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蜂入局辦公室無人貨架,瘋狂貨架將產生下一個摩拜單車? | 獵雲網

2020-12-20 獵雲網

獵雲註:近日,辦公室無人貨架領域可謂動作頻頻。餓了麼、京東到家、每日優鮮等巨頭不斷入局,無人貨架一步步走上風口之上。在辦公室無人貨架上賽道上,各家根據對於用戶的分析採取不同的運營方法,也跑出了不同的模式。而關於該項目的爭議也一直不斷。近日,便利蜂也已經正式進軍辦公室無人貨架業務,便利蜂的入局又會對市場產生怎麼樣的影響呢?文章來自微信公眾號:新零售情報所xlsqbs,作者秋刀魚。

近日,新零售情報所(xlsqbs)獨家獲悉,由前去哪兒CEO莊辰超創辦的便利蜂已經正式進軍辦公室無人貨架業務。據知情人士透露,便利蜂的無人貨架項目將獨立運作,有獨立CEO/負責人負責該項目的整體運作。

儘管貨架目前尚未真正落地,不過據消息人士透露,便利蜂的人才挖角已經開始,包括七隻考拉、零食e家、小e到家、暖暖吧等多家在北京的辦公室無人貨架公司的員工都遭到挖角。有被挖角員工透露,便利蜂開出的工資頗具誘惑力,一個在無人貨架公司工作、有2年運營經歷的員工月薪已經開到20K以上。

另外,從目前流露的資料來看,不同於一般的辦公室貨架,便利蜂的辦公室貨架有三種,除了包括普通貨架常見的零食簡易貨架、冷藏櫃/冰箱等,還新增的熱櫃。從貨架的配置能看得出,鮮食、熱食、便當、飲料等都將是便利蜂無人貨架選品的重點,這些也正是包括便利蜂在內的便利店的強項。

據悉,便利蜂是由莊辰超、王紫共同創辦。莊辰超系前去哪兒創始人兼CEO。王紫曾為7-11北京大區經理,並曾創辦鄰家便利店,在北京一年多開到70多家門店。便利蜂並在今年1月獲得斑馬資本3億美金的天使輪融資。目前,便利蜂已經在北京有接近100家便利店。此前,便利蜂也一直保持低調風格,很少接受採訪、也基本不對外發聲。有傳聞聲稱便利蜂發展並不順利,此次進軍無人貨架,也一直低調進行,或許正是破局的方式之一。

便利蜂緣何涉足無人貨架?

便利店涉足無人貨架並非新鮮事兒。

在便利店競爭激烈的日本,辦公室早已成了兵家必爭之地。不過在日本,自助販賣機形式的更為常見,售賣物品的品類也更為豐富,以7-11為例,飯糰、三明治、零食與飲料等都是常見的品類。不過自助販賣機在辦公室場景中佔地面積大、機器成本高,因而不少便利店也在探索新的形式。這其中,全家的無人貨架在形態上最像國內的無人貨架。至於如何入駐,則是由企業申請迷你貨架或者咖啡站,申請一旦通過,全家將為企業免費送上貨架與膠囊式咖啡機。在收銀方式上,全家採用的方式相對「落後」:買了東西的人自己自覺把錢投進箱子裡就行。

無獨有偶。就在9月25日,由前大眾點評COO呂廣渝創辦的猩便利在上海連開6家便利店,加上此前猩便利已經在辦公室貨架上的大規模佔點,猩便利也被認為是一家主打「便利店+無人貨架」形式的入局者。

為什麼便利店都鍾情於無人貨架的形態?

除了老生常談的無人貨架離消費者近、陪伴時間長、容易衝動消費、客群是最優質的白領群體等優點外,筆者認為有幾點:

首先從流量入口角度來看,無人貨架的發展勢必會對便利店的流量產生一定影響,因為無人貨架離消費者更近,相同產品、價格差異不大情況下,更近意味著更容易被選擇。對於便利店而言,與其等待被收割流量,不如主動出擊、自己去做便利店周邊3公裡以內的辦公室無人貨架。另外,猩便利、便利蜂都在力推自己的APP,無人貨架是不錯的獲取新客的方式。

其次從便利店優勢上,便利店和無人貨架將互為補充。便利店可以充當倉店一體的角色,從而節約掉專門的倉儲和物流成本,也無需專門的補貨團隊,店員在便利店非高峰期可以進行補貨。無人貨架則由於其排他性(即一個辦公室常常只會拜訪1~2個貨架),因而品牌強化和導流作用不可小覷。另外,無人貨架也能貢獻一些成交量、作為便利店高峰時期分流工具(如接受早餐/午餐預定,提前送到貨架熱櫃)、以及提供新品展示機會等。

