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一些文化不自信的行為

2020-09-15 橋観天下

中國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很多方面影響至今,例如民族自信心方面。如今中國仍然有很多人包括所謂的知名學者否定中醫,否定漢字,全盤否定以華為公司為代表的中國科技企業,與之相襯託的是全盤西化的思想,認為外國人特別是歐美白種人就是高貴的,高過中國人一等的,認為英語就是最優秀的語言,所以中國家長才會盲目讓孩子從兩三歲開始就接觸外國人,花高價報外教英語的培訓班。很多培訓機構以讓孩子從小接觸英式貴族教育為噱頭,吸引家長繳納昂貴的學費,這些機構賺的盆滿缽滿。中國人拍廣告,做活動找模特也特意去請歐美白人,外國留學生在中國享受著高於中國學生的待遇,這說明咱們文化軟實力,文化教育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咱們經濟,科技,軍事等方面發展很快,日趨強大,但是咱們文化建設方面,教育方面,文化產業方面沒有跟上高速發展的步伐,需要得到重視。

我們不應該盲目排外,畢竟西方國家很多方面強於我們,需要我們去虛心去學習,但是需要秉著「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旨思想而不是邯鄲學步,數典忘祖。就拿上面的幾個現象來說,很多教育專家都極力反對中國小孩在尚未掌握母語的前提下過早接觸英語而且很多外教機構存在經營不規範的問題,例如他們外教水平參差不齊,有的根本不具備專業能力,並不是英語作為母語的國家任何一個人都能去教英語的更何況很多機構礙於人力成本因素,請不起英美澳加等國家外教,去找一些東歐地區的白人加以包裝,冒充英美等國外教,要知道,東歐這些國家他們英語水平跟咱們半斤八兩,帶有很重的口音,根本就是誤人子弟,但是中國家長還上趕著繳費,就因為他們是白人,咱們家長智商立刻為零,立馬就相信機構所宣傳的了。此外也時有爆出外教存在犯罪史,他們在中國每天接觸中國小孩,其後果不堪設想。還有就是很多都是在本國混不下去,沒有學歷,沒有技術,最後選擇來中國淘金,還真實現了財富上的「蛻變」,這對我們來說就是一種莫大的諷刺。還有外國在華留學生享受著高於中國學生的待遇但是最終結果除了造成不公平現象外,很多外國留學生在華也沒有學有所成而是惹是生非,辜負了咱們原本的好意。

我說的這些並不是盲目排外而是覺得一個國家強大除了經濟強大,科技強大,軍事強大外還需要文化的強大,這裡文化一定程度指的是文化產業的強大,運用市場手段向外輸出本國家的文化總而影響他國。這點是咱們目前所欠缺的,中國目前有華為這樣的民族科技企業,希望湧現出更多的像華為這樣的民族企業同樣也希望湧現出具有中國元素,具有強大影響力的中國文化傳媒企業,運用現代傳媒技術,運用市場手段,向外輸出我們的文化,同樣對內進行文化教育,增強咱們民族自信心與凝聚力。咱們民族自信心強大的那一天表現就是在中國土地上見到外國人能先用漢語與之交流,如果他不會講漢語再用英語或其他外語與之交流,而不是盲目用英語進行交流為了達成某種虛榮的目的。在中國土地上不再給予外國人特殊的優待政策而是一視同仁,我們民族海納百川,歡迎五湖四海的國際友人但中國土地絕不是藏汙納垢之地。

