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師教您如何觀察自己的念頭

2020-12-14 佛家弟子念佛堂

現在的人為什麼不容易觀察自己的念頭,一方面是我們的生活太混亂,生活混亂,所以我們的心也會變得很混亂。所以,持戒是可以幫助我們,讓我們建立一種簡單的生活,簡單有序的生活,其實這是讓我們的心變得更加清淨的一個很重要的基礎。當然,我們還需要有佛法正見,要通過修學,建立佛法的正見,有了佛法的正見,我們才能對自己的內心,能夠抱有一種認識,我們知道我們內心有哪一些念頭,有哪些不善的念頭,我們能夠分得清楚。同時因為我們有了正見,當我們面對生活中的各種人和事,就能夠有智慧去觀照,去認識,這樣我們就不會在內心製造很多問題。

平時我們內心為什麼會有很多煩惱,其實跟我們看問題的方式有關係的,如果我們缺少智慧的認識,每天都會在自己的內心製造很多念頭,所以智慧的認識也可以幫助我們,讓我們的內心變得更加清淨,還有一個方式是打坐、禪修,就像我們這幾天在這裡,參加這樣一個正念的禪修,在做這樣一個禪修的過程中,我們的心會逐漸地靜下來,當我們的心靜下來了,就有能力去觀察自己的念頭,如果我們能夠持續地做出這樣的禪修,我們內心的觀照力量會越來越強大,我們平息念頭的能力也會越來越強,這需要靠我們通過持續地修行。這方面的能力就會不斷地增加。

