。



  其次,貨幣極度寬鬆背景下,避險屬性最強的黃金亦遭拋售,顯示本次貨幣體系並未爆發系 統性風險;疊加全球美元需求的集中爆發,可以說本輪「非典型金融危機」中,構建於美元 之上的全球貨幣體系實際上是得到充分信任的,這一點與08年也是根本性的不同。


GFC 08:肇始於銀行體系,信用收縮加劇實體坍縮


  由於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嚴重受損,因而金融體系崩潰、進而導致了實體經濟信用環境的坍 縮。一方面,金融機構巨額虧損、流動性枯竭,導致金融體系資本金不足、信用擴張能力下降,信貸趨於收縮。



  另一方面,資產價格下跌導致抵押品價值縮水,引發家庭或非金融企業借貸能力下降;商業銀行資本受損情況下,亦被動收縮全球資產規模,導致實體經濟信用收縮的加劇和全球蔓延。


「非典型金融危機」:商業銀行體系無恙


  本次疫情引發全球經濟悲觀預期、觸發資產價格大跌,同樣一定程度引發美國金融市場流動 性緊張。但目前來看,美國金融市場的流動性緊張程度,尚遠不及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期。


  全球金融危機以後金融監管的強化,也令目前美國銀行體系的穩健性大為增強。相比08-09 年,在《巴塞爾協議III》要求下目前美國銀行體系資本充足率提升,「沃克爾規則」要求下 商業銀行對股票市場的風險暴露程度有限。


  商業銀行較少的參與,或也意味著海外金融市場槓桿率亦並非很高。槓桿交易、美元流動性緊張是「放大器」,疫情衝擊實體經濟才是「導火索」。



二、我國外需依賴度有所下降,但仍為最大出口國


  08年之後,我國經濟對外需的依賴度趨勢性下降,但截至目前出口/GDP仍達17%。我國自14年開始成為全球第一大出口經濟體至今,2018年我國出口佔全球的12.8%。


  對於我國如此巨大的出口供給能力而言,匯率對出口的影響是較為微弱的。我國出口相對於外需增長的彈性約為2倍:全球貿易改善,我國改善更多;全球貿易收縮,我國也受損幅度更大。



出口的二次衝擊:把困難估計得更充分一些


  1-2月出口增速主要受復工延遲的影響,前期訂單相對集中的發貨或令3月出口增速出現暫時性的大幅回升。


  但海外經濟的短期衰退前景,意味著在我國經濟恢復期,特別是2季度,可能受到較為顯著的影響。我們基於全球經濟增長的三種情景,預計Q2我國出口增速約為-17.0%至-5.2%。這也意味著,經濟恢復期,我國需更大力度刺激內需商品消費潛力,以部分國內需求承接出口企業所承受的壓力。


  三、我國恢復期穩增長,更需加速中長期轉型


  短期服務消費收縮,可選品遞延,必需品增長穩定


  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名義同比下滑。其中,餐飲收入(-43.1%)下滑程度最深。可選 品消費中,主要依賴線下銷售渠道的汽車(-37%)降幅最大。必需品消費中,疫情期間居 民囤購,糧油食品(9.7%)增速相對穩定。網絡渠道消費表現突出,實物消費網上零售額 增長3.0%,佔社零比重提升5個百分點至21.5%。



隨著疫情得到初步控制,可選消費需進行刺激


  從乘聯會數據看,2月下旬以來乘用車零售/批發同比增速趨於回升,但尚未回歸正常水平。 隨著疫情得到初步控制,包括汽車在內的可選消費需進行刺激。


社零:預計2020年全年均值在5.8%左右


  預計消費的回補更多於2季度開始顯現,屆時社會消費品零售同比增速或達疫情前預測路徑之上。預計2020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同比增速均值為5.8%左右。


