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些年國民生活和飲食水平的不斷提升,各類「富貴病」也出現在了我們身邊,比如高血脂就是其中一種,雖說其本屬於代謝類疾病,但是血脂濃度的升高卻為心腦血管疾病埋下了隱患,包括了動脈粥樣硬化、心梗、腦梗等,都和高血脂有關。
提到高血脂,就不得不說到人體內的兩種物質,低密度脂蛋白以及高密度脂蛋白。從籠統的角度來說,高密度脂蛋白主要負責將身體內的膽固醇運送到各器官,以此來提高機體免疫力,防止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的出現,所以臨床上也將其稱為「好」膽固醇;
而低密度脂蛋白則不相同,它會把攜帶的膽固醇堆積在血管和動脈壁上,從而造成薛學智、動脈粥樣硬化的出現,所以它就是「壞」膽固醇。
下面,我們就詳細來看這兩者的區別:
1、高密度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被稱為好膽固醇,其主要功能就是抑制低密度脂蛋白形態的血液垃圾沉積在血管壁上,同時將這些血液垃圾攜帶至肝臟進行分解和代謝,最終排出體外,其對於預防高血脂和動脈硬化有一定益處,且高密度脂蛋白還有修復血管內膜的效果;
由此可見,高密度脂蛋白承擔了「清潔」和「運輸」等雙重任務,所以它是保護血管不能缺少的因子。一般情況下,總膽固醇在正常範圍內,高密度脂蛋白含量越高,就說明人體患心腦血管疾病的機率就越小,正常範圍內的高密度脂蛋白在07-20mmol/L左右;
不過,這也並不代表高密度脂蛋白越高就越高,如果其含量過高的話,可能是說明肝臟分泌合成功能紊亂,這對身體健康同樣會造成影響,容易引發一系列綜合性疾病。另外,有研究表明,高密度脂蛋白數值嚴重超標,可能會增加自身腫瘤的發生機率。
2、低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的功能則恰恰和高密度脂蛋白相反,它的主要作用是將膽固醇從肝臟轉移到外周組織加以利用,其中就包括了動脈內膜。當體內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後,動脈內膜中就會積聚大量膽固醇,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從而造成高血脂、血管狹窄甚至是堵塞等問題出現;
有多種研究證實,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和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成正比,所以低密度脂蛋白也被稱為「壞膽固醇」。在正常情況下,低密度脂蛋白的正常數值應小於4.1mmol/L。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超出了正常範圍,一定要加以重視。
最後還要提醒大家,低密度脂蛋白主要來自於人體肝臟在自動合成和食物攝取,雖說肝臟合成低密度脂蛋白我們無法控制,但能在食物上進行選擇。生活中應儘量避免高熱量、高膽固醇類食物攝入,以清淡、營養均衡為主,如此才能避免疾病找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