相關焦點

  • 答居士問|如何看待自己念頭的起落?
    因為一開始我確實有那種被指點的感覺,但是後來的時候,我發現內在的音聲都是直指我自己的心思吧,就在這裡止步了。您告訴我說先學會不傾聽內在的聲音,那時我想我自己真正的心思,為什麼要有一個聲音指點出來呢?我自己意識不到嗎?我應該如何下手?就是說每起一個念頭,我自己要看到這個念頭的動機嗎?
  • 【成德法師】如何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歷事練心
    如何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歷事練心成德法師主講  (共一集)  2020/4/12  黃副會長:成德法師,我提個實際的問題,就是我有兩個小孩,一個是大的女兒,一個是小的兒子,他們有時候會為了一點東西而爭執。成德法師:對。黃副會長:但是好像效果不佳。請問法師,我該如何用其心?成德法師:好的,這個都是很實際的問題,您的女兒幾歲?黃副會長:八歲,兒子是五歲。成德法師:好的,好的。我們用剛剛講的,就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我們現在不能著她是我女兒、他是我兒子。
  • 淨空法師:念頭一轉,就快樂無邊
    這個大乘方法就非常的巧妙,大乘教你要發菩提心,轉煩惱成菩提,大乘方法用的是轉變。而實實在在說,煩惱是不能斷的,因為煩惱是自性的起用,煩惱要斷了那自性不就斷了,哪有這個道理?所以自性起用,覺悟的時候叫菩提,迷了的時候叫煩惱,煩惱跟菩提是一樁事情,就在迷悟。所以大乘法,修行的方法,是轉迷為悟,能夠轉迷為悟,就轉煩惱成菩提了,轉生死成涅槃了。
  • 【發人省思】【章嘉大師對淨空法師的教誨精華】緬懷師恩—淨空法師跟隨章嘉大師學佛的因緣
    【如何學佛?】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就教我念《釋迦譜》、《釋迦方志》,這兩部書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傳記。知道佛怎麼存心、怎麼生活、怎樣待人接物,才能學佛。【如何過自在隨緣的生活?】我在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告訴我:「真正發心學佛、弘法利生,你的一生自然有佛菩薩照顧,什麼都不要操心。」
  • 如何處理自己的「念頭」?怎麼才能不亂想!
    作者:了空居士問:如何從後知後覺進入這個當知當覺?因為我在觀察自己念頭的時候,我老是發現,我所覺知的並不是當下,我覺得老是過去了的5、6秒鐘或者7、8秒鐘的那個時候的事情,當下發生的事情好像覺察不到。那麼如何轉呢?最主要就是說我們多積累這個經驗,這個經驗一定要用無我之心,不要用私心的我去考慮,也就說用客觀的心態。為什麼要這麼說呢?客觀的心態看問題才看的準啊,你以後積累下的經驗才是有用的。這個從後知後覺到當知當覺其實就是古人所說的「吃一塹,長一智」,這是說最原始的模式。
  • 佛經不讀,您知道自己都在學什麼嗎?
    善惡業行是由自已造作的,果報成熟的時候,也是自己領受,絕無他人能夠代替。學佛學智慧,法義是沒有人情可講的,對方錯講法義,這是不通人情的。因為這關係大眾法身慧命的問題,「專業人士」講的不對,甚至將佛法當善法來講時,誰都是可以提出質疑。在古代,法師將法講完,都要問在座的人:「於我說的法,有何疑義否? 」然後讓人舉手發問,這樣是正法師,正知正見。
  • 【實修指南】明海法師:如何打坐?
    騰訊佛學公共號全新升級為服務號,您可以許願供燈、設置定課、隨時了解當天佛學內容。
  • 緬懷師恩——淨空法師跟隨章嘉大師學佛的因緣
    六、淨空法師的恩師章嘉活佛 6.緬懷師恩——淨空法師跟隨章嘉大師學佛的因緣章嘉大師是淨空法師學佛的第一位老師。淨空法師接觸佛法不到一個月,就承蒙鄰居敏孟經(清末蒙族的一位親王,人稱敏親王)介紹他認識章嘉大師。當時淨空法師二十六歲,尚有工作,因此,只有星期天可向章嘉大師請教。
  • 如何對治淫慾的念頭?佛法慈悲引渡世界萬萬眾!歡迎轉發!
    意念上邪淫不好轉,佛教裡有觀不淨觀來對治淫慾的念頭。  印光法師在《文鈔》講對治邪淫,觀想其老者為母,生感恩的心;長者如姐,少者如妹,幼者如女。這是念頭的轉變,不要把他當做男女的欲望,要做親想,把女人當做自己的母親、姐妹、女兒,這種至親觀想。用念頭一轉,把她當做親人,生慈悲心,來對治內心淫慾的念頭。
  • 淨空法師:常慧法師與北朝鮮八個山神
    你要從他現在造不善的業,你看他的念頭,起心動念不善,煩惱習氣太重,他造的是輪迴業。現在你看全世界,無論到哪個地區,各行各業你細心去觀察,全是輪迴業,而且不善的多,善的很少。不善的果報在三途,善的果報也是在人天。現在人間社會亂了,天上也亂,人天都亂了,你說麻不麻煩!從前天上的日子好,快樂,現在天上日子不好過。我們是從過去,是從常慧法師那裡得這個信息。
  • 臨終業障現前 應如何處理?|淨空老法師
    老法師《學佛答問》精選 · 系列之124 問 我們常常講,還有自私自利的念頭,還有名聞利養的念頭,還有五欲六塵的享受,還有貪瞋痴慢,這個敵不過魔障,妖魔鬼怪不怕你。為什麼?你跟他差不多,他不在乎你。你如果真正沒有這些妄念,妄念、雜念,這個人是聰明正直,這些神明對他尊敬,不敢傷害他;這個人要是在亡者身前守護,難得!亡者的冤家債主也不敢接近,但這樣的善知識很不容易得到。
