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淨土宗「三祖承遠大師」生平簡介

2020-12-13 龍哥說

(公元712-802)唐代僧人,是一位著名的淨宗實踐家。俗家謝氏,漢州(今四川錦竹縣)人,年青時即有志於四方「甫志學始遊鄉校」,宿根善利且天資聰穎超乎常人。自小接受儒家的教育,隨著年歲的增長和閱歷的加深,思想境界因之改觀。對於儒家經典中主張與理念懷有疑問,內心困惑無法詮釋,常有「驚禮樂之陷阱,覺詩書之桎梏」 的感受。由是時感迷茫,不明所趣。

在一次偶然的機緣裡,聽聞到學佛信士演說的佛家尊勝真言,頓時有耳目一新之感,同時又覺得恍若前聞,意識到佛教的義理誠可釋解迷困,因是神動而意往,決意尋師訪道求學佛法,踏上了修道弘法的徵程。

承遠起初師事蜀郡(四川成都)的唐禪師,之後又到資川(四川資陽縣)追隨冼公接受教導。此時,承遠尚是白衣信士身份。唐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 年)遠師二十四歲,因緣成熟而發廣大菩提心,決定出家修行,於是前往荊州(今湖北江陵)玉泉寺,依止蘭若惠真和尚門下,剃髮染衣,始備緇錫,方顯僧寶法相。

剃度後,承遠遵從真公(蘭若惠真)之命往湖南參訪。越洞庭湖過湘沅二水,到達南嶽衡山,在天柱峰的朝陽地帶止棲,並於通相法師處得受具足戒。對於三乘經教與戒法,此時開始深入地研究專學,不使光陰空過,恆常精勤用功修學佛道。當時,慧日法師(唐玄宗賜號慈愍三藏)正在廣州遊方傳法。承遠久聞其名,仰慕至極,乃不遠千裡前去求法,拜謁慧日三藏,乞教修行要義。慧日三藏對他訓導說:「如來付受吾徒,用弘拯救;超然獨善,豈曰能仁。」隨即教他依《無量壽經》來修念佛三昧,樹功德幢,以濟群生。慧日三藏的教誨如同照澈昏蒙之束炬,使承遠明了修道的方向及旨趣,好似遊子尋得歸家之路。由是頓息諸緣,攝歸一心決意專修淨業。

唐天寶初年(公元742年)三十一歲的承遠,在外參學已歷數載矣。經過幾位大德的教導,最終受學于慧日三藏座下,得以傳授修持淨土深妙法門。無論從佛學理論上,還是在修行實踐上來說都漸具根基。心想:既是終得其所,就不再外求他物,應收斂身心,擇地安心修行是為上策。於是年回到南嶽衡山。在山的西南方向的巖石下,以樹枝茅草構織成屋,內中僅置經像,取求生淨土面見彌陀之意。號所居處為「彌陀臺」。就在這簡陋的居住環境裡,承遠大師開始了他修行辦道的艱辛歷程。

自己除了勤行般舟三昧外,還以熱忱的心力去弘教濟生。凡有求道問法者,皆立中道而教之權巧。與此同時,為使所教之眾於修行上能速得成就,特示專念法門,教導念佛求生淨土。一時間,南極海裔,北自幽都,來求厥道者不絕於途。

《淨土聖賢錄》卷三記云:「人從而化者萬記」。可謂法緣鼎盛,群萌普蔭。此外,為了方便度化一切有緣眾生,承遠將佛號及淨土經典中的精要章句等書寫在人群來往較多的巷道裡,或是刻在溪谷山崖的巖石上,俾使人們耳聞目濡,互相傳誦。以此為助緣,精勤不懈地誘導激勵眾生信願念佛往生安養。真可謂用心良苦,度生心切。後來,隨著學佛、念佛者的日漸增多,許多善信見承遠大師居處破舊,粗衣敝食生活清苦,便皆發心負布帛,斬木石,委之巖戶,用以莊嚴道場供養遠師。然而承遠並不刻意地去阻拒或攀求,任其自然發展。不久以後寺宇已具規模,遂改名為「彌陀寺」。建寺安僧剩餘的物資,則布施給饑饉與疾病的人們。而承遠仍然一如既往地堅持簡樸的生活習慣和刻苦的修行作風,於道場中用功辦道,弘教濟生。此後數十年如一日,始終不改苦行僧之風範,乃至圓寂,未易修學淨土之初心。