CPI:一季度高位、下半年或加速回落,全年3.6%


疫情導致居民搶購囤積生鮮食品需求一度集中,肉類供給仍承壓,一季度CPI均值或達5.1%。


  二季度起伴隨國內疫情趨於好轉,生豬產能有序補進,肉類供需缺口收窄,疊加油價大跌傳 導至成品油價格下降,CPI同比預計逐季回落,四季度高基數下或降至2.0%以下,全年均值在3.6%左右。



PPI:油價大跌拖累全年PPI陷入較深通縮區間


  全球疫情擴散,沙特、俄羅斯等主要產油國產量博弈增產降價,原油價格大跌,疊加短期鋼 鐵庫存高企亦約束鋼價反彈壓力,3月PPI或回落至-0.9%,二季度通縮幅度或加深至-1.6%。


  後續伴隨疫情影響走弱,沙特俄羅斯外儲壓力約束下博弈策略難長久,油價年底或升至45美 元/桶,疊加國內投資生產恢復反彈,三四季度PPI通縮幅度或收窄,全年預計-1%~-1.2%。



人民幣匯率:USDX或迎拐點,CNY料穩中有升


  Fed降息+海外金融市場恐慌,USDX劇烈波動。CNY波動呈現三個階段不同的特徵。


  展望年內人民幣匯率:1)前期人民幣一度下滑已體現疫情衝擊經濟幅度,後續復工復產階 段國內經濟基本面展望向好,不存在進一步貶值基礎。2)外債到期高峰下,央行穩定匯率 預期必要性提升。3)當前我國央行貨幣政策操作相對海外主要發達經濟體均更為穩健。4) 預計近期美國應對疫情的措施將進一步升級,至年底預計美元指數降至95-97。綜合分析, 預計至年底CNY、CNH對應升至6.80-6.90之間。



中長期:仍需堅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目標



四、財政擴張促消費,內生增長韌性更為關鍵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於第三次轉型——內需消費潛力釋放,拉動製造業再度升級的 階段性起點,又疊加疫情短期衝擊,財政政策所面臨的情況一定程度上類似於08 年和03年的疊加,需統籌考慮短期問題和中長期問題。



財政「四本帳」的收入結構



政府性基金預算可以向一般公共預算調入



20年財政擴張需擴大政府債務



預計可能推出超市場預期的刺激消費類措施



一般公共預算、專項債赤字均有望明顯提升


  通過適當擴大預算赤字率、加大政府性基金向一般公共預算調入資金規模,財政擴張能夠較 好覆蓋2020年穩增長、調結構的要求。



投資:預計Q2加速恢復,全年預計4.7%



貨幣政策:上半年數量型工具結構性操作規模較大


  疫情以來,已推出的「8000億再貸款再貼現」+「5500億元定向降準」政策組合,充分體 現了貨幣政策的結構性引導支持民營小微企業的清晰導向。


  根據我們的測算,在當前這一數量型工具組合下,已能夠允許商業銀行全年最高以15.4%的 同比增速實現信用擴張,較疫情前預測高3.4個百分點。這一增速已明顯超出M2、社融存量 增速的可能區間,從而上半年已無需再度全面降準,甚至即使3季度不再全面降準50BP,信 用擴張環境也仍然相對充裕。



貨幣政策:年內進一步全面降準降息必要性下降


  受疫情影響較大行業(如餐飲娛樂等服務業)、企業(特別是民營小微企業)日常較少使用 金融槓桿,全面降息不具有針對性,反或再度刺激地產周期,對成本「節約」實為杯水車薪。 更多需要減稅降費、以及短期貸款周轉資金支持。


  定向降準亦有利於進一步結構性降低民營小微企業融資成本約25BP。


  我們此前測算,定向降準5000億+全部傳導至民營小微企業貸款,或可降低商業銀行成本82.5億,並平均拉低全年普惠小微貸款利率25BP左右。


  同時,高槓桿、房地產長效機制的中長期轉型約束,房地產不會被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同時商業銀行負債端成本短期降幅預計也較小,全面降息空間不大。


