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紅黑榜 | 無人貨架接棒共享項目成最火風口,不過,這股風可能快...

2020-12-16 36氪

《王者榮耀》過時了,吃雞要求太高了,女孩子們現在在玩啥遊戲?答:在「談戀愛」。

直男們只會穿T恤+牛仔褲?太小瞧現在的年輕男孩子了,他們在本土男裝品牌和潮牌的「調教」下,正在變得越來越潮。

三個月內50個玩家入場,湧入至少20億元人民幣,無人貨架已經趕超共享單車和共享充電寶當時的熱度,不過,無人貨架們會堅挺多久?

下班路上,來看看今天有啥值得看的商業新聞~

紅榜:別猥瑣發育了,來談戀愛吧!

向吃雞和《王者榮耀》發起進攻!挑戰者居然是款戀愛遊戲

沒想到吧,一款戀愛遊戲居然來勢洶洶,這款叫作《戀與製作人》的純女性向手遊,目前已經殺進了App Store免費遊戲排行榜的第三名。

《戀與製作人》的製作者,是研發了《暖暖環遊世界》、《奇蹟暖暖》等遊戲的蘇州疊紙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而這款《戀與製作人》則會讓玩家試著體會甜寵、霸道等多種類型的男主,臺詞設計得還很瑪麗蘇。

別說純女性向手遊,光看《王者榮耀》的女性玩家佔比,就能知道近幾年女性玩家的崛起,越來越多的手遊在製作時就開始考慮增加女性元素。但純女性向遊戲能走多遠呢?從目前的數據來看,還是略堪憂。

新消費觀察 | 年輕男人穿什麼?關於「直男審美」的吐槽少了,市場大了

關注 36 氪消費報導的讀者們一定知道,海瀾之家已經不是原來的海瀾之家,太平鳥也不是原來的太平鳥了,這些看上去不那麼潮的本土品牌,已經悄悄變了樣。這背後,是整個年輕男性群體的審美在變化,自然,這個市場也在變大。

市場的變化,正是一些自媒體和垂直電商的機會,譬如「杜紹斐」、「思南的時尚筆記」和「深夜發媸」等教男性穿搭的自媒體,譬如垂衣、屌絲型格、老爺會、XY等男性垂直電商,甚至在網易嚴選、有貨等綜合電商平臺上,男性用戶佔比也超過半數(網易嚴選有60%用戶為男性,有貨有70%用戶為男性)。

微信跨界開了家人臉智慧時尚店,想讓你「刷臉」完成購物

微信終於也來玩「刷臉」了!

12月26日,微信支付、騰訊社交廣告與綾致時裝集團達成合作,在全國首次推出人臉智慧時尚店。簡單來說,顧客可以在人臉智慧時尚店刷臉試衣,線上收藏併購買,並在結帳時再次刷臉確認。目前,深圳九方購物中心 Jack & Jones 和廣州白雲萬達廣場 VERO MODA 兩家人臉智慧時尚店均於12月25日開業。

在微信之前,阿里和京東早已嘗試線下刷臉支付,儘管刷臉購物還沒全面鋪開,但離出門連手機都不用帶的日子,可能不遠了。

黑榜:嘻哈這麼火,也拯救不了內地綜藝

《中國有嘻哈》再熱,也沒能讓內地綜藝擺脫這一年的寒潮

今年的內地綜藝怎麼樣?不景氣。這是多位綜藝從業者的回答。

儘管今年有《中國有嘻哈》、《吐槽大會》等現象級綜藝,《中國詩詞大會》、《見字如面》、《國家寶藏》等節目也深受好評,但綜藝節目總體卻顯頹勢。

這背後的主要原因包括:整體經濟形式不佳,廣告商投資更加謹慎;網綜爆發式增長,內容趨於同質化;節目製作成本不斷上漲,尤其是藝人費用上漲過快,製作方壓力增大;還有越來越緊的政策壓力,某些節目不得不臺轉網(例如《爸爸去哪兒》)。

在這種情況下,文化類綜藝(如《中國詩詞大會》、《見字如面》等)、慢綜藝(如《嚮往的生活》、《親愛的·客棧》等)會是新的、可持續的出路嗎?

我們研究了上百個共享項目,總結出了這五點失敗的原因

披上共享「外衣」的諸多創業項目,在2017年大多以不同的「姿勢」倒下了。羅振宇曾說:「失敗的企業都是相似的,而成功的企業則各有各的成功。」 那麼,上百個共享項目中,可以總結出哪些失敗的原因呢?

