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時分,清華園寒意料峭。12月22日上午,專程從外地趕來的山西省晉綏文化教育發展基金會理事長林炎志以及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段曉飛、副理事長馬小鳴、援醫助學負責人段翔,呂梁學院黨委副書記劉自強,呂梁學院晉綏新聞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劉守文、常務副主任常志剛,中共石樓縣委副書記孟利,清華大學黨委學生部副部長冉銳和在清華大學就讀的15位山西籍學子,來到清華大學李兆基科技大樓,參加「精準扶貧與基層治理」學生社會實踐調研座談暨晉綏基金會向呂梁學院捐贈儀式。
清華大學
段曉飛主持活動。左起:段翔、孟利、馬小鳴、林炎志、段曉飛、劉自強、劉守文、常志剛。
參加座談的清華學子們都來自三晉大地
活動由段曉飛秘書長主持,他講到了基金會多年來在晉綏老區扶貧濟困、捐資助學的公益活動;講到了去年基金會與呂梁學院等共同主辦「紀念毛主席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70周年」活動在新聞界的影響;特別講到了晉綏情懷……
郝超凡向大家介紹情況
「家鄉治理能力現代化」、「山西能源革命」實踐支隊隊長、清華大學學生三晉文化交流協會會長郝超凡,用ppt形式向大家介紹了這支隊伍成立的背景、實踐環節、預計成果及未來展望。
劉丹宇介紹「晉心鄉情」實踐支隊。
與會者觀看ppt演示內容
劉丹宇是2018年基金會在「晉綏情·陽光助學公益活動」中捐助獎勵的石樓籍清華大二學生,也是「晉心鄉情—赴山西省貧困縣探微精準扶貧政策與舉措實踐支隊」支隊長,她用ppt形式向大家介紹了「晉心鄉情」實踐支隊。講到了對家鄉石樓縣這片紅色熱土的牽掛,特別說到作為貧困地區的學子,渴望回家鄉搞調研,為扶貧攻堅做些有益的工作。
孟利介紹石樓縣精準扶貧情況
孟利副書記,圍繞從團中央到石樓縣掛職以來在思考石樓有什麼?缺什麼?做什麼?從紅色資源、綠色資源、金色資源;從產業轉型、教育投入、創業引領、宣傳推廣等方面匯報了石樓縣在脫貧攻堅過程中,以小切口、大縱深的戰略思維所做出的努力,並代表縣委、縣政府歡迎清華大學的同學赴石樓縣進行調研。
學生們發言並提出問題
同學們在發言中各抒己見,即提出了問題,也談了對社會實踐、對貧困地區教育、對大學生自身價值的看法。
劉守文介紹近年來《晉綏日報》研究工作。
劉守文主任介紹了對《晉綏日報》研究的成果,以及這些年帶領師生志願者們,搜集、研究、整理、編撰,潛心下功夫,努力出精品,使《晉綏日報》電子版和文獻資料有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劉自強感謝基金會多年來對呂梁學院的關愛
劉自強副書記說到,感謝基金會給予老區這所學院的特別關愛!晉綏情懷與我們風雨同舟,倍感溫暖!從去年在中國人民大學共同舉辦全國性會議到今年的編撰出版合作,基金會兩次捐款,雪中送炭。這次與基金會合作共同出版的《晉綏日報》文獻第一輯為六冊,共300餘萬字,對中國新聞史學界是個貢獻!
林炎志給學子們上了一堂生動的社會實踐教育課
林炎志理事長做總結髮言,他答疑解惑,深入淺出,吸引了這些清華園的學子們。他似乎接續了去年在人民大學主旨演講「對執政的成熟」課題,從晉綏根據地的歷史地位,回顧了中國共產黨從血與火的鬥爭中艱苦奮鬥的歷程。在引導即將奔赴老區進行調研的清華學子,思考貧困地區如何擺脫貧困問題時,他建議要從交通、通訊、電網方面著手,關注當地自有資源及人才匹配方面的問題。他舉了古今中外的例子,讓人茅塞頓開……他期望清華大學山西籍的學子們,培養深沉的人民情懷,將自己的理想抱負和家鄉發展之間建立起緊密的關係。
段曉飛和林炎志說到新一期《紅色晉綏》簡報刊登了今年赴呂梁捐資助學活動。
與會清華學子見證了基金會向呂梁學院「晉綏新聞與文化研究中心」捐款40萬元的善舉,每人都得到了基金會贈送的《紅色晉綏》簡報和《晉綏遺魂》優盤。
林炎志、劉自強分別代表基金會與呂梁學院籤署捐贈協議。
在清華大學李兆基科技大樓前。前排左起:常志剛、劉守文、劉自強、林炎志、段曉飛、馬小鳴、段翔、孟利;二排左起:張俊宇、尹昊萱、李哲、郝超凡、劉丹宇、杜傑、賈喻婷、冉銳;三排左起:王悅綸、孫宇濤、李明鍇、郭仲康、張震宇、李葦杭、張宇琦、範喆恆。
★請關注請轉發我們一起正能量!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