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扯無人貨架模式多好了 你們認為的風口 確定真的不是瘋了?!

2020-12-17 i黑馬

來源 | 靈獸(ID:lingshouke)

作者 | 陳嶽峰

靈獸按

我們處在一個商業快速迭代的時代,技術的發展突然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商業的升級與發展,甚至創造出了新的商業形態,未來或將開闢新的商業模式。但有一點很重要:技術是來重塑和升級商業,但絕對不是用來取代商業的。同樣,故事永遠只能是故事,它不是現實。

(一)

真是天上一日,人間一年。

在國內呆了不到一個月,發覺中國零售業已經變了好幾次臉了,比如,無人便利店的戰局中又加了N個「挑戰者」,而無人貨架——這個在前兩年還悄無聲息,只在一些辦公場所零星可見的玩意,竟然成為了最炙手可熱的詞。而且,很多行業機構和媒體竟然還把它標榜成了又一個新零售下的未來新的商業模式。

我勒個去。

原來新模式的騰空出世竟是一件如此簡單的事情——實體零售折騰了這麼多年,什麼供應鏈建設,商品經營能力,生鮮經營能力,消費體驗升級,門店改造升級,到頭來,人家隨便在一幢寫字樓各個公司的辦公室裡放到一兩節小小的貨架,擺上幾十到數百個休閒商品,讓那些坐在公司的白領們掃一掃就能隨心購買,就號稱要打劫掉你原來的消費者了。

不管你信不信,我覺得資本應該是暫時相信了。

資本也在瘋狂追逐這些無人貨架的企業:七隻考拉(A輪5000萬元)、友盒(A輪數千萬元)、果小美(A輪1000萬美元)、陽光樂選(Pre-A輪1000萬元),猩便利(天使輪1億元),經緯中國、IDG創投、藍馳創投等知名投資機構紛紛入局。

據公開報導,今年1月至今,無人自助設備領域已披露的融資項目為已超過25個,累計金額超30億元(這其中包含了無人便利店、咖啡店等,不僅僅是無人貨架)。

小e微店,每日優鮮便利購、果小美、領蛙、哈米科技、猩便利、有品、便利吧、七隻考拉、零食e家和咕噠獵人等等,甚至連京東這樣的大佬級玩家,都按捺不住激動的心和顫抖的手,生怕在這個線下的新生意上又落後了,趕緊宣布入局:京東之家要瞄準公司辦公室布局開放式貨架,定位為無人值守自助迷你超市。阿里系的盒馬鮮生也不甘示弱,9月27日宣布要開設辦公室無人貨架。去哪兒前CEO莊辰超創辦的便利蜂也湊熱鬧,號稱要進軍辦公室無人貨架業務。

真有一種群雄逐鹿的趕腳。只不過,群雄逐的究竟是一條活鹿還是一條死鹿?

部分無人零售融資一覽,來源:網絡

(二)

靈獸也算是最先關注無人零售的新媒體之一,應該說對這個領域尚不陌生。但這麼多玩家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搞出這麼瘋狂的玩法,確實讓人「大開眼界」。

靈獸君前兩天在中關村一個眾創空間裡看到小e微店投放的無人貨架,不到2平米的面積,大概2米來長的貨架,sku不足百種,基本是零食類商品,顯然這類商品對女性白領的針對性更強一些,針對男性消費者的剛需類商品很少。

這樣的無人貨架更像是一場針對辦公室女性的生意,再聚焦一點,是針對辦公室女性無聊時休閒零嘴消費的一個生意。

如果你非要說這樣的一個生意就可以支撐起這麼多的企業在剎那間湧入並還能保持可持續地發展——由於市場的發展誰也不敢保證,萬一這個鬼就是這麼變態,真的可以支撐呢?當然,從理性角度而言,靈獸君只能表示呵呵,希望諸君前行多珍重。