總結: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


2020年以一種超乎想像的不平凡的方式向全世界展開,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巨大衝擊在中國 和海外以不同的方式逐步顯現。為了獲得這場人類與病毒全面戰役的勝利,全球經濟在短期面 臨重大衝擊幾乎不可避免,同時這場戰役的結果,也將在更長時間內對全球經濟主體的行為模 式產生深遠的影響。當前這場席捲海外的「非典型金融危機」,僅靠貨幣政策和流動性應對是 遠遠不夠的。


  供需的高度全球化、產業鏈的深度嵌套是當今世界的根本性特徵。海外經濟和金融的巨大風險 為我國經濟恢復期帶來新的挑戰。與此同時,國內供給的恢復,一方面需持續把好國門,外防 輸入;另一方面也需要政策迅速從防控模式中扭轉出來,上下齊心,疏通循環。


  站在更高的視角,我國的中長期任務仍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增長的質量和可持續性較之 具體的增速數據更為重要。短期衝擊背景下,更應堅守中長期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我們預計 經濟政策將以力度充分的財政擴張為主要抓手,對居民消費需求、特別是大宗可選商品消費和 服務消費,進行更為直接的刺激;同時也將通過重大投資項目和新基建等領域進行基建投資的 全新布局和加快建設,穩增長的同時進一步優化結構,增強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而貨幣政策 操作則仍將堅持「精準滴灌」而非「大水漫灌」的導向,維持實體經濟相對偏松的信用環境, 並結構性引導民營小微企業融資成本下行,但穩增長的同時,也將著力避免加劇房地產市場資 產泡沫風險,全面降息的必要性不大。


  在內外部困難疊加的背景下,我們應站在一個更為歷史的視角下分析預判當前的經濟發展前景 和政策選擇。一方面,困難要估計的充分一些,另一方面,應對的辦法也應兼顧短期穩增長和 長期轉型結構優化。


  相信我國在此輪衝擊過後,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將進一步增強,產業鏈的內在韌性也將進一步 提升。經濟增長的內生可持續性,將是我國宏觀經濟能夠給市場投資者所帶來的最為堅強的支 持力量。


  轉自:金融界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並註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繫: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相關焦點

