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現場
長江日報-長江網10月12日訊(記者馮愛華 通訊員李亞茹)湖北簡稱「鄂」源於西周早期的噩國,而周天子與噩侯時而謙恭禮讓、時而叛亂徵伐的故事,也如實記錄在青銅銘文之中。12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古文字學學科帶頭人馮時作客武漢圖書館「名家論壇」,為聽眾講述古文字中的中國歷史和文化。
馮時,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古文字學學科帶頭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主要研究領域為古文字學與天文考古學,旁治商周考古學、先秦史、天文年代學、民族古文字學、歷史文獻學、古代思想史和科技史,出版學術著作12部,發表論文230餘篇。
「大家知道湖北的簡稱是怎麼來的嗎?」講座中,馮時表示,「鄂」來自於西周早期、現隨州附近的噩國。噩的本義為譁訟,而「噩」從4「口」,像數人引頸爭執,故以4口示大聲爭訟,後別作4口相隔,亦示各說各話、言語不順之意。
對一些出土青銅器的銘文進行解讀後,後人復原了不少噩侯與周天子的故事。如噩侯曾叛周,周天子發兵徵伐,卻告諭將士只捉噩侯、不傷百姓;噩侯被俘後,周天子卻待以宴請和射禮,射箭時兩人互相禮讓,一人射中邊框、另一人乾脆脫靶,之後噩侯表示臣服。馮時認為,從這些文字記載中,不僅看到古時的禮儀,也看到「仁義」等道德信念。
在馮時看來,傳統文化擁有三大優點:格物致知的認識論、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周和守正的哲學觀。而當下傳統文化面臨中斷危險,亟待從一點一滴、一字一詞中拯救復興。「文化要傳承首先靠文字」,中國古代對文字的要求非常嚴格,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提出,文字不是隨隨便便一個字,一字錯,意義就錯,前人靠文字傳承知識,也讓後人識古。文字用對了,意思表達才能正確,所以古代人對文字要求非常嚴格,我們對文字要有尊重的態度。
【編輯:朱曦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