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眾信科IPO過會:吸引螞蟻參股,核心競爭力卻被監管質疑

2020-12-24 鳳凰網財經

文|王木青

螞蟻集團關於上市的故事並未結束。

儘管,螞蟻集團董事長井賢棟在12月15日正式對外宣布暫緩上市,但其投資的一家公司在一周前剛剛通過了科創板上市委審議。

該公司為深圳微眾信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眾信科」)。據其招股書披露,公司共有27位股東;其中的第二大股東就是螞蟻集團全資子公司雲鑫創投,其持有微眾信科9360萬股(佔總股本26%)。

然而,追溯微眾信科的股東歷史,鳳凰網財經《啟陽路4號》卻發現,這家公司不僅與螞蟻集團關係匪淺,還曾與騰訊有很深的淵源。

2018年4月,微眾金融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眾金融」)以450萬元的增資價格入股微眾信科,佔總股本0.4436%。天眼查顯示,深圳市騰訊網域計算機網絡有限公司持有微眾金融30%的股權,而微眾金融疑似的實際控制人是騰訊董事長馬化騰

但很快,微眾金融就退出了微眾信科。2019年4月,微眾金融將持有的全部股權分別轉讓給了華林青山、華林銀山 、華林綠水三家公司。與此同時,雲鑫創投又以1005.18萬元的出資額入股微眾信科,正式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

可以先後吸引螞蟻集團、騰訊參股,微眾信科背後究竟擁有何種魔力?

01業務增長趨勢放緩

「這家業務已經做很久了」,一位金融科技領域從業者表示。

微眾信科前身是2014年成立的微眾稅銀。作為一家信用科技服務商,微眾信科主要提供三類產品,分別是徵信科技、風險決策、信用科技一體化服務。招股書顯示,2017 年—2019 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為 3223.12 萬元、6935.34 萬元和 15424.04萬元,2017 年至 2019 年複合增長率達到了 118.76%。

但微眾信科高速增長的背後卻潛藏危機。

微眾信科披露,目前,業績高增長主要由於報告期初業務基數較低等,公司無法保證未來收入保持高速增長。其實,這一增速在今年已開始放緩。微眾信科披露,2020年 1-9月公司未經審計的主營業務收入為 1.15億元,同比增長 4.12%,較去年同期營業收入增速同比出現下降。

而值得注意的是,微眾信科應收帳款上升趨勢明顯。

在2017年、2018年的兩年間,公司應收帳款帳面餘額分別是1288.73萬元、2223.7萬元,分別佔當期營業收入39.98%、32.06%;到了2019年,微眾信科的應收帳款帳面餘額迅速增加至6212.24萬元,同比上漲179%,佔營業收入比重也上升至40.28%。2020年第一季度,微眾信科營業收入為3201.56萬元,應收帳款帳面餘額為6729.33萬元;按此計算,在這段時間內,一季度公司應收帳款佔營業收入的比重達到210%。

有意思的是,在微眾信科招股書中,2020年一季度,公司應收帳款帳面餘額佔應收比重僅為52.55%。對此,微眾信科解釋稱,2020年一季度的應收帳款帳面餘額/營業收入中的營業收入已經年化處理。

此外,鳳凰網財經《啟陽路4號》注意到,微眾信科應收帳款帳齡正在增長。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公司應收帳款的帳齡多集中在6個月內(含6個月);在當時,6個月至1年(含1年) 僅有7.13萬元,佔比0.55%。但到了2019年12月31日,公司應收帳款帳齡在6個月至1年(含1年)佔比就擴大至6.97%;並且有0.24%應收帳款帳齡在2年至3年(含3 年)。2020年一季度的時候,6個月至1年(含1年)的應收帳款佔比進一步擴大,達到了16.98%。

其實,微眾信科應收帳款主要來自銀行業金融機構。有業內分析人士表示,與銀行金融機構合作並不輕鬆,一些銀行由於機制流程較長,整體回款周期也比較長。

在招股書中,微眾信科也提示了公司存在應收帳款的風險。

對微眾信科而言,一些銀行客戶信用情況發生變化,公司就有可能面臨收不回應收帳款,產生壞帳的風險。進而,在業務規模快速擴張情況下,公司對運營資金的需求不斷增加。如果應收帳款不能按期收回或產生大量壞帳,流動資金短缺危機也將隨之襲來。

綜上可知,微眾信科亮眼成績的背後或存有隱患。

02核心競爭力改變?

