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米蘭達警告?美國警察抓人時為什麼說:你有權保持沉默?

2020-12-10 金旭陽律師

#

我們看美劇,每當看到警察對嫌疑人進行逮捕或詢問時,都會對嫌疑人說上這麼一段話:「你有權保持沉默。如果你不保持沉默,你所說的一切都將作為呈堂證供。你有權在受審時請一位律師。如果你付不起律師費的話,我們可以給你請一位。你是否完全了解上述權利?」

看到這裡,很多人心中不免有疑惑,為什麼美國警察在逮捕或詢問嫌疑人時要說這麼一句話?

首先,警察對嫌疑人說的這句話就是著名的「米蘭達警告」,也稱「米蘭達規則」,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被訊問時,有保持沉默和拒絕回答的權利。「米蘭達警告」是美國具有特殊意義的法律制度。

那麼,美國警察為什麼要對犯罪嫌疑人說這麼一句話?

這起源於美國一個經典的司法案例。

一、案件經過

1963年3月3日凌晨,在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一名18歲的劇場女服務員在回家途中遇到了一個陌生人。該陌生人把這名女服務員強行拖進車裡,駛往一個沙漠地區並強姦了她。一個星期後,這位女服務員和她的姐夫碰巧又看到了那輛車,於是二人向警方報案。警方很快鎖定了涉案車輛。通過查詢,該車輛的所有人名叫特威拉,特威拉的前男友是23歲的歐內斯多·米蘭達,米蘭達的外表很像女服務員描述的強姦罪犯。警方於1963年3月13日將米蘭達抓獲。抓獲後,警方首先要求米蘭達與其他人站成一排,接受被害人指認,受害的女服務員當場指認出米蘭達就是罪犯。警方立即對米蘭達進行了訊問,米蘭達也對自己的犯罪行為供認不諱,並寫了一份供認書,還在上面籤了名。在訊問的過程中,警方沒有告知米蘭達有權獲得律師幫助,也未提醒他有權保持沉默。

警方很快偵查結束,案件進入法院審理。因為米蘭達沒有錢聘請律師,法庭指定律師莫爾為其辯護。庭審時,米蘭達的律師莫爾對警方沒有告知米蘭達享有沉默權利提出質詢。警方稱當時確實沒有履行告知義務。律師認為,警方沒有履行告知義務,侵犯了米蘭達的沉默權,警方從米蘭達處獲得的證詞不能作為證據。但是,律師的辯護意見被法官駁回,因為當時的法律規定,保持沉默的憲法權利不適用於涉嫌重罪的嫌疑人。

1963年6月27日,法院判決米蘭達有罪,兩罪並罰判處20至30年的監禁。米蘭達隨即提出上訴,亞利桑那州高等法院駁回了米蘭達的上訴。米蘭達不服,在獄中多次向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寫信申訴,終獲成功,聯邦最高法院決定對本案進行審理。

在最高法院審理過程中,米蘭達堅稱,自己當時的招供是被迫的,警方在詢問時,應當告知自己有權保持沉默,警方沒有履行告知義務,違反了美國憲法修正案第五條「任何人不得自證其罪」的規定。

1966年6月13日,聯邦最高法院審理認為米蘭達的申訴理由成立,並以5比4的投票結果,推翻了州法院的判決,宣判米蘭達供詞無效,責令重審。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沃倫起草判決書,重新對憲法第五修正案進行解釋,強調警方在訊問犯罪嫌疑人之前,必須告知他有聘請律師和要求律師在場的權利。如果嫌疑人未獲告知這些權利,那麼供詞無效,該供詞不得作為證據進入司法程序。聯邦最高法院的判決書首次確定了警方在詢問時應當告知的規則,該規則因米蘭達案產生,故被稱為「米蘭達規則」。

米蘭達規則的具體內容是:

憲法要求警察告知嫌疑人以下權利:

