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行業大多數的競爭在過去的一年裡比較浮躁。」
5月25日,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創未來」創業沙龍活動間隙,經緯中國董事總經理錢坤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浮躁的競爭沒有讓企業提高內功,而是讓企業將擴張放在首位,這導致了競爭的無序。
經緯中國是經緯創投(Matrix Partners)在中國設立的聯合公司。
錢坤還對無人貨架領域做出了反思,認為無人貨架是被資本毀掉的行業。
經緯中國董事總經理錢坤
對無人貨架的反思:被資本毀掉的行業
關於無人貨架項目,錢坤認為,「資本的熱潮導致了大家不太注重商業上的運作,讓這個行業爛掉了,其實它是個被資本毀掉的行業。」
進入2018年以來,多家無人貨架創業公司相繼被曝撤櫃裁員,讓該領域在短短一年之內從高峰跌至低谷。無人貨架品牌「七隻考拉」曾經是該領域的明星項目,天使輪投資方為經緯創投,A輪融資由執一資本領投,經緯創投跟投。5月18日,「七隻考拉」被曝已撤掉了全北京的貨架冷櫃,裁員和關門的傳言四起。
而在2017年下半年,無人貨架曾經是零售行業的風口領域,經緯創投、紅杉資本、IDG資本等知名投資公司的參與,引發了資本的跟風追捧。有自媒體曾稱,「毫不起眼的辦公室貨架,掀起了堪比共享經濟的大潮。」
錢坤介紹,無人貨架的優點是擴張快,早期貨損率也比較低,用無人貨架滿足一個有一定規模的公司茶水間的供給,單點位銷售額能做到還不錯的高度,這個時候生意是可以做的。但隨著大量的資金湧入,加上行業內各種惡性競爭,企業的內功不足逐漸顯現,首先就體現在大量的貨損。
貨損有可能從兩方面原因造成,除了消費者可能拿貨不付錢之外,配貨人員(自有或第三方)也會出於種種原因把貨品私藏,這兩方面可以通過企業運營進行管控,但創業企業都沒做好。這就導致了雖然鋪貨架很容易,但配貨、補貨的成本非常高昂,因此「貨架鋪得越多,就會死得越快」。
看好自動售貨機及類似場景在中國的前景
錢坤稱,未來5年以內,自動售貨機在中國有機會達到3000萬到5000萬臺。
這種樂觀來源於中國發展自動售貨機的獨特優勢。錢坤認為,中國的人口基數大,人口相對集中,基礎設施建設世界領先,物流供給、前置倉、還有支付方式的普及等,均優於美國及日本。因此中國存在幾千萬臺自動售貨機以及類似的場景的服務機會。
2017年來,自動售貨機、智能售貨櫃、無人值守便利店等無人零售業態的產生和發展都是秉持了類似的思路。同時,錢坤也表示,無人零售只是一種技術手段,其實解決的問題是降低人力因素在銷售、補貨、防盜損等方面的影響,而不是真的沒有人。無人零售可以在越來越大型的物業業態中起到提高效率的作用。
不過目前為止,僅就無人零售的最初形態「自動售貨機」而言,研究機構的預測則相對保守。
英國諮詢公司凱度在2016年8月的報告中稱,基於對全球零售市場的研究,在人均GDP達到一萬美元時,消費者對自動售貨機的需求將迎來爆發。截至2015年,中國全國3.9億人口覆蓋的地區已經達到此水平,而自動售貨機渠道的發展滯後於整體零售環境,僅有15萬臺,存在巨大的市場空缺。凱度預測,2020年中國全國自動售貨機總數將接近138萬臺。
零售行業過去一年裡存在無序競爭
在資本的推動下,創業公司在早期階段不計成本地擴張,希望能先搶佔市場份額,再加強運營、增加智能設備等,這種思路間接導致了行業內的惡性競爭。
彭博社5月21日報導中稱,這是中國式創業的基本策略。這種策略不僅打造出了共享單車和外賣服務的市場,也產生了一些短命的時尚,如籃球和雨傘租賃。根據艾瑞和彭博的數據,在無人零售領域,至少19家創業公司吸引了17億美元的投資。
「大多數競爭在過去的一年裡是比較浮躁的,湧入了太多資本,燒了很多錢。它的競爭其實沒有體現在內功方面,而是體現在了擴張方面。這就導致了競爭無序的情況。」 錢坤說。
2017年被稱為「新零售元年」,在這一年裡,新興的零售業態在資本的助力下層出不窮。錢坤認為,零售行業接下來的發展潛力在於通過應用技術來提高自己的運營效率。與其他行業相比,零售業的門檻相對較低,所以創業公司之間競爭的本質是對各自體系、供應鏈上的競爭,在這兩個方面做的不好的公司都會被市場淘汰。
錢坤還提到,資本炒熱了很多東西,每年的熱點都在切換,但大的浪潮是革命性的變革。如網際網路的浪潮,帶來了垂直領域的門戶網站、視頻網站、電子商務等,移動網際網路的浪潮帶來了O2O。新零售在這其中不算大的浪潮,因為它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人們的生活。
官網資料顯示,錢坤於2010年加入經緯中國。他負責考察、篩選及評估TMT及教育等領域內的投資機會。他參與的投資案例包括裂帛、品鈦、優客逸家、智慧圖、尚德教育、鐵血網以及悅暢停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