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考試正處於緊張的備考狀態,按照往年信息來看,甘肅省教師招聘考試內容一般為教育基礎知識和教育專業知識。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備戰甘肅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廣大考生準備了教師招聘教育學公共基礎知識:典型的課程理論流派,望各位考生及時查看。
典型的課程理論流派是教育學部分的常規重要考點。這部分相關知識在教師招聘考試中考試題型主要是以客觀題為主進行考查,一般以單選題、多選題和判斷題的題型為主進行考查,某些地市也會以填空題的形式進行考查。一般是以概念型的考題進行考查。因此,在本文中,將結合曆年考題,對典型的課程理論流派進行梳理。
1.學科中心主義課程論
對學科中心課程的確立做出重要貢獻的人之一是德國的赫爾巴特。學科中心主義課程論流派主要有以下幾種:
(1)結構主義課程理論
結構主義課程理論是當代西方出現的一個重要的課程理論,其代表人物是該課程理論的創始人 布魯納。結構主義課程理論以學科結構為課程中心,提出「三個任何的觀點」,即任何學科的基本結 構都可以用某種形式教給任何年齡的任何兒童。在課程實施上,結構主義課程理論倡導發現式學習 法,重視培養學習者的直覺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
布魯納-學科課程理論的創始人
A.以學科結構課程為中心
B.三個任何
C.發現法
D.編制課程—螺旋式(前後重複,不斷加深)
(2)要素主義觀點--1938(傳統主義教育、保守主義教育)l
要素主義的課程觀點是,教育要授受具有嚴謹學術體系的各門學科,傳授人類文化的寶貴財富。 赫爾巴特和美國的巴格萊等一般被認為是要素主義的代表人物。
A.代表人物:赫爾巴特、巴格萊
B.觀點:人類共同的要素(新三藝):數學、自然科學、外語
C.方法-提供分化的有組織的知識
(3)永恆主義觀點
永恆主義現代代表人物有美國教育家赫欽斯等。赫欽斯指出:教育意味著教學,教學意味著知識。這一派認為,中小學課程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應是「不變的學問」,初等教育的永恆教育內容就是「3RS」(讀、寫、算),後期中等教育的永恆教育內容是人類的偉大文化遺產。赫欽斯認為:「要破壞西方獨立思考的傳統,並不需要焚毀書籍。只要兩個世代不去讀它們就可以做到。」同時他還認 為:具有理智訓練價值的傳統的「永恆學科」的價值高於實用學科的價值。
A.代表人物:赫欽斯:教育意味著教學,教學意味著知識
B.觀點:永恆的學科-古典名著 Eg.四書五經 名著
拓展:要素主義、永恆主義、新託馬斯主義被稱為新保守主義,反對進步教育。
2.經驗主義課程論
以杜威為代表的經驗主義課程論流派認為,教育不是為未來的生活作準備,「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就是生長」,因此,學校科目相互聯繫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學,不是文學,不是歷史,不是地理,而是兒童本身的社會活動,兒童在教育過程中始終處於中心地位,一切活動均要從兒童的生活中引出,兒童的經驗應成為課程和教材的依據。他強調,教育應「拋棄把教材當作某些固定的和現成的 東西,當作在兒童經驗之外的東西的見解;不再把兒童的經驗當作是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把它當作 某些變化的、在形成中有生命力的東西;我們認識到,兒童和課程僅僅是構成一個單一過程的兩極。 正如兩點構成一條直線一樣,兒童現在的觀點以及構成各種科目的事實和真理,構成了教學」。
學科中心課程理論與經驗主義課程理論的根本分歧在於:課程應以書本知識為中心還是以經驗 為中心。
A.代表人物:杜威
B.兒童的興趣、愛好、價值、需要、極端三中心
C.方法:課程組織心理學化
