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對著某一對象造作業行的時候,比如發嗔恨心,當然這個對象可以是動物、人、天道、抑或聖賢、羅漢和菩薩、以及佛等,那麼造就業力所獲得的業果,也是會隨著這些相應的對象,由輕往重的變化,這就好比咱們用力打出一拳,以同樣的速度和力度,如果打在不同的對境上,比一塊泡沫板和木板上、或牆壁、還有鋼鐵板上,拳頭所要承受到的痛楚和傷害,肯定是不一樣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常常在經典上看到嗔恨動物的果報,往往只是來世在遇到對方的時候,僅會出現諸如不投緣、或產生違逆障礙、以及仇怨等關係,而當我們嗔恨的如果是佛菩薩諸聖賢的話,所要面臨的果報將會更嚴重。
在我們因為向牆壁或鋼鐵板揮出拳頭後,而造成傷害時,到底是不是牆壁、抑或是鋼鐵板的錯呢?事實上我們之所以揮拳的動因並不是由它們促成的,我們揮起拳頭砸向它們之後,它們更沒有因此而發起報復,所以,相信再愚昧的人,也會想明白這揮拳的第一因,其實是我們的自心,而承受傷痛的也是我們自身,這些都是自因自果的緣故,並不是什麼牆壁或鋼鐵板所造成的,但為什麼直到現在還有那麼多人,會誤以為在我們造業後,如若造作惡業所承受的惡果報,是天眾佛菩薩的懲罰,而因修持善業而享受的福報,也是天眾佛菩薩的恩賜?
顛倒的見地,讓我們把諸佛菩薩想像成如同這世間的威勢權管制者一樣,而忘失了自心能造作善惡萬法,自然也就能成就諸般福德智慧了,一切都是自性本來就具足的,如果能夠在因明上去通達這些道理的話,也就會明白「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的真正意義所在了,所謂的「修行」還會那樣的深不可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