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毛澤東《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

2021-01-07 黨史頻道

原標題:通 過 報 紙 加 強 黨 和 群 眾 的 聯 系

核心閱讀

1948年毛澤東發表的《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圍繞如何通過報紙加強黨和群眾的聯繫這一重要問題,提出了讓群眾了解黨的政策、善於把黨的政策變成群眾的行動、注意改進報導策略和宣傳方式等觀點,是一篇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經典文獻,對我們今天學習踐行習近平新聞思想,進一步做好新時代黨報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和啟發意義。

1948年4月2日,毛澤東途經晉綏邊區時,對《晉綏日報》和新華社晉綏分社編輯人員發表了重要談話,談話的內容主要圍繞無產階級黨報如何加強黨和群眾的聯繫展開,是一篇標誌著我黨對無產階級黨報性質、作用、任務、文風等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認識成熟、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經典文獻。

通過報紙讓群眾了解黨的政策

在談話中,毛澤東指出了無產階級黨報的作用與使命,「報紙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黨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工作任務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廣泛地同群眾見面」,從而讓廣大群眾了解、知曉,進而認同、擁護與支持黨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

毛澤東認為,黨的方針政策是為人民利益服務的,通過報紙讓群眾認識到黨的政策和自身利益的一致性,從而團結起來,為自己的利益奮鬥,是黨報宣傳的應有職責。由此出發,他指出黨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不僅要讓領導幹部知道,還要讓廣大群眾知道,因此,要通過黨的報紙或刊物進行實事求是宣傳黨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他還針對群眾不了解土改政策這一情形,指出報紙、電臺都應當發表、廣播這一政策,以便讓群眾了解、知悉這一政策。他認為只要群眾了解了黨的方針政策,在執行過程中,就會「齊心來做」,就能夠把黨的政策落實好,貫徹好。他還用打仗作比喻,指出要打勝仗,不光幹部要齊心,戰士也需要齊心。「陝北的部隊經過整訓訴苦以後,戰士們的覺悟提高了,明了了為什麼打仗,怎樣打法,個個磨拳擦掌,士氣很高,一出馬就打了勝仗。」

然而,並非所有的黨員幹部都認識到了通過報紙讓群眾了解黨的政策的重要性,比如有的黨員幹部就認為黨的政策只要黨的領導人知道就行,不需要讓群眾知道。毛澤東批評了這一錯誤認識,他嚴肅指出這「是我們的有些工作不能做好的基本原因之一」。他認為,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天天做群眾工作,天天講群眾路線,主張革命要依靠人民群眾,反對只靠少數人發號施令,但實際上,有些同志不懂得發揮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以至於「群眾路線仍然不能貫徹」,「只靠少數人冷冷清清地做工作」。他反問道:「不讓大家知道要做的是怎麼一回事,應當怎樣做法,這樣,大家怎麼能動起來,事情怎麼能夠辦好?」他指出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就要進行群眾路線教育,而辦報紙就是進行群眾路線教育的辦法之一,「把報紙辦得引人入勝,在報紙上正確地宣傳黨的方針政策」;「通過報紙加強黨和群眾的聯繫,這是黨的工作中的一項不可小看的、有重大原則意義的問題」。

善於把黨的政策變成群眾的行動

既然通過報紙加強黨和群眾的聯繫,是黨的工作中一項不可小看、有重大原則意義的問題,那麼,在辦報過程中如何做到這一點呢?概括說來,就是通過報紙宣傳,「善於把黨的政策變成群眾的行動」,具體而言,毛澤東提出了三點建議。

第一,「教育群眾,讓群眾知道自己的利益,自己的任務,和黨的方針政策」。在這方面,毛澤東特別強調辦報要認真,要靠大家來辦,靠全體人民群眾來辦,靠全黨來辦,不能「只靠少數人關起門來辦」。他舉了一個小例子,說報上經常有錯別字,如果採取群眾路線的方式,發現了錯別字,就把全報社的人員集合起來,不講別的,專門就如何消滅錯別字這件事,講清楚錯誤的情況、發生錯誤的原因、消滅錯誤的辦法,要大家認真注意。這樣講上三次五次,錯別字的問題一定能夠解決。他還特別指出,「小事如此,大事也是如此」。

