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社會工作師考試備考正在進行中,為了幫助各位考生更好的備考,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整理了社會工作師相關備考資料,供各位考生參考查看學習。
人本主義和存在主義理論
1.人本主義和存在主義理論的背景
人本主義是14世紀下半期發源於義大利並傳播到歐洲其他國家的哲學和文學運動。20世紀60年代初期,存在主義成為人本主義思潮的重要代表。從薩特的存在主義哲學中可以找到真正的、完全的人本主義。
存在主義成為一種助人模式是從心理治療開始的。20世紀30年代,弗蘭克爾主張心理治療的對象不是弗洛伊德理論所主張的「潛意識」,而是要針對人類的本質「存在」。
2.人本主義社會工作的主要觀點及應用
(1)人本主義社會工作的主要觀點
人本主義取向的社會工作源於人本主義哲學,它相信人的理性,認為具有理性的人可以自主地選擇行動。
人本觀點不僅是人本取向社會工作的邏輯出發點,同時也成為社會工作專業的重要價值基礎。臨床社會工作者吸收羅傑斯的觀點。提出了社會工作專業治療中的幾個基本原則,即誠實和真誠,溫暖、尊重和接納,同理(或同感)。
(2)人本主義理論在社會工作中的應用
人本主義在個案工作、小組工作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人本主義社會工作實務的基本價值有以下幾點:
①強調人的內在價值和能力。
②在社會生活中,人們彼此負有責任。
③個人具有歸屬與被包容的權利。
④人們具有參與和被聆聽的權利。
⑤人們具有自由表達的權利。
⑥群體成員之間是有差別的,每個人的差別都要得到尊重。
⑦人們具有質疑和挑戰專業人員的權利。
3.存在主義社會工作的觀點及其應用
(1)存在主義社會工作的觀點
存在主義的核心是個人的存在,個人具有選擇的自由。人的自由表現在選擇和行動兩個方面。存在主義社會工作在實踐中強調個人的自由和責任。
(2)存在主義理論在社會工作實務中的應用
①存在主義在社會工作實務運用中的理念
一是覺醒。即個人意識的覺醒。
二是痛苦是生命的一部分。
三是選擇的自由。
四是對話的必要性。
五是實行。
②存在主義在社會工作實務中的應用重點
存在主義取向的社會工作臨床治療者強調,不應預先設定服務對象應該如何生活,應該肯定服務對象有獨特的生活方式,有選擇的能力與自由,而社會工作者只是起到協助的作用,協助服務對象肯定自己的本質。
存在主義社會工作強調個人生命的意義,強調個人的內在價值。認為包括個人痛苦的經歷都是有意義的。
註:本站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轉載請保留出處及源文件地址。
(責任編輯:glpoffcn)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於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