按照大部分無人貨架企業的通行邏輯,這種無人值守的貨架省去了實體店最為昂貴的人工和場地成本,大大提升了企業效率。理論上看起來,這樣的推理天衣無縫,但在實際運營中,人工和場地成本可能是會節省一些,但提升企業效率就見仁見智了。先不說所有的辦公場所都是否會讓無人貨架免費進駐,或者說長期免費下去(如果競爭加劇,不排除企業會漫天要價或者無人貨架競爭同行主動提高費用以換取進駐,這樣會導致全面惡性競爭,行業將難有贏家),鋪貨、補貨的人工成本,顯然是很難節省的,對於缺斷貨的補貨速度與效率,也很難和有人實體店媲美。

部分無人貨架主要參數對比,來源:網絡

不可否認,無人貨架和無人便利等無人零售業態一樣,有它自身的市場生存空間,但非要說它是一個代表未來的新商業模式,那真是難以苟同。

因為,它確實也算得上是一種新的零售業態,在接近消費者的過程中前進了一大步,但仍然只能是對目前零售渠道和方式的一種豐富與補充,既談不上打劫,更遑論替代——某種程度上說,它甚至都不可能有無人便利店這樣的長久生命力與市場發展空間。

說到這裡,靈獸君不妨從非專業的角度來多說幾嘴。

(三)

打劫線下流量?

確實有一定作用,但這種作用極為有限。無人貨架確實可以截流一部分辦公場所的即時性消費,但受空間、環境、陳列面積及商品選品能力等多方制約,很難滿足這些用戶的需求,也就無法對他們形成持續的吸引力。

將獲取的線下流量用戶引流線上?

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這同樣是在理論上完全成立的選項。但事實上,除了極個別大型平臺有這樣的能力用無人貨架將線下流量引流到線下——這樣的引流也是非常微弱的,因為這部分消費人群早已經是他們的用戶了。至少新入局者想藉此打線上流量的算盤,更多只能是南柯一夢,很簡單,哥,請你給我一個足夠心動的理由先。

還有無人貨架企業想通過線下獲取的流量來使企業平臺化,通過平臺來做衍生服務,想的都沒有錯——和資本說起來也全是故事,確實好融資。只不過,理想很豐滿,但現實一定會讓你知道它有多骨感。

收集線下數據,獲取大數據分析?

這個的可行性稍大一點。但相比電商和實體店極為豐富的品類選擇,無人貨架受限於面積和sku數,給用戶的選擇本身就是有限的,這種先天就給用戶製造選擇限制的售賣方式獲取到的用戶數據,是否足夠成為大數據的樣本?

還有一種更大的可能是,你獲取到的線下數據,最終可能會誤導了你的大數據最終的分析成果。比如,去掃碼無人貨架購買一堆商品的人,可能有大部分商品是幫同事順便代買,而需要某種商品的人,從來都不需要親自去掃碼購買。。。。而且,用戶在辦公時間和自由時間、在不同環境和不同角色的置換下,消費習慣和消費需求都發生很大的變化,那麼,這種屬於無效數據或缺陷性的數據,你花這麼大成本和心思在這上面,值得嗎?

滿足辦公室人群的即時性需求?

首先,辦公室人群的即將性需求是存在的,這個不假。但這個需求究竟有多大?就算大到可以支撐無人貨架的運營並盈利,這部分需求就全部會消費在無人貨架上?

比如,京東到家的無人貨架是採用「開放式貨架+冰箱」的陳列形式。其中,開放式貨架入駐標準是公司規模不低於30人,冰箱不低於80人。在選品方面,主要以日常零食、飲料為主,少量涉及乳製品等鮮食。很難想像靠這30人能日復一日地養活這個無人貨架,到底誰在養著誰?

還有,除了少數公司允許上班時間自由活動,大部分公司應該是有嚴格的規章制度,一邊掃碼買東西,買完後一邊吃著零食一邊工作?呃,這畫面還可以更美麗一點。

很多公司即使允許無人貨架進駐,估計也只會允許員工在中午休息時間或下班時間使用,那麼問題來了,人家好不容易有個中午放風的時間和下班回家的時間,為什麼要消費在你的「密室空間」上?

損耗可以有效控制?