D.名言:課程應該以兒童為出發點、中心、目的,學校科目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學,不是文學、不是歷史、不是地理,而是兒童本身的社會活動
3.社會改造主義課程論
這種理論不太關注學科的知識體系,而是強調課程應該圍繞當代重大的社會問題來組織,幫助 學生在社會方面得到發展。課程不應該幫助學生去適應社會,而是要建立一種新的社會秩序和社會 文化。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國的布拉梅爾德和巴西的弗雷爾。社會改造主義的課程有兩個值得注意的特點:
第一,主張學生儘可能多地參與到社會中去,因為社會是學生尋求解決問題方法的實驗室。主 張要使學生將其所學運用於社會,同時學生也可以從社會中學到很多東西。
第二,以廣泛的社會問題為中心。學校的課程尤其要關心城市問題、犯罪問題、交通擁擠、家 庭破裂、文化娛樂等社會問題。
4.人本主義課程論
人本主義課程論代表人物羅傑斯認為課程是要為學生提供一種促使他們自己去學習的情景。他 們強調,學校教育要尊重學生的本性和需要。因此,人本主義課程又稱為人性中心課程。
A.代表人物:羅傑斯
B.尊重學生的本性和需要
C.課程內容的選擇上貫徹適切性原則
D.學習者中心
5.存在主義課程論
在確定課程的時候,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承認學生本人為他(她)自己的存在負責。換言之, 課程最終要由學生的需要來決定。存在主義反對固定的課程,認為學生規定一種固定不變的課程是 不適當的,因為它沒有考慮到學生對知識的態度。規定固定課程的出發點是,它能消除學生的無知, 並能給予學生一定的知識。然而,人的境遇是時刻變化的,沒有任何東西是固定的、絕對的,而固 定的課程難以適應學生的情況和需要,成為了與學生沒有關係的東西。
A.代表人物:奈勒
B.培養學生的人格、尊嚴、自我發展和自我實現、自我生成
【小牛試刀】
1.(多選)人本主義課程論的主要觀點有( )。
A.教育的根本價值是為了實現人的潛能
B.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完人
C.主張平行與並行課程
D.組織意義學習
1.【答案】ABCD。解析:人本主義課程論代表人物羅傑斯認為課程是要為學生提供一種促使他們自己去學習的情景。他們強調,學校教育要尊重學生的本性和需要。因此,人本主義課程又稱為人性中心課程。人本主義者要求將課程的重點從教材轉向個人,主張課程要適合學習者的內部和外部的需要,課程內容的選 擇上貫徹「適切性」原則,實質上傾向於學習者中心。人本主義者認為,教學是教兒童,不是單純 教教材,要展開真正的學習,兒童必須參與教學過程。有意義的學習只是在教材同學生自身的目的 發生關係,由學生去認知時才能產生。因此,課程內容的組織應密切注意適合學生的生活、要求和 興趣。
2.(單選)課程的開發應該以知識為中心,並根據知識的內在邏輯順序來編排課程,從而使教育高效的傳遞人類文化遺產的精華,同時教師也應該在教學中積極主動,用嚴格的評價來保證教育的質量,這屬於( )。
A.永恆主義 B.結構主義
C.要素主義 D.人本主義
2.【答案】C。解析:要素主義的課程觀點是,教育要授受具有嚴謹學術體系的各門學科,傳授人類文化的寶貴財富。 赫爾巴特和美國的巴格萊等一般被認為是要素主義的代表人物。
①課程的內容應該是人類文化的「共同要素」,它提出課程設置原則中首先要考慮的是國家和民 族的利益。②學校的課程應該給學生提供分化的、有組織的經驗,即知識。在要素主義者看來,要 給學生提供分化的、有組織的經驗之最有效能和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學科課程。。
3.(單選)在課程設置方面十分強調知識的內在邏輯和系統性,根據不同領域進行分科教學的是( )。
A.經驗主義 B.學科中心
C.存在主義 D.後現代主義
3.【答案】B。解析:學科中心/知識中心課程理論,代表人物:赫爾巴特(知識),觀點:以學科內在的邏輯體系為中心,主張分科教學,提供有分化的、有組織的經驗。所以選項B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