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不止是運動,更是一種教育和生活方式!

2021-02-28 翰雲體育

青少年體質的提升,絕非一朝一夕之功。


素質教育的根本是「德、智、體、美」全面協調的發展,但是與我國的應試教育相比,我們的體育教育處於相對欠缺的階段,而這會直接影響青少年的身心成長。


除了人種差異、遺傳基因、飲食結構等因素的影響,體育教學、生活習慣、教育體制、社會環境等都是造成中外青少年體質差異的原因。

 

我們常常感嘆國外孩子熱愛體育,卻疏於培養自己孩子的運動技能與習慣;我們常常豔羨國外環境如何開放,卻往往把自己孩子「困」在家中。

 

看看國外孩子怎麼鍛鍊,不止是學習和借鑑,更重要的是反思和追問:別人能做到的,我們為什麼不能?


成功的體育教育奠定孩子一生的運動基礎和意識,反之可能毀掉孩子對運動的興趣。

 

對於青少年而言,每天最好的時光是在學校中度過,因此校園體育就成為孩子日常鍛鍊的重要一環。

 

學校如何安排體育課程、如何指導學生鍛鍊、如何定位體育教育,不僅直接牽動青少年體質的「生命線」,也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們一生的體育價值觀。

 

曾有學者研究過美國體育教育模式,發現美國的體育課內容設置非常細化,僅中學教學計劃就有10大類,包含冒險運動、體能運動、水上運動、團隊運動等60多項,跑步、遊泳、網球等具有終身體育價值的項目佔47.6%。

 

美國、加拿大實行的是自由入學制度,教學實行學分制,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國外對學生的體育能力很重視,也有體育活動的良好氛圍。

 

體育課需要體質和體能的基礎訓練,但過於粗放的課程設置、枯燥無趣的教授方式以及過度防禦的「高危項目禁令」,正在逐漸毀掉孩子們最單純的運動興趣。


體育教育並非「運動」那麼簡單


其實,體育教育並非單純的身體活動,更不必刻意追求技術動作,而是與健康、快樂有關的一種生活方式,在提升體質的同時,還用於完善青少年的心理髮育和社會適應能力。

 

這種理念在國外很多國家得到廣泛認同,像日本的學校就倡導快樂體育,老師不會拿運動指標去衡量學生,而是充分調動孩子愛玩的天性,讓他們享受運動的樂趣,同時也會通過「赤足訓練」等方式增強孩子體質。

日本學校的體育課要求,從小學到中學再到高中,各不相同。日本小學的「體育」,主要要求小學生們通過適當的運動經驗來理解健康與安全,培養能貫徹一生的喜愛運動的資質和基礎能力,並同時促進健康、提高體力,培養明快的生活態度。

例如說跳遠,學校並不硬性規定學生必須跳多遠的距離,但要求做到每一次都能比前一次有所進步,能夠不斷超越自己就好。我家小學生所在的學校,老師會發給每個學生一張「跳遠紀錄表」,學生們在每次上完跳遠課後,記錄下來每一次跳遠的成績,比上一次進步就好。

因為這所學校認為:‍體育教育不能等同於「運動」,作為一種教育,「體育」最重要的是培養運動精神,而不斷超越自己,就是一種運動精神。



體育課教授的,應該是一項我們熱愛的、一輩子都能參與的運動,而不是考試目標或索然無味的動作練習。


放學後去哪裡?


