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貨架的救命稻草?智能貨櫃50個月回本、保鮮櫃廠家成贏家?

2020-12-17 界面新聞

文| 鉛筆道 記者 王琳

風起,無人貨架短短半年吸金超30億元人民幣。美團點評系、阿里系紛紛站在了資本旋渦中心。

風散,空蕩蕩的貨架、稀拉拉的團隊,一地雞毛等待收拾。果小美、猩便利、便利蜂等都在講述新的資本故事——以封閉式智能貨櫃代替開放式貨架。

舊瓶裝了新酒,但新酒難裝也未必好喝。6000~8000元的高昂貨櫃成本,只賣零食飲品回本周期或達50個月,不到30%的商品毛利……等待他們的依舊是一條不太順暢的路。

扎堆轉型催生了另一門產業—智能貨櫃研發商。哈哈零售宣布訂單過2萬,摩小超訂單1萬左右。他們的背後又是諸如星星、澳柯瑪等保鮮櫃生產廠家。

辦公室貨櫃的故事還未塵埃落定,誰又會是最大贏家?

註:本文內容主要來自鉛筆道記者採訪和網絡公開信息,論據難免偏頗,不存在刻意誤導。

遲來的小高潮

首次採訪,樊偉(哈哈零售創始人)和鉛筆道約在了晚上十一點。這是一次遲來的採訪,比原定的時間晚了近3個小時。一晚上兩個會,樊偉的聲音中略帶疲憊,但思路並沒被一天的忙碌攪亂。

2016年12月,Amazon Go的出現讓零售行業嗅到了變革的氣息。2017年年初,樊偉入局智能貨櫃,他表示,「很多同行都是那個時候開始的」。

半路殺出來的貨架最先贏得了資本的芳心。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市場上至少有超過50個玩家入場,僅僅半年內湧入的資金超過30億元人民幣。

這或多或少讓智能貨櫃的融資之路變緩。去年11月,鉛筆道發布的題為《無人零售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盤點》報告中指出176家無人零售行業企業的信息內,智能貨櫃的創業者為51%,融資僅佔30%。相比之下無人貨架創業者佔比21%,其融資額度卻為46%。

皇帝的新衣被拆穿後,無人貨架迎來了低潮。裁員、轉型、封倉、公關戰……噩耗接二連三。時值三月,行業卻迎來寒冬。像一場接力賽,創業者們圍繞著中國1億多辦公室白領展開了瘋狂賽跑。如今,無人貨架把接力棒傳給了智能貨櫃。

行業回歸理性,智能貨櫃創業者迎來一波小高潮。5月3日,哈哈零售宣布獲得由易津資本領投的數千萬元A輪融資。5月14日,魔盒CITYBOX也稱獲上億元B+輪融資。一位該入行1年的創業者告訴鉛筆道,自己項目的新一輪融資也即將敲定。

樊偉早就感受到資本的熱情。今年過完年後,他陸陸續續見了100多個投資人,「每天忙不過來,甚至有些投資人都來不及聊」。

即便一年融資3次,他依然覺得賽道不夠火。「最近投資人開始真的投一些錢進來,但到現在也不是特別多。除了我們、深蘭、魔盒CITYBOX,其他的融錢的也不多。」

忙碌似乎是這個賽道創業者的主旋律。無人貨櫃研發商張亮近幾日的行程安排得很緊,「我最近接單比較多,還有很多客戶,(採訪)最早也要周末」。業務量的爆發,讓他抽不出哪怕20分鐘的採訪時間。

舊瓶新酒,新酒難喝

舊瓶裝了新酒,無人貨架開始講述新的故事——以封閉式貨櫃代替開放式貨架。

轉型的路上不乏戰友。2018年1月,七隻考拉稱正業務調整將推出第二代智能櫃;3月初便利蜂無人貨架宣布升級為智能貨櫃,而果小美、猩便利也有意入局。

解決貨損後,起碼可以自圓其說,但現實可能更殘酷。鉛筆道記者從中百協會了解到智能貨櫃最初因為價格原因,市場比較冷。因此,很多廠家都在升級迭代,最初的幾萬塊一臺,如今均價6000~8000元。

