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義是什麼?如何通過存在主義看待存在和本質的關係?

2021-01-09 某君昆仲吖

對西方哲學稍有了解的人一定都知道,傳統的由古典主義衍生而來的西方哲學都認為「本質先於存在」。什麼是本質先於存在呢?比方說,我們要造一把椅子,首先得在心中想像出椅子的樣貌、椅子的結構與椅子的作用,而這些,就屬於椅子的本質;只有在清楚了本質之後,我們才能將椅子真正付諸存在。人類的一切發明創造都是如此,無論是電腦、汽車還是飛機,都需要先在心中想好一個樣子,也就是本質,然後再把它們真正製造出來。

存在和本質

就算是自然界的創造也是一樣,要先符合一定的自然定律,通過這些定律來規範一個東西的本質,最後將其置於現實。基本上只要是合理的、不含矛盾的東西、可以描述並且能夠順應邏輯的東西,都是屬於「本質先於存在」。也正因此在後來黑格爾才會說出「凡合乎理性的都是現實的」和「凡現實的都是合乎理性的」這樣的話。「本質先於存在」顯然是肯定了理性的特別作用。

這種觀念持續了很長時間,但就在十九世紀末的時候,人類哲學界出現了一種新的思潮。1946年,法國的薩特正式將這種思潮或者說思想定名為「存在主義(existentialism)」,也就在同年,薩特發表了一篇對於整個現代哲學界舉足輕重的文章,就叫做《存在主義是一種人文主義》。通過這篇文章的名字,我們就可以猜想存在主義的中心思想也是要關注人的價值與尊嚴,但我們還是不清楚存在主義到底是什麼?和傳統哲學又有什麼區別呢?

讓-保羅·薩特提出了存在主義

其實很容易理解,薩特所謂的存在主義,正是將傳統的哲學「本質先於存在」的說法顛倒了一下,變為了「存在先於本質」。但「本質先於存在」和「存在先於本質」兩個概念其實並不完全相互對立,問題其實是出在了翻譯上。英文中的存在有兩種寫法,一種是名詞存在,也就是beings,指代的可以是世間萬物;而另一種存在更偏向於動詞,Being(一定要大寫),所說的是存在本身,是那個萬物可以存在的基礎。所以薩特說的存在主義準確翻譯的話應當是「存在本身先於本質」。

心理學中有所謂的存在主義治療

存在本身,就是宇宙萬物最初的來源和最終的歸宿。我們一說「存在本身」就知道它是最根本的東西,是唯一的東西,這便要求我們認真對待每一個人的存在。生而為人,每一個人都會面對痛楚、罪惡和死亡,也會有各種煩惱、焦慮或者恐懼。當我們以存在主義的視角面對一個人的時候,我們便應該注意他這個人本身,並拋棄他脫胎於社會的固有認知。由此展開,存在主義要探討的問題也就很明白了,「人有時候與萬物一樣,好像不存在,只是活著而已。」

存在主義雕塑

存在主義又有什麼特點呢?首先,存在主義肯定單獨的個人,個人不再依附於群體之中。這也體現了當時的時代氛圍,兩次世界大戰讓世人懂得不能將戰爭中的損傷看待為數字,而是一個個單獨的、活生生的人。存在主義的第二個特點是重視個人的自由與其意志的抉擇,如果一個人不能自己作出決定,那這個人便是可有可無的。存在主義的第三個特點是強調主觀真理,類似「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並不圍繞著理性客觀論作出思考。存在主義的最後一個特點是強調人要向著存在本身尋找定位,極力證明自己的存在,找到自己生命的出路。如果一個人的生命沒有定位,那他也不能被稱為一個人。

存在主義繪畫

以上就是我對存在主義的簡單概括。在存在主義看來,因為存在本身先於本質,所以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生命體驗,都有權利提出自己的觀點,真誠的作出自己的每一個決定,並為此決定負責。

