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緬懷效法聖嚴法師 法鼓山農禪寺各道場同步舉行傳燈儀式
佛教在線臺灣訊 2016年2月20日晚間7點,法鼓山農禪寺以及各分支道場,同步以「傳燈」的莊嚴儀式,緬懷並發願效法聖嚴法師為弘法利生,以生命實踐、體驗佛陀教法,所開展出的慈悲與智慧。 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東法師開示時表示,聖嚴法師說:「我的生命,是一場實踐佛法的歷程。」我們何其有幸,能夠追隨聖嚴師父修學佛法、實踐佛法。感恩今生與聖嚴師父有約,相信這份法緣,不僅是今生有約,而是生生世世與師父有約。 果東法師強調要緬懷聖嚴法師的教澤,讓佛法永遠不斷,便是要傳承、傳持、分享法鼓山的理念、精神,以及具體實踐的方針、方法。
-
法鼓山紐約道場東初禪寺:聖嚴法師在此完成珍貴著作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臺灣法鼓山紐約道場東初禪寺。法鼓山紐約道場東初禪寺(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李保華)臺灣法鼓山紐約道場東初禪寺始建於1979年,是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首建的道場,也是法鼓山在美國發展的原點。
-
聖嚴法師圓寂四周年 農禪寺辦水月映空感恩晚會
為了感念創辦人聖嚴法師的恩德與教澤,臺灣法鼓山將聖嚴法師圓寂的當日定為「法鼓傳燈日」。臺灣農禪寺舉辦水月映空感恩晚會,表達弟子對於師父最深摯的感恩與緬懷。為了感念創辦人聖嚴法師的恩德與教澤,臺灣法鼓山將聖嚴法師圓寂的當日定為「法鼓傳燈日」。
-
2018年2月3日 臺灣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圓寂紀念日
臺灣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2018年2月3日,禪宗曹洞宗第五十代傳人、臨濟宗第五十七代傳人、臺灣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圓寂紀念日。 聖嚴法師,1930年出生於江蘇南通,1943年在狼山廣教禪寺出家,1949年從軍跟隨國民政府到了臺灣,服役十年後,於東初老人座下再度披剃出家。 閉關與留學 小沙彌時期的聖嚴法師,已深深體會到:「佛法是這麼好,可是誤解它的人是那麼多,而真正了解和接受的人是那麼少。」
-
法鼓山:1989年,聖嚴法師將金山的新道場命名為「法鼓山」,為一般信...
並帶領弟子於關渡平原整地開墾,以「禪修為主,務農為生」將此處命名為「農禪寺」。 一九五九年,退下戎裝的聖嚴法師來到中華文化館,在東初老人的座下二度出家。一九七七年,東初老人無疾坐化,囑聖嚴法師繼承法業,接任中華佛教文化館、農禪寺住持,致力佛法弘化與禪修推廣工作。 由於信眾日增,為了要尋找一個具有長久性、安定性和未來性的道場建築用地,前後費時八年,卻苦無結果。
-
【預告】風雪中的行腳僧:聖嚴法師(上)
因著這樣一個單純的信念,聖嚴法師創辦了法鼓山。自喻為「風雪中的行腳僧」,曾獲選為「四百年來臺灣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的聖嚴法師,回顧其一生,其實充滿了顛沛流離,考驗與轉折。「文化大觀園」節目主持人王魯湘先生對聖嚴師父的專訪,便有著這樣鮮明的印記與熱忱──他的旅程是法鼓山,他所分享的對象是聖嚴師父,和未來即將看到這個節目的廣大閱聽人。
-
法鼓山將舉辦國際研討會:紀念聖嚴法師圓寂10周年
聖嚴法師(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2019年6月28日至30日,臺灣法鼓山僧團將在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舉辦「漢傳禪法之當代流傳座談與禪修體驗」與「佛法與社會科學國際研討會」。6月29日至6月30日,為紀念聖嚴法師圓寂10周年,法鼓山和臺北大學、法鼓文理學院、聖嚴教育基金會共同合辦的「佛法與社會科學國際研討會」,將透過心靈環保與經濟學、公共治理、財務會計企管、社會學的結合,延續聖嚴法師跨領域對話、弘法的願心。每個單元均有專題演講,發表論文近50篇,上百位學者參與交流,會議精彩可期。