  • 宗舜法師: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真正皈依?
    現在雖然經過教內一些大德的提倡,三歸五戒的傳授儀軌已經逐漸完備,在正規的法會中也能依照施行,然而,在傳授三歸時,對作法的要求,卻常常被忽略。往往是臺上法師唱念俱佳,臺下信眾不知所云。尤其是授皈依的一些耆德法師,話語中帶有濃重的家鄉口音,南北軒輊,更令聽者一片茫然。一、二個小時的法會之後,領到皈依證一冊,就算是皈依三寶了。至於羯摩是否如法,信眾的皈依體是否獲得,則少有人過問。
  • 脆皮法師也想爬塔!教你如何用法師攻略瑪法塔
    ,在高傷害怪物面前沒有什麼輸出機會,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下法師如何打瑪法塔的吧。首先要明白,法師在80級之前自保能力很弱,學了分身後會好點。所以我們首先是需要考慮自己的站位,瑪法塔地圖比較小沒有太多騰挪空間,但法師還是應該儘量離怪物遠一點,使用火牆和81技能持續輸出範圍傷害,再利用抗拒火環稍微保護一下自身,可能會讓你勉強可以多爬一層。
  • 禪修日誌:念頭再多也不怕,用一個字「轉"
    所以它第一句就告訴我們如何修行,我們很多人都理解錯了,誤解了歷史,這是觀自在的意思。佛菩薩如何加持我們呢?我們天天求佛菩薩的加持,加持到沒有呢?有的說加持到了,有的說不知道是不是加持了,搞不清楚。所以要清楚佛菩薩是怎麼樣加持我們的。佛菩薩於念頭轉處大放光明,通過什麼來加持我們呢?是通過我們自己的念頭轉處。我們觀察到當我們看到一個東西貪心起來時,要覺知到這個念頭不對,這個念頭是趨向苦、趨向煩惱的,觀察到了,念頭要轉了,這個就是佛菩薩對我們的加持。
  • 緬懷聖嚴法師教澤 法鼓山各道場將同步傳燈
    邀請民眾以念佛、傳燈、發願等方式,緬懷創辦人聖嚴法師的教澤,以善願善行貢獻建設人間淨土的心力。而在各地同時舉辦傳燈儀式之前,法鼓山方丈果東法師也將通過視訊,帶領與會民眾一起誦念聖嚴法師於1990年在美國所寫下的〈菩薩行〉:「如何成佛道?菩提心為先;何謂菩提心,利他為第一。為利眾生故,不怕諸苦難;若眾生離苦,自苦即安樂。發心學佛者,即名為菩薩,菩薩最勝行,悲智度眾生。」期以展現法會「大悲心起、願願相續」的精神,鼓勵大眾奉獻自己、成就社會大眾。
  • 2019年10月淨空老法師:地球升溫,一心念阿彌陀佛,消災息難第一殊勝!
    93歲高齡的淨空老法師,為宗教團結,正法久住,社會安定,世界和平而奔波。2019年10月遠赴法國巴黎,親臨聯合國教科文總部,為全球祈福!如果我們的心,完全都是善良的,裡面沒有誤會,這些思想裡面、念頭裡面沒有惡念,起念都是善念,就能把這個災難化解。所以我希望佛弟子,我們要想累積功德,我們要想幫助地球,也就說幫助地球人許許多多苦難眾生所住這個災難地區是可以做得到的。我們自己就可以做實驗,儘量的把我們的念頭認真理順,讓它走向正行,試試看地球上災難是不是可以化解。如果這個方法果然有效,我們就多努力,幫助諸佛如來,幫助苦難眾生。
  • 民間故事:吃了法師的「引魂丹」,他看見了自己和兒子的前世
    這天,王員外的侄子王小龍領著一個張法師來見他,說道:「這位張法師是世外高人,他有辦法驅鬼。」張法師在院子裡轉了一圈,說道:「員外這宅院裡確實有個鬼。」王員外一聽,果然是個高人,一眼就看出了問題,忙說:「大師,您還得多費心啊。」
  • 如何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歷事練心
    請問法師,我該如何用其心?成德法師:好的,這個都是很實際的問題,您的女兒幾歲?成德法師:好的,好的。我們用剛剛講的,就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我們現在不能著她是我女兒、他是我兒子。佛門說要破我跟我所,我的孩子、我的房子、我的車子,我們這個太強的話,它會形成一種要求、形成一種控制。所以為什麼老法師常常說放下控制的念頭、放下佔有的念頭、放下對立的念頭。
  • 修行是知汝自己,念頭和警覺力的訓練
    所以自我是流動的,自我是無住的,自我又是一個非固定、非實有的自我,他並沒有認識到,在念頭和行動的背後,有一個「自己」在靜靜地看著自己。不論行至何處,都要做念頭的主人。要警覺這念頭利用你的身體和心智做了什麼。比如,那知道「自己」的人,從不執著於說話,從不理論,從不發怒,從不耽於教訓他人,他永遠都過著靜止、獨立自在的生活。
  • 《塵世中的佛陀》(二十三) | 《第三種波羅蜜多品質Silas——建立尺度 觀察你的念頭》
    對念頭的觀察與命名是我在自己的禪修老師,Diane Rizzeto,那裡所學習到的。對念頭的觀察和命名對我來說,一開始很難適應。我發現自己的念頭很多,也很混亂。例如我不喜歡這個練習的念頭,我後背疼痛的念頭,我的禪修老師看起來比較奇怪的念頭,這個練習很傻的念頭,我現在很想吃巧克力餅乾的念頭···儘管我心存抵抗,但是我很快就收益到了這個練習的好處。我發現自己的念頭不斷的跳躍、重複,有著一些固定的模式。這樣的模式在佛教裡被稱作「業起」(karmischelmpu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