這個價格,在辦公室場景下,想要以智能貨櫃代替無人貨架,依然有點兒高。鉛筆道粗略算了一筆帳,在不計算場地費用,單個貨櫃流水2200元/月(按照過往辦公室貨架平均值),毛利30%,電費100元/月,運營成本500元/月的情況下,6000元的貨櫃想要收回成本要50個月,也就是4年多。

回本周期長,這是領蛙創始人蔣海炳早就預料到的。他在接受品途網採訪時就表示,現在最基礎的單門智能貨櫃的成本在7500元,將如此高成本的設備放在辦公室場景,硬體成本兩年內很難收回來。

蘇寧易購鮑俊偉也曾在公開場合表達了自己的觀點:設備的成本必須要控制在2000到3000元,如果超過這個成本則很難賺錢,因為補貨和運營成本至少在20%以上,且商品的毛利做不到30%。

一切都在加速,4年的回本周期,讓原本自圓其說的商業模式遭到質疑。某FA內部人員表示,「回本周期幾個月的生意,還可以做,一年的話有點兒長哦。」

神秘盒子創始人夏語頗為克制地表達了自己的看法:那還不如傳統餐飲的生意,傳統餐飲做得好的話也就半年~1年收回成本。

如此看來,無人貨架的新故事似乎沒那麼出彩。

「生意還是有得做」

但對智能貨櫃玩家來說,這是難得的尋求突圍的機會。

魔盒CITYBOX創始人沈博煒篤定地認為:100%確定模式可行。他給出了魔盒的數據,「從現在來看,我們選擇200人以上的企業,一天的營業額最少500元,最好能達到900甚至1000元。」回本周期短則6~8個月,長則12~16個月。

不止賣零食,貨櫃因為有冷藏保鮮功能,還可售賣酸奶、牛奶、生鮮水果盒飯等。「每個公司特性不一樣,場景不同,人員不同,結構不同,銷售的商品不同。」

在一位新零售行業投資人眼中,生意還是有得做,主要看賣什麼。「設想一下,保鮮櫃裡每天放著打包好的早餐(就像711的早點套餐一個包子一個雞蛋一杯豆漿),掃碼開門就可以拿一份走,關門自動結算。」

同時,樓上的貨櫃是樓下便利店的延伸。「就近的便利店負責運營,他們可以及時供貨,賣不完的也可以及時撤走,樓上樓下打通,下樓排隊都省了。」有投資人對此提出反駁。「樓下就有便利店,我為什麼還要在貨櫃買呢?而且看上去並不乾淨。」

此外,點位的選擇是一門學問。兔子商城和魔盒均表示學校是一個不錯的場景,日流水最高近千元。而除去學校,哈哈零售和兔子商城共同給出了一個新的場景:工廠。

走出辦公室,其他場景依然有想像空間。「旁邊沒有競品,是他獨家的,」在神秘盒子創始人夏語眼中,這樣的點位依然優質。而工廠恰好位列其中。

智能貨櫃可以零距離到消費者眼前,解決了最後一公裡的需求。但在一位新零售投資人眼中,這樣的近距離完全沒有必要。「在寫字樓裡大堂的位置,一個或者兩個機器就能夠覆蓋整棟樓的人群,完全沒必要再把它分散的各個公司裡去。如果說非要再去分散的話。你放的別人家裡的冰箱裡面不是離用戶最近嘛?所以真的沒有必要去切分到那麼細的單元。」

眾說紛紜,新的模式故事也在等待被驗證。

誰真實地賺到了錢?

倘若貨櫃的成本降低,回本是否更容易?