-
聖嚴法師:風雪中的行腳僧(圖)
2月3日下午4時4分,臺灣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圓寂,享年79歲。噩耗傳出,海內外梵眾驚愕,無不惋惜。聖嚴法師作為當代世界佛教界當代大德之一,在佛教學術、修行與弘法諸方面都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曾獲選為「四百年來臺灣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人士」。 大批民眾自發前往法鼓山弔唁。馬英九、林青霞等臺灣政界、演藝界人士親往奠拜。
-
邱惠敏:聖嚴法師與觀音菩薩的因緣
聖嚴法師法相(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開創法鼓山的聖嚴法師,一生與觀音菩薩有著特殊的因緣,就連法鼓山開創、建設的過程中,一路都受到觀音菩薩的庇護。出生在大陸長江北岸南通現狼山廣教寺山腳的聖嚴法師,記得小時候,村子裡便流行「觀音會」,從小看著母親與鄰居婦女聚在一起拜觀音,誦《觀音經》、《心經》,那木刻板印的觀音畫像,早已烙印在他的腦海裡。十三歲,一場雨也許是觀音灑下的甘霖吧!讓他出家當了和尚,來到狼山再與觀音菩薩續緣。
-
名言啟示錄:走進聖嚴法師
怎樣才算正信的佛教,今明兩天的《名言啟示錄》,就來聽一聽曾經撰寫《正信的佛教》和《學佛群疑》等書的聖嚴法師來澄清人們對於佛教的迷信和誤解。解說:14歲就在江蘇廣教寺出家的聖嚴法師,由於時局動蕩,1945年逃難到了上海大聖寺。為了維持生計,初來乍到的他不得不在亡者之家與殯儀館之間奔走穿梭,超度亡魂,有時一天要趕場三次,苦不堪言。
-
法鼓山網絡共修零距離 你在哪裡水陸法會就在哪裡
法鼓山水陸法會兼顧傳統、創新與環保改革,讓眾人在清淨的氛圍中修行。(圖片來源:法鼓山) (圖片來源:法鼓山) 「網絡共修零距離!」法鼓山運用現代網絡影像技術,讓時間和空間不再是問題,於水陸法會期間開放「雲端祈福」、「網絡共修」,讓因工作或其他因素無法親至現場的民眾也能參與共修,或透過網絡為自己和親友寫祈福、超薦牌位,並於全球設置32個「分處共修」點,由當地法鼓山道場的法師帶領修行。
-
聖嚴法師:我們早就統一了,統一在中國佛教
2月15日,臺灣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追思法會暨植存在法鼓山舉行。圖為參加追思法會暨植存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蕭萬長隨眾僧和信眾送聖嚴法師舍利函前往植存區。 2月15日,臺灣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追思法會暨植存在法鼓山舉行。圖為參加追思法會後,法鼓山眾僧與信眾及馬英九、蕭萬長等送聖嚴法師舍利函前往植存區植存。
-
風雪中的行腳僧:聖嚴法師
法鼓山創始人聖嚴法師(圖片來源:法鼓山提供)聖嚴法師(1930—2009),佛學大師、教育家、佛教弘法大師、日本立正大學博士,也是禪宗曹洞宗的第五十代傳人、臨濟宗的第五十七代傳人、臺灣法鼓山的創辦人。禮請一至三位長老大德法師,分別主持封棺、告別、荼毗、植葬等儀式。務必以簡約為莊嚴,切勿浪費鋪張,靈堂只掛一幅書家寫的挽額「寂滅為樂」以作鼓勵;懇辭花及輓聯,唯念「南無阿彌陀佛」,同結蓮邦淨緣。二、身後若有信施供養現金及在國內外的版稅收入,贈與財團法人法鼓山佛教基金會及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我生前無任何私產,一切財物,涓滴來自十方布施,故悉歸屬道場,依佛制及本人經法院公證之遺囑。
-
為什麼有很多學佛的人,都尊敬「聖嚴法師」?
