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大字不識一個卻活得通透

2021-01-09 自由的柒月

婆婆不識字,屬於那種大字不識一個的文盲老太太:去公廁要等著有人進去才能分出男女廁所。

婆婆雖然不識字但在人情世故家庭關係的處理上絕對是個通透、睿智的人。

婆婆那個年代的人婚後都是毫無異議的和公婆住在一起,奶奶是個舊時代的老人家,屬於那種多年媳婦熬成婆婆的厲害角色。

公公那時候要忙活一大家子開銷,對家裡的事是不多管的,因此婆婆受的委屈也是無處可訴。

全家人吃完飯後剩下點什麼婆婆才能吃點什麼,永遠是那個幹活最多吃飯最晚、最少的人。一家6個孩子3個大人的吃喝拉撒都要婆婆照顧,經歷過那個缺吃少穿時代的人都能理解一個家裡這多人口的生活該是一種怎樣的艱辛。

那時候的媳婦再能幹也得不到婆婆的歡心和好臉色,起五更睡半夜幹活,挨打受罵沒飯吃,婆婆說那時候真是覺得生活沒有盼頭,要不是因為有孩子門牽絆著真的都不想活了。

因此,婆婆就在心理給自己定下個一個原則:將來自己做婆婆時候,一定不給自己的媳婦臉色看,要好好對自己的兒媳婦,絕不讓自己在婆婆身上受的氣吃得苦在媳婦身上重演。

因此,我是個幸運的人。

老公是婆婆36歲時候的老生子,因此等我和老公結婚後,前面幾個嫂子都為人母了。

我們作為最小的一對小夫妻一直和公婆同住。沒有任何的不適感,彼此之間融洽和諧,也可能人和人的緣分很神奇吧?

每天都是婆婆忙活一家人的飯食,對於老人家做的飯無論怎樣,我就是兩個字:好吃。

那時候每天帶飯上班,回家後就和婆婆說同事們誇她麵食做的出彩。老太太就很得意,還會多做一點讓我帶去辦公室和同事分享,次數多了同事們也會把拿手的飯食做了回贈給婆婆,婆婆開心得不得了。

婆婆沒有正式工作,因為做的一手好飯菜,在小區的幼兒園食堂裡打工,我們有孩子後就不工作了,在家幫我們帶孩子。

我就每次發工資獎金時候都給婆婆50塊錢,1996年的時候,一個月100塊錢也是一筆不錯的收入。

老人家也很開心,逢人就說,她也跟著媳婦一個月發兩次工資。

因為沒有工資收入,婆婆一直很勤儉的過日子。婆婆後期糖尿病、血糖高、心臟也有了問題,吃的一種口服藥需要90多塊錢一瓶,婆婆堅決不肯吃,說太貴了。

後來,我和老公想了個辦法,說給她換了一種藥只要8塊錢一瓶,這時候婆婆的不識字也幫了我們的忙。

我們一直給婆婆提前準備好藥。有一次婆婆心血來潮自己拿著藥瓶到藥店自己去買藥,拿出10塊錢給售貨員,售貨員說錢不夠,婆婆堅持說人家弄錯了,說兒子媳婦說這種藥8塊錢一瓶,還應該找2塊錢給她。

售貨員估計後來反應過來了,告訴婆婆說藥的確是90多一瓶,兒子媳婦是怕你覺得貴不肯吃騙你的吧?