四大假合、五蘊虛集之身軀終歸是緣生緣滅。唐德宗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七月十九日,承遠大師自知世緣將了,弘法度生能事畢矣。乃於寺內顧命弟子,申明教誡已,打掃居室,結跏趺坐,恬然面西寂化,享年九十一歲,僧臘六十五年。其遺骸葬於寺之南崗,安置靈塔以志千古。唐代著名文學家,當時任永州司馬的柳宗元和時任衡州刺史的呂溫,分別為承遠大師制碑文並作塔銘,刻石立於寺門之右。二者以不同的筆法與文理,各自記述並讚頌了承遠大師非凡的一生。

中國佛教淨土宗「二祖善導大師」生平簡介

中國佛教淨土宗初祖慧遠大師生平簡介

相關焦點

  • 農曆七月十九 淨土宗三祖承遠法師圓寂紀念日
    淨宗三祖承遠法師(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2014年8月14日,農曆七月十九,淨土宗三祖承遠法師圓寂紀念日。承遠(712~802),唐代高僧,淨土宗第三祖。承遠法師出家之前師事成都唐公,開元二十三年前往荊州玉泉寺,依止蘭若惠真和尚門下,剃髮染衣,始備緇錫,方顯僧寶法相。出家之後,又遵師命至南嶽衡山從通相受具足戒,更學經、律。後至廣州,當時慧日法師(玄宗賜號慈愍三藏)正在此地遊方傳法,承遠法師久聞其名,仰慕至極,不遠千裡前來求法,拜謁慧日三藏,乞教修行要義。慧日三藏告訴承遠法師:「如來付受吾徒,用弘拯救;超然獨善,豈曰能仁。」
  • 佛教:「一心念佛,往生極樂」淨土宗
    但是事實上,西方淨土只是淨土中的一種,佛經上提到的淨土還有彌勒淨土、靈山淨土、密嚴淨土、琉璃淨土,等等,非常多。只是因為淨土宗的巨大影響,使西方淨土成為中國佛教最有影響的淨土信仰。淨土宗,就是認為專修念佛即可往生阿彌陀佛淨土的中國佛教宗派。念佛不光是口宣佛號,而是禪觀的一種,是要通過念佛使心念安定達到禪定(三昧)的境界。
  • 佛教:苦行的「彌陀和尚」承遠大師,一生弘法身體力行,身教言教
    那麼,這個可以貴為國師的老師的人、可以讓天子也向他禮拜的人、一代文豪柳宗元也親自為他撰寫碑文的承遠,是個怎樣的人呢?為什麼被叫做彌陀和尚呢?承遠,江州人,淨土宗的第三代祖師。曾任衡州刺史的唐代土人呂溫,寫有一篇《南嶽彌陀寺承遠和尚碑》與柳宗元的《南嶽彌陀和尚碑》同為承遠生平研究的最重要的史料。碑文記載了承遠出家的原因。
  • 淨土宗星空多璀璨!善導大師、慧遠大師乃至其他祖師
    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至隋唐時期中國佛教各宗成立,故各宗宗祖皆為隋唐時代的中國境內祖師。初祖的時間則較早,有的為中國祖師,如淨土宗以東晉時代廬山慧遠大師為初祖;有的更加上溯至印度佛教,如天台宗以佛滅後七百年出世之印度龍樹菩薩為初祖。
  • 南無阿彌陀佛從這裡傳遍海內外,同時被日本佛教淨土宗尊為祖庭
    香積寺長安區香積寺是中國漢傳佛教八大宗派——「淨土宗」的祖庭,唐代著名的樊川八大寺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郭杜鎮香積寺村。截至2019年5月16日,日本淨土宗通過中國佛教協會和宗教局有組織的到香積寺參訪次數高達205次。
  • 追思淨土宗創立因緣 日京都三時知恩寺展善導大師像