一、你有權保持沉默,對任何一個警察所說的一切都將可能被作為法庭對你不利的證據。

二、你有權利在接受警察詢問之前委託律師,律師可以陪伴你接受詢問的全過程。

三、如果你付不起律師費,只要你願意,在所有詢問之前將免費為你提供一名律師。

四、如果你願意回答問題,在談話過程中,你在任何時間都可以終止談話。如果你希望跟你的律師談話,你可以在任何時間停止回答問題,並且可以讓律師伴隨你被詢問的全過程。

二、案件影響

聯邦最高法院之所以作出這樣的判決是有原因的。每年美國最高法院都會接到眾多刑訊逼供和屈打成招的上訴、申訴案件。為儘早破案,邀功請賞,警方和檢方在辦案過程中無法無天、濫用權力,不惜威脅恐嚇、刑訊逼供,疲勞審訊和精神折磨嫌疑人,不擇手段獲取口供定罪。聯邦最高法院確定「米蘭達規則」的根本目的,是為了防止警方和檢方濫用司法權,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基本人權。

當然,此判決一出,立即引來當時全美上下的批評與譴責,當時全美的警察、檢察官齊聲譴責,對聯邦最高法院群起而攻之,將米蘭達規則稱為是「合法的縱容犯罪」、「罪犯的幫兇」、「打擊犯罪的最大障礙」。當時民調顯示,半數美國民眾認為最高法院對罪犯太過仁慈,必將導致美國犯罪率直線上升。

1972年,米蘭達假釋出獄。出獄後的米蘭達,也把自己看作是個名人,經常光顧當地市中心的一家酒吧,不斷向人們兜售由他籤名的印有米蘭達警告的卡片。

頗為戲劇性的是,1976年米蘭達與他人發生口角,被人刺死。兇手落網後,警方吸取教訓,在訊問兇手時,對兇手大聲宣讀米蘭達警告,兇手行使沉默權。警方因為找不到其他確鑿證據,只能將刺死米蘭達的兇手釋放。此後兇手消失得無影無蹤,人們再也沒有見過他。

米蘭達案判決至今已經50多年,「米蘭達規則」也與美國警察相伴了50多年。雖然「米蘭達規則」起初引起的爭議很大,但是該規則推動了美國刑事制度的改革,促成了美國警察刑事案件執法的規範化,警察刑訊逼供的現象得到了一定遏制,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權益得到了一定的保障。

時至今日,美國警察逮捕、詢問嫌疑人,警察告知嫌疑人「米蘭達警告」後,嫌疑人一般開口就說:「我要求見我的律師,我要和我的律師說話。」或「在我和我的律師談話之前,我拒絕談任何東西。」