我們下班後看婆婆的臉色有點異樣還以為婆婆有什麼事。

婆婆說了買藥的事,還說藥店的人羨慕她有福氣,兒子媳婦對她好。

我和婆婆在同一個屋簷下共同生活了15年直至婆婆她老人家去世,沒從有紅過臉,沒有因為及家庭瑣事拌過嘴。

婆媳婆媳,原本兩個陌生的女人,因著對同一個男人的愛而相識成為一家人,彼此多一分理解和擔待,關係也就會融洽很多。

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大家和平共處,生活就會其樂無窮,心情也就愉悅。

家務活多做一點少做一點不計較,說話彼此多一份尊重少一分計較,彼此之間都會心生愉悅。

生活觀念求大同存小異,年輕人多退讓老人一點,老人多包容晚輩幾分,一切也就和樂融洽了。

董卿在《朗讀者》中有這樣一段話:「世間的一切都是遇見,就像冷遇見暖,有了雨;春遇見冬,有了歲月;天遇見地,有了永恆,人遇見人,就有了生命」。

相關焦點

  • 老舍的大姐:大字不識的女人,在婆家受盡委屈,卻支撐著整個家
    《正紅旗》中老舍的那位大姐:一個大字不識的旗人姑娘。老舍說她「眉清目秀、小長臉,尖尖的下頜像個白蓮花瓣似的。不管是穿上大紅緞子的氅衣,還是藍布旗袍,不管是梳著兩把頭,還是挽著旗髻,她總是那麼的俏皮利落,令人心曠神怡。」
  • 有時候,做人糊塗一點,就活得通透了
    人這一輩子何其短暫,走過的每一段路程,遇到的每一個人,都有它各自的緣由和道理,不必去細究,也不必去深思,看透一點,看淡一點,就能省去許多煩惱。宋代時彥有云:醉裡秋波,夢中朝雨,都是醒時煩惱。恰恰是醒時煩惱,所以人吶,不必那麼較真,也不要錙銖必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處理問題,反而能令自己避免許多的困擾。有時候,做人糊塗一點,就活得通透了。
  • 願你活得通透,無憂無慮
    隨著年紀的長大,現實的需要,我們不得不面對多變的人際關係和複雜的人生,很是懷念小時候的單純無邪,然而時光不會倒流,只有未來的不確定,在等待著我們,在這人生中,有幾人能掌握好自己的命運?或許人生本來就如此,摻雜著太多的無可奈何,有時候我們看清的環境,卻沒看清自己,還在苦苦追尋著……人活著本來就是拼搏的過程,許多事情我們無法改變,就像環境這個世界,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與其在原先的世界裡活得傷痕累累,不讓自己活得通透,停下腳步,聽聽心底的聲音,找回最初的快樂!
  • 史上最牛的主考官:大字不識一個,靠畫圈圈定狀元,令人啼笑皆非
    公元605年,隋煬帝正式建立了科舉制度,面向全國開科取士,集合天下優秀的人才為國家建功立業,同時也給學子們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利用自己的才能智慧,幫助國家更好的發展,百姓更好的生活。說到科舉考試,小編這裡就有一件發生在清朝乾隆時期,令人大跌眼鏡的趣事,科考時的主考官是武將,而且還大字不識一個,看到這,懵了吧?不識字能當主考官?
  • 成熟的人不等於就能夠活得通透,有三點,能讓我們看到其中的關係
    或者說,在爬樓梯的過程中,也能看到一點景色,但那終究是不完全的。成長成熟也是同樣的道理。成長就如那長長的樓梯,而成熟是那最後的平臺,通透卻是你在平臺之上望向四周的眼界——你能站多高,能就望多遠。一個沒有成熟的人,你不可能指望他活得通透。在人一生的過程中,都是需要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去走的。
  • 不少朋友活得總是不那麼通透這是為什麼呢?
    我是德元空道,不少朋友活得總是不那麼通透,這是為什麼呢?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說一下王陽明.王陽明在回復顧東橋來信時說:誠.是心的本體恢復心的本體就是思誠的功夫,心的本體就是,本真不矯揉造作不過分修飾,就是永遠保持初心,不受外界環境影響光明磊落,坦白純潔,永遠長新.
  • 內心乾淨的人,活得通透,過得心安
    一個人,守住了這條底線,才能活得更清澈,更通透,才能遠離更多的浮華,才能走得更遠。孟德斯鳩說過:美必須乾乾淨淨,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內心中更是如此。真正的乾淨,不止於表面,而是由內而外。把外表收拾乾淨很簡單,難的是讓心裡乾淨。乾淨,說到底是一種修養。是你經歷世事艱難後,以什麼樣的眼光去看待和理解這個世界。
  • 貴州真正的首富,不是華為的任正非,而是一個大字都不識的老太太
    貴州在中國的經濟版圖中,也算是很沒有存在的一個地方。說到貴州的首富,許多人肯定第一時間想到是任正非。任正非雖然是在深圳創業,但是他卻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貴州人。當年任正非的父親任木生選擇去貴州教書,並且在這裡認識了任正非的母親。其實任正非的父親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他是一個參加過革命的教育家。其實任木生完全有條件可以去大單位工作,然而他自己選擇去基層工作。
  • 大腦有多少迴路,就要走多少彎路,一個人才能活得通透