在不同的人才評價體系下,「體育成績好」可能備受推崇,也可能無足輕重。

 

網絡上曾盛傳一段日本小學生足球聯賽的視頻,那些六年級孩子所展現的細膩技術、默契配合以及流暢攻防節奏,讓許多中國球迷驚嘆不已。


每天下午放學後,東京大大小小的足球場都是踢球的孩子。據了解,這種生活模式已經盛行日本全國。

 

通過踢球提高青少年的運動能力,讓他們感受體育的樂趣,效果立竿見影。


孩子們放學後的不同去向,折射出一個國家教育模式、人才培養理念乃至整個社會文化背景的差異。

我們的家長其實也希望孩子們多運動,但在不同的環境中家長的行為是不一樣的,國外的教育評價制度、教育環境相對注重孩子的休閒生活與體育鍛鍊。

據日本青少年研究所對中、日、美三國的初中和高中學生課外體育活動進行問卷調查顯示,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初中生,中國為8%,日本為65.4%,美國為62.8%;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高中生,中國為10.5%,日本為34.5%,美國為53.3%。

 

國外很多學校在錄取時要看3個指標,一看學生參與學校運動隊的情況;二看社會責任服務時間;三看SAT(美國學術能力評估測試)水平測試成績,這個只要達標即可。

在一些體育文化深入人心的國家,學生放學後自覺參加體育活動,父母帶孩子看體育比賽成為家庭傳統,家人以孩子進入校隊為榮。

 

學校裡最受推崇的是在競技比賽中為母校創造榮譽的人,在這種主流觀念以及人才評價機制的引導下,孩子運動的意願得到自上而下的認可和鼓勵,青少年鍛鍊自然水到渠成。

所以,對於體育教育,不止是一種運動,更應該是一種生活方式。

註:本文圖片和資料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後臺刪除。

翰雲網校是以「科技+網球教育」為主導的創新型體育教育企業,將科技手段融入專業的網球培訓體系,推動中國網球的普及與發展。翰雲網校的願景是將網球運動的健康快樂帶給每一個人,讓所有人輕鬆愛上網球。