細梳財報會發現,微眾信科在2019年經歷了冰火兩重天。在這一年,公司營業收入突破億元;但同時,其所在行業又遭遇監管鐵騎。

2019年11月,國家稅務總局與銀保監會下發《關於深化和規範「銀稅互動」工作的通知》稅總發〔2019〕113號(以下簡稱「113號文」)。

這份文件明確要求銀稅數據直連。具體而言就是,稅務部門不可以與第三方籤訂新的「銀稅互動」合作協議,而已經與第三方籤訂相關合作協議的,要轉換為與銀行或銀保監部門數據直連模式。

而這意味著,一些採用銀稅互動模式的公司展業受阻。有業內分析人士坦言,「對提供稅務數據的公司會有影響,甚至改變原本核心模式。」

而在第三輪審核問詢函中,監管就因質疑微眾信科的核心競爭力。

問詢函顯示,「113 號文」的出臺後,導致發行人稅務數據的來源從「稅務部門直獲接得」變化到「銀行提供」。在這樣背景下,發行人的核心競爭力在於稅務數據的處理分析能力還是獲取稅務數據的能力?「113 號文」出臺是否導致發行人核心競爭力的改變?

而微眾信科對此的解釋是,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在於涉稅數據的處理分析能力,而非獲取涉稅數據的能力。

不過,從公司問詢函回復還是可以看出,微眾信科業務確實受到了「113號文」的影響。

在「113 號文」出臺後,微眾信科因直連轉換而流失了一部分客戶。微眾信科披露,因直連轉換流失了3家客戶。而在報告期內,這3家客戶產生的收入共 63.51 萬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1-9月,微眾信科徵信科技業務收入較2019年1-9月減少1156.88萬元,同比下降 14.35%。

對此,微眾信科歸結兩個原因:一個是,受2家客戶新老業務合作更替影響導致徵信科技收入較去年同期合計下降 1107.99萬元;

而另一個是,疫情導致公司客戶現場展業受限,影響公司的新業務開展。其中,民營銀行和傳統金融客戶信貸投放受疫情影響增速放緩,特別是部分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業務模式的傳統金融客戶,業務受一定影響。

03前狼後虎的競爭

儘管,微眾信科算得上徵信行業細分領域的頭部玩家,但整個徵信行業仍處於初創期。

不少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在這一時期,大量徵信機構的數據來源、徵信技術以及應用場景多層重疊,這也導致徵信產品同質化嚴重。

而在這樣的背景下,微眾信科也身處於一個「前狼後虎」的競爭場。

競爭方面,微眾信科不僅要與來自徵信、金融科技、大數據科技等領域競爭玩家角逐,還要迎接來自銀行客戶的競爭威脅。

微眾信科方面表示,儘管銀行客戶基於成本收益等考慮存在採購第三方服務的慣例和需求,但仍一些銀行內部科技部門基於其人才、資金等優勢開發類似產品,逐步替代公司的產品與服務。顯然,徵信行業作為競爭性行業,隨著越來越多玩家闖入,行業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

而與此同時,微眾信科還存在依賴單一業務和客戶集中的風險。

從主營業務構成可看出,微眾信科主要依靠徵信科技服務與信用科技一體化服務。報告期內,兩類業務合計佔比均超過90%。而其中,公司核心產品徵信科技服務在2017-2019年三年間,佔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分別為97.39%、86.99%、71.10%,儘管趨勢有所下滑,但仍佔高比例。

微眾信科認為,若中小微企業線上信貸模式產生新的解決方案、競品不斷翻新,公司無法及時適應,就有可能對經營產生危機。

客戶層面,報告期各期,微眾信科來自前五大客戶的營業收入分別為 2634.69 萬元、4733.67 萬元、8490.05 萬元和 1679.84 萬元,佔各期營業收入比重為81.75%、68.25%、55.04%和 52.47%,均保持在50%以上。

而更令微眾信科頭痛的是,公司主要客戶都集中在議價能力較強的商業銀行。(爆料聯繫郵箱:finance_wz@ifeng.com)