魔盒創始人沈博煒表示,6000元存在的壓縮空間已經不大。「我們的成本要9000呢,考慮到實際使用壽命,效率,客戶的體驗,包括外形的美觀度等,成本上暫時還沒有下來。」

壓縮價格或許不是魔盒努力的方向。「從目前來看呢,設備的發展不是制約我們最重要的因素,最本質的還是運營,不要太糾結於成本,你壓得再低,也未必能獲得市場份額。」

但想要快速擴張,依舊離不開硬體的量產。「無論如何從樣機到小批量投放到量產,這是一個非常長的投放過程」,沈博煒表示。

因此,智能貨櫃的銷售異常火熱。4月28日,僅僅兩天的展會時間,哈哈零售的訂單數已經破千。如今,哈哈零售宣布累計籤下了2萬臺的訂單。他曾一度享受到先行者的紅利,「很多也出不了貨,之前市場上只有我們有貨」。

紅利並不是一家獨享。摩小超聯合創始人陳警表示,「肯定不止1000單,10000(單)差不多」,語氣中抑制不住的興奮。

一個無需過多驗證的答案是誰將是這場接力賽裡真實賺到錢的。或許是生產保鮮櫃的廠家,比如星星,比如澳柯瑪。因為大部分智能貨櫃都是直接採購保鮮櫃改造而來。

這樣的情況一如曾經風風火火的共享單車。蜂擁而上的跟風創業者們搞活了自行車廠家,搞死了自己,留下待還的供應商欠款和馬路上落滿灰塵的單車屍體。

編輯 薛婷 校對 楊博宇

如需轉載文章請聯繫鉛筆道微信客服號鉛筆道大芯芯(微信id:qianbidao2017)獲取授權資質,否則我們將依法追究相關責任。

相關焦點

  • 無人貨架絕處逢生,智能貨櫃或成最佳替代方案
    在經歷了爆發式的增長後,無人貨架向智能貨櫃的迭代升級被業內視為轉型的大方向,儘管智能貨櫃的方向已是業內共識,但不同於無人貨架的低成本擴展之路,智能貨櫃的發展受限於技術成熟度與成本,仍然有著較高的門檻。硬體、軟體、服務(供應鏈)等都是制約智能貨櫃發展的難題。
  • 無人貨架「繁華落盡」 智能貨櫃歸來,還能絕地反擊嗎?
    他很快發現,由於資本的驅動,投資方對無人貨架的點位鋪設不斷提出要求,無人貨架企業不得不放低門檻進行鋪設。比如,原來開始鋪設員工數在100人以上的公司,降低要求為50人以上即可。  倒閉的平臺越來越多。葉舟對無人貨架盈利的擔憂越來越甚。儘管他在離開每日優鮮後,仍舊選擇留在這個行業,但他已經越來越不自信。
  • 閃電融資30億的無人貨架剛被「吃垮」,智能貨櫃又橫空出世
    如果說共享單車是中小型創業者的「絞肉機」,那麼無人貨架則是玩家們的「修羅場」,後期高達90%的貨損率成了壓垮無人貨架「風口」上的最後一根稻草。無人貨架和無人便利店最大的區別在於,後者通過技術手段監督規避了這樣的風險,況且從便利店到辦公室場景的消費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轉變的,僅僅是一兩次的新品嘗鮮無法將消費者深度的需求挖掘出來,無人貨架的實際需求到底有多少?無從知曉。智能貨櫃前景幾何?不難看出,無人貨架企業紛紛轉型智能貨櫃準備放手一搏。
  • 無人貨架加碼智能貨櫃
    隨著便利蜂、每日優鮮等越來越多的無人貨架企業布局智能貨櫃,無人貨架領域迎來了新一輪較量。近日,猩便利宣布其研發的新一代無人零售智能設備「猩+」將問世,該設備已陸續投入市場。同時,猩便利宣布獲得螞蟻金服戰略投資,其他老股東悉數跟投。
  • 無人貨架到智能貨櫃,巨頭們的「生意經」