    大腦有多少迴路,就要走多少彎路,一個人才能活得通透/現代人高估了金錢和科技,低估了古人的智慧和教誨by 易說蓮花 原創Chuck是英語沙龍的老師,他是美國人,熱情他從田納西州輾轉到香港,來到深圳,去過內地城市,當過學校的英語老師,做過英語節目主持人,給華為的海外產品視頻配音,自己當英語私教,他是一個熱愛自由的人。遇見他,打開了我的大腦迴路,讓我看到東西方之間的差異。我像一塊不飽和海綿,拼命吸收自己缺乏的東西。大腦有多少迴路,就要走多少彎路,一個人才能活得通透。
  • 產婦大字不識一個,非要自己給寶寶起名,起好之後,家人一看懵了
    劉雪是一個外貌普通的姑娘,因為家庭原因,劉雪沒有上過學,大字不識一個,是一個文盲。原來劉雪是想讓自己的孩子長的好看一點,可這名字有點太俗了吧,一家人看著戶口本也不知道說什麼好。不知道各位家長是怎麼給孩子取名字的呢?
  • 易烊千璽說出的話不驕不躁,看得通透,活得也通透!
    易烊千璽說出的話不驕不躁,看得通透,活得也通透! 首先,我是他的粉絲。其次,最吸引我的是他的溫柔,對小朋友的溫柔,對生活的溫柔。總是有很多人說get不到他的顏,說我們粉絲吹他的顏值。其實我們只是喜歡一個人,就像你喜歡自己的愛豆,難道就不會誇自己愛豆好看嗎?
  • 大字不識的農村大媽,靠做辣醬發家致富,如今賺得上百億現金
    大字不識的農村大媽,靠做辣醬發家致富,如今賺得上百億現金推薦語:學歷並不代表一個人的能力,自改革開放以來,國內很多白手起家的富豪憑藉著「膽大心細」的做事原則,同樣實現了人生的逆襲。而就在眾多崛起的富豪之中,有一位身價百億的老大媽尤為突出。
  • 農村這句俗語「鬥大字不識一升」, 裡面的意思你懂嗎?
    其實在如今教育已經顯得尤為重要了,可是在農村中依舊有讀不上書,不過在小編的外公家,雖然也是地處農村,但是平原終究是比山裡的孩子教育條件好的,外公家那一個小村子已經很重視教育了,不過在父輩中就像農村中所說的「鬥大字不識一升」,那如何來看管孩子呢?
  • 蘇州67歲奶奶大字不識卻發狠學拼音認漢字 背後原因太心酸
    家住蘇州的王奶奶,年少時家境困難,沒有接受過教育,大字不識一個。然而如今67歲的她,卻在拼命通過電腦學習認字,這是為什麼呢?不識字的奶奶學電腦教孫子認字眼前的老人就是67歲的王奶奶,她正用小黑板帶著孫子小輝,認一些簡單的漢字,但黑板上的字錯誤的不少。
  • 不發朋友圈的人,一般逃不過四種心理,看懂的人多數活得通透
    不發朋友圈的人,一般逃不過四種心理,看懂的人多數活得通透。 現實中,一些人不願意發布朋友圈,並不是因為他們的生活不夠精彩。而是他們活得很獨立,喜歡一個人經營生活。在他們看來,生活或好或壞都只能自己承受,別人終究是外人,沒有必要知道太多。 一般來說,這樣的人比較成熟,也較為堅強。哪怕自己生活中遇到了很多困難,也不會輕易向別人求助。
  • 活得通透能讓生活更好嗎?我們採訪了4位不同領域的今日頭條創作者...
    為此,有人真誠發問:「拒絕努力的年輕人,真的比老一輩活得更通透嗎?」 這個話題甚至一度躥上知乎熱榜第 1 位。  如果說,「看清世界」只是活得通透的第一步。那麼更高的境界,是對「知道自己要什麼」的精準定位。 金融學者管清友在面對年輕粉絲時,經常收到一些不成熟的提問:  「管老師,我看到一個收益很高的短線投資機會,會不會有風險?」  「聽說現在是小牛市,我該不該入局炒股?」
  • 「我孫子當然我帶」娃落地後奶奶宣誓主權,太越權的老人不通透
    生下兒子後,婆婆更是樂得合不攏嘴,月子裡不辭辛勞,不分晝夜的照顧。看到婆婆十分疲憊,小豔經常勸她注意休息,可婆婆總孫子是她最大的動力,不嫌累。想到婆婆年紀大了,不能過度操勞,滿月後小豔提出讓婆婆回老家休息,讓離得近一點的媽媽來幫忙帶孩子。不料這一提議引起了婆婆巨大不滿。婆婆認為小豔嫌棄她做的不好,自己盡心盡力還被趕出家門,實屬過河拆橋。
  • 人這一輩子,就這四句話,便活得通透
    一輩子活得匆匆忙忙,卻勞累無比,難得通透。其實,人生只要活出這四種境界來,就足夠了。1.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我們看似活得認真,活得負責,卻不知是將別人和自己都往絕路上逼,不肯卸下往日的負擔。「未來不必預思量」,也是那麼不容易做到的事。我們擔憂將來沒有房子、車子,生活好辛苦,擔憂擔憂病了會不會有人照顧,孩子能長成什麼樣的人……儘管常說「計劃不如變化快」,但幾乎每個人在思量未來時都會面面俱到,恨不得沒有一點遺漏。
  • 不糾結過去才能活得通透
    或許是她每次的出現都不那麼美好,或者說也沒有高光的時刻,所以我能記住和金波相愛的那個姑娘,卻從沒正眼看一下她。這一次重讀,才第一次讓我正視這個女孩,侯玉英。如果我說這個女孩最後活得通透,你認同嗎?今天就一起聊聊她吧(我是聊小說哦,不是電視劇)。
  • 活得通透:父母教育孩子,也是跟童年的自己和解
    就像倪萍說的那樣,不盲從,不人云亦云,這才是活的通透!有人說,每一個大人都是孩子的一面鏡子。也有人說他活的通透,看得明白,所以不去計較那麼多,凡事豁達。我也希望孩子能成為這樣的人,至少活的通透一點。看得懂人心,聽得懂好歹。即使上不了高等學府,也能身心健康的成長。有次大寶問我,媽媽,我長大可以去清華、北大嗎?我說,可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