目前除了靠用戶自覺,無人貨架基本無法解偷盜、漏付款等問題,損耗率遠超有人實體店是個不爭的事實。

根據南方都市報的報導,位於廣州市天河路365號的開放式無人售貨店在今年3月底開張,第一個月依靠顧客自覺付費曾創造零逃單記錄,但隨著知名度的提升,顧客越來越多,商品丟失也日漸嚴重,最終入不敷出。該店鋪在開張三個月後選擇關閉。

如果無人貨架不放在寫字樓裡,放在其他區域,偷盜率還會更高。從這個角度而言,無人貨架的消費場景很難在其他場所複製。

按照果小美CEO閻利珉的說法,果小美的無人貨架必須放在公司大家都能看得到的區域,也主是眾目睽睽之下。這樣確實可以有效降低損耗率,但這就限制了複製性,而且也加大了進駐的難度,畢竟,多少公司有這麼大的閒心,有這麼一塊閒地兒,讓你來隨心所欲地折騰?

更好的供應鏈效率與選品能力?

某無人貨架企業的CEO是這麼說的:我們有自己的方法論:能看到辦公室白領最大公約數的需求,通過大數據找到爆款,通過用戶參與篩選出產品……等等。比豐富度肯定比不過京東天貓,我們追求的是極致單品。

可拉倒吧。在辦公室裡,你永遠知道爆款是哪一款。而且,一個寫字樓,成百上千家公司,每個辦公室的爆款都不一樣,你的理貨員得要有多強大的內心和多麼充裕的時間 ,才能完成真正千架萬品的上貨、補貨?你的供應鏈能力得要有多強大,才能滿這種多點但客單低、要求還可能完全迥異的這些用戶大爺們的需求?要知道,電商企業這麼多年在供應鏈上才剛剛找到點感覺,實體零售企業在標準化門店複製的過程 ,供應鏈的效率提升也一直並不如意,請你告訴我,為什麼你一出生,就自帶了高效供應鏈?天生的,天生的,天生的嗎?

從產品結構和產品品牌上來說,很難去迎合年輕人對新奇特商品的需求。目前無人貨架陳列的基本是一些傳統食品品類,即使增加了一部分進口零食,也遠遠沒有選擇的豐富度。況且,休閒食品這個品類的更迭速度非常快,爆品的淘汰速度非比尋常,目前這些無人貨架的玩家們,根本不具備這樣快速的供應鏈能力尤其是選品迭代的能力。

商品決定一切,無人貨架已經拋棄了服務,如果連商品都吸引不了用戶,你還剩下些什麼?還是像羽泉的歌唱的那樣:只剩下兩滴冰凍的淚水?

當然,無人貨架絕非一無是處。只是想說,便縱有萬種風情,你也並非全能,而且短板並不少。

(四)

按照目前宣傳的「主旋律」:無人貨架身符合「打碎大倉庫,走近消費者」新零售趨勢,一方面迎合了零售企業改變的契機,一方面也代表了新零售的發展趨勢,即線上線上融合,提高供應鏈的效率。相比於無人便利店,無人貨架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節約了運營商的運營成本和時間成本,而且更靠近消費者,能夠產生一種消費暗示的效果。

受限於公司、物業、場景、連結的多重因素,不穩定性最高,投入成本與回報的產出是否能成正比?

在這個問題上,靈獸君倒更認同熊貓資本合伙人李論的觀點:單純用無人貨架、無人便利店來理解新零售事實上是走偏了。他很不客氣地指出,因為交易相關方太多,無人便利貨架不太可能出現爆發式單量增長。

他舉例稱,在網際網路交易平臺中,交易牽涉的方數越少,發展速度越快。撮合方最少的摩拜,日單量在120天內就突破100萬單,到2017年4月,摩拜單車日單量突破2000萬單;而需要撮合兩方的滴滴達到日單量100萬單,用了近2年;撮合三方的餓了麼,實現一天一百萬單,則用了超過60個月(5年)。

而辦公室無人便利貨架,涉及到的撮合方比餓了麼的三角撮合關係還要複雜。包含場地方、貨架方、補貨方、用戶方四方,甚至可能面對場地方和決策方分離,用戶方和買單方分離。而且在這種多角撮合關係中,除了無人便利貨架平臺本身,其中的任何一方都沒有足夠的動力或者意願去推動交易的達成。

