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王寧
12月18日,泰合資本董事蔣鎧陽在出席《證券日報》社主辦的主題為「破浪·融合」2020中國教育資本論壇上表示,教育行業並不是風口和概念頻出的賽道,但確有趨勢和大潮。教育的本質需求是人的發展和提升,在兼具普惠和公共屬性的同時,也能看到,人們對教育永遠不缺乏付費意願,教育消費作為最剛性的消費場景,本質是家庭和個人對未來的投資,這一如此剛性的普適性需求,使得其具備穿越周期的生命力。
回顧2020年,蔣鎧陽用「集中」關鍵詞來總結行業發展,即:頭部玩家市場佔有率更加集中,馬太效應會進一步加劇。蔣鎧陽表示,判斷的核心依據在於三方面:一是資本;二是疫情;三是獲客。以史為鑑,2015年的資本寒冬,融資市場出現極度的兩級分化,頭部企業「錢拿到手軟」,大量尾部企業面臨洗牌局面;同時,在疫情帶來的全國學生居家在線上網課的背景下,線上機構不作為無異於戰略失誤,線下機構快速轉型線上,抓住「小作坊」倒閉危機快速收割市場;此外,獲客無疑是今年教育企業最重要的必答題之一,頭部企業在品牌、用戶傳播以及投放資本上都具備領先身位。
對於如何看待線上和線下的競爭和融合,蔣鎧陽認為,線上和線下並不是對立關係,融合是必然趨勢。線上向線下求勢能,需求首先是流量;線下向線上求勢能,需求首先是供給。「跨細分賽道和模式過去3年在線獲客成本增長5倍-7倍,獲客成本高企成為所有玩家快速成長過程中的核心掣肘,反觀線下流量效率或許會成為可供開拓的藍海。」
蔣鎧陽介紹說,這裡一定要釐清的是,在線教育不是線下教育的「上網」,而是全新的用戶-產品交互形態。線上和線下融合的終局是學習效果的最高效交付。如何從預習、教學、練習、測試、評價全鏈路實現高效教育活動交付將是教育公司布局線上線下的最重要命題。
如何看待科目的差異化和拓展科目的選擇和節奏,蔣鎧陽表示,擴科幾乎是所有教育公司擴張增長過程中的必經之路;同時,要注意兩點:一是要對新開拓的科目心存敬畏;二是要注意同步提升公司的人才儲備和組織能力。
蔣鎧陽表示,在需求側,同一品牌多科目符合家長的訴求。今年公司面向1000個家長發布了一份調研發現,70%家長希望在同一個機構完成多學科的學習,80%的受訪者在選擇一個機構後不願意更換。
而在供給側,教育企業面對高企的獲客成本時,擴科成為企業提升LTV(續費、轉介紹)的重要選擇。然而,教育的出發點是供給驅動行業,科目之間對應的學習理論,認知理論甚至是心理學理論都有本質區別,這需要對市場已有的玩家抱有足夠敬畏之心,同時很重要的一點是,擴科也對公司戰略及組織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蔣鎧陽指出,2015年是在線教育元年,核心由直播技術推動,行業經歷5年高速發展後,解決了匹配和效率的問題。未來十年教育行業的機會一定是技術驅動供給改革的10年,技術革新帶來的更個性化、智能化、互動化的教育將持續推動行業演進發展。
(編輯上官夢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