  • 2019年國內宏觀經濟分析與2020年展望
    1-11月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小幅上升0.2%;商品房銷售均價同比增長7.1%,增速較2018年全年下降3.6個百分點。居民普遍預期房價穩定,2019年三季度,50.3%的居民對於下季度房價的預期是「基本不變」,連續第三個季度處於50%以上,而預期「上漲」的居民比例較2018年同期下降了4.4個百分點。
  • 2018年中國cpi指數是多少?全年我國cpi上漲創五年高點
    至誠網(www.zhicheng.com)1月10日訊  國家統計局周四發布數據顯示,12月份CPI同比上漲1.9%,漲幅較11月放緩0.3個百分點,連續第二個月放緩。2018年全年CPI上漲2.1%,較上年加快0.5個百分點,創五年高點。
  • 新華財經年報|2020年國內宏觀經濟分析及2021年展望
    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巨大衝擊和複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各地區各部門科學統籌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國民經濟延續穩定恢復態勢。展望2021年,中國經濟有望向常態趨勢回歸,全年GDP增速有望在低基數效應基礎之上出現較大反彈。
  • 2020年宏觀經濟展望:從中國製造到中國資產
    通脹方面,歷史經驗顯示CPI豬肉項上行期一般為15個月,目前只經歷7個月;疊加翹尾的貢獻,CPI同比增速可能在2020年上半年運行在4.0以上,三季度之後才回歸3.0,預計全年均值3.1%。PPI將在工業品庫存見底和逆周期調節發力的作用下從零下回歸到零上,但在房地產調控和貿易保護主義延續的條件下,缺乏內生上行動力,預計全年均值0.4%。
  • 【重磅來襲】2020年宏觀經濟金融回顧與2021年展望
    目錄  - - - - -  1. 2020年宏觀經濟金融形式簡要回溯  2. 2020年宏觀經濟金融形勢展望  3. 對中長期方向的幾個粗淺判斷  4. 2021整體作業策略
  • 【年終大戲、重磅來襲】2020年宏觀經濟金融回顧與2021年展望
    按此推算,預計2020年全年經濟增速(實際)在2-3%。 3、匯市波動幅度明顯加大,全年波動幅度在9%左右,人民幣中間價、在岸價與離岸價較2019年分別升值6.79%、7%和6.78%,同時美元指數全年下挫7.10%、歐元兌美元升值9.65%、英鎊兌美元升值2.72%、日元升值5.02%。
  • 中信建投證券2020下半年宏觀經濟展望:處變不驚
    中信建投宏觀2020年中期投資策略報告處變不驚  一、國際環境:淺灘涉險經歷新冠疫情衝擊後,國際經濟「三低兩高」的大背景進一步確立:低增長、低通脹,低利率、高債務、高風險的特徵仍將是未來較長時間的主要特徵
  • 從交易預期到回到現實:2021年中國宏觀經濟和投資展望
    節奏上,隨著基數的逐季提升,預計4個季度的實際GDP同比增速分別為:20.2%、8.3%、6.3%、4.6%;環比來看,由於2020年4季度實際GDP環比增速將遠超季節性,預計本輪經濟復甦可能會出現兩個環比拐點,分別在2020年4季度和2021年2季度,隨後可能重新面臨下行壓力。
  • 天風證券:從交易預期到回到現實 2021年中國宏觀經濟和投資展望
    來源:金融界網站原標題:從交易預期到回到現實:2021年中國宏觀經濟和投資展望(天風宏觀宋雪濤) 一、2021年宏觀展望人類歷史就是一部和瘟疫抗爭、共存的歷史。節奏上,隨著基數的逐季提升,預計4個季度的實際GDP同比增速分別為:20.2%、8.3%、6.3%、4.6%;環比來看,由於2020年4季度實際GDP環比增速將遠超季節性,預計本輪經濟復甦可能會出現兩個環比拐點,分別在2020年4季度和2021年2季度,隨後可能重新面臨下行壓力。
  • 中國經濟學人熱點調研:預判四季度經濟增速為5.4%,全年經濟增速為3...
    本報記者 譚志娟 北京報導12月15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期刊《China Economist》發布2020年四季度「中國經濟學人熱點調研」結果。本次調查發現,經濟學人預判四季度經濟增速有望繼續回升,外貿形勢總體持續改善,通脹壓力或趨緩和,就業形勢穩中向好。
  • cpi指數是什麼意思?cpi上漲和下跌意味著什麼
    什麼是cpi指數?cpi指數一直是國家判斷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不關心這些的投資者對於cpi指數可能還不是很了解,但是cpi指數可以影響要股市。想必大家有點興趣了吧。什麼是cpi指數?cpi,即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PriceIndex),英文縮寫為cpi,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一般來說,cpi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國家的宏觀經濟調控措施的出臺與力度,如央行是否調息、是否調整存款準備金率等。同時,cpi的高低也間接影響資本市場(如股票市場)的變化。