相關焦點

  • 微眾信科:以信用科技為擎,監管沙盒為舵,發揮金融服務乘數效應
    來源標題:微眾信科:以信用科技為擎,監管沙盒為舵,發揮金融服務乘數效應 「監管沙盒」最早由英國FCA(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金融行為監管局)首創實踐,金融科技企業可以在一個較為寬容的監管環境下小範圍測試其創新的金融產品
  • 金博士種業二次闖關IPO 核心競爭力再遭質疑
    值得關注的是,上次金博士種業首次過會是衝擊創業板,此次變更成為主板。2010年金博士被否有多重原因,包括股權過於集中、產品核心競爭力不強、利潤或將進入低增長期,兩年後這些硬傷是否得以解決,仍然存在質疑。  首次過會被否 產品和客戶均無核心競爭力  金博士種業主要產品為金博士牌「鄭單958」玉米種子,利潤貢獻達80%以上。
  • 井賢棟談螞蟻IPO被暫緩後規劃:全面自審、遵從監管、落實要求
    金融虎訊 12月15日消息,在螞蟻集團IPO被暫緩一個多月後,今日,螞蟻集團董事長井賢棟在2020第四屆中國網際網路金融論壇上坡露了關於螞蟻近期的學習思考和下一步的規劃。井賢棟表示,螞蟻集團一個多月來在監管的指導下全力做好暫緩上市的善後工作。
  • 馬雲炮轟監管背後:監管曾限制螞蟻加槓桿,「IPO自銷」破壞規則
    這一次,螞蟻集團選擇支付寶獨家發售自己家的打新戰略配售基金,並且在支付寶、新聞資訊、公眾號等平臺大肆推廣,吸引投資者蜂擁而至配售基金。這五隻戰略配售基金累計募資600億,其中只有10%用於螞蟻的打新,買入基金總共不超過60億。此外,算上18個月封閉期的基金管理費,支付寶能夠因此賺到7.2億的基金銷售費用。
  • 港股ipo#螞蟻金服06688:一手4000元定價,人人有份梭哈!
    先講結論在這裡我們只會簡單的亮明觀點,沒有模稜兩可。只看結論或者不想看公司分析的到此就可以結束了。接下去不需要看!相較於「10億俱樂部」裡的其他幾家公司,螞蟻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 監管螞蟻:十六年博弈史詳解
    監管的另一顧慮在於,當風險過度集中在民營企業實際控制人身上,一旦風險暴發,會帶來怎樣的影響。接近央行的權威人士就曾表達過類似的擔憂,「螞蟻集團畢竟是一家民營企業,但又服務著如此多的用戶,如果出現較大問題,風險實際集中在一個人(馬雲)身上,帶來的影響或者說風險完全不可控。」
  • 螞蟻IPO停擺後傳:重新上市時間表與艱難的價值重估
    但對螞蟻「半年」內完成重新上市的預判,業內並不樂觀。多位市場人士認為,螞蟻重啟上市還存在較大不確定性,決定其IPO從頭來過進度的關鍵因素是小貸新規何時落地。除此之外,螞蟻集團暫緩IPO之後,重新估值幾乎成為業內人士的共識,螞蟻集團市值最終會縮水到何種地步、是否會出現斷崖式跳水成為業內持續關注的重大焦點。
  • 解構「螞蟻」:螞蟻集團的商業模式與核心能力深度分析
    體制機制優勢突出,電商基因助力技術迭代 公司層面,螞蟻集團能保持科技上的領先,核心原因在於體制機制的優勢,能吸引最優秀的人才並激發創新動力,靈活的組織架構保證技術開發的效率。螞蟻集團的服務覆蓋海量用戶,並能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定製的產品和服務。支付寶快速迭代,持續提升用戶體驗。不斷提高自動化水平,降低運營成本。螞蟻集團承襲了阿里巴巴強大的運營能力,阿里巴巴的電商平臺擅於網際網路流量運營和營銷活動策劃,從引導電商平臺客戶從 PC 端向移動端的轉移、快速佔位直播營銷、雙十一大促等成功案例可見一斑。運營能力是移動網際網路進入存量時代的核心競爭力。
  • 螞蟻鏈:螞蟻集團的夢想還是IPO精益工程?
    三、區塊鏈開啟新增長象限:品牌升級,隱喻區塊鏈規模化商用轉折時刻來臨; 四、估值利器與未來市值管理核心。 展開來說。但我不會拘於順序,而會融合敘述。 從科技屬性與螞蟻發展節點開始。
  • 海象理財:後監管時代,風控將是核心競爭力
    隨後,監管及時救場,密集發布系列政策、舉措頻出並不斷穩步推進,在嚴厲整治行業亂相的同時,互金行業發展走向不斷趨於規範化、合規化、安全化。至此網貸行業進入了後監管時代,並有了明晰的前進方向。 海象理財認為,後監管時代來臨,風控將是網際網路金融最根本性的核心競爭力,誰做得好,誰在以後的市場上就有優勢。這是近期行業專家關於互金行業發展方向的判斷。
  • 螞蟻集團IPO,萬億新故事的開頭
    來源 | 億歐網文丨顧彥 小北 王方玉 梁希理編輯丨楊旭然本文核心觀點1.螞蟻集團數度傳聞上市,如今終於成真;2.從螞蟻金服到螞蟻集團,其背後的業務邏輯是從金融公司到科技公司主要聚焦以「BASIC」(區塊鏈、人工智慧、安全、物聯網和雲計算)為核心的解決方案。另外,近年來螞蟻金服還加快在海外布局。在支付寶的巨大光環下,人們對螞蟻金服的印象一直都是金融公司。但其實早在2017年,當時的螞蟻金服CEO井賢棟就提出,螞蟻金服的定位是做科技公司。