相關焦點

  • S++:不只是運動 更是打造一種全新健康生活方式
    編者按:在全民健身、消費升級的時代,運動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消費者對運動場所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購物中心也開始「爭鮮」搶佔「運動經濟」,運動越來越娛樂化,娛樂也越來越運動化。   除了司空見慣的滑冰場、健身中心之外,充滿刺激與科技感的新興運動娛樂業態成為新晉「小鮮肉」,如馬術、高爾夫、保齡球、射箭……贏商網通過採訪目前熱門的運動品牌,了解這些品牌的經營情況和創新點。   運動健身早已不僅僅只是一種運動,更是兼具時尚潮流與社交平臺功能,消費者對運動的需求也越來越大。
  • 讓體育鍛鍊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據報導,廈門大學校長朱崇實現場表演直臂撐25秒,鼓勵大家進行體育鍛鍊!同時肯定了極限運動的開展,肯定了登山運動,呼籲建立體育風險管理體系。體育工作沒有成為師生生活的一個必要內容,沒有成為一種生活習慣。這種現象很不好,必須得以扭轉。學校教育對孩子的未來有著無窮的引領作用。學校的教育是指揮棒,對孩子的影響十分巨大。體育鍛鍊是一種必要的生活方式。體育應該成為一種時尚。
  • 運動不僅是科學和教育,更是生命的哲學
    運動作為生命教育的組成部分,其意義也是非凡的。聽著運動和哲學這兩個詞,在世俗的心目中似乎相隔的很遠很遠,作為身心發展形式的兩個代表,遠的以至於有人把它們之間的發展關係視為一種反比關係。哲學是幫助找到人的存在意義和歸屬感,運動對於人的存在來說往往定義成生理上的改造和發展。但是在我看來,運動是積極的人生價值觀的體現,實質上是一種精神衝動,是生命哲學的一部分。
  • MLB中國邵穎新:MLB不止是賽事聯盟,更是流行文化符號及大眾生活方式
    MLB中國邵穎新:MLB不止是賽事聯盟,更是流行文化符號及大眾生活方式
  • 滑板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生活方式
    劉:大概是小學六年級的時候,那時候看到一部電影《全能猩猩》,印象很深刻,是第二部,講的是一個運動天才的猩猩碰到街頭小滑手,一起滑板的故事。那時候我就有了滑板的概念。當時就在網上看到那些玩滑板的都好厲害,極限運動,好瘋狂。
  • 讓運動成為青少年健康生活方式 體育培訓「乘風起舞」
    白宇是個體育愛好者,深知體育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那時候帶她去北京懷柔登山基地,第一次接觸攀巖,月月表現得十分感興趣,後來就在『鳥巢』附近的新奧購物中心裡的攀巖館辦了年卡,讓她接受專業教練的指導。月月還喜歡滑冰,看了花樣滑冰比賽後,她便深深愛上了這項運動,我們就在崇文門新世界的滑冰館辦了卡。之前我教她一些滑冰的基礎知識,下一步,要給她找專業教練系統學習花樣滑冰了。喜歡就讓她多接觸!」
  • 高新中學總校長:體育是一種精神生活
    因為跑步這件事其實與他的數學教學關係不大,但他執著地帶領我們堅持了下來,讓我能夠憑藉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意志品質去迎接漫長人生的種種挑戰,為我的終身發展和人生幸福奠定了基礎。教育的核心價值應該是「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一個教師不僅關注學生當下的學習成績,還關注學生終生的身心健康,這樣的教師,是當之無愧地應該被稱為教育家的。在美國有一個說法「運動員統治美國」。
  • 休閒有了新時尚 運動健身已成為中國人的一種生活方式
    休閒有了新時尚去運動,去健身疫情發生以來,「健康」一直都是一個備受關注的高頻詞。如何讓自己的休閒生活過得更有滋味、更健康?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計劃,但通過運動來保持健康都是這份計劃中不可或缺的內容。運動健身已經成為中國人的一種生活方式。
  • 體育融入百姓生活 全民共享運動快樂
    此次運動會是一個全民健身的舞臺、一次草根明星的選拔、一段超越自我的旅程、一場體育文化的盛宴。 打造全新的體育品牌活動 為深入實施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生活品質和健康水平,9月19日,「中國銀行杯」銀川市首屆市民運動會正式啟幕。
  • 對話運動 關注健康——「合川區幼兒園戶外體育運動研討及體育基本...
    在班級,有一處處基於兒童視角的主題牆、區域創設、充滿科學探究的自然角;走廊上,呈現出彰顯著教育互動、藝術氣息、家國情懷的環境創設;整個幼兒園,不僅是花園、果園、菜園、沙園、水園、運動園……,更是充滿著遊戲精神的「幸福小鎮」:醫院、碼頭、電視臺、航空公司、大劇院、餐廳、創客館……一花一教育,一果一課程,不僅環境是孩子們的第三位老師,幼兒園更是一座教育隨時發生的生活樂園。
  • 生活方式不止一種,了解一下旅居生活!