    佛教在線海外訊 近日,日本京都市上京區淨土宗知恩院派尼門跡寺院三時知恩寺,展示出四百多年前製作、最近修復的本尊「善導大師像」。據悉,此次展出「善導大師像」是紀念日本淨土宗宗祖法然上人逝世八百周年的系列活動之一,以追思法然上人受善導大師著作影響而創立淨土宗的殊勝因緣。三時知恩寺屬日本淨土宗比丘尼御所之一,又稱入江殿。
  •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 不同於日本淨土真宗
    三而一,一攝三。信願對不信願,專對雖願而雜。信願極必專,專自攝信願。順彼佛願故。其實無論是中國淨土宗的十三祖,還是日本淨土宗所傳承的三國七祖,其最後的歸結處都是稱名,都在此念佛往生。所謂心心相印,祖祖同心,又猶如春蘭秋菊,各擅其美。      善導大師如一清流,純而不染,專倡淨宗心要,明往生正定業,唯在念佛。眾生稱念,必得往生。
  • 佛教常識:淨宗十三祖都是誰?
    淨土思想和念佛法門,雖然在古印度就一直弘揚傳播,但並未建成一體獨具特色的淨土宗。淨土傳入中國以來,也一直表述為蓮社或者蓮宗。淨宗這個名稱,一直到宋、元、明時期才開始出現。淨宗立祖之說開始於宋代,淨宗的祖師不像其他宗派那樣,有前後傳承的關係,而是後人根據其修持成就以及弘揚淨宗的貢獻而推選出來的。
  • 宏海法師開示唐代高僧承遠大師
    我們現在到處山頭、廟門口、牆上,寫的南無阿彌陀佛,這個風氣呢,就是從承遠大師來的。他把阿彌陀佛的願望,做了這樣的一個表達和實現,因為阿彌陀佛發過願,在咱們娑婆世界,在淨土的這種弘揚中,走到哪兒都必須有阿彌陀佛的名號存在和流淌。這位祖師爺呢,把它兌現一直到現在。
  • 農曆七月,佛教之中的這些節日?你需知道!
    農曆七月,除了中國傳統節日七夕節、還有大家皆知的「中元節」。那麼對於佛教而言,在農曆七月,又有哪些節日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在農曆七月對於佛教而言,分別有哪些重要節日。他們又分別是節日。一、農曆七月初二,淨宗八祖蓮池法師圓寂紀念日。想必大家對於蓮池祖師都不會陌生,他是淨土宗的第八位祖師,亦是明代高僧,其字佛慧,號蓮池。蓮池祖師對於佛教發展所做下的種種功績,這裡我們就不一一講述。在當下,亦有一套非常受歡迎的書籍其就是蓮池祖師所撰寫,它就是《彌陀疏鈔》。
  • 中國佛教八大宗祖師您有熟悉的嗎?
    三論宗創始人:吉藏法師三.法相宗法相宗源起於唐代貞觀年間到印度遊學18年後而回國的唐代高僧玄奘,是中國眾多佛教派系中以法相立宗的大乘佛法派系,也是直接修正和修煉佛法的融理論與實踐與一體的最高佛學宗派。又因強調不許有心外獨立之境,亦稱唯識宗。
  • 佛教八宗祖庭旅行記《淨土宗祖庭—香積寺》
    引言佛教雖然誕生在印度卻興盛與中國。佛家寺院遍布中國大地,到底有多少沒有人做過精確的統計。西安市是十三朝古都留存至今的古寺一百餘座。中國佛教八宗的祖庭,除了禪宗祖庭少林寺在河南登封,天台宗祖庭國清寺在浙江天台山外,其餘的六宗祖庭全在西安。
  • 2019年8月的佛教節日時間表已上線,不懂的看過來
    8月2日(農曆七月初二)淨宗八祖蓮池法師圓寂日明代高僧,中國淨土宗第八代祖師。俗姓沈,名祩宏,字佛慧,別號蓮池,因久居杭州雲棲寺,又稱雲棲大師。與紫柏真可、憨山德清、藕益智旭並稱為明代四大高僧。融合禪淨二宗,定十約,僧徒奉為科律。清雍正中賜號淨妙真修禪師。8月9日(農曆七月初九)淨宗十祖截流法師圓寂日截流大師(1628~1682),清代高僧,俗姓蔣,字截流,江蘇宜興人,其父全昌精通儒佛,與憨山德清有親交。德清圓寂後三年,全昌夢其杖錫入室,於是生行策。
