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67歲奶奶大字不識卻發狠學拼音認漢字 背後原因太心酸

2020-12-11 騰訊網

家住蘇州的王奶奶,年少時家境困難,沒有接受過教育,大字不識一個。然而如今67歲的她,卻在拼命通過電腦學習認字,這是為什麼呢?

不識字的奶奶學電腦教孫子認字

眼前的老人就是67歲的王奶奶,她正用小黑板帶著孫子小輝,認一些簡單的漢字,但黑板上的字錯誤的不少。

王奶奶說,自己一輩子大字不識一個,就在兩年前,她為了教孫子識字,才開始通過電腦學習拼音和漢字。

原來,王奶奶9歲的孫子小輝是一名腦癱患兒,剛出生時父母就因感情不和離異,小輝被母親送回了爺爺奶奶家。

一開始,村裡人都勸她把小輝丟掉。「他們問我領回來幹嘛?可是他們扔給我,叫我扔掉我真的不捨得啊。」王奶奶說。

就這樣,王奶奶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小輝身上,9年間,凌晨5點起床晚上忙到深夜入睡,她從來沒有間斷。

小輝漸漸長大,他在奶奶的精心照顧下學會了說話,可由於雙腳嚴重變形,走路需要攙扶才行,他的童年只能被禁錮在這個農村小院中。沒有人和他玩,而他內心對上學還是充滿了嚮往。

因為無法上學,已經67歲的"文盲"奶奶,硬是自己通過電腦學習拼音和漢字,慢慢教會了小輝寫字,想讓他通過文字看到外面的世界。

為補貼家用,79歲爺爺外出做工

然而讓一家人犯難的是,為了給小輝變形的腳和脊椎做手術,一家人已經花費了10多萬元,幾乎借遍了所有的親戚。

去年,小輝的爸爸在廠裡打工時腳被砸斷,母親在今年上半年因為嚴重的糖尿病去世,一家人失去了經濟來源。

為了儘快還債,小輝79歲的爺爺不顧年邁體弱出門做木工,來貼補家用。

得知一家人的困境後,蘇州市慈善總會伸出了援手,小輝和其他貧困家庭中的66名重大疾病兒童,成了2018年市慈善總會慈善救助對象。省、市、縣各級慈善組織,為小輝共發放救助金22755元。

如果你也想幫助這個家庭,可以撥打新聞熱線025-83195110。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周楊楊

