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中的這個「堡」字,為啥我總讀不對

2020-12-19 盼達對外漢語

這是個漢語學校,我們專注

中文教學、漢教證書培訓、漢碩考研輔導

『分享資訊、項目整合』歡迎你來

開始今天的知識分享之前,小編先請大家做幾道題:

1.革命舊址「瓦窯堡」中的「堡」怎麼讀?

A. bǎo B. bǔ C. pù D.bǔ

2.北京地鐵6號線車站「十裡堡」中的「堡」怎麼讀?

A. bǎo B. bǔ C. pù D.bǔ

3.蘇格拉首府「愛丁堡」中的「堡」怎麼讀?

A. bǎo B. bǔ C. pù D.bǔ

答案是:BCA

你答對了幾道?

有同學會問:明明是同一個字,為啥到了地名裡,讀音就這麼五花八門?

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研究研究這個不一般的「堡」字。

「堡」是一個多音多義字,也是常見的地名用字,但是其讀音常讓人感到困惑,很難準確把握。

放眼國外,我們會發現歐洲很多歷史悠久的城市都帶有「堡」字,如「愛丁堡、布蘭登堡、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堡)、斯特拉斯堡」等,其中「堡」無一例外都讀「bǎo」。這可以說是意譯(城堡)加音譯(詞尾「burg」)的結果。

眼光轉回國內,我們注意到很多村鎮都以「堡」命名。

歷史上著名的瓦窯堡(陝西子長縣)。它以瓦窯堡會議而知名,留下了「瓦窯堡革命舊址」。在課堂上或是電視裡,我們常常聽到的是「瓦窯堡(bǎo)」。然而,此讀法實際上並不正確。根據1985年國家語委、國家教委、廣播電視部制定並發布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的用例說明,這個「堡」字的正確讀音是「bǔ」,取的是「有城牆的村鎮」(泛指村莊)之意。

上:瓦窯堡(圖片來源:新華網)

下:愛丁堡山上的城堡(圖片來源:VisitScotland)

小編瞎猜:讀音不一樣,除了音譯等問題,有沒有可能是為了區分一下不同的建築風格呢?

《辭海》中,對「堡」的解釋有三條:

1.讀bǎo,泛指軍事上的防禦建築,如「堡壘」「碉堡」「城堡」「橋頭堡」;

2.讀bǔ,指集鎮(《新華字典》的解釋是「有城牆的村鎮」),常見於西北地區的一些地名,如「吳堡縣」(陝西)、「柴溝堡」(河北)、「堡鎮」(上海崇明);

3.讀pù,通「鋪」,本為驛站,今多用於古驛道邊上的地名,如「十裡堡」(北京)。

其實,根據音韻學的解釋,「bu」和「pu」在古音中原本相同,只是後來由於濁音清化才產生了異讀。

再舉一個例子。用機場所在地起名,是中國大部分機場的慣例。由於機場一般處在遠離城市的郊區,原本是農村用地,許多機場名帶有濃厚鄉土色彩,如貴州貴陽龍洞堡機場、新疆烏魯木齊地窩堡機場。有趣的是,這兩個「堡」讀音不同。依據當地習慣,第一個讀bǎo;第二個讀pù。

這兩個機場都是交通樞紐,地位非常重要。可是外地人看到後往往一頭霧水,因為他們實在分不清到底是該念「bǎo」,還是「bǔ」,抑或是「pù」?

雖然有人認為公共場所名稱不必一味追求「高大上」,追求響亮、好聽,但是至少要讓公眾易於辨讀和交流。難怪現在社會上有人提議,要改一改這些帶有「硬傷」的名稱呢!

如何對待地名中的多音字?究竟是按照名從主人的原則來延續各地約定俗成的習慣讀音,還是按照方便大眾、利於交流、與時俱進的理念整合讀音?這確實是頗費思量的問題。

小編說

這樣看來,還是做食物的「堡」比較乖巧,雞腿堡吉士堡豬柳蛋堡牛扒堡,「堡」的讀音都一樣……嗯,今天下班要不要吃個漢堡?