  • 智慧「祖典失傳」對中國淨土宗傳承及發展之影響!
    淨土宗被他宗「同化」而成「共宗」、「寓宗」唐朝善導大師開立淨土宗是中國佛教史的一件大事。淨土作為一「宗」有其特殊意義。法相宗的窺基大師在《大乘法苑義林章》解釋宗的定義:宗,為「尊」、「崇」、「主」之義。八萬四千法門,有尊、有崇、有主,才有宗;否則就沒有宗。
  • 聖凱法師:論印順法師的淨土思想_佛教_鳳凰網
    淨土思想在印度產生,隨著經論的傳入,於是各種淨土信仰也隨著傳入中國。其中,中國人最為熟悉的是彌陀淨土信仰,其實還有彌勒淨土、阿閦佛淨土、藥師淨土等等。中國佛教在隋唐時代極其隆盛輝煌,成為佛教的黃金時代,彌陀淨土信仰也發展成為淨土宗,成為佛教八大宗派之一。自從會昌法難以後,佛教逐漸式微;明清以來,似乎只剩下禪淨二宗在延續著佛法的慧命。
  • 佛教宗派
    八大宗派概述 中國佛教出現過許多派別,主要有八宗。一是三論宗又名法性宗,二是瑜伽宗又名法相宗,三是天台宗,四是賢首宗又名華嚴宗,五是禪宗,六是淨土宗,七是律宗,八是密宗又名真言宗。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性、相、臺、賢、禪、淨、律、密八大宗派。       三論宗, 隋吉藏創立。
  • 香港中文大學舉行「人間淨土與彌陀淨土」研討會
    此次研討會由香港西方寺與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及中華佛教文化院主辦,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遼寧大學永惺佛學研究中心、佛光大學、南華大學、珠海學院、香港菩提學會、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智度會弘法慈善基金及觀音講堂等國際多家大學協辦。來自中國內地、臺灣、日本、馬來西亞、澳門、韓國、美國、英國、澳洲、越南、新加坡及香港等世界多所大學的專家學者共60人,遞交論文59篇。
  • 修學淨土宗,我們以阿彌陀佛本願為主心骨
    mp311:35來自都市微觀▲ 點擊綠色小喇叭收聽(誦讀:佛穎)《略談中國佛教的「宗」》是我寫的一篇文章,登載於淨土宗網站和《淨土宗》簡報2013年3月刊,和大家共同學習一下,因為它和第一節的內容很有相關性。
  • 中國最著名的的八大寺廟,佛教八大門派的祖庭
    天台宗學統自稱有九祖:龍樹、慧文、慧思、智顗、灌頂(章安大師)、智威、慧威、玄朗、湛然。另有以慧文禪師為初祖,或以智顗大師為初祖。智顗大師為慧思禪師之徒,承繼中國南方的禪觀,與北方三論宗的中觀見,尊奉《妙法蓮華經》,因此也被稱為法華宗。
  • 南哲思享丨楊維中:「宗派」分野與「專業分工」——關於隋唐佛教...
    在梁啓超之後,楊文會撰寫《十宗略說》,列有律宗、俱舍宗、成實宗、三論宗、天台宗、賢首宗、慈恩宗、禪宗、密宗、淨土宗,並且說前九宗分攝群機,後一宗普攝群機。在其後的幾十年內,持中國佛教「十宗」和「十三宗」之說的著作都有面世。這種狀況的改變者是湯用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