聖嚴是臺灣佛教宗派法鼓山之創辦人,也是禪宗曹洞宗的五十代傳人、臨濟宗的五十七代傳人,為一代佛學大師、教育家、佛教弘法大師。日本立正大學博士,是臺灣第一位獲得碩、博士學位的比丘,法鼓山的弟子信眾尊稱為「聖嚴師父」。我沒有詳細讀過聖嚴法師的著作,也不愛看那些俗世所加給他的名頭。
-
佛門高僧大德眼中的淨空老法師---聖嚴法師篇【02】
雖然我沒有拜訪其餘的各寺院,可是兩晚出席弘法大會的比丘、比丘尼法師有五十多位,聽說這在新加坡也是難得一見的場面,除了隆根長老第一天親自出席,從頭至尾聽完之外,另外還有廣品、厚宗、法坤、以及佛光山的滿可、慈濟功德會的慧琪等許多法師,大家熱心參與,有的還送我供養。 在一九八二年,初訪新加坡時,所見的長老比丘、比丘尼們,多半已經遷化往生,而我自己也垂垂老矣!
-
法鼓山在臺中盛大舉行寶雲寺動土典禮(圖)
寶雲寺動土典禮現場果東法師致辭護送分院大殿三尊佛像與廣大民眾結緣佛教在線臺灣訊 2011年1月9日上午,法鼓山在臺中市盛大舉行寶雲寺動土典禮、遷佛迎佛、千人皈依等活動,法鼓山四眾自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於24年前(1988年)首次應邀到臺中弘講,法鼓山就以「提升人的質量,建設人間淨土」為理念,接引了許多中部民眾成為三寶弟子,並陸續成立了禪修、助念等團體,開辦了各項終身學習的教育課程,深獲地方民眾認同。為了創造更加開闊的弘法環境,法鼓山在分院的原址上規劃重建寶雲寺。該寺將以成為一所教育中心為目標,預計於三年後落成。
-
臺灣法鼓山聖嚴教育基金會舉辦「2016年兒童生活教育寫畫創作活動...
臺灣法鼓山聖嚴教育基金會舉辦「2016年兒童生活教育寫畫創作活動」北區頒獎典禮合影留念佛教在線臺灣訊 12月18日上午10點,臺灣法鼓山聖嚴教育基金會在法鼓山農禪寺舉辦「2016年兒童生活教育寫畫創作活動」北區頒獎典禮,現場首次舉辦獲獎作品展覽欣賞,並安排活潑的兒童戲劇演出與農禪寺導覽,共有數百位來自雙北
-
鬼月到來不用慌 法鼓山:正是孝親報恩時
法鼓山表示,民眾不妨先了解俗稱「鬼月」的歷史由來,並以佛法的慈悲、智慧,將心念轉為正念,將這個月當作是自利利他、福慧平安的大好月。法鼓山說「鬼」與「歸」是諧音,民間所信仰的鬼門開其實是源自上古商周時期,對於祖先崇敬的一種美德,《禮記》中也特別強調這種孝道的精神。
-
法鼓山聖嚴思想國際學術研討議程上線 將於六月底召開
由臺灣法鼓山聖嚴教育基金會主辦的「第七屆漢傳佛教與聖嚴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將於6月28日-6月30日在集思臺大會議中心舉行,備受矚目的這場佛學盛會,中、英文議程現已上線,提供民眾查詢,網絡報名將於6月15日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