作者:金旭陽律師

本文僅供參考學習,如有錯誤煩請指出。作者專注領域,刑事辯護、行政訴訟、民商事訴訟業務。如果覺得本文實用有趣,可以轉發、評論或點讚哦。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警察會對犯人說「你有權保持沉默」,真的可以沉默嗎?
    導語:為什麼警察會對犯人說「你有權保持沉默」,真的可以沉默嗎?相信大家在看電視的時候,不管是在看美劇還是看港劇的一些警匪片,經常會聽到一句話:你有權保持沉默,但你所說的一切有可能作為呈堂證供。那麼為什麼美國的警察以及香港的警察要說這一句話呢?是不是犯罪嫌疑人真的是可以閉口不言了呢?
  • 聰利說法‖經典案例:「米蘭達警告」——你有權保持沉默!
    今天,我們分享一個法律人沒有不知道的案件——『米蘭達案』。即使你對這個案件不熟悉,但是只要你看過美國的犯罪片,就一定會對其中的一句話印象深刻:「你有權保持沉默。」這就是著名的『米蘭達規則』(Miranda warnings,中文又譯「米蘭達警告」)。
  • 你可以保持沉默……」什麼是著名的「米蘭達警告」
    來源:裸嘢李(原標題:正義是一個人的認識所不能接近的理想)                                                    長大後懷揣正義的夢想跌跌撞撞滾進法學院,才知道常在港臺警匪片上聽到的那句「你有權保持沉默
  • 科普 | 你有權保持沉默
    ,在抓捕之前會明確告訴他:你有權保持沉默,但你的每一句話都將作為呈堂證供。那麼,警察為什麼要說這麼一句話呢?不說這句話,直接抓捕行不行呢?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這句話背後的法理。美國憲法第五修正案規定:任何人不得因同一犯罪行為而兩次遭受生命或身體的危害;不得在任何刑事案件中被迫自證其罪;不經正當法律程序,不得被剝奪生命、自由或財產。該修正案的目的,是為了保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訴訟中的程序權利。
  • 「你有權保持沉默」,這句話是怎麼來的?
    「你有權保持沉默,否則,你所說的每一句話都將作為呈堂證供。」在港臺和歐美有關警察的影視作品中,我們經常都會聽到這句臺詞。這就是著名的「米蘭達警告」(Miranda Warning),又稱米蘭達權利。為什麼警察逮捕嫌犯時一定要說「米蘭達警告」?
  • 你有權保持沉默,但你所說的一切都將成為呈堂證供
    美國的米蘭達權利(miranda rights)原本是一項美國刑事訴訟司法程序權利,後被上升為憲法層次所確認的正當程序中的當事人權利。米蘭達權利是指在司法程序中,當事人享有兩項權利:一是,當事人有保持沉默的權利,體現不得自證有罪原則;二是,當事人有獲得律師幫助的權利。
  • 什麼是著名的「米蘭達警告」
    文/@裸嘢李(原標題:正義是一個人的認識所不能接近的理想)長大後懷揣正義的夢想跌跌撞撞滾進法學院,才知道常在港臺警匪片上聽到的那句「你有權保持沉默,但是你所說的一切都將作為呈堂證供!」,原來是美國首席大法官沃倫,於1966年以判例形式確立的米蘭達警告(Miranda Warnings)。
  • 【法律小課堂】「米蘭達」警告知多少?
    「你有權保持沉默。如果你不保持沉默,那麼你所說的一切都有可能成為呈堂證供。你有權在受審時請律師在一旁諮詢。如果你付不起律師費的話,法庭會為你免費提供律師。」相信很多小夥伴都會對這句話感到耳熟能詳。無論是在港產警匪片,還是時常有警察出沒的美劇裡,這句話仿佛總是掛在執法人員的嘴邊。那麼,對於這句話的誕生背景大家又有多少了解呢?為何警察總會在嫌犯面前進行告知呢?
  • 經典法律故事米蘭達警告
    「你有權保持沉默,否則你所說的一切,都可能作為指控你的不利證據。你有權請律師在你受審時到場。如果你僱不起律師,法庭將為你指派一位」。看過美國影視的觀眾,對這一段臺詞無不印象深刻。沒錯,這就是幾乎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米蘭達警告」。
  • ​米蘭達警告(Miranda Warning)的前世今生
    「憲法要求我告知你以下權利:1.你有權保持沉默,你對任何一個警察所說的一切都將可能被作為法庭對你不利的證據。2.你有權利在接受警察詢問之前委託律師,他(她)可以陪伴你受訊問的全過程。不過在這一過程中,警官並沒有告知米蘭達他有權保持沉默並且與律師進行商議,也沒有告知其證詞將會被用於指控他。到在法院開庭審理時,地方檢察官出示了米蘭達寫下的供詞作為指控他犯罪的重要證據,而米蘭達的公共辯護律師艾爾文·摩爾指出由於警方沒有在審問前告知被告的憲法權利,因此這些證據應該被排除,但法庭沒有接受這一意見。
