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無人貨架為什麼必死無疑?

2020-12-17 葡萄酒前沿

從道理上,這個世界上是沒有單靠「自覺」或「道德」能把一個生意做下去的;從事實的角度來看,無人貨架也一定會死。

在網際網路圈,生意分為這麼三種:to B、 to C和 to VC,後來又有了to BAT和to 孫宏斌。但我覺得,無人貨架已經到了一個新的階段:tofoolish,簡稱to F。

為啥這麼說?很簡單,世界上的生意之所以能長久做下去,是因為有法律或武力做保障,歷史上的「互市」是邊境戰爭最大的根源。

這個世界上是沒有單靠「自覺」或「道德」能把一個生意做下去的。當然,這是理論推算,我來從其他事實角度告訴你,為什麼無人貨架一定會死。

第一、 佔地面積小的零售,不一定是好生意

現在國人已經被高房價折磨出幻覺,一聽某個生意佔地面積小,條件反射地得出來租金低、效率高、利潤高等等一系列推斷。

尤其是當一個號稱「佔地只需要0.3平方米,不需要租金,日流水超過100元」的生意模式出來,任是誰都得眼睛裡冒星星。

但是,你想想,0.3平米,能放下來多少東西?

0.3平米僅僅能平放下24個iPhone 7sp,或者5包70g的樂事薯片?除非能在這麼小的地方賣蘋果手機,否則一定不會是賺錢的好生意。

第二、 無人售貨架,價格能降多少?

根據無人售貨架廠商的宣傳,「價格比市場價低10%~20%」。而國內便利店的毛利,基本也就在18%~20%。

毛利,意味著6%左右的房租、6%左右的人工成本(國內711的水平)、以及水電費都必須在這20%裡出。

如果抹掉這20%,意味著即使以711的選品能力、選址能力、冷鏈配送系統這些都不要錢,也把價格打到了進價附近。

如果連711都無法賺錢,那毫無壁壘的無人售貨架怎麼賺錢?

第三、 選品能力,無人售貨架高明多少?

做便利店是個繁瑣的系統工程,選品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

711等便利店能做到什麼地步呢?前陣子,我們打算做個價格比較,選零食、酒水、飲料等20種商品最流行的規格去比較。一般大賣場能有13、4種商品,高的有16、7種。

樓下的711有11種!(規格可能不同,但東西一定會有),這是最普通的商品,康師傅方便麵、牛欄山二鍋頭之類。

711能夠把進口零食和康師傅方便麵擺放在一起,不違和,推薦你買進口零食,但你想買康師傅,也有。

無人售貨架呢?就目前的流出圖片看,還是溜溜梅、衛龍辣條等等普通商品,利潤空間也不高、也不是剛需高頻商品,就是隨便選了一堆包裝好看的網紅零食而已。要以這種選品能力去實現「價格比市場價低20%,流水日過百元,還能有20%的利潤」

嘿,醒醒啊,打雷收衣服了。

第四、 無人貨架能賣生鮮嗎?

在好多文章裡說,快消品不掙錢可以,我可以拿到數據之後做高毛利的生鮮,還可以做外賣,就算這塊業務不掙錢,我也可以去「勒索」美團給我保護費!

還在做夢呢?

生鮮,你想讓辦公室貨架賣魚還是賣肉,茶歇的時候是不是還可以烤個羊肉串給你?就算以水果為例,無論每日優鮮還是盒馬鮮生,主打的都是五六十塊錢的進口水果,車釐子、蛇果之類。(這玩意捨得天天吃的人,北京能有多少人,尤其是公務員肯定不敢明目張胆在辦公室吃。)

為什麼?因為生鮮的損耗、配送遠高於標準快消品,這些消耗需要高額的利潤空間。進價20元的生鮮,算上種種消耗,能賣到40元以上才能保本。

無人貨架,你打算一日幾配?

還是以711為例,在國內能做到4種溫度的冷鏈、每日兩配,他都沒敢向生鮮延伸(有少少的水果盒,但從公開信息沒看到這玩意的銷售額佔比,應該是不值得說),只敢做保質期、保鮮期、安全更有保障的盒飯。

開個腦洞,就算美團想轉型做生鮮,也得把快遞員的箱子搞成冷鏈保溫、支持4種溫度調節,還得密閉。你可以吃那個髒兮兮的箱子裡拿出來的盒飯,因為畢竟有盒子保護。你敢吃那個箱子裡拿出來的水果嗎,即使你可以自備洗潔精?