要我說,還真有保持頭腦清晰的資本呢,真是難得。

(五)

曾號稱要做10+門店的西貝快餐項目,昨天被西貝董事長賈國龍叫停。他表示,西貝將聚焦單業態、單品牌,對西貝莜麵村進行迭代升級,追求高科技含量、高勞效。

能有這樣的意識和放棄的勇氣,西貝在快餐項目上至少還能說沒有完全是瞎折騰一場。

沒有誰是無所不能的,就算是玉皇大帝,有時候也鬥不過一隻猴子——這一點用在進軍無人零售的許多企業身上也合適(尤其是一些知名企業和品牌),用在今年被吹上風口的不少便利店品牌上也同樣貼切。

靈獸君所在的寫字樓,不足50米的距離,開了4家便利店:全時、好鄰居、中商惠民、便利蜂,其中便利蜂剛剛開業,正在促銷活動中,下載APP後不少商品可以享受4.9折,但也沒有看到人滿為患的場面——就這幾棟寫字樓的消費者,支撐一家便利店生存沒有問題,這下好了,4家基本零距離競爭,用超市發董事長李燕川的點評:沒有各自的主打商品及吸引目標顧客的服務,就是混戰。

這種混戰的結局就是4家最後都會生不如死——這樣的不計後果的廝殺,意義何在?

同樣,一個新的商業業態,同時也還算是一個好的新業態(暫時還談不上商業模式),無人貨架乃至無人零售皆需要精心打磨與呵護,最不應該的就是急於求成,急功近利,搞得行業雞飛狗跳,並不會為大部分企業帶來多少好處,反而會延緩整個創新的過程。