相關焦點

  • 中國人取英文名是文化不自信嗎?
    今天我們跟大家聊聊具有爭議的話題,近來小編開始活躍在知乎,微博等社交媒體,搜索發現不少如上言論,國人取英文名是文化不自信的一種表現嗎?那我們為什麼要取英文名?希望我們用科學的研究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視角來看待這個問題。
  • 專訪龔鵬程:中國人的文化自信究竟來自哪裡?
    「文化自信」是一個說不盡的話題。中國人曾以五千年悠久的文明為自豪,也曾在積貧積弱中將落後的原因歸結於中國傳統文化,回顧中國百年傳統文化的流失和重建,您有何評說?龔鵬程:俗話說:「人窮志短,馬瘦毛長」,一般人的個性也是這樣。在他不發達、沒辦法的時候,老是怨天、恨地、罵爹娘。
  • 中國人對自己的文化越來越自信了
    靚仔靚妹的日常街拍他們的穿著打扮一般都代表著年輕群體中最流行的趨勢,除了設計感冷淡風、漢服洛麗塔JK風,還有一些日常穿搭引起了我的注意。大家發現了嗎?而我自己認為,這個和中國人自己的文化自信有著很大的關係。
  • 淺談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現在全國積極宣貫公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值得我們雙手擁護,因為現在社會價值觀迷失,價值畸形,我們認為中國今天之所以存在各種令人髮指的、匪夷所思的現象,不是因為這個社會窮,而是這個社會正在失去了信仰,國人在吃前人遺留下來的作為精神支柱的核心價值觀與信仰體系,老本吃光的同時,又沒有為維護和發展當代中國人價值觀和信仰體系主動做出行之有效的創新與貢獻,老本吃光以後
  • 中國人自以為自信的不自信的3大表現
    又因為曾經那麼的闊氣,大國風範丟不掉,比較總比最好的。 比最好的,沒有不輸的道理。有人就不樂意了,我見到的一篇題為——什麼中國人不自信的多少個表現——的文章說,這樣比突顯落後,是不自信的表現。 其實呢,我的意見跟那作者恰恰相反,以為這正是自信的表現,而且是過度自信的表現。
  • 【文化觀察】批判語文教材「嚴重西化」是文化不自信
    這篇文章廣泛傳播,作者稱人教版語文教材「瘋狂出現大量外國人好人好事,中國人在書中形象,貪睡不守時、自私小氣等」。對此,4月29日,人民教育出版社公開聲明反駁,指責小學語文教材「西化」的言論不符合事實。實際上,認為語文教材嚴重西化是一個偽命題。認為課文中做好事的都是外國人就是歪曲中國人形象,這種說法不僅是捕風捉影,還是文化不自信和盲目排外的表現。
  • 繪本與文化自信
    今天我想就偶然發生在我身邊的兩件事情聊聊「」繪本與文化自信」這個話題。2、中國人應當有文化自信,不必過多使用外國的繪本。 作為一個中國人,必須要熱愛自己的國家,這是毋庸置疑的。用繪本就意味著文化不自信嗎?我想談談我的觀點1.正確認識繪本。
  •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練習及答案
    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虛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時就找不出分明的結果來,它可以令人更長久的麻醉著自己。⑤中國人現在是在發展著「自欺力」。⑥「自欺」也並非現在的新東西,現在只不過日見其明顯,籠罩了一切罷了。然而,在這籠罩之下,我們有並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
  • 中國人為什麼越來越「四個自信」
    「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習近平總書記話語鏗鏘。今年兩會上,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個自信」引發代表委員共鳴。在他們看來,如今的中國人,正以前所未有的從容和自信,對話世界、融入世界。
  • 郭德綱對相聲國際化的回應,有沒有讓「文化不自信」的鍵盤俠臉紅
    在《歡樂喜劇人》節目裡,盧鑫玉浩曾有個段子,「挑釁」郭德綱說:「他到國外說相聲不也是中國人在聽嗎?在國內給中國人說相聲,出國還是給中國人說相聲,那你出去幹嘛呀?」當然這只是一個相聲「包袱」,它的笑點嘲諷的本來就是那些以為出國說相聲就應該用外語的無知者。但是還真就有人當了真,在相關的評論裡,我們時常看到這種論調,認為出國還是說中文,觀眾還是中國人,沒什麼了不起的。最近郭德綱對此也進行了回應。
  • 文化自信:尊重自己,也尊重世界