相關焦點

  • 坤鵬論:存在主義第一原則——存在先於本質
    正是在這三位前輩對於個人存在的理解的基礎上,他推導出了後面要講的「存在先於本質」的著名公式,它甚至是整個存在主義的第一公式。《存在與虛無》的最大貢獻並不在於發明了什麼,而是薩特對自克爾凱郭爾以來的哲學家關於存在的思考作了系統地整理。
  • 卡俄斯|存在主義與卡俄斯主義
    卡俄斯作為一種存在形式,不是個別現象的解構,而是近乎絕對的普遍存在。這種普遍是無差別的,包括卡俄斯本身。卡俄斯本身是抽象的概念的,是一種對「存在關係」的理解範疇。它區別於具象的混沌體,即物質性的混沌狀態。這個說法和存在主義的理論有些類似,即世界是荒誕的,生命是無意義的。
  • 存在主義的道德觀
    「主人和奴隸的關係儘管與黑格爾所描繪的很不相同,但也設定了一種異化的相互制約。」[2]因此要恢復人的本性和地位,首先必須承認每個人的存在都是獨一無二的,即如馬克思所言,「人才是最高的存在」。人無論什麼時候,都是世界萬物的出發點和歷史的創造者。絕不能夠把自身當作一種外在之物,要認識到人就是人自身,既不是神的創造,也不是觀念的虛構。人是沒有本質的存在。他就是存在自身。本質只是人的存在的延異。
  • 科西克是存在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者?
    關鍵詞:科西克;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辯證法;唯心主義;海德格爾;文本;複製品;爾存在主義哲學;辯護 作者簡介:   在科西克看來,馬克思主義和存在主義之間的關係是正品與唯心主義浪漫複製品之間的關係。
  • 《存在主義咖啡館》:追溯生活
    這是一部存在主義的入門以及奠定對這一思想深入了解的基礎之作,書裡充滿了熠熠生輝的名字,薩特、波伏娃、海德格爾、胡塞爾、克爾凱郭爾……這本書通過對每個人最真實的一面的描述,為我們展示了那個群星閃耀、思想迸發、滿懷熱會熱情與責任心的黃金年代,我記憶最深刻的就是書中寫到薩特當年演講,參加的學生眾多,擠到根本靠近不了售票的桌子最後只能無票進入,以及最後寫到薩特的葬禮無數的人街頭送行
  • 淺析結構主義對存在主義的「革命」
    20世紀40、50年代的存在主義和20世紀60、70年代的結構主義同為西方現代哲學的重鎮。存在主義扛起了反對主客二分及本質主義思維模式的大旗,存在主義之後,西方哲學認識論模式受到重創,從此一蹶不振。結構主義緊接著存在主義之後崛起,被西方思想家稱為存在主義的掘墓人。
  • 從存在主義角度看小說《蒂凡尼的早餐》
    1.什麼是哲學上的「存在主義」存在主義(Existentialism),是當代西方哲學主要流派之一。它可以指任何孤立個人的非理性意識活動,並把它們當作最真實存在的人本主義學說。存在主義以人為中心、尊重人的個性和自由。人是在無意義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沒有意義,但人可以在原有存在的基礎上自我塑造、自我成就,活得精彩,從而擁有意義。薩特是「存在主義」的倡行者。
  • 瘋狂追夢人:以存在主義視角解讀《月亮與六便士》
    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中說:「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愛的環境裡,淡泊寧靜,與世無爭,這難道是糟蹋自己嗎?與此相反,做一個著名的外科醫生,年薪一萬鎊,娶一位美麗的妻子,這就是成功嗎?我想,這一切都取決於一個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取決於他認為對社會應盡什麼義務,對自己有什麼要求。」
  • 存在主義的哲學的思想淵源
    後來,胡塞爾先後擔任德國哈勒(Halle)大學,哥廷根(Gottingen)大學和弗萊堡(Freiburg)大學的哲學教授。胡塞爾在弗萊堡大學任教時,海德格爾正在那裡攻讀哲學。由於觀點上的一致,胡塞爾和海德格爾之間建立了很密切的關係。
  • 《存在主義咖啡館》文明將亡時,就沿存在主義溯源而上
    尼採哭馬與柏拉圖的《泰阿泰德篇》試想一個情景,你在一家餐廳吃飯,滿心苦悶,突然抑制不住詢問鄰桌的人,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麼?被你詢問的人百分之九十九會將你當做瘋子神經病,而如果你遇到了我,或者任何一個了解過存在主義的人,他們也許會緊緊擁抱你,共同哀嘆你個人的痛苦,就像尼採當年在圖靈緊緊擁抱那匹受盡磨難的老馬一樣。
  • 存在主義教育思想