    換一個地方繼續工作生活,對很多年輕人並不難做到,找一個普通又輕鬆的工作,在任何地方都有,因為旅居需要的花費並不特別多,所以不需要硬性要求高收入。當然有錢,也可以花費特別多。旅居生活只是一種生活方式,還有其他成百上千種生活,只是被我們忽略了。
  • 學習不懈,運動不止
    大家都說運動和學習不可辜負大家又說運動和學習、工作是矛盾體兩者不能兼得但是我要說有些人是運動和學習、工作可以兼得比如中電四公司的我們軍事統帥的核心任務是三件事中電四公司對員工的培訓不止局限於商務、安全、採購等專業技能的培訓,更是全方位、多元化的培訓。這不,英語培訓及成果展示演講比賽已完美謝幕。       2018年11月13日,「2018年度『The Engineering Lions』英語演講決賽」在北京舉行。
  • 北京體育大學教授李紅娟:讓孩子愛上運動,讓體育融入生活
    北京體育大學運動人體科學學院教授、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訪問學者李紅娟作為評審嘉賓參與本次活動。,讓體育融入生活!第一是能夠享受生活的樂趣,可以發現生活中的美,能夠做一個有趣的人。第二是有良好的體質和健康狀況,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這個社會。第三是有健全的人格,與他人、與社會、與自己能夠有一個完好的、協調的、和諧的狀態。第四是有堅強的意志。
  • 青少年體質健康成重點關注,動因體育倡導重視體育教育
    在這一年密集出臺體教融合相關政策,對「十四五」期間學校體育發展、體教融合推進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體育被弱化,最主要的原因是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現在高考、中考、課程等一系列改革,就是要打破應試教育的局面,這給提升體育教育的重要性創造了條件。而體育教育非應試教育,需要較長時間的接受科學的訓練和通過系統的並長期堅持下才能形成有效運動方式。
  • 大洋洲藝術令人著迷的不止是其本身,更是所代表的生活方式
    大洋洲藝術令人著迷的不止是其本身,更是所代表的生活方式 澎湃新聞記者 錢雪兒 編譯 2018-10-11 08:35
  • 茶葉是英國人一種飲品,更是英國人的生活方式
    茶葉是英國人一種飲品,更是英國人的生活方式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對世界文化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中國飲茶文化重視品茶者在飲茶過程中映射的審美,中國茶文化的表意功能也得到逐步擴大。他的散文中有這樣的描述「黃昏開始,點起明亮的爐火,端出茶和鬆餅。爐火在愉快的臉上閃爍,室內一切溫暖舒適。世外風吹雨打全不相關。」這些語言更加細緻地描寫了人們在飲用茶點時愉悅恬靜的心情。也有些英國的散文家並不集中於茶飲的歡樂時光,而將寫作要點集中於茶葉衝泡方法的研發之上。
  • 帳篷不僅是一種工具,更是一種生活方式,記錄我的帳篷生活
    現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追求目標已經從單純的填飽肚子,市內遊玩開始轉向怎麼好玩,怎麼才能玩得出彩轉變了。隨著人們生活理念的轉變,帳篷這種戶外必備工具慢慢走進了人們的視野,我們簡單地查一下幾大購物網站的數據不難發現,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走近戶外接觸戶外。而帳篷作為一種戶外臨時營地的作用就尤其重要了,不管是在湖邊,林地,山地,原,公園,我們可以隨時隨地的搭建帳篷,作為我們的臨時休息之所。
  • 福建省中考體育必考遊泳,抽考項目更是多樣化,體育考試的初衷…
    2020年9月4日,福建省教育廳官網公布《福建省初中畢業升學體育與健康考試實施方案(試行)》。方案指出,從2021年開始,升學考試中,體育中考總分40分,其中,體育與健康基本知識佔4分,身體素質與運動技能佔36分。
  • 現代奧運之父 體育教育之思
    120年間風雲變幻,兩次世界大戰更是讓奧運會不得不中斷舉行,但這些都無法阻擋奧運會和人類文明前行的腳步。現行的「奧林匹克主義」最早出現在1991年6月16日生效的《奧林匹克憲章》中:「奧林匹克主義是增強體質、意志和精神並使之全面均衡發展的一種生活哲學。奧林匹克主義謀求體育運動與文化教育相融合,創造一種以奮鬥為樂、發揮良好榜樣的教育作用並尊重基本公德原則為基礎的生活方式」。
  • 英國不常設體育課 體育運動是學生的生活方式
    距離倫敦市區大約30英裡的伊頓多尼湖奧運賽艇中心是伊頓公學的產業,在這所五年制的學校中,體育不是單獨存在的一門課程,但體育運動卻是學生最喜歡參加的,也是學生追求的生活方式。  倫敦的天氣在奧運會開幕之後一直很宜人,在伊頓賽艇中心,風吹草低綿羊漫步,湖道寬廣水質清澈。臨近傍晚,這裡夕陽灑向草皮和水面,令人心曠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