  • 螞蟻集團旗下證券類、金融服務類機構將迎證監持續強化監管
    螞蟻集團12月27日表示,會在金融管理部門的指導下,成立整改工作組,全面落實約談要求,規範金融業務的經營和發展。約談螞蟻集團,有這些主要內容央行副行長潘功勝介紹,近期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等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對做好相關金融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
  • 經濟日報評螞蟻被二次約談:在加強監管中規範發展
    據經濟日報消息,繼首次約談1個多月後,金融監管部門將再次約談螞蟻集團。這表明規範平臺經濟發展已刻不容緩,也再次表明監管部門加強監管、促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的嚴肅態度和堅定決心。約談是為了更好發展。
  • 安旭生物科創板IPO過會 需說明海外醫藥監管對公司ODM和OBM外銷...
    原標題:安旭生物科創板IPO過會,需說明海外醫藥監管對公司ODM和OBM外銷模式的影響   11月3日,上交所發布科創板上市委2020年第94次審議會議結果公告
  • 高價羊奶粉功效存「隱藏面」 澳優乳業核心競爭力遭質疑
    更重要的是,其發展模式對銷售端的看重,是否會造成研發創新端的不足;奶源基地全部建於海外,是否會造成市場對「假洋奶粉」的牴觸,都是市場持續關注的問題,也是澳優不得不面對的問題。股價緣何「跌跌不休」?圖片來源:澳優官方微信公眾號不過,第三方獨立研究機構透鏡公司研究創始人況玉清認為,澳優旗下佳貝爾特的中國官網與全球官網的宣傳信息不一致,可能與國內外對於企業產品宣傳、信息披露的監管和法律環境有關係。
  • 螞蟻回應約談:嚴格遵從監管要求 阿里巴巴:將積極配合監管部門調查
    1、市場監管總局依法對阿里巴巴集團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新華社北京12月24日電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根據舉報,依法對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並有消息稱,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將於近日約談螞蟻集團,督促指導螞蟻集團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落實金融監管、公平競爭和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等要求,規範金融業務經營與發展。
  • 螞蟻馬雲最新上市消息:螞蟻會否重蹈中石油後轍?
    馬雲演講的要點是:中國金融沒有系統性風險,因為「沒有系統」;不能因為P2P就把整個網際網路金融都否定了;目前金融監管的水平不行,思想落伍,在管上面太用力,阻礙金融創新;創新難免犯錯,應該給出容錯空間,監管太嚴會導致不發展,而不發展本身也是風險。總結他的中心思想就是傳統金融不行,未來還是要靠螞蟻這樣的金融創新,所以希望對螞蟻的監管放鬆。要求放鬆對螞蟻的監管才是馬雲的核心訴求。
  • 兩萬億螞蟻集團來了,江蘇這5家公司會不會火?
    據統計顯示,A股螞蟻集團概念股約共有40餘只,其中,中國人壽、中國人保和新華保險三大保險公司直接參股螞蟻集團,合計持股1.72%;間接參股螞蟻集團的有綠地控股、張江高科、巨人網絡、健康元等;螞蟻集團參股公司股權的包括恒生電子、衛寧健康、朗新科技等;此外,財通證券、創業慧康、申通地鐵、和晶科技等公司與螞蟻集團有業務合作。
  • 螞蟻集團落實監管要求!支付寶「清空」銀行存款產品
    支付寶上的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其實並不是螞蟻的存款產品,而是螞蟻和銀行合作推出來的產品,且大部分合作的對象是中小銀行。對於用戶們質疑的安全性問題,只要是存款產品,50w內都是受到國家存款保險制度保障的,就算銀行破產也會全額賠付,但要是超過了一定金額,出現了問題,這個還真不好說,畢竟之前「原油」事件還歷歷在目。
  • 主要收入來源均為信貸業務,監管新規逼近,螞蟻、陸金所、京東數科...
    作為主要股東參股跨省經營網絡小貸業務的小貸公司不得超過2家,或控股跨省經營網絡小貸業務的小貸公司數量不得超過1家。這條規定將導致擁有兩家小貸公司的螞蟻集團必須有所調整,監管要求網際網路運營平臺和註冊地一致,且即使銀保監會批准其跨省經營,也只能保留1家。第二,網絡小貸應堅持小額、分散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