第二,要「善於使我們的每一個運動,每一個鬥爭,不但領導幹部懂得,而且廣大的群眾都能懂得,都能掌握」。毛澤東認為這也是黨的工作犯不犯錯誤的根本界限。他指出,當群眾還不覺悟的時候,我們要進攻,那就會犯冒險主義的錯誤;而當群眾要求前進的時候,我們不前進,那就會犯右傾機會主義的錯誤,其結果必然失敗。他還特別強調,「我們的報紙要好好地宣傳這些觀點,使大家都能明白」。

第三,「向群眾學習」,「使自己成為有經驗的人」。毛澤東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黨的力量的源泉,因此,「報紙工作人員為了教育群眾,首先要向群眾學習。」毛澤東認為,報紙工作人員向群眾學習,既可以採取「參加一個時期的群眾工作,參加一個時期的土地改革工作」的方式,也可以採取「多聽多看群眾運動的材料,並且下工夫研究這些材料」的方式。這樣就會慢慢把別人的經驗變成自己的,慢慢使自己的實際知識豐富起來,使自己成為有經驗的人,也才能夠把報紙工作做好,能擔負起教育群眾的任務。

改進報導策略和宣傳方式

毛澤東指出:「共產黨員如果真想做宣傳,就要看對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說、談話、寫字是給什麼人看,給什麼人聽的,否則就等於下決心不要人看,不要人聽。」「射箭要看靶子,彈琴要看聽眾,寫文章做演說倒可以不看讀者不看聽眾麼?」由此出發,他認為報紙必須改進報導策略和宣傳方式,才能真正做到加強黨和群眾的聯繫。

毛澤東以《晉綏日報》為例,分析了它在加強黨和群眾聯繫方面的經驗和教訓。他指出《晉綏日報》在1947年6月的地委書記會議以後,「內容豐富,尖銳潑辣,有朝氣,反映了偉大的群眾鬥爭,為群眾講了話,我很願意看它」。毛澤東所說是指《晉綏日報》發起的解放區新聞戰線的反「客裡空」運動。在這場運動中,《晉綏日報》要求自己的工作人員「勇敢地嚴格地認真、負責、大膽地揭發客裡空和比客裡空更壞的新聞通訊及其作者」,對自己採寫的報導失實之處作自我檢查與批評,並提出把肅清「客裡空」與檢查端正領導作風結合起來。毛澤東認為,這一時期《晉綏日報》有很大進步,因為報導內容「充分地反映了群眾運動的實際情況」,加強了黨和群眾的聯繫,群眾很容易接受。

但是,1948年1月之後,《晉綏日報》「卻有點洩氣的樣子,不夠明確,不夠潑辣,材料也少了,使人不大想看」。之所以會出現這個問題,是因為《晉綏日報》在反「客裡空」運動的同時,又發生了「左」的錯誤傾向,片面強調「走貧僱農路線」,導致報導中出現了說大話、說空話、說瞎話的現象,不能真實反映廣大群眾的心聲,也造成了廣大群眾對黨的路線綱領、方針政策的隔膜。幸運的是,這一情形被黨中央迅速察覺而得到糾正。對此,毛澤東指出,「過去的工作有成績,但也有缺點」,現在作一次全面的總結,「就會做出更大的成績來」。

要改進報導策略和宣傳方式,關鍵在於對於黨的工作,對於群眾的事業,採取實事求是的分析態度。毛澤東指出:「有的人把過去的工作看得毫無成績,認為完全錯了。這是不對的。這些人沒有看到,黨領導了那麼多的農民得到土地,打倒了封建主義,整頓了黨的組織,改進了幹部的作風,現在又糾正了『左』的偏向,教育了幹部和群眾。這不是很大的成績嗎?」他指出,我黨過去發生「左」的傾向,主要是因為沒有經驗,沒有經驗,就難免犯錯誤。「從沒有經驗到有經驗,要有一個過程」;「沒有這樣一個過程,大家是不會知道的」。這也反映出毛澤東一貫堅持的實事求是的辯證分析問題的立場。

要改進報紙報導策略和宣傳方式,還必須改進文風。毛澤東指出,要提倡「生動的,鮮明的,尖銳的,毫不吞吞吐吐」的辦報風格,拉近與廣大群眾的聯繫。他認為,這也是共產黨人追求的報紙風格,是革命戰爭年代無產階級應有的戰鬥風格。他希望《晉綏日報》保持過去的優點,努力做到尖銳、潑辣、鮮明、認真。他強調指出,「要教育人民認識真理,要動員人民起來為解放自己而鬥爭,就需要這種戰鬥的風格」。