浮華散去,一切皆空。

各路玩家大仙們,請一定不要本末倒置了。

相關焦點

  • 無人貨架,豈止是擺幾個貨架那麼簡單
    無人貨架無疑是2017年下半年最耀眼的項目明星,幾乎所有的大佬都下場參與了,包括網際網路巨頭,電商巨頭,物流巨頭,傳統零售巨頭等,基本上都到齊了。很多投資人也力挺,紛紛發布言論,認為無人貨架是一個風口,蘊含著巨大的商業機會。
  • 商業紅黑榜 | 無人貨架接棒共享項目成最火風口,不過,這股風可能快...
    三個月內50個玩家入場,湧入至少20億元人民幣,無人貨架已經趕超共享單車和共享充電寶當時的熱度,不過,無人貨架們會堅挺多久?下班路上,來看看今天有啥值得看的商業新聞~紅榜:別猥瑣發育了,來談戀愛吧!向吃雞和《王者榮耀》發起進攻!
  • 閃電融資30億的無人貨架剛被「吃垮」,智能貨櫃又橫空出世
    如果說共享單車是中小型創業者的「絞肉機」,那麼無人貨架則是玩家們的「修羅場」,後期高達90%的貨損率成了壓垮無人貨架「風口」上的最後一根稻草。無人貨架失敗邏輯1. 低門檻無技術壁壘,商品同質化嚴重相較於其他新零售項目,無人貨架可以說幾乎沒有什麼技術壁壘,花幾百塊錢採購一個貨架,擺放好商品即可,接下來考驗的就是商務談判能力和地推能力,拼的就是資本實力和資源渠道。而商品呢?
  • 辦公室無人貨架為什麼必死無疑?
    當然,這是理論推算,我來從其他事實角度告訴你,為什麼無人貨架一定會死。第一、 佔地面積小的零售,不一定是好生意現在國人已經被高房價折磨出幻覺,一聽某個生意佔地面積小,條件反射地得出來租金低、效率高、利潤高等等一系列推斷。尤其是當一個號稱「佔地只需要0.3平方米,不需要租金,日流水超過100元」的生意模式出來,任是誰都得眼睛裡冒星星。
  • 每日優鮮盜搶小e微店貨架?無人貨架有點亂
    資本將投資熱情撤出了無人貨架領域,卻未將行業亂象一起帶走。北京商報獲悉,每日優鮮便利購天津分公司近日存在工作人員盜搶小e微店無人貨架事件,警方已經介入調查。據小e微店方面透露,此類事情不是個例,在全國各地時有發生。
  • 便利蜂入局辦公室無人貨架,瘋狂貨架將產生下一個摩拜單車? | 獵雲網
    獵雲註:近日,辦公室無人貨架領域可謂動作頻頻。餓了麼、京東到家、每日優鮮等巨頭不斷入局,無人貨架一步步走上風口之上。在辦公室無人貨架上賽道上,各家根據對於用戶的分析採取不同的運營方法,也跑出了不同的模式。而關於該項目的爭議也一直不斷。
  • 無人貨架如今的市場現狀如何?
    因為這股浪潮的掀起,還衍生出另一個新詞「無人貨架」那麼無人貨架到底是什麼東西?許多年以前菜攤老闆每天早上把蔬菜捆成小把放在籃子裡標好價格,買菜的人把菜拿走把錢放下,下午老闆再來整理剩下的蔬菜和菜錢,每天如此反覆,這就是早期的無人貨架模式,靠的就是誠信二字。
  • 無人貨架「繁華落盡」 智能貨櫃歸來,還能絕地反擊嗎?
    3月,好品倒閉,「被辭職」的他轉身投入每日優鮮的懷抱;6月底,每日優鮮內部模式調整,他又辭職去了小e微店。  儘管周折,但葉舟並沒有離開「無人貨架」這個行業。  葉舟算得上杭州地區較早接觸無人貨架的人。兩年前,他和別人談起這個行業,一度意氣風發、信心滿滿。
  • 一樁「風口謀殺案」:社區團購1000天生死始末
    誇張來說,如果說巨頭們搶的是4萬億的生鮮市場,我們都認為這個野心小了點。過去1000多天,社區團購行業吸引了大量創業者和資本進入,經歷了野蠻生長、行業洗牌。如今巨頭入局,紛紛下沉到二三線城市到底是流量的焦慮,還是真為了那「幾捆白菜」?「社區團購真的很滑稽」「很多投資者進入社區團購真的很滑稽。
  • 專訪經緯中國董事總經理錢坤:無人貨架行業是被資本毀掉的
    錢坤還對無人貨架領域做出了反思,認為無人貨架是被資本毀掉的行業。經緯中國董事總經理錢坤對無人貨架的反思:被資本毀掉的行業關於無人貨架項目,錢坤認為,「資本的熱潮導致了大家不太注重商業上的運作,讓這個行業爛掉了,其實它是個被資本毀掉的行業。」
  • 熊貓資本李論:無人便利貨架的春天還要跨過幾道坎?
    熊貓資本合伙人李論持續關注著新零售領域的變化,也在近來對無人便利貨架有一些想法和思考,他認為創業者們需要從盈利模式、交易相關方多寡、人群價值、消費轉化率、供應鏈等因素去思考這一領域存在的難點和可能遇到的「坑」,倘若能通過這些關卡,才有望迎來真正的春天。在此與大家分享。
  • 猩便利、果小美拿到「續命錢」上岸,無人貨架將成AT巨頭之戰?