    在物聯網、人工智慧等無人化技術日趨成熟下,無人零售概念掀起陣陣熱潮,尤其是在馬雲提出新零售的概念後,巨頭進軍,將無人零售的概念一步步推到風口,借著新零售的噱頭,一時間各類智能零售終端紛紛亮相。數據來源:數據局然而無人貨架的數量還在持續增長中,許多無人貨架的玩家也在向智能貨櫃前進,可以像自動售貨機一樣陳列在辦公室、酒店、公寓等半開放式的場景裡,而不用像無人貨架那樣擔心貨損問題。在補貨成本控制方面,智能貨櫃更有優勢。
  • 無人貨架的泡沫快破了,下一個新零售爆點是無人貨櫃?
    而無人貨架是最為簡單直接的解決方案,根本來不及研發智能無人貨櫃,無人貨架公司都打的是先搶佔點位後更換智能終端的算盤。如果先集中精力研發智能終端,而錯失最佳的市場拓展契機,再想壯大就難了,資本最關注的是市場份額,其次才是技術能力。因為在無人貨架這個市場,技術可以後期用時間慢慢優化,而市場點位可不能讓競爭對手佔了。
  • 便利蜂獨家回應:智能貨櫃將成新方向,簡易貨架不升級會死
    文 | 董也 編輯 | 吳春輝蘇寧為了止損正在鋪設新版智能貨櫃,騰訊雲服務提出智能貨櫃解決方案,有消息稱,便利蜂春節後開始在北京市場將無人值守貨架更換成了智能貨櫃。2018年,智能貨櫃代替了無人值守零售貨架,將成為新的風口。
  • 加上人臉識別,變身智能貨櫃,無人貨架就能絕地反擊了?
    近日,有媒體爆料,蘇寧針對無人貨架的貨損問題進行了技術升級,推出了基於人臉識別、重力感應、智能庫存管理等技術的智能貨櫃產品。由此來看,邦馬特CEO黃陽的想法已經得到證實。早在無人貨架火爆異常、各路資本爭相進入的時候,邦馬特CEO黃陽就曾表示:目前的無人貨架拼的是融資能力,如果有玩家能活下來,他只有一個選擇,就是「改設備」;因為當你真拿無人貨架當成零售來做,而不是講故事的話,那麼它的高貨損是沒有人能吃得消的。而現在,京東到家、蘇寧相繼推出其智能貨櫃產品,無疑證明了黃陽所言非虛。
  • 甘來科技:無人貨架經驗上的智能貨櫃
    更接近消費者,更具潛力的場景,從誕生到消亡,無人貨架的種種特點,既讓它一度成為年度的商業明星,一時間整個賽道人滿為患,同時也讓眾多企業從場景大潰敗中撤離時,不忘告訴世界,自己還會回來,以無人貨櫃的形式回來。最終,歸來的人寥寥無幾,可貨櫃的做法倒已經深入人心。
  • 5G,智能貨櫃的「引爆點」
    EasyGo是一家無人零售技術提供商,不久前它剛剛在珠光NT世聯空間發布了年度新品——火星系列視覺識別智能貨櫃。林樂昌在發布會上高調宣布,這是國內首款5G智能貨櫃,引領了行業潮流。放在當時的背景下,5G商用時間未定,難免有人會嗤之以鼻,認為這是廠家炒作的噱頭。如今,工信部傳出的消息徹底打破質疑,宣告了5G時代的到來。林樂昌也因而更加顯得思想超前、目光如炬。
  • 「福櫃科技」智能貨櫃時代來了,福櫃推出智能貨櫃解決方案
    智能貨櫃領域大混戰,福櫃用技術佔據先機如今,各巨頭相繼入局無人貨櫃領域,但是在繁榮發展的背後還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商品識別,商品管控、智能設備管理與便捷支付等問題,都是無人貨櫃發展過程中繞不開的關卡。基於此,福櫃針對商家前期部署到後期運營管理以及用戶體驗給出了應對方法,相較於目前市場上出現的大多數產品,福櫃智能貨櫃解決方案用獨創的三大技術和安全穩定的櫃體性能形成極大的優勢。
  • 無人智能貨櫃技術方案大盤點,視覺圖像識別成主流?
    為了解決自動售貨機成本高的問題,前兩年新興起的共享經濟催生出了共享貨架和共享貨櫃,但這純粹靠人的素質來運營,商品丟失率遠超人的想像。成本低廉的共享貨架失敗了,傳統的無人售貨機成本又那麼高,新零售該怎麼發展?