毛澤東的這篇談話已經過去70年了,今天重溫這篇談話,我們依然能深切感受到它所蘊含著的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光輝。這對我們今天學習踐行習近平新聞思想,進一步做好新時代黨報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和啟發意義。

相關焦點

  • 毛澤東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談話的背景、價值及意義
    來源:《青年記者》2018年3月上 1948年4月2日,毛澤東在當時中共中央晉綏分局所在地山西呂梁興縣蔡家崖,對分局機關報《晉綏日報》採編人員和新華社晉綏總分社記者作了一次談話,史稱《毛澤東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亦即「4·2談話」。
  • 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的報紙宣傳思想
    這些話語,出自1948年4月2日毛澤東在晉綏解放區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所作的重要談話。這次關於新聞宣傳的談話,是與當時正在轟轟烈烈進行的土地改革運動有密切聯繫的。在這次談話中,毛澤東指出了報紙的作用與使命,有的放矢地對新聞宣傳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指正,並提出了改進報導的策略和正確的宣傳方式。
  • 孕育有生力量 彰顯晉綏情懷
    12月22日上午,專程從外地趕來的山西省晉綏文化教育發展基金會理事長林炎志以及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段曉飛、副理事長馬小鳴、援醫助學負責人段翔,呂梁學院黨委副書記劉自強,呂梁學院晉綏新聞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劉守文、常務副主任常志剛,中共石樓縣委副書記孟利,清華大學黨委學生部副部長冉銳和在清華大學就讀的15位山西籍學子,來到清華大學李兆基科技大樓,參加「精準扶貧與基層治理」學生社會實踐調研座談暨晉綏基金會向呂梁學院捐贈儀式
  • 考辨|毛澤東與斯特朗的著名談話,究竟是在什麼時間進行的
    斯特朗(也曾譯作史特朗)因毛澤東《和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談話》這一篇光輝文獻而家喻戶曉,更因談話中提出的「原子彈是一隻紙老虎」、「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和「真正的力量不在於反動派,而在於人民」等一系列著名論斷而博得「紙老虎女士」的雅號。
  • 毛澤東1948年五臺山的「求籤」故事
    ,一路北上,當天傍晚到了山西興縣的蔡家莊,這裡是晉綏軍區的所在地。毛澤東坦然一笑,「你送的臘肉,我一直吃到楊家溝哩!」  這時,李井泉也上前同毛澤東親切握手、相互問候;人們陸續下車後,在賀龍指定人員的引導下,一起向村中走去。  賀龍和李井泉繼續守候在村口,等著迎接周恩來和任弼時等人。  1948年3月26日,毛澤東在蔡家莊聽取了賀龍和李井泉的工作匯報後,十分風趣地說:「你們不是說我瘦了麼?
  • 毛澤東推薦話劇《前線》及其產生的影響 (2)
    他1948年10月在西柏坡對華北記者團發表談話時說:「搞『客裡空』是會受處罰的。有些資產階級的記者是靠拍馬屁吃飯的。在我們黨內,有沒有喜歡別人吹拍的戈爾洛夫呢?有的。你批評他,他不高興,你給他吹吹拍拍,他高興了。因此,『客裡空』還有點地位,因為黨內還有資產階級影響,『客裡空』還能靠這點殘餘吃飯。
  • 紀念毛澤東逝世44周年 重溫毛澤東經典詩詞
    武會娜 文/圖 2020年9月9日10時許,在李燕校長帶領下,駐馬店市第十三小學全體教師齊聚大會議室,共同緬懷我們偉大的領袖毛澤東同志。我們將永遠銘記,毛澤東的偉大,不僅在於他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集政治家、思想家、戰略家、革命家、軍事家、詩人和書法家於一身的偉大人物,更因為他改變了中國、發展了中國、強大了中國。
  • 李慶英:適應新時代創造新理論——重溫毛澤東讀蘇聯 《政治經濟學...
    毛澤東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過程中發表過兩次談話,集中體現了他對中國思想界「歷史使命」問題的深刻思考,其中的一些獨到見解對於當今中國思想界「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更好地履行肩負的「歷史使命」,仍有重要的思想價值和借鑑意義。
  • 重溫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