蘇州臺

◇編輯:桃桃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4歲孩子認識200多個漢字,拼音卻學不好,這是什麼原因?
    她已經認識200多個漢字了,拼音卻總學不好。或者是:我們已經教了孩子一些拼音,但平時沒時間,可以來學拼音嗎?還有爺爺奶奶一起來問的:我能和孫子一起學拼音嗎?看到大家如此重視漢語拼音的學習,老師的責任感也重了。不過我個人不提倡太早讓孩子接受漢語拼音的學習。
  • 回應對「先認漢字還是先學拼音」的質疑
    我們在「訪談」中說的,方塊漢字與拉丁化的拼音文字相比較,既不落後,也不難學、難教,更不覺得有認、記、寫、讀、用「五難」,而且還有許多優越性,這是我們幾十年的學習、觀察和直接主持、參與幾個教育科學研究的實驗所形成的認識,其中有我們的直接經驗。我們都學過以拉丁字母表音的拼音文字,嘗過此中的艱難,深切體驗它與漢字相比,才有此「五難」。
  • 【養正教育】先認漢字還是先學拼音
    遊銘鈞:倡導者以為識漢字難,學了注音字母,特別是拉丁化的拼音符號以後,可以解決識字難的問題。記者:這麼說,兩位是旗幟鮮明地反對從拼音入手學習漢字了?那麼現在有人倡導小學生可以用「拼音文字」作同音替代,還引導他們閱讀純拼音字母組成的文章和報紙。你們對此有何評價?
  • 孩子1歲多開始讀繪本,到6歲依然大字不識,原來是細節沒到位
    結果家長回簡訊說,孩子有閱讀習慣,從一歲到現在,已經保持五年了,是當刷牙洗臉一樣的習慣。這下輪到我納悶了。一個已經讀了近五年書的孩子,怎麼依然大字不識?後來和寶媽詳聊,才知道原因。原來,媽媽從來沒有用手指著漢字讀的習慣(簡稱「指讀」),導致寶寶對繪本上的字直接無視,難怪孩子不識字。
  • 小學階段,提倡先認漢字,再學拼音,原因是什麼?
    但是我們對於小學都有這樣一個疑問,那就是小學階段先學拼音還是先認字?或許2019年之後,我們應該改變一下思路了。在我們的印象當中,上小學雖然是一段比較歡樂的時光,但是在讀書這個問題上,卻難倒了不少的人呢。小學的教育首先要從認字開始,我們剛剛接觸到漢字的時候,哪裡知道這些漢字該怎麼讀呢,於是在小學課程上面,每個漢字都會標註相應的拼音。
  • 不識拼音 自創《漢字密碼字典》 7旬翁18年勵志夢
    西安78歲老人倪天新不改初心,花費畢生心血,18年磨一劍,自創國內首本《漢字密碼字典》。患有耳聾的他,只想幫聾人。 西安78歲老人倪天新不改初心,花費畢生心血,18年磨一劍,自創國內首本《漢字密碼字典》。患有耳聾的他,只想幫聾人。 18年夢不改 不識拼音編字典 昨日上午,倪天新背著布包,顫悠悠地來到報社。沉甸甸的一本《漢字密碼字典》,738頁,120萬字,匯聚了老人18年的努力和心血。 「我不懂拼音,但我看書看得多。」他患有先天性耳聾,因為家貧,小學沒畢業就輟學了。
  • 7旬翁18年勵志夢 不識拼音自創《漢字密碼字典》
    西安78歲老人倪天新不改初心,花費畢生心血,18年磨一劍,自創國內首本《漢字密碼字典》。患有耳聾的他,只想幫聾人。   18年夢不改 不識拼音編字典   昨日上午,倪天新背著布包,顫悠悠地來到報社。沉甸甸的一本《漢字密碼字典》,738頁,120萬字,匯聚了老人18年的努力和心血。   「我不懂拼音,但我看書看得多。」
  • 廢除漢字運動真的存在?要用拼音替代漢字,簡體字由此而來
    這要從近現代歷史說起,在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間,西方的侵略加之貧窮與腐敗,很多文化人士就開始反思原因,最終他們與西方文化對比之後,把原因歸結到了漢字身上。」,劉半農更是表示「漢字不滅則中國新文化無望」,有文化的人都這樣說了,沒文化的人自然也沒話可說,於是這場運動最終確實實現了初步的成功。
  • 「學不學拼音?什麼時候學最合適?」——李堂主談閱讀(10)
    假設我們舉行一個辯論賽,辯題就是:「孩子到底什麼時候開始學拼音、識漢字最合適?」我想,辯論過程一定很激烈、很熱鬧,肯定辨不出個子醜寅卯!
  • 認完字再學拼音輕鬆簡單
    幾千年中國古代教育,已經證明,幼兒完全不需要拼音,就能完成識字課程。(現在也有無數家庭教幼兒識字幾千,也是不學拼音就完成了。)       那麼,拼音是幹啥用的呢?       可憐小小孩童,大字不識幾個,一入小學,先被這一大堆符號弄糊塗了,怎能不懼怕學習呢?       用了那麼多時間精力,逼著孩子死記硬背記下來,打擊了孩子的學習興趣。而最最關鍵的——輔助識字的效果呢,卻並不見多麼突出和紮實。