    一、教育目的在於使個體認識到其存在存在主義者認為,人的存在先於本質。首先是人存在、露面、出場,後來才說明自身。人之初本來空無一物,只是人要成為某種東西,所以才按照自己的意志造就他自身。所以,世間並無共同的人性。人,不僅是他自己所設想的人,而且還只是他投入存在以後,自己所意願變成的人。基於這種認識,存在主義教育家對傳統的忽視人的教育理論進行了嚴厲的批判。
  • 加繆《局外人》:對普世價值觀和存在主義哲學的思考
    文學作品和哲學作品兩者近似,然而兩者還是有著本質的區別,若是將哲學作品當做文學作品去解讀,得出的結果同樣是荒誕的。《局外人》在文學解讀中找不到的答案,從哲學角度去思考,一切又是那麼合理,存在即合理。法理上默爾索這四槍存在著主觀過錯,而主觀過錯是怎麼界定的?預審法官審問了他中間為什麼要停頓的原因,默爾索選擇了沉默,沒有過多的解釋什麼,在他看來這沒什麼問題。默爾索的表現讓預審法官無法作出判斷是否存在主觀過錯。在法庭庭審期間,審判長和檢察官的提問也是從普世的價值觀出發來判斷默爾索是否存在主觀過錯。
  • 「讀書行路」之《存在主義咖啡館》莎拉·貝殼韋爾
    藝術之必然性和自由的頓悟。波伏娃和薩特,兩個不一樣的存在主義代表。第六章,烽火情緣,苦情戲總免不了這一遭。「二戰」裡的文稿保衛戰。第七章,俘虜的精神自由。解放帶來了新世界,新的舞臺在招手,誰敢上去,就是誰的。存在主義進入了瘋長期。
  • 2020年甘肅省社會工作師考試:人本主義和存在主義理論
    人本主義和存在主義理論1.人本主義和存在主義理論的背景人本主義是14世紀下半期發源於義大利並傳播到歐洲其他國家的哲學和文學運動。20世紀60年代初期,存在主義成為人本主義思潮的重要代表。從薩特的存在主義哲學中可以找到真正的、完全的人本主義。存在主義成為一種助人模式是從心理治療開始的。
  • 2021年甘肅省社區工作者考試:人本主義和存在主義理論
    人本主義和存在主義理論1.人本主義和存在主義理論的背景人本主義是14世紀下半期發源於義大利並傳播到歐洲其他國家的哲學和文學運動。20世紀60年代初期,存在主義成為人本主義思潮的重要代表。從薩特的存在主義哲學中可以找到真正的、完全的人本主義。存在主義成為一種助人模式是從心理治療開始的。
  • 「存在主義」獲選詞典網站2019年度詞彙
    氣候變化、槍枝暴力、民主的本質和易怒的電影小明星「玩具叉叉」使「存在主義」一詞獲選詞典網站Dictionary.com 2019年度詞彙。這個選擇反映出數月以來的高風險威脅和危機,真實存在且引人深思,遍及新聞界和整個世界,貫穿2019全年。
  • 存在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群星講座第十二講準備閱讀(三)
    人與世界的遭遇, 個人與社會的糾纏, 這些問題一直蔓延在他的思緒之中, 最後在《存在與虛無》中凝固為現象學存在主義的範疇體系。作為一種「自為的存在」,「我」被虛無化的意識包圍起來。我不停地提出問題, 我要不斷地表態, 我必須學會說「不」。這種類似拷問的否定意識就像一條蛔蟲一樣, 盤踞在我的存在內部。「人的自由先行於人的本質, 是人的自由造就人的本質。人的本質就懸置在他的自由中間。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學知識點:存在主義的產生與發展
    存在主義強調,教育要使每個人認識自己的存在,教育的最好結果就是使學生養成正確地對待生活的態度,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培養他們真誠、選擇和決定,以及責任感。2.教師和學生存在主義非常重視個人的主觀性、個人的選擇和責任,教師要發揮自己的作用,應該有所不為有所為。
  • 和你打個賭,你就是枚享樂主義和潛藏的存在主義呀~
    最底層,是原理層,即哲學家們最底層的信念,像存在主義,享樂主義。中間層,是構成層(認知層),即在哲學範疇中,有哪些構成因素。如人(哲學家);物(哲學著作);事(哲學討論對象:存在,本質)。最上層,是應用層,亦即我們想通過以下兩層解決什麼問題,譬如生命意義,幸福生活。
  • 厭棄媚俗、自由獨立,薩特的處世哲學: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
    作為存在主義哲學與存在主義文學的「雙料大哥」,薩特於1945年10月28日在《現代》雜誌俱樂部作了一次以《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為題的著名演講,後經文學加工,於1946年以同名出版。「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體現的是薩特的人學思想,他為何會提出這一觀點?又如何去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