    「文化自信」究竟重要不重要?讓我們從遠到近說起。  80多年前,在中國還處在風雨如磐、積貧積弱的年代,魯迅就寫下了一篇犀利的雜文,專門談中國人的自信。他說,要問中國人有沒有自信力,狀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為據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那裡有中國自古以來就崇尚的「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正是這些代表著中國自信力的人們才是「中國的脊梁」!
  • 張光宇大展 點燃中國人的文化自信
    一場展覽成為最近的熱點文化事件。這場名為「為了前方」的張光宇大展,還未開展就引發了文化群體和文化愛好者的高度關注和主動傳播。徐累、止庵、阿誠、王魯湘等藝術家、文化名家,以及一些明星,都在持續、不遺餘力地推廣張光宇展覽。
  • 深刻理解堅定文化自信的時代意義
    在風雲變幻的當今時代,文化在民族發展和國家競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必須站在國家繁榮發展和民族前途命運的高度,深刻理解堅定文化自信的時代意義。堅定文化自信事關國運興衰文脈不絕,國運必昌。首先,文化是國家和民族強盛的重要支撐。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39期:文化自信
    【中國人的文化和信仰就蘊藏在中國的文字中。一個中國人,只要學會了中文,能夠聽說讀寫,能夠使用一二百個成語,中國文化的基本元素往往就融化在血液中了,就學會了許多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比如與人為善、自食其力、勤儉持家、好學不倦、自強不息、同舟共濟等等。 當走遍世界時,就知道中國文化中的這些基本信念是多麼珍貴。
  • 舊邦維新的文化自信
    毛澤東同志早就提出:「隨著經濟建設的高潮的到來,不可避免地將要出現一個文化建設的高潮。中國人被人認為不文明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將以一個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現於世界。」鄧小平同志也強調:物質文明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 白先勇《美的復興》:中國人,文化自信不能丟
    白先勇的《臺北人》和《孽子》至今都是熱議不斷的小說,有時候一部作品評論者絡繹不絕,源自文化背景的混濁不清,人人又渴望清醒,便會不斷地尋根究底探索。白先勇代表的是什麼呢?一個生在中國大陸,青春在中國臺灣,工作在美國,多元文化糅合裡的成長的知識分子,他的興趣和精神所指,就讓人產生好奇。
  • 中國遊客不文明行為 文化風俗習慣差異不容忽視
    中國網9月8日訊 近年,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公民選擇出國旅遊,一些中國遊客的不文明的行為也在影響著民族、祖國的形象。消息稱,因不文明行為而給國人丟臉的事情屢屢發生,問題的嚴重性已經受到中央領導的關注。有關文件也顯示,中央領導同志近日就我國公民出外旅遊存在的不文明行為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加強宣傳教育,引導促進公民提升道德素質。
  • 堅定鐵路文化自信,提升鐵路文化軟實力
    我的煤炭網>新聞>港運資訊>堅定鐵路文化自信,提升鐵路文化軟實力 堅定鐵路文化自信,提升鐵路文化軟實力   高鐵網 發布日期:2020-12-15 15:34:02 新聞歸檔
  • 中國道路與文化自信
    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與國家、民族的「根」和「魂」緊密相連。中國文化自信的源頭是什麼?文化自信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繫?中華文明偉大復興的內生動力又是什麼?我們為什麼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 【社論】「長高」的中國人更自信了
    【地評線】「長高」的中國人更自信了 有關身高的好消息,不止於此,11月份發表在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上的最新研究顯示,2019年,中國19歲男女平均身高分別為175.7cm、163.5cm,中國人的身高已經東亞第一,而且中國人已經成為了世界近35年來「最能長高」的國家。在有關身高的新聞下面,雖然也有網友在自嘲「拖了國家後腿」,但是,樂觀的氣氛還是躍然「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