  • 一財首席調研:今年GDP增速預測均值8.81%,「雙循環」新格局料將...
    從先行指標看,2021年製造業PMI與服務業PMI大概率全年高於50.0,這就意味著宏觀經濟持續處於擴張狀態。從基本面看,受益於海外貨幣政策持續寬鬆推動宏觀經濟向好,疊加新冠病毒疫苗成功研製並投放,預計出口金額當月同比有望維持兩位數增長,拉動製造業投資增速回升。
  • 展望2020:全球宏觀、中國宏觀和中美關係
    本文即為我們對明年的一個展望,從全球宏觀、中國宏觀和中美關係三個維度展開。一、全球宏觀2019年或是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拐點——由連續下行轉向短期復甦、中期企穩。但是,根據歐央行在9月份對歐元區的經濟預測,2019年全年,歐元區經濟僅增長1.1%,比2018年12月的預測低0.6個百分點,2020年增長1.2%,比12月的預測低0.5個百分點。這與IMF對歐洲經濟的預測有較大出入。世界銀行(WB)的最新預測與IMF在趨勢上保持一致,但絕對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
  • CPI是什麼指數?CPI上漲說明什麼?
    CPI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是政府用來衡量通貨膨脹的一個數據,是一個反映城鄉居民家庭一般所購買的消費商品和服務價格水平變動情況的宏觀經濟指標。對宏觀經濟政策的選擇、調整和節奏把握上具有重要的指標作用。
  • 中國經濟學人調研: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增長3.7%左右
    中新社北京12月15日電 (記者 龐無忌)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15日發布2020年四季度「中國經濟學人熱點調研」稱,經濟學人預判今年四季度經濟增速有望繼續回升,同比增長5.4%,預判全年經濟增速為3.7%,經濟已經走出疫情影響。
  • 五個關鍵詞讀懂11月宏觀數據:今年全年和明年的中國經濟如何走
    1-11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2.6%,比1-10月份加快0.8個百分點。分領域看,1-11月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1.0%,比1-10月份加快0.3個百分點。1-11月基建投資(寬口徑)同比增長3.3%,較1-10月改善0.3個百分點,已接近去年同期3.5%的累計增長水平。王青表示,基建投資正在發揮逆周期調節作用。
  • 疫霾漸散,宏圖再展(上)——2021年度宏觀經濟形勢展望
    王軍 | 立方大家談專欄作者一、2020年全國與河南宏觀經濟形勢回顧(一)經濟增速逐漸走出疫霾,回歸潛在水平回顧2020年,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人民勠力同心,取得全國疫情防控阻擊戰重大戰略成果1-10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累計同比增長6.3%。從三季度的單月增速來看,房地產開發投資保持在12%左右的較高增速水平,整體強度超出市場預期。二是基建投資增速低於預期。1-10月全口徑基建投資累計增速為3.01%,低於此前市場對基建增長的高預期。三是製造業投資弱勢修復。1-10月份我國固定資產投資中製造業投資累計同比增速為-5.3%,全年或呈負增長。
  • 恆昌公司《2020恆昌宏觀經濟展望及資產配置報告》發布
    論壇發布了《2020恆昌宏觀經濟展望及資產配置報告》。  恆昌創始人兼CEO秦洪濤表示,2019年是金融改革開放步伐全面提速的關鍵一年,高質量發展已成為新時代中國經濟和企業發展的歷史性方略與使命。作為新金融企業的一員,恆昌的金融創新探索之路正沿著金融科技和財富管理兩個方向進行戰略轉型升級。
  • 2021中國宏觀經濟形勢預測
    2021年中國宏觀經濟是否能夠完全常態化,依然具有強烈的不確定性。根據上述的一些定性判斷,利用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模型—CMAFM模型,設定2020和2021年主要宏觀經濟政策假設:(1)名義一般公共預算赤字率分別為3.6%、3.0%;(2)人民幣兌美元平均匯率為7.0和6.6。
  • 國家發改委:預計全年CPI漲幅在3%左右預期目標範圍內
    年CPI漲幅在3%左右預期目標範圍內。同時,豬肉價格上漲還帶動牛羊禽等其他肉類價格上漲,合計貢獻率達到70%左右。「如果剔除豬肉價格上漲的因素,CPI運行還是比較平穩的,特別是核心CPI當月同比上漲1.4%。1—11月份累計CPI漲幅為2.8%。總體上看,我國物價保持平穩運行具備堅實基礎,工農業產品供應相對充裕,生豬生產正在逐步恢復,預計全年CPI漲幅在3%左右的預期目標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