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倩
ID:BMR2004
「風箏」終于越飛越高了。
7月24日,出高考成績的那天上午,四川綿陽的謝凱沒能出成車。他的微信裡不斷彈出向他道賀的消息,兒子謝瑞傑以645分的成績,被北京大學考古系錄取。
十年前謝凱成為一名計程車司機,在此之前他是做水電安裝的工人,那份工作的工資不好拿,常常要追著人要錢,跑出租,至少每天都能帶著現金回家。
兩年前,謝凱又成為快車司機。他覺著,這份工作相比之前更輕鬆一些,不用一直開在路上找客人,每天還能停一會兒車,站在車門外鬆快鬆快。
但是無論哪份工作,都沒法一直陪伴讀高中的兒子。在謝凱眼中,男人掙錢養家是義務,陪伴是休息時才能做到的事。父子倆相處的機會,大多分散在瑣碎的日常中。兒子謝瑞傑覺著,他就像風箏,自己始終努力的向上飛,但是風箏線牽在父親手中。
謝凱與兒子的相處方式,是滴滴司機們與子女相處的一個縮影。
根據滴滴平臺數據顯示,2019年的滴滴平臺上77%的滴滴司機師傅們已有子女,其中,40%有兩個及以上的孩子,76%的司機子女是未成年。他們是司機師傅,但他們更是父親或者母親,正依靠自己的努力,承擔起對子女和家庭的責任。
類似的故事不在少數,夫妻二人合開滴滴計程車,家裡出了三個大學生,小兒子今年考上了復旦大學;在內蒙放羊的王師傅為了進城陪兒子讀書,賠20萬元賣掉羊,轉行做起青桔單車的運維,孩子今年金榜題名……2020年,共有2007名滴滴司機子女考上了大學。
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他們的都是滴滴司機的孩子,他們也都是滴滴出行公司「橙果計劃」的成員。
都要上大學
來自貴州畢節山區的汪平,家中有兄弟姐妹7個,家境貧寒,上大學對於他而言是一種奢望。但是到了他這一代,與同齡家庭相比又較為特別。他有5個孩子,兩個男孩,三個女孩兒。最大和最小相差不到10歲,這意味著汪平夫婦要面對極為密集的家庭支出。
然而夫妻倆學歷並不高,汪平初中畢業,妻子小學畢業,夫妻倆到雲南昆明打拼,顯得格外艱難。沒有上過大學,是夫妻倆最大的遺憾。汪平太想讀書了,自己未能實現的願望,希望孩子們都能實現。
於是,能讓5個孩子都讀上大學,成為他們夫妻倆奮鬥的動力。2018年,雖然老大畢業了,但老二讀大二,老三剛考進大學,學費、生活費都是極大的開支,對於汪平一家而言,成為更嚴苛的挑戰。
也是在這一年,汪平成為了一名滴滴快車司機。他通過貸款,買了一輛二手車,在熟悉的昆明拉活。日子突然鬆弛了些,過去拼全力才能賺300多,現在每天基本都能保持在500元左右的收入。
收入提升了,家裡的生活也得到了改觀。今年,是他們家第四個孩子汪玲高考的年份。中考那年,汪玲因為中考前夕意外骨折,情緒低落,認為考不上高中,改上職專,是汪平鼓勵她努力的試一把。
時過多年,汪玲還記得父親對她說過那句,「爸爸砸鍋賣鐵都會供你讀書,你再試一試,我相信你。」2020年夏天,汪玲考出了465分的高考成績,超過貴州理科二本線81分,報考了貴州師範大學。
像汪平一樣為家庭而努力,為孩子夢想護航的父母不在少數。就在司機父母們努力拼搏的時候,滴滴出行也沒有袖手旁觀。滴滴出行發起了「橙果計劃」,面對當年參加高考的司機家庭,多維度支持司機子女教育發展,與司機們共同為孩子的夢想而努力。
據了解,2020年該項目已是第三屆;從參與家庭的數據來看,已經有240餘名司機家考生被985高校錄取,370餘名考生被211高校錄取,共有2007個滴滴師傅們的孩子考上了大學。