  • 古代沒有「拼音」,古人是如何認識漢字的?老祖宗的方法讓人佩服
    而想要學習中國文化,就必須要精通漢字。我國漢字發展的歷史非常悠久,最遠可以追溯到倉頡造字。經過多次的演變,才發展成為如今的漢字。現今的漢字看似簡單,實則非常深奧。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都中國的漢字種類很多,比如多音字、形近字、近義字等等,想要徹底的區分他們實屬不易。現在的人們基本上通過拼音來認識漢字,這是最簡單直接的方法。
  • 先識字再學拼音,濟南育秀小學實行15年了!效果槓槓的
    六易其稿17年經驗實現「滿校書迷」為何育秀小學的孩子們學拼音能輕鬆過關?原來,他們用的教材《誦讀識字》是「先學漢字,再學拼音」。記者看到,《誦讀識字》教材分為兩冊,第一單元均為漢字的識認,直到第五單元學習了400多個漢字才開始學習拼音。目前,省內外有幾十所學校參與這項實驗,該實驗「不挑學校、不挑老師、不挑學生」,均達到了「半年會識字、一年能讀書」的目標。
  • 先學漢字後拼音,啟蒙教育的理性回歸
    其中最重要的變化是,學拼音不再是語文第一課,學生們將從簡單漢字學起繼而過渡到學拼音。平時,筆者多次聽小學一年的語文老師抱怨:「學語文先教拼音真讓人搞不懂,為何不從簡單的漢字開始呢?」「漢字是表意文字,應當先教一些簡單的漢字再學拼音吧。」當時,筆者只用「教無定法」來搪塞,實際上心裡早就認可他們的說法。其理由有三:   符合兒童智力發展的規律。
  • 農村這句俗語「鬥大字不識一升」, 裡面的意思你懂嗎?
    其實在如今教育已經顯得尤為重要了,可是在農村中依舊有讀不上書,不過在小編的外公家,雖然也是地處農村,但是平原終究是比山裡的孩子教育條件好的,外公家那一個小村子已經很重視教育了,不過在父輩中就像農村中所說的「鬥大字不識一升」,那如何來看管孩子呢?
  • 教幼兒識字,先學漢字還是拼音?
    我們想認識「天」這個漢字,就需要把「天」的形音義都掌握了,三個中間缺少了一個,就不能算做認識這個字。再來看一下漢語拼音。要想學會拼音,需要認識26個拼音字母以及四個聲調,同時還要會讀準聲母、韻母、聲調、雙字母等,最終能整體認讀音節。學會前面說的這些之後,看到拼音「tiān」之後,你就會讀了。
  • 新版小學一年級語文書為什麼第一單元就是認寫漢字?
    語文已經全國統一了,都用部編語文,主編曾說:今後的語文要讓15%的孩子做不完,閱讀篇幅一定變大,題型也變大,那麼問題就來了,怎樣學呢?從一年級開始就要對這方面進行重視,如文中提問者所說:「為什麼要從漢字學起呢?」
  • 中小學生識讀繁體字?給學生增負,你的良心不痛嗎
    中小學該不該進行繁體字識讀教學?權威回復來了:①文字作為記錄語言的工具,應當便於使用。自古以來,漢字由繁趨簡的發展演變趨勢十分顯著。②有數據表明,多數人基本能夠認讀繁體字。③根據相關法律,學校教學應依法使用規範漢字。
  • 上海家長誤解小學不教拼音 催生千元拼音培訓班
    樓下,家長三三兩兩地聊天打發時間,多數是爺爺奶奶輩。為了迎接9月1日的小學生活,這些孩子都在學習拼音。為何要搶在開學前學習拼音?家長說,不是想「搶跑」,而是怕「吃虧」,更不願意當「試驗品」。上海從2004年實行「二期課改」後,將原本採用的先教拼音後學漢字的方法,改為在誦讀漢字中學會拼音。孩子一上學不學拼音就要學大量漢字的現狀讓家長非常惶恐。
  • 幼兒學拼音10:什麼叫整體認讀音節?為什麼要整體認讀?
    拼讀不出一個音節,因此只能整體讀做「知」。「zh」和「zhi」的含義是不同的:前者是聲母,後者是音節。給漢字「知」注音,不能只寫聲母zh,而要寫成zhī。可以這樣說:整體認讀音節,是指一些由特定的聲母和特定的韻母組成的不能拆分拼讀而要整體讀音的音節。下面進行分類講解。
  • 一年級期末語文考試,能考的拼音、漢字,筆順結構、詞語等全在這
    一、拼音部分一年級拼音書寫和運用是重點,下冊拼音、字音考查涉及以下幾個方面:1、字母表中的大寫字母和小寫字母的記憶,以及在查字典中的運用。2、對上冊拼音知識的回顧和鞏固,比如區分平舌章、翹舌音;區分聲母和韻母等如下圖所示:第一題根據大字字母寫小寫字母,還有的考查大寫字母的寫法,難度較大一點是給按字母表給打亂順序的字母排序。第二題一方面考查我會認的字,一方面考查平舌音和翹舌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