「獵豹全球智庫」總結了這 5 點:

多為創業項目,對資本的依賴嚴重,缺乏絕對話語權

缺乏創新和差異化

偽需求經不住市場檢驗

發展過快、過猛,步子太大,造成供給過剩,資源浪費,違背共享初衷

還有一些項目完全是為了吸引眼球,炒作,蹭熱點,從開始就沒想成功

如果你是創業者,看看自己的項目有沒有踩到這些雷區;如果你是投資者,篩選項目的時候要再多上點心哦

PK榜:無人貨架,這風口啥時停?

無人貨架半年爆紅記:瘋狂入局者與快進的風口

接棒共享項目,無人貨架成為時下最火風口。據統計,目前市場上至少有超過50個玩家入場,三個月內已經湧入的資金至少超過20億元人民幣。而共享單車的鼎盛時期,是在半年時融資達近30億元;上半年的共享充電寶熱潮,3個月內獲得16筆融資,融資金額不過12億元。

從併購角度來看,永安行與哈羅單車是共享單車爆紅後一年後的合併第一案,而無人貨架火爆不久,已出現了果小美與番茄便利戰略合併、猩便利全資收購51零食兩期併購案。

在風口快進的同時,這個行業自然免不了有點亂,其中最明顯的一點事瘋狂搶佔點位,為了完成鋪量的業績,即使是競爭對手撤下的點位也會接上。

這股風啥時停?鳳凰網科技《風眼》認為,2018年上半年會出現無人貨架公司的倒閉潮。

目前離這個日子,似乎不遠了。

營銷觀察 | 房產中介、二手車、醫美......花那麼多廣告費他們能掙回來嗎?

黃渤的「人人車」廣告曾席捲樓宇廣告,優信二手車曾以每秒50萬拍下《中國好聲音》決賽的一條60秒廣告,鏈家網高價冠名了似乎沒什麼品牌聯繫的《歡樂喜劇人》,乍看上去,這些低頻高客單價行業的廣告,不是在妥妥地浪費廣告費嗎?

事實上,這樣激進的投放行為來源於行業複雜的競爭格局、消費者決策行為等外部因素。畢竟,當你的競爭對手在瘋狂打廣告的時候,你也忍不住吧?

這裡還有兩個比較專業的指標:LTV(生命周期總價值,life time value),CAC(獲客成本,customer acquisition cost)。具體來說,一個處於早期投資的創業公司,如果 LTV 等於 CAC ,則說明你已經有供血能力了;如果 LTV 大於或等於 CAC 三倍的話,那麼你在市場營銷上應該更激進、衝動一些。