第三,在數據積累和變現方面。這些數據包括企業人數、銷售額、女性佔比、加班頻次、周六日是否上班、地區消費力、地區消費喜好,以及用戶性別、電話、消費頻次、喜好等。這一些在一般無人貨架上都有所體現,收集的數據上可C2B反向指導供應鏈柔性化生產,下可切個人消費金融。具體到便利店,無人貨架的數據和便利店的數據結合,可以開展更為精細化的運營,正如莊辰超此前在接受採訪時說,「便利蜂想要打造千店千面。」為了獲取更多會員用戶數據,便利蜂甚至一度推出共享單車。此舉進軍無人貨架,在數據方面的考量也頗為舉足輕重

因而,便利蜂的「便利店+無人貨架」模式並非無來由的蹭熱點,而是早有謀劃。可以預期的是,諸如7-11、全家、羅森、鄰家等便利店,或許還將有新的無人貨架探索者產生。

分野漸成的無人貨架:三種完全不同的模式

除了便利蜂,此前餓了麼、京東到家、每日優鮮等巨頭也不甘落後紛紛入局,再加上猩便利、果小美、七隻考拉、魔盒等諸多明星創業者進入,無人貨架終於一步步走上風口之上。

有人算過一筆帳,無人貨架按照頂峰鋪設100萬個辦公室貨架計算,這個市場頂多不過500億的市場。這與5萬億的電商市場(2016年數據)以及30萬億的零售大盤子相比,確實微不足道。不過從無人貨架出發,向外延展至線上、便利店、門店等價值才是真正無人貨架的核心價值所在

按照這種思路,辦公室無人貨架看似是一個賽道,但其實早已開始分化為三種不同模型。目前來看,這三種模式主要是:

模式一:導流線上型,把無人貨架當做一個線下的流量入口,通過線下導流到線上。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有:每日優鮮、果小美等。前聚划算總經理、果小美創始人的觀點頗具代表性:果小美是通過線上選品、支付,貨架直接取貨。如果線下用戶足夠多,那麼線上支付成功頁面的流量將會非常大,由此頁面進行線上的轉化成為可能。「如果能進入100萬個辦公室,每個辦公室每天即使只有10個人掃碼,也是千萬的UV。這可能是一個大幾千億的賽道。」

模式二:貨架便利店互動型,典型代表有:猩便利、便利蜂。便利店倉店一體,支撐倉儲、門店、物流等多項功能,無人貨架作為尖峰時間分流工具,並起到延伸用戶觸點、強化品牌效應等作用。這一點在上述文字中已經說明,不再贅述。

模式三:平臺型,即搭建無人貨架作為一個平臺,供貨由商家供貨,平臺負責整體選品、補貨、管理等,並從中抽取平臺佣金。典型代表有:京東到家、餓了麼。京東到家和餓了麼都是起家於O2O,有著很強的平臺思維,在商戶方面資源更為豐富,做平臺也順理成章。無人貨架由於離用戶更近、更唾手可得,對於之前的到家服務必然會形成一定衝擊,因而此次京東到家、餓了麼入局更多的是被解讀為防禦性布局。但也不排除有做大的可能,畢竟線上流量金貴的今天,能找到優質的低價線下入口確實誘惑頗大。

最後的最後,引用莊辰超此前莊辰超接受採訪時的話,「找到一個在中國還沒有被人做成的,帶有實驗性質的事。」也許這也是無人貨架的魅力所在。

1、獵雲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轉載必究,如需轉載請聯繫官方微信號進行授權。

2、轉載時須在文章頭部明確註明出處、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連結。如轉自獵雲網(微信號:

ilieyun

)字樣。

3、獵雲網報導中所涉及的融資金額均由創業公司提供,僅供參考,獵雲網不對真實性背書。

相關焦點

  • 熊貓資本李論:無人便利貨架的春天還要跨過幾道坎?
    如下圖,撮合方最少的摩拜,日單量在120天內就突破100萬單,到2017年4月,摩拜單車日單量突破2000萬單;而需要撮合兩方的滴滴達到日單量100萬單,用了近2年;撮合三方的餓了麼,實現一天一百萬單,則用了超過60個月(5年)。再看辦公室無人便利貨架,涉及到的撮合方比餓了麼的三角撮合關係還要複雜。
  • 半年融資超30億,貪婪、痴迷,「吃人」的無人貨架 | 獵雲網
    而大概沒有一個創業項目,比無人貨架更能考驗人性。當然,這不是對人性爭議最大的一次,早在共享單車投放之時,就有很多人說,單車被偷怎麼辦?被佔做私用怎麼辦?被破壞怎麼辦?於是,摩拜造出了更「抗造」的自行車,ofo則採用了更相信「人性」的做法,結果證明,「人性」確實不太經得起考驗。
  • 無人貨架,豈止是擺幾個貨架那麼簡單
    當網際網路創業,從來都是零和遊戲,不可能出現整個市場歌舞昇平,即使進來的都是大佬,在大家對於無人貨架模式一片看好的大背景下,最近傳出了猩便利調整市場和團隊的傳聞。猩便利在無人貨架賽道可以算第一陣營,當只是經歷了短短的半年多的高歌猛進,就開始進行戰略調整,和企業發展速度一樣,讓人大跌眼鏡。
  • 無人貨架的泡沫快破了,下一個新零售爆點是無人貨櫃?
    這一點與無人貨架瘋狂搶佔辦公室資源的目的無異,無人貨櫃在社區市場也要拼BD能力,但需吸取無人貨架市場「垃圾點位」的經驗教訓,不是隨便一個小區都適合布點的,之前介紹過的鮮稻屋就吃過BD的虧,損失了一些點位費。
  • 別扯無人貨架模式多好了 你們認為的風口 確定真的不是瘋了?!
    小e微店,每日優鮮便利購、果小美、領蛙、哈米科技、猩便利、有品、便利吧、七隻考拉、零食e家和咕噠獵人等等,甚至連京東這樣的大佬級玩家,都按捺不住激動的心和顫抖的手,生怕在這個線下的新生意上又落後了,趕緊宣布入局:京東之家要瞄準公司辦公室布局開放式貨架,定位為無人值守自助迷你超市。阿里系的盒馬鮮生也不甘示弱,9月27日宣布要開設辦公室無人貨架。
  • 猩便利、果小美拿到「續命錢」上岸,無人貨架將成AT巨頭之戰?
    猩便利、每日優鮮便利購分別站隊阿里、騰訊,背後意味著什麼?誰會成為下一個上岸的無人貨架企業?最近半年「安靜」了不少的無人貨架領域似乎迎來了反轉。步步高董事長王填曾把無人便利店批得一無是處,認為無人便利店是偽命題,一定是死路一條,但對無人貨架卻網開一面,「無人貨架在一定範圍內有社交圈,雖有道德風險的因素,但還是有發展空間的。」
  • 無人貨架如今的市場現狀如何?
    因為這股浪潮的掀起,還衍生出另一個新詞「無人貨架」那麼無人貨架到底是什麼東西?許多年以前菜攤老闆每天早上把蔬菜捆成小把放在籃子裡標好價格,買菜的人把菜拿走把錢放下,下午老闆再來整理剩下的蔬菜和菜錢,每天如此反覆,這就是早期的無人貨架模式,靠的就是誠信二字。
  • 成都無人貨架這一年:果小美悄然退出,猩便利輾轉探索
    果小美轉而做線上電商 猩便利已淘汰成都部分點位今天下午,果小美創始人兼CEO閻利珉接受封面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果小美早已放棄無人貨架業務,現在正在做線上電商。」從最初瞄準辦公室無人貨架到放棄,果小美只用了短暫的時間。而線上電商的具體情況和上線時間,閻利珉並未透露。
  • 前有自動售貨機 後有無人便利店 為何偏偏無人貨架火了?
    無人便利店剛成為全社會熱門話題不久,無人貨架的熱度卻後來居上,大有去年年底共享單車的火熱勢頭。幾月內,在這個賽道上已出現領蛙、老虎快購、零食e家、小e微店、果小美、猩便利等大批新興的辦公室無人貨架創業公司,據《IT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披露融資的無人貨架項目已近30家,累計投資金額近30億人民幣。
  • 每日優鮮盜搶小e微店貨架?無人貨架有點亂
    資本將投資熱情撤出了無人貨架領域,卻未將行業亂象一起帶走。北京商報獲悉,每日優鮮便利購天津分公司近日存在工作人員盜搶小e微店無人貨架事件,警方已經介入調查。據小e微店方面透露,此類事情不是個例,在全國各地時有發生。
  • 閃電融資30億的無人貨架剛被「吃垮」,智能貨櫃又橫空出世