第五、無人貨架的優勢?

無人貨架比無人售貨機唯一勝出的地方,就是「成本低」

按照某些新聞的描述,一個無人售貨架成本在300元左右。我估計這個是算的商品價值,因為一個0.3平米的木頭架子無論如何也值不了300。

如果一架子商品價值300元,那貨損還是可控的,大不了我布10萬個點,你吃垮了我就不做了嘛,也才3000萬而已,比投資人給我的1億人民幣少多了。

但是,這些貨損是形不成積累優勢的。我花3000萬投分眾,花完還能給大家留個印象,某某真有錢,居然花3000萬投分眾。

這貨架3000萬花完,大家最多說:那個某某真是QDRS,免費送零食給大家吃,大家快去吃。

第六、無人貨架未來的路怎麼走?

其實在日本、香港,已經有成型的商業模式可以借鑑,就是……「無人售貨機」。

沒錯,就是以日本的技術能力、消費水平,也只能催生出來的無人售貨機。在日本,平均23個人就有一個自動售貨機。

想想看,辦公室、不願意下樓、懶人,50人左右,這明明是無人售貨機的使用場景啊,為啥非得搞個歪門邪道用無人貨架呢?(因為投資人都是網際網路背景,不敢投自己不熟悉的領域,我猜的。)

以友寶售貨機為例,佔地1.5平米,大概50個左右的sku,完全能滿足這個辦公室的需要。

根據友寶的財務報表,他每天的機均流水也就是在80元左右(2015年)。

所以,友寶這些年在巨虧……即使有機器上的廣告費來貼補(我記得一年大概是4000萬元左右),還是巨虧。

So,無人貨架的投資商會合夥把友寶買下來嗎?也許風口一轉,無人售貨機又成新零售風口了呢。

編後:simaziyu是零售前沿社的高價值讀者,經常給我們的文章做優質點評,同時他也是一位零售業內人士,這篇稿子對於資本熱捧的無人零售貨架無疑是一種冷思考,辦公空間裡已經鋪了那麼多的自助購物機,再多一個無人貨架有什麼意義?