汪玲就是這其中的一個。高考結束後,她南下去雲南找父母。這次來雲南,汪玲第一次看到了爸爸養家的車,她難以想像爸爸是如何每天坐在這個小空間裡,跑東跑西,為了這個七口之家奔波的。
汪平覺得沒什麼,他很享受當滴滴司機的生活,他還會和家人分享每天遇見乘客的小故事。高考前夕,他告訴汪玲,今天遇見了一個清華學霸,到雲南省親,你看看人家是多優秀,他想以此激勵女兒。
車,不再是交通工具,也不止是謀生工具,汪平把它當成了世界的窗口,另一種生活的寄託。
把父親的事業和孩子的學業連在一起
汪平把車當成了一種寄託,天津的劉師傅覺著,車子、平臺,尤其是滴滴的「橙果計劃」把自己的事業和孩子的學業連在了一起。
今年7月份,劉師傅在司機版的滴滴APP上看到了橙果計劃。他覺得這是一件有意義的事,像一座橋一樣,把父親的事業和孩子的學業連接在一起。
據了解,今年 「橙果計劃」的7000多個參與家庭,來自計程車、網約車、代駕和青桔單車運維等多條業務線。
劉師傅今年54歲,女兒開始讀高三,劉師傅也開始成為一名全職快車司機。女兒成了他每天第一位乘客。女兒是劉師傅和愛人的第二個孩子。他們還有一個比女兒大10歲的兒子。兒子在9歲的時候被診斷為神經性耳聾,需要佩戴助聽器生活。但不幸繼續降臨在這個孩子身上,一些症狀凸顯:在正是長個子的年齡裡,同齡的孩子一年能竄十幾釐米,他只能長高几釐米,視力也開始逐漸下降,最終被被確診為「線粒體病」。
這是一種基因突變造成的罕見病,發病概率僅有萬分之一。以目前的醫療水平,線粒體病只能通過治療緩解症狀,難以痊癒。兒子的心智也被停留在發病的年齡。劉師傅經常覺得,女兒比兒子小十歲,但照顧生病的哥哥時,反而像一個大姐姐。
隨著大兒子病情的加重,劉師傅的愛人開始專心在家看護。劉師傅先是業餘開快車補貼家用,後來他發現開快車的收入更可觀,就辭去了超市的工作,全職開快車養家。
每天父親送女兒上學的路上,是父女倆相處的時間。在女兒焦慮的時候,劉師傅也會用自己工作來舉例,「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學習是這樣,跑滴滴也是一樣的道理。」
如今,女兒被天津師範大學錄取。這個夏天,終於有了摘到了最甜的果實。
滴滴公益 承擔社會責任
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雖然司機們的學歷普遍不高,但都十分注重子女教育問題。
滴滴出行也給與了孩子們全方位的關懷與支持。包括:考前的「高考加油包」,考後的高考志願填報免費課程和「橙果夏令營」,今年9月,滴滴出行還將舉行「橙果計劃」頒獎典禮。
三年來,超過30000個司機家庭參與了滴滴「橙果計劃」,這僅僅是滴滴出行公益事業的一環。除了「橙果計劃」,為建立良好的網約車司機生態,為該群體提供更多的服務和支持,滴滴在已有司機服務的業務體系之上,也搭建了多維度的公益服務體系。比如聚焦困難司機家庭救助的「司機關愛基金」;對司機正能量事跡進行獎勵和傳播的「正能量在路上」項目等。
越來越多的人從滴滴平臺中受益。2020年3月,滴滴與退役軍人事務部籤署就業合作協議,為退伍軍人提供1.5萬個就業機會;8月,滴滴再次投入2億專項資金,推出「橙意「促就業計劃,幫助更多人群通過平臺實現靈活就業。
截至目前,滴滴平臺共帶動包括網約車司機、代駕司機、單車運維等1826萬個就業機會。
滴滴出行的公益腳步還在繼續。滴滴出行方面表示,「橙果計劃」是一個持續性的公益項目,後續,滴滴還會為「橙果計劃」獲獎司機子女提供在校期間的實習機會和畢業校招綠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