  • 美國法律解讀:米蘭達規則
    中文翻譯 1.你有權保持沉默,你對任何一個警察所說的一切都將可能被作為法庭對你不利的證據。 2.你有權利在接受警察詢問之前委託律師,他(她)可以陪伴你受訊問的全過程。 3.如果你付不起律師費,只要你願意,在所有詢問之前將免費為你提供一名律師。
  • 米蘭達警告的一點兒思考
    「你有權保持沉默。如果你不保持沉默,那麼你所說的一切或者每一句話都有可能作為你的呈堂證供,成為法庭上對你不利的證據。你有權在委託律師。
  • 米蘭達警告的一點兒思考
    「你有權保持沉默。如果你不保持沉默,那麼你所說的一切或者每一句話都有可能作為你的呈堂證供,成為法庭上對你不利的證據。你有權在委託律師。如果你付不起律師費的話,我們可以免費給你請一位。你是否完全了解你的上述權利?」這在西方電影或者早些年的香港地區電影警匪片中的經典表述。
  • 你有權保持沉默——神探亨特張
    你有權保持沉默而引入神探亨特這個概念自然讓我們想到了那句著名的臺詞:你有權保持沉默。張警官非但沒有麥考爾那樣的絲襪美腿搭檔,也沒有像亨特那樣痛快地對犯罪分子抱以老拳。他面對的罪犯是一群雞毛小賊,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我抓的連夠刑(事)拘(留)的資格都沒有,最多就是治(安)拘(留)的資格。
  • 米蘭達警告與網購評論返利誘惑/2020.04.09
    我想起了米蘭達警告。當美國的警察在對疑犯抓捕時會說幾句警告語,其中有一條:你可以保持沉默,但你所說的話將作為呈堂證供。我不想討論米蘭達警告對法律的意義。社會就像六稜鏡,陽光會透過來,道德會透過來,法律也會透過來。但是,一切透過來的東西都改變了。
  • (連載八十四)沉默權的限制 ——密西根州訴湯姆金斯案(仙桃市院女幹警讀給你聽)
    、防止刑訊逼供的同時,賦予了犯罪嫌疑人在被警方訊問時保持沉默、要求律師在場等權利。那麼,犯罪嫌疑人是否可以毫無限制地以米蘭達規則賦予的保持沉默權否認一切供述呢?對此,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關於湯姆金斯案的判決作出了明確的回應:嫌疑人必須以明示的方式明確地援引其保持沉默的權利;而放棄這一權利則可以被默示地推定。對米蘭達規則適用的這一全新解釋,加重了犯罪嫌疑人行使保持沉默權的負擔,更加符合現實情況和審訊實際,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米蘭達規則。
  • 《沉默的病人》:你有權保持沉默,但你所說的都將成為呈堂供證
    阿德勒說,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很不幸,艾麗西亞貝倫森屬於後者。艾麗西亞,一名畫家,讀客懸疑推理小說《沉默的病人》的主人公,沒錯,她就是這位沉默的病人。阿爾刻提斯則保持著沉默,她一句話也沒說。為什麼?她為何不說話?加布裡耶爾被綁在椅子上,西奧用槍指著他,非常冷酷,非常平靜的說:「我本來是準備送你上西天的,可是艾麗西亞替你求情,讓我饒你不死,所以我給你一個機會。不是你死,就是艾麗西亞死由你來選擇。讓我們看看你有多愛她,你願意為她而死嗎?」
  • ​向上攀爬的過程,不存在穩定之說 | 磨剪子書社
    9、「米蘭達權利」 美國刑事訴訟中的miranda rights——米蘭達權利,也就是犯罪嫌疑人保持沉默的權利,是個具有特殊意義的法律制度。 「你有權保持沉默。如果你不保持沉默,那麼你所說的一切都能夠用作為你的呈堂證供。你有權在受審時請一位律師。如果你付不起律師費的話,我們可以給你請一位。
  • 三本懸疑破案小甜文,你有權保持沉默,但別想在我面前說謊!
    三本懸疑破案小甜文,你有權保持沉默,但別想在我面前說謊!每日小說二三推薦,和書荒揮手說再見!1.《現在立刻,逮捕你》你應該說,放開那個女孩,讓我來!書評:緝毒警察VS過氣歌手,有娛樂圈背景,文較短,一個案件貫穿整個故事,所以這篇文感情是主線,破案是輔線。本文主角追查的是比較敏感的大型販毒案件,所以男女主的感情發展是輕鬆且歡樂的,但是破案的過程是驚心且沉重的,畢竟精神的摧毀比一刀致命更為恐怖!
  • 美國警察熱得不想抓人:先緩緩 請涼快點兒再作案!(雙語)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雙語新聞>時政熱點>正文美國警察熱得不想抓人:先緩緩 請涼快點兒再作案!(雙語) 2019-07-25 11:36 來源:21世紀英文報 作者:   這些天,美國多地高溫,就連美國警察都不想抓人了,懇求想作案的先緩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