相關焦點

  • 無人貨架,豈止是擺幾個貨架那麼簡單
    無人貨架無疑是2017年下半年最耀眼的項目明星,幾乎所有的大佬都下場參與了,包括網際網路巨頭,電商巨頭,物流巨頭,傳統零售巨頭等,基本上都到齊了。很多投資人也力挺,紛紛發布言論,認為無人貨架是一個風口,蘊含著巨大的商業機會。
  • 閃電融資30億的無人貨架剛被「吃垮」,智能貨櫃又橫空出世
    無人貨架洗牌後的一片狼藉,其慘烈程度不亞於共享單車。如果說共享單車是中小型創業者的「絞肉機」,那麼無人貨架則是玩家們的「修羅場」,後期高達90%的貨損率成了壓垮無人貨架「風口」上的最後一根稻草。2017年下半年,風頭無兩的無人貨架搭上新零售之風的最後一班車,和無人便利店一起成為投資人眼中的「香餑餑」,幾十家無人零售項目閃電融資超30億元,猩便利,果小美等頭部玩家緊鑼密鼓的開始了無人貨架上半場布局。一邊是瘋狂燒錢的快速擴張,另一邊是無人點位的激烈競爭,短短幾個月時間,無人貨架像星火燎原一般席捲各大城市寫字樓和商圈,無人零售第一階段的空間戰拉開序幕。
  • 無人便利店攀上「風口」 鮮食快餐卻要掉隊了?
    有觀點認為,這些無人便利店可以「消滅收銀員、消滅導購員、消滅服務員」,是零售史上的一場重要革命。不少人為此感到興奮,認為無人便利店可能成為繼共享單車之後的下一個創業「風口」。   緊隨其後,資本市場也開始躁動起來。6月份,創新工場宣布完成對F5未來商店的3000萬元A+輪融資。僅僅兩天之後,繽果盒子也宣布完成A輪融資,金額超過1億元。
  • 別扯無人貨架模式多好了 你們認為的風口 確定真的不是瘋了?!
    在國內呆了不到一個月,發覺中國零售業已經變了好幾次臉了,比如,無人便利店的戰局中又加了N個「挑戰者」,而無人貨架——這個在前兩年還悄無聲息,只在一些辦公場所零星可見的玩意,竟然成為了最炙手可熱的詞。而且,很多行業機構和媒體竟然還把它標榜成了又一個新零售下的未來新的商業模式。我勒個去。
  • 前有自動售貨機 後有無人便利店 為何偏偏無人貨架火了?
    新零售無疑是今年最火的概念之一,移動網際網路的發達、新技術/新應用的出現,帶來支付的便捷與供應鏈革命,加之新生事物層出不窮國內消費觀念的短暫寬容,使得更多的零售新業態得以出現。無人便利店剛成為全社會熱門話題不久,無人貨架的熱度卻後來居上,大有去年年底共享單車的火熱勢頭。
  • 猩便利、果小美拿到「續命錢」上岸,無人貨架將成AT巨頭之戰?
    值得關注的還有半年前的一條訊息:同樣入局無人貨架的每日優鮮便利購,宣布分拆為獨立運營的子公司,並完成2億美元A+B輪融資。其中,騰訊領投A輪合計5300萬美金。至此,跑得較快的兩家無人貨架企業——猩便利和每日優鮮便利購,分別抱上了阿里、騰訊大腿,整個行業的格局也愈加清晰,風口上的無人貨架項目,還是難逃阿里、騰訊的收割。
  • 專訪經緯中國董事總經理錢坤:無人貨架行業是被資本毀掉的
    經緯中國董事總經理錢坤對無人貨架的反思:被資本毀掉的行業關於無人貨架項目,錢坤認為,「資本的熱潮導致了大家不太注重商業上的運作,讓這個行業爛掉了,其實它是個被資本毀掉的行業。」進入2018年以來,多家無人貨架創業公司相繼被曝撤櫃裁員,讓該領域在短短一年之內從高峰跌至低谷。無人貨架品牌「七隻考拉」曾經是該領域的明星項目,天使輪投資方為經緯創投,A輪融資由執一資本領投,經緯創投跟投。5月18日,「七隻考拉」被曝已撤掉了全北京的貨架冷櫃,裁員和關門的傳言四起。
  • 無人貨架的泡沫快破了,下一個新零售爆點是無人貨櫃?
    而無人貨架是最為簡單直接的解決方案,根本來不及研發智能無人貨櫃,無人貨架公司都打的是先搶佔點位後更換智能終端的算盤。如果先集中精力研發智能終端,而錯失最佳的市場拓展契機,再想壯大就難了,資本最關注的是市場份額,其次才是技術能力。因為在無人貨架這個市場,技術可以後期用時間慢慢優化,而市場點位可不能讓競爭對手佔了。
  • 便利蜂入局辦公室無人貨架,瘋狂貨架將產生下一個摩拜單車? | 獵雲網
    獵雲註:近日,辦公室無人貨架領域可謂動作頻頻。餓了麼、京東到家、每日優鮮等巨頭不斷入局,無人貨架一步步走上風口之上。在辦公室無人貨架上賽道上,各家根據對於用戶的分析採取不同的運營方法,也跑出了不同的模式。而關於該項目的爭議也一直不斷。
  • 每日優鮮盜搶小e微店貨架?無人貨架有點亂
    面對這一「指控」,每日優鮮相關負責人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是進駐客戶公司的行政人員讓每日優鮮市場人員幫忙將數日未補貨的友商貨架搬走,且進出該客戶公司手續齊全。雙方可謂各執一詞,事情責任尚未清晰,但背後折射出無人貨架領域企業佔領優質點位的爭搶之勢,無人貨架面臨的推進阻礙仍難以迴避。