相關焦點

  • 便利蜂入局辦公室無人貨架,瘋狂貨架將產生下一個摩拜單車? | 獵雲網
    獵雲註:近日,辦公室無人貨架領域可謂動作頻頻。餓了麼、京東到家、每日優鮮等巨頭不斷入局,無人貨架一步步走上風口之上。在辦公室無人貨架上賽道上,各家根據對於用戶的分析採取不同的運營方法,也跑出了不同的模式。而關於該項目的爭議也一直不斷。
  • 無人貨架,豈止是擺幾個貨架那麼簡單
    無人貨架無疑是2017年下半年最耀眼的項目明星,幾乎所有的大佬都下場參與了,包括網際網路巨頭,電商巨頭,物流巨頭,傳統零售巨頭等,基本上都到齊了。很多投資人也力挺,紛紛發布言論,認為無人貨架是一個風口,蘊含著巨大的商業機會。
  • 前有自動售貨機 後有無人便利店 為何偏偏無人貨架火了?
    新零售無疑是今年最火的概念之一,移動網際網路的發達、新技術/新應用的出現,帶來支付的便捷與供應鏈革命,加之新生事物層出不窮國內消費觀念的短暫寬容,使得更多的零售新業態得以出現。無人便利店剛成為全社會熱門話題不久,無人貨架的熱度卻後來居上,大有去年年底共享單車的火熱勢頭。
  • 無人貨架如今的市場現狀如何?
    因為這股浪潮的掀起,還衍生出另一個新詞「無人貨架」那麼無人貨架到底是什麼東西?許多年以前菜攤老闆每天早上把蔬菜捆成小把放在籃子裡標好價格,買菜的人把菜拿走把錢放下,下午老闆再來整理剩下的蔬菜和菜錢,每天如此反覆,這就是早期的無人貨架模式,靠的就是誠信二字。
  • 加上人臉識別,變身智能貨櫃,無人貨架就能絕地反擊了?
    近日,有媒體爆料,蘇寧針對無人貨架的貨損問題進行了技術升級,推出了基於人臉識別、重力感應、智能庫存管理等技術的智能貨櫃產品。由此來看,邦馬特CEO黃陽的想法已經得到證實。早在無人貨架火爆異常、各路資本爭相進入的時候,邦馬特CEO黃陽就曾表示:目前的無人貨架拼的是融資能力,如果有玩家能活下來,他只有一個選擇,就是「改設備」;因為當你真拿無人貨架當成零售來做,而不是講故事的話,那麼它的高貨損是沒有人能吃得消的。而現在,京東到家、蘇寧相繼推出其智能貨櫃產品,無疑證明了黃陽所言非虛。
  • 無人貨架的泡沫快破了,下一個新零售爆點是無人貨櫃?
    辦公室無人貨架如此肆無忌憚的擴張,有一點非常關鍵,就是無需給入駐的公司場租,而要想進入社區市場,給物業的點位費是免不了,而且現在物業對自助終端收取的點位費均價在8K/年左右,運營成本與風險要比辦公室大一些。
  • 每日優鮮盜搶小e微店貨架?無人貨架有點亂
    資本將投資熱情撤出了無人貨架領域,卻未將行業亂象一起帶走。北京商報獲悉,每日優鮮便利購天津分公司近日存在工作人員盜搶小e微店無人貨架事件,警方已經介入調查。據小e微店方面透露,此類事情不是個例,在全國各地時有發生。
  • 未來辦公室標配?無人貨架小e微店獲2億元B輪融資
    【PConline 資訊】無人商店概念在今年開始興起,辦公室無人貨架小e微店已於 2017 年 10 月完成 2 億元 B輪融資,資方為自覺資本、海控資本,同時獲得海南省政府以及中關村管委會支持。小e微店在2016年9月上市,此前已經獲得了天使輪和A輪融資。
  • 熊貓資本李論:無人便利貨架的春天還要跨過幾道坎?
    近來,新零售領域的新戰場看似出現在了辦公室,過去幾個月中,已有30多家無人便利貨架獲得融資,而京東、餓了麼、每日優鮮等大型玩家也紛紛入場。但辦公室無人貨架是馬雲所說的新零售嗎?這裡面到底有沒有真正的大機會?在我看來,馬雲講的新零售和現在創業者做的「新零售」創業不是一回事,單純用無人貨架、無人便利店來理解新零售事實上是走偏了。
  • 貨架、無人、便利店為什麼這些會是新零售的關鍵詞?不好意思,這個...
    去年到今年,不斷的聽到看到新零售的各種報導,無人超市、無人貨架、生鮮配送。一個疑問,什麼是新零售?是線上線下結合的零售?是大數據的零售?是無人收銀無人貨架的零售?這些東西不是傳統零售都在玩嗎。O2O就是新零售?7-11不做數據分析?自動販賣機不是好多年前就有嗎?好像新零售並沒有看到什麼新東西。
  • 產品經理思維模型:走火入魔的開放式貨架
    3那麼辦公室開放式貨架呢?辦公室開放式便利貨架,伴隨著無人便利店爆發的。無人便利店,是伴隨著便利店在整個零售行業中的高增長,且有集合科技元素而備受關注。便利店,在整個零售業態中是唯一一個市場夠大、增長率超10%的業態。所以我們看到超級市場、百貨市場、商超、網際網路百貨公司京東天貓都在積極布局便利店。
  • 猩便利、果小美拿到「續命錢」上岸,無人貨架將成AT巨頭之戰?