    值得關注的還有半年前的一條訊息:同樣入局無人貨架的每日優鮮便利購,宣布分拆為獨立運營的子公司,並完成2億美元A+B輪融資。其中,騰訊領投A輪合計5300萬美金。至此,跑得較快的兩家無人貨架企業——猩便利和每日優鮮便利購,分別抱上了阿里、騰訊大腿,整個行業的格局也愈加清晰,風口上的無人貨架項目,還是難逃阿里、騰訊的收割。
  • 9000億無人便利店 風口還是坑口?日本罕見引進中國技術背後
    文/華夏商訓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好吧,現在風停了,豬也掉下來了。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好吧,現在風停了,豬也掉下來了。近日,多家媒體報導中國無人店熱正在迅速退潮。廣東省深圳華強北路的這家店作為無人便利店的樣板店,曾被多家媒體報導,但1年之後就閉店了。此外,在與深圳相鄰的廣州,被宣傳為廣州首家無人連鎖便利店的「愛士多智能便利店」也相繼關店,當地媒體報導稱,這個曾有9家之多的連鎖店到3月底只剩下3家。
  • 「業內最大融資」背後:肉搏無人貨架,每日優鮮便利購勝算大嗎?
    據統計,在無人貨架這個風口上,自2017年下半年以來至少已發生30億元融資,賽道上既有阿里、京東、順豐等巨頭入局,也有猩便利、果小美、小e微店等玩家異軍突起。而作為生鮮電商「黑馬」每日優鮮旗下項目,其供應鏈和庫存體系都為便利購形成壁壘,是備受資本看好的關鍵,後者的融資金額也達到目前行業最高。
  • 前美團高管加盟每日優鮮 無人貨架能否迎來零售春風?
    無人貨架這樣一種新模式下的零售「忽如一夜春風來」,出現在許多公司的休息區、茶水間。而無人貨架正是瞄準了「辦公室經濟」。與此同時,截至2017年9月末,已經有至少16家無人貨架獲得投資,最高的達到3.3億元,融資總額超過25億元,屢屢刷新的融資金額讓無人值守貨架成為新零售下的一匹黑馬,成為共享充電寶和共享單車後的新風口。而無人貨架究竟是如何一種模式去盈利呢?
  • 無人貨架之死:從3個月融資5億到大批裁員,果小美生死100天
    當時創業風口的羅盤指針轉到了無人貨架,包括猩便利、果小美等在內的成立不到半年的頭號玩家點位戰打得正酣,資本後援以千萬人民幣為基礎籌碼押注入場,不到3個月時間裡,牌桌上湧進至少20多億,果小美自己就超過5億。   點位搶到一定程度,甚至只要地推公司前臺小姑娘口頭答應一聲,連合同都不用籤,就地搭設貨架鋪貨。以至於有的辦公室,哪怕只有兩三個人也可以設點位,有的半開放辦公室貨損率高達80%。
  • 失去風口的「前置倉到家」模式或已窮途末路?
    都說毛利有20-25%,生鮮產品採購成本比水果店什麼的高那麼多,再有一大堆的虧錢拉客產品,再除掉損耗(說生鮮損耗1%,我可以明確的說要麼是不要臉瞎吹騙外行-就你們那大部分時間在高級寫字樓的生鮮三腳貓功夫?要麼是讓供應商送貨時先選一次,這樣成本至少又高6-10%),最後拉平平均20%以上的毛利賣給鬼啊?
  • 無人貨架到智能貨櫃,巨頭們的「生意經」
    在物聯網、人工智慧等無人化技術日趨成熟下,無人零售概念掀起陣陣熱潮,尤其是在馬雲提出新零售的概念後,巨頭進軍,將無人零售的概念一步步推到風口,借著新零售的噱頭,一時間各類智能零售終端紛紛亮相。數據來源:數據局然而無人貨架的數量還在持續增長中,許多無人貨架的玩家也在向智能貨櫃前進,可以像自動售貨機一樣陳列在辦公室、酒店、公寓等半開放式的場景裡,而不用像無人貨架那樣擔心貨損問題。在補貨成本控制方面,智能貨櫃更有優勢。
  • 風口乾貨:無人便利架橫縱對比分析
    這樣的缺點是商品一多難以快速找到自己手裡的商品,所以上方加入的搜索框。我覺得搜索框的加入有點雞肋。無人貨架的SKU數大致維持在20~40之間。這樣的量級加上分層找到商品是沒有問題的筆者認為。再有商品沒有顯示庫存,可能出現點擊商品數量不增加也沒有提示的情況。同樣在商品的展示上顯示了原價和現價,方便客戶了解打折的情況。購物車位置會顯示商品的總數了總價以及優惠價值。
  • 風口已至,小e微店能否成為無人便利店中的黑馬?
    前兩天馬雲的無人超市「淘咖啡」火了,沒有售貨員,沒有收銀員,商品拿起就走。無人模式一下子走上輿論頂峰,甚至有人斷言,未來無人店將取代有人店。馬雲也已經與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聯手宣布:未來幾年,將在全國開展10萬家無人超市!將來店面是否全部都是無人店,我們言之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