    在這兩個紀念日疊重的今天,我們重溫《學習》,對我們深入了解毛澤東的《學習》光輝思想很有意義,對於我們汲取智慧營養更加堅定跟黨走的信心很有意義,對於我們更好地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更好地結合很有意義。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重溫毛《改造我們的學習》的光輝思想內涵,我們將會獲得新的理論啟示。
  • 毛澤東與紅中社
    毛澤東在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後,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紅色中華社首任主筆由中央執行委員會內務人民委員周以慄兼任。他與毛澤東相識很早,曾協助毛澤東創辦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紅中社初創時期負責日常編輯工作的王觀瀾曾回憶:「毛澤東同志從開始就很關心紅色中華社的工作,他很信任周以慄同志,通過周以慄來領導報社工作。」
  • 草帽詩社|傳承紅色精神,重溫革命初心|緬懷偉人毛澤東
    9月9日是偉大領袖毛澤東逝世四十四周年紀念日,草帽詩社組織詩友和文化志願者赴薊州區東二營鎮高崇波建立的毛澤東紀念館開展「尋訪偉人足跡,感受革命精神;弘揚紅色精神,重溫革命初心」愛國教育主題活動。邦均馮雅齋書苑的馮建國先生現場潑墨書寫:弘揚紅色精神,重溫革命初心」。民俗專家丁連舉老師現場作詩並蘸墨揮毫。中小學生們向偉人致少先隊禮。期間,大家以詩歌朗誦、聽紅歌、講革命故事等形式向偉人致敬,重溫革命歷史,傳承紅色精神。
  • 毛澤東和他的三位美國朋友:他們怎樣評價毛澤東
    7月15日,毛澤東正式邀請斯諾到他的窯洞裡談話。毛澤東全面分析了國際形勢,指出可以結成一個反侵略、反戰爭以及反法西斯的世界同盟。毛澤東的談話,開宗明義、簡潔有力,一下子就抓住了斯諾的心。在接下來的數天裡,兩人的話題深入而廣泛,包括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論持久戰、統一戰線問題、戰略戰術問題、組織和武裝民眾問題、內政問題、中共同共產國際以及蘇聯的關係等。
  • 重溫誓詞 心情依然激動
    今晨升旗儀式過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的黨員及工作人員,在抗戰館的「獨立自由勳章」浮雕前敬獻鮮花 攝/記者 崔毅飛重溫入黨誓詞、唱響革命歌曲、向抗戰烈士敬獻花籃、寫下對黨說的話、在需要的地方幫助他人……今天,北京各處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教育活動,黨員們用實際行動,向黨的生日致敬!抗戰館黨員重溫入黨誓詞今天,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紀念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迎來參觀高峰。近期每天接待團體近百家,日均參觀人數近6000人次。
  • 毛澤東:考試可以交頭接耳
    毛澤東在進入「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年齡之際,在領導「反修」日理萬機的緊張時刻,親自編輯自己的詩詞選集,除了有以此為特殊武器,推進反修鬥爭的現實考慮,從刪除若干自認為詩味不足的作品入集的嚴謹看,顯然兼具詩人的傳世意願。(胡喬木在1980年代主持編輯《毛澤東詩詞選》時曾說過,毛澤東詩詞較之文章,更有望傳世。毛身後幾十年的演變,印證了這個判斷。)
  • 官僚主義是人民民主的大敵——重溫毛澤東反對官僚主義的論述
    官僚主義是人民民主的大敵——重溫毛澤東反對官僚主義的論述 ◎ 梁 柱 2013年09月09日10:26  來源:紅旗文稿
  • 【資料推介】《抗戰日報》
    《抗戰日報》是由原《五日時事報》《新西北報》《黃河日報》等報合併而成,最初為四開四版,三日刊,是晉綏邊區第一張鉛印報紙。報社初建時,沒有社長,由總編輯趙石賓負責報社工作。1940年11月,廖井丹調任報社社長。《抗戰日報》初創時設有編輯委員會,委員會由中共晉西區黨委宣傳部和報社負責人組成。
  • 延安時期朱德六十大壽: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寫賀詞
    之前的11月26日《解放日報》即發表了中共中央祝賀朱德六十壽辰的祝詞和《朱德將軍年譜1886—1946》。 中共中央及各中央局,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彭德懷、林伯渠、劉伯承、鄧小平、賀龍、聶榮臻、葉劍英等為朱德六十大壽題詞、撰文、致電,以示祝賀。 毛澤東的題詞是:「朱德同志六十大壽人民的光榮」。 劉少奇的題詞是:「朱總司令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