  • 無人售貨櫃是未來五年最賺錢的工具!
    智能無人售貨櫃錢景可期,那麼,智能無人售貨櫃的要點和機會在哪呢?總結起來,智能無人售貨櫃有四大核心要素:技術研發(T)、供應鏈(B)、用戶運營(C)、線下管理(M)。技術研發(T):好產品、好方案是成功的基礎無人零售的技術研發或產品形式,主要分為三個類型:無人便利店、無人貨架、無人售貨機。
  • 智能貨櫃智在有腦——福櫃之「志」
    自進入2018年無人貨架項目紛紛面臨倒閉破產;一個新興行業用實實在在的銀子告訴我們,人性的貪慾是天生的,並不會因為時代的改變而改變!一個個無人貨架倒下了,又有千千萬萬個智能貨櫃站了起來!在市場這股大潮中,留下的往往是一些能判斷趨勢並準確做出判斷的人。無人貨架的鼻祖龐明鋒,早在2016年就開始做這件事!
  • 辦公室最適合無人貨櫃,但社區的市場價值更大
    這裡不爭論人性善惡問題,如果人人自覺,那這個社會就簡單了,做生意需要將人性因素考慮其中,無人貨架貨損問題主要出在這些公司的「投機」思維。辦公室無人貨架市場突然爆發,迫使這些拿了融資的創業公司必須要迅速搶佔點位,而無人貨架是最為簡單直接的解決方案,根本來不及研發智能無人貨櫃,無人貨架公司都打的是先搶佔點位後更換智能終端的算盤。
  • 2020,智能貨櫃的現狀與未來
    本文目錄:智能貨櫃市場的生命周期三個驅動智能貨櫃市場發展的因素智能貨櫃整體市場情況智能貨櫃企業競爭的升級和演變總結一、智能貨櫃市場的生命周期智能貨櫃的風向大概是2018年吹起的,在此之前的無人貨架的盛行。
  • 轉向智能貨櫃 快方送藥求生
    來源:北京商報盈利瓶頸期的醫藥O2O正在嘗試藉助智能貨櫃的東風進行突圍。近日,北京商報記者發現,快方送藥(以下簡稱「快方」)開始在銀河SOHO等辦公聚集區布局無人智能貨櫃,出售的商品不僅包含藥械,還有食品、美妝、個護、居家產品等品類。業內人士認為,快方布局智能貨櫃或與盈利困局難破有關,增加客單價和消費頻次是其目的。目前,智能貨櫃市場潛力大,快方入局機會尚存。
  • 猩便利獲螞蟻金服數億元戰略投資 巨頭加持下無人貨櫃「獨角獸」之...
    在歷經近2個月的傳言發酵後,6月11日,猩便利確認獲螞蟻金服戰略投資,其他老股東悉數跟投。據猩便利方面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本次戰略投資規模在數億元人民幣,但具體金額暫時不方便對外透露。除了資金之外,螞蟻金服還將向猩便利提供技術支持,包括生物識別技術、信用消費體系等其他資源。
  • 成都無人貨架這一年:果小美悄然退出,猩便利輾轉探索
    隨後,記者走訪調查了成都無人貨架分布較為密集的軟體園片區,記者發現目前軟體園裡順豐和餓了麼的無人貨架點位相對較多,其中順豐無人貨架還放置有手寫的優惠打折信息。此外,記者還意外看到了果小美的智能貨櫃,但體驗發現,選擇商品關門扣款後,貨機並未準確識別被取走商品數量,出現了多扣費的現象。
  • 猩便利、果小美拿到「續命錢」上岸,無人貨架將成AT巨頭之戰?
    貨損問題出現後,無人貨架企業出現分化,有人堅持做開放式貨架,有人則及時轉型,重點發展智能貨櫃,但從整個行業發展的趨勢看,智能貨櫃正在被廣泛認可。如便利蜂就號稱要把鋪設網點全部替換成智能貨櫃;猩便利此次融資後,也表示會將很大一部分資金用於新型智能設備「猩+」的生產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