    事實上,無人貨架被巨頭看中,靠的並不是辦公室那點生意,那點生意巨頭根本看不上,他們真正看重的,其實是無人貨架的支付場景,它符合巨頭的戰略需求,因此被插足是遲早的事情。同樣是無人零售,無人便利店和無人貨架的命運卻大相逕庭,前者發展不溫不火,至今沒有巨頭買帳,後者卻僅在一年多時間就吸引巨頭紛紛入局。究其原因,無人貨架切入的辦公室場景,有需求,有場景,如果按照人、貨、場三要素分析,無人貨架的「場」具有明顯優勢。
  • 別扯無人貨架模式多好了 你們認為的風口 確定真的不是瘋了?!
    小e微店,每日優鮮便利購、果小美、領蛙、哈米科技、猩便利、有品、便利吧、七隻考拉、零食e家和咕噠獵人等等,甚至連京東這樣的大佬級玩家,都按捺不住激動的心和顫抖的手,生怕在這個線下的新生意上又落後了,趕緊宣布入局:京東之家要瞄準公司辦公室布局開放式貨架,定位為無人值守自助迷你超市。阿里系的盒馬鮮生也不甘示弱,9月27日宣布要開設辦公室無人貨架。
  • 無人貨架大浪淘沙:豐e足食如何做到單月1個億?
    那一年,在新零售概念的影響下,消費即時、碎片化、場景化的辦公室消費業態悄然興起。創業者、風投機構們意外地發現,位於最後10米的無人零售、無人貨架,未來或許將會帶來巨大的商業想像空間。 很快,在風口的刺激下,猩便利、果小美等重磅玩家開始攜大量資本入局。
  • 辦公室最適合無人貨櫃,但社區的市場價值更大
    這裡不爭論人性善惡問題,如果人人自覺,那這個社會就簡單了,做生意需要將人性因素考慮其中,無人貨架貨損問題主要出在這些公司的「投機」思維。辦公室無人貨架市場突然爆發,迫使這些拿了融資的創業公司必須要迅速搶佔點位,而無人貨架是最為簡單直接的解決方案,根本來不及研發智能無人貨櫃,無人貨架公司都打的是先搶佔點位後更換智能終端的算盤。
  • 便利蜂獨家回應:智能貨櫃將成新方向,簡易貨架不升級會死
    「無人貨架圍繞點位量競爭的粗放型運營時代已經結束,整個市場已把競爭的重點轉向運營效率。在我們看來,智能貨櫃是運營效率提升的前提條件,傳統的簡易貨架不轉型升級必死無疑。」針對智能貨櫃的發展,便利蜂相關負責人告訴零售前沿社(ID:lingshouqianyanshe),便利蜂預計在北京市場替換和新鋪的點位數有近萬個,並計劃在全國範圍內推進智能貨櫃的全面部署。
  • 無人貨架在線上賣水果,小e微店要另闢蹊徑
    無人值守貨架小e微店嘗試在線上賣水果,已經快一個月了。「無人值守貨架在去年倍受追捧,但是今年又飽受質疑。」小e微店在2016年10月份開始布局辦公室無人貨架業務,榮光在那時應該還沒想過自己搭上的這趟車竟然是趟「過山車」。經歷了資本的狂熱追逐後,無人貨架市場在2018年第一季度都噤若寒蟬。
  • 無人貨架到智能貨櫃,巨頭們的「生意經」
    在物聯網、人工智慧等無人化技術日趨成熟下,無人零售概念掀起陣陣熱潮,尤其是在馬雲提出新零售的概念後,巨頭進軍,將無人零售的概念一步步推到風口,借著新零售的噱頭,一時間各類智能零售終端紛紛亮相。數據來源:數據局然而無人貨架的數量還在持續增長中,許多無人貨架的玩家也在向智能貨櫃前進,可以像自動售貨機一樣陳列在辦公室、酒店、公寓等半開放式的場景裡,而不用像無人貨架那樣擔心貨損問題。在補貨成本控制方面,智能貨櫃更有優勢。
  • 「業內最大融資」背後:肉搏無人貨架,每日優鮮便利購勝算大嗎?
    在繼共享經濟後再次吸引大量資本湧入的無人零售領域,無人貨架尤為火熱。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認為,線上引流成本越來越高,線下引流成本反而較低,所以線上電商紛紛進軍線下,拓展新的流量來源。 儘管無人貨架行業風雲湧起,但還沒有一家成為巨頭,按照網際網路企業的競爭套路,燒錢大戰在所難免。便利購大量的資金儲備,無疑有利於它跑得更遠。
  • 閃電融資30億的無人貨架剛被「吃垮」,智能貨櫃又橫空出世
    無人貨架洗牌後的一片狼藉,其慘烈程度不亞於共享單車。2017年下半年,風頭無兩的無人貨架搭上新零售之風的最後一班車,和無人便利店一起成為投資人眼中的「香餑餑」,幾十家無人零售項目閃電融資超30億元,猩便利,果小美等頭部玩家緊鑼密鼓的開始了無人貨架上半場布局。一邊是瘋狂燒錢的快速擴張,另一邊是無人點位的激烈競爭,短短幾個月時間,無人貨架像星火燎原一般席捲各大城市寫字樓和商圈,無人零售第一階段的空間戰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