    無人貨架洗牌後的一片狼藉,其慘烈程度不亞於共享單車。2017年下半年,風頭無兩的無人貨架搭上新零售之風的最後一班車,和無人便利店一起成為投資人眼中的「香餑餑」,幾十家無人零售項目閃電融資超30億元,猩便利,果小美等頭部玩家緊鑼密鼓的開始了無人貨架上半場布局。一邊是瘋狂燒錢的快速擴張,另一邊是無人點位的激烈競爭,短短幾個月時間,無人貨架像星火燎原一般席捲各大城市寫字樓和商圈,無人零售第一階段的空間戰拉開序幕。
  • 辦公室無人貨架為什麼必死無疑?
    從道理上,這個世界上是沒有單靠「自覺」或「道德」能把一個生意做下去的;從事實的角度來看,無人貨架也一定會死。在網際網路圈,生意分為這麼三種:to B、 to C和 to VC,後來又有了to BAT和to 孫宏斌。但我覺得,無人貨架已經到了一個新的階段:tofoolish,簡稱to F。為啥這麼說?
  • 前美團高管加盟每日優鮮 無人貨架能否迎來零售春風?
    每日優鮮便利購CEO李漾表示,「藉助每日優鮮已有的完備前置倉及全品類商品供應鏈體系,便利購在未來半年內將繼續維持快速擴張態勢,劉澍在市場推廣領域具備極為深厚的實戰經驗,他的加盟將進一步加速便利購在全國點位的擴張,從而在覆蓋規模上鎖定勝局。」縱觀國內的無人貨架項目,老虎快購、零食e家、小e微店、果小美、猩便利等應接不暇的登上市場。
  • 產品經理思維模型:走火入魔的開放式貨架
    所以,我們看到每周的幾千萬現金,變成了大街的推銷大軍,然而變成了各個門店裡一個個充電寶。然而8月份,所有的充電寶都怎麼樣啦?沒有一家跑出一個摩拜單車來。聚美優品的陳歐砸下去的幾個億,後來怎麼樣?也一樣,都變成了死屍般的充電寶。一地雞毛。而且是沒辦法回收掃成堆的雞毛。
  • 無人貨架的救命稻草?智能貨櫃50個月回本、保鮮櫃廠家成贏家?
    哈哈零售宣布訂單過2萬,摩小超訂單1萬左右。他們的背後又是諸如星星、澳柯瑪等保鮮櫃生產廠家。辦公室貨櫃的故事還未塵埃落定,誰又會是最大贏家?註:本文內容主要來自鉛筆道記者採訪和網絡公開信息,論據難免偏頗,不存在刻意誤導。
  • 「業內最大融資」背後:肉搏無人貨架,每日優鮮便利購勝算大嗎?
    在眾多創業項目井噴的無人貨架行業中,便利購與同行相比有何優勢和劣勢?在一周內宣布成立獨立子公司、完成兩輪融資、引進前美團外賣高管,充分熱身過後,便利購將如何快速奔跑? 在繼共享經濟後再次吸引大量資本湧入的無人零售領域,無人貨架尤為火熱。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認為,線上引流成本越來越高,線下引流成本反而較低,所以線上電商紛紛進軍線下,拓展新的流量來源。
  • 無人貨架大浪淘沙:豐e足食如何做到單月1個億?
    這意味著豐e足食的無人貨架商業運營模式已經跑通。 可以預見,未來,隨著豐e足食線下終端的覆蓋密度逐漸形成規模化效應,加之用戶規模、粘性的持續提升,豐e足食的小場景零售生態圈的邊界勢必還將繼續擴張。
  • 便利蜂獨家回應:智能貨櫃將成新方向,簡易貨架不升級會死
    文 | 董也 編輯 | 吳春輝蘇寧為了止損正在鋪設新版智能貨櫃,騰訊雲服務提出智能貨櫃解決方案,有消息稱,便利蜂春節後開始在北京市場將無人值守貨架更換成了智能貨櫃。2018年,智能貨櫃代替了無人值守零售貨架,將成為新的風口。
  • 無人貨架已經倒下,零食盒子該何去何從?前路在何方?
    也許你已經習慣,滿大街殭屍般倒閉的單車躺在路上,也許你的押金至今還沒有退還。也許你會覺得,共享經濟的大潮終將褪去。現如今,你再搜索"無人貨架",排在前列的一般是這種標題:"誰殺死了無人貨架?"、"無人貨架的危機、掙扎與救贖"、"無人貨架沒有贏家"、"無人貨架宣告涼涼!一場人性的巨大考驗"……仿佛在一夜之間,無人貨架行業開始不斷湧現裁員、撤店的消息。面對辦公空間的新零售試驗,似乎是要在現實面前敗下陣來。那校園版的無人貨架--零食盒子的現狀如何?
  • 便利蜂無人超市挑戰人性風口,證明失敗的歷程比證明數學定律要快
    又一個四年後,馬蜂窩被捅出,它的2100萬條真實點評中,有1800萬條是從大眾點評、攜程等競品抄襲過來的,可能還有去哪兒網的。 2011年6月份,去哪兒網將62%的股份賣給了百度。同時,前任CEO離職,身為總裁的莊辰超接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