  • 前美團高管加盟每日優鮮 無人貨架能否迎來零售春風?
    2017年9月20日,國內生鮮電商每日優鮮正式確認,今年3月已經完成2.3億美元C+輪融資,上周宣布再次獲得A+B輪共2億美元融資,此些戰略投資將用來布局內部孵化的無人貨架「便利購」項目中。縱觀國內的無人貨架項目,老虎快購、零食e家、小e微店、果小美、猩便利等應接不暇的登上市場。除了BATJ等巨頭依然在鞏固著自己的霸權位置外,眾多創業企業也趕上瘋狂,在以天價融資、上市等吸引著投資者、從業者及大眾的注意力。
  • 2018年創業公司最全死亡名單:這三點成了企業倒下的最常見原因
    曾經,雷軍的一句「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被無數創業者奉為至寶。而如今,這句話已經不再適用了,因為2018的風口,實在是來得快、去得更快。年初大火的區塊鏈迅速沉寂,炎熱的夏天遭遇了最為慘烈的P2P爆雷,以及入秋的長租公寓爆雷……抓住2018年的尾巴,獵雲網不完全統計了今年倒閉或者停止運營、退出市場的創企名單。
  • 辦公室無人貨架為什麼必死無疑?
    第二、 無人售貨架,價格能降多少?根據無人售貨架廠商的宣傳,「價格比市場價低10%~20%」。而國內便利店的毛利,基本也就在18%~20%。毛利,意味著6%左右的房租、6%左右的人工成本(國內711的水平)、以及水電費都必須在這20%裡出。
  • 風口已至,小e微店能否成為無人便利店中的黑馬?
    前兩天馬雲的無人超市「淘咖啡」火了,沒有售貨員,沒有收銀員,商品拿起就走。無人模式一下子走上輿論頂峰,甚至有人斷言,未來無人店將取代有人店。馬雲也已經與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聯手宣布:未來幾年,將在全國開展10萬家無人超市!將來店面是否全部都是無人店,我們言之尚早。
  • 當無人貨架的夢破了,各種家電新零售又怎麼走下去?
    從新零售、無界零售、智慧零售的閃亮登場,到無人貨架、無人超市、無人零售的曇花一現,雖然沒有可比之處,卻有相似之處。當我們惋惜於無人貨架的「瞬間興起、瞬時衰退」,更要警惕於各種新零售概念對於家電產業的衝擊。荀玉||撰稿放個貨架、擺上商品、貼上二維碼,一個無人貨架的生意就開張了!
  • 熊貓資本李論:無人便利貨架的春天還要跨過幾道坎?
    此外,我們還綜合考量了現有的補貨成本、貨損率等多維度的數據,並建立了模型,計算下來的結果是如果僅通過貨架產品的出售來獲取收入,辦公室貨架很難規模化盈利。二、爆發關不是好生意,有沒有可能是好項目?辦公室無人貨架有可能爆發嗎?我們認為,因為交易相關方太多,無人便利貨架不太可能出現爆發式單量增長。
  • 追逐新風口當心撞上灰犀牛 無人零售誰是首個炮灰?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社交圈年初當紅炸子雞當屬狼人殺,年末搶風頭的則是直播答題,他們的共同點都是:一時席捲全民,風頭過後留下細分人群,或為興趣,或因年齡。這樣來看,其實移動社交領域未來很可能不再是「贏家通吃」。點評:90後剛離開QQ,00後已經佔據山頭。
  • 無人貨架如今的市場現狀如何?
    因為這股浪潮的掀起,還衍生出另一個新詞「無人貨架」那麼無人貨架到底是什麼東西?許多年以前菜攤老闆每天早上把蔬菜捆成小把放在籃子裡標好價格,買菜的人把菜拿走把錢放下,下午老闆再來整理剩下的蔬菜和菜錢,每天如此反覆,這就是早期的無人貨架模式,靠的就是誠信二字。
  • 無人貨架在線上賣水果,小e微店要另闢蹊徑
    無人值守貨架小e微店嘗試在線上賣水果,已經快一個月了。「無人值守貨架在去年倍受追捧,但是今年又飽受質疑。」小e微店創始人兼CEO榮光在2018億邦智能商業大會上說道。小e微店在2016年10月份開始布局辦公室無人貨架業務,榮光在那時應該還沒想過自己搭上的這趟車竟然是趟「過山車」。
  • 「業內最大融資」背後:肉搏無人貨架,每日優鮮便利購勝算大嗎?
    2017年12月29日,每日優鮮正式對外宣布,旗下孵化半年的無人零售項目每日優鮮便利購(下文簡稱「便利購」)近日已分拆成獨立運營的子公司,並獲得2億美元A+B輪融資,騰訊、鼎暉投資等原每日優鮮投資方繼續出現在名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