(改編自2019年8月21日《語言文字報》文章《「堡」做地名怎麼讀》,作者:貴州財經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錢偉;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晉北地名趣談:口、臺、堡、屯、營、皂等名稱的來歷
    因此,大同地區有許多地名與長城有關。在長城的關隘及重要通道,地名都帶有「口」字,現在這些關口大多為村鎮。如大同市新榮區有助馬口、拒門口、鎮川口等;天鎮縣有小磨口、榆林口、白羊口等;左雲縣有大河家口、黑土口、西黃土口等,大同市西邊的右玉縣還有著名的殺虎口。
  • 北京這些地名真是怪,外地人一聽就懵,第一次就念對的不多
    北京是我除了家鄉外,生活最久的城市。逛不完的景點,數不清的文化展覽,吃不夠的美食,北京生活每一刻都充滿著驚喜。從上大學的時候起,一到了周末就喜歡到處逛,但卻遇到了不少尷尬時刻——就是這個地方明明標著漢字,但是為什麼發音這麼奇怪?
  • 在大連住,喃們不想知道大連那些地名為啥叫這名~~~~
    有幾種說法:一、大連的地形像古代人們出門時背的錢袋子,這個錢袋子叫「褡褳」,大連由「褡褳」諧音得來。二、大連的近海有許多小海灣,連接起來形成了大連灣,大連是由大連灣得來的。後來就當作村名,甘井子是老工業區,20世紀30年代,即興建化工冶金等工廠開採石灰石,修建鐵路碼頭,人口隨之增加,1945年11月甘井子區政府成立。同樣在「倒鴨子事件」中被網友記住的還有革鎮堡。
  • 【專家觀點】漢字簡化中的地名用字簡化
    然而,出於種種原因,現行地名中還不可避免地殘存著若干繁簡字問題,就其表現形式大致分為五種情況:第一,已被廢止的繁體字——原已收入《簡化字總表》,本不該繼續在地名中使用的繁體字形。例如,硃(zhū),已簡化為「朱」,而湖北省嘉魚縣硃砂鄉一直用繁體的「硃」;迴(huí),已簡化為「回」,而江西省九江縣馬迴嶺鎮,沿用「迴」至今。
  • 琅琊是臨沂 蘭陵是棗莊 古代地名為啥那麼好聽
    一部紀錄片中的古代地名紀錄片《中國》的《南渡》裡,講述了一個與司馬睿和王導有關的故事。彼時,內有「八王之亂」,外有異族入侵的晉朝,一直在風雨中飄搖,長期的混戰給晉朝帶來了無可挽回的重創。目前曝光的紀錄片內容中提到,對形勢感到失望的王導,認為江南是個能給他和晉朝皇室後裔司馬睿帶來無儘可能的地方,他勸說好友司馬睿南下。
  • 我國3個最具鄉土氣息機場名,各帶一個「堡」字,你都念對了嗎?
    中國漢字博大精深,據稱漢字數量大約近十萬個,看到這個數字,難怪老外說世界上最難學的就是漢語了,即使從小學漢語長大的中國人,一生也少把十萬個字全讀得一字不差。在我國眾多機場中,就有3個帶「堡」的機場名,因同字不同音,而讓人很容易讀錯。
  • 鹽場堡的由來,「堡」字怎麼讀,生活在蘭州的你知道這些典故嗎?
    鹽場堡:這個地方產鹽,顧名思義稱之為鹽場,但事實是這樣嗎?別說還真有這種說法,明代「鹽場堡」北面石門溝和小溝內富孕鹽滷,當地居民很早即熬製成鹽在當地出售,久而久之,這裡便成了鹽的交易場地,因此得名鹽場堡。
  • 泌陽縣地名特殊讀音
    也就是說,自宋至今,泌陽之「泌」一直就是這個讀音。因此,在這塊熱土上休養生息的人、從這裡走出去發展、創業的人,以及現在和曾經在這裡工作和戰鬥過的人,都知道這個地名的讀音。「堡」字,在《現代漢語辭典》中,注音為bao、bu和pu,說明用於地名時讀「bu。」同時,用於地名發「pu」音時,等同於「鋪」。
  • 厝、寮、塭……說說潮汕地名中這些特殊用字
    例如: 粵東閩語與閩南方言的其他地區一樣,稱房屋為「厝」,因而地名中就有很多叫「厝」的。這個「厝」雖然古漢語中也有,但是放置的意思,如我們熟知的《列子·愚公移山》:「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但在在福建、廣東,卻成了閩方言的特徵詞。
  • 地名來歷:為什麼地名中帶「陽」字的很多,而帶「陰」字的非常少
    含「陽」字的地級市分布圖截止2020年5月,中國(不含港澳臺)333個地級行政區中,共有23個含「陽」的地級市;2348個縣級行政區中,有108個含「陽」的地名。而含「陰」的地級行政區數量為零,含「陰」的縣級行政區僅有9個,呈現地名中的陽盛陰衰現象。【地名中的陽盛陰衰】
  • 南京的十二生肖地名 以「羊」字開頭的羊地名有十個
    原標題:南京有「羊山」「羊山頭」還可鑽「羊角尖」 導讀:從地名來看,南京人最喜歡的是龍,僅以龍為第一個字的地名就多達196個。第二喜歡的是馬,馬地名也突破了100個,達到135個。南京最少的生肖地名是兔,只有一個兔地名。
  • 為什麼福建的很多地名都喜歡用這個字,外人一般不知道它的意思!
    來過福建的朋友會發現福建的很多地名都喜歡用一個字,那就是厝(cuo,第四聲)字,比如葉厝、平潭石頭厝、閩南紅磚古厝、孫厝、田厝、下厝、內厝等?這是為什麼呢?如果你不是一個福建人,真的很難能理解這個漢字的意思,那厝字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厝,本是一個象形字,它是山崖,太陽和水的象形。
  • 「夼」這個字在煙臺威海的地名裡常出現,它是啥意思?
    眾所周知,以使用頻率為標準,漢字可以分為常用字和生僻字。大和川,本身都屬於常用字,但兩者組合在一起,就成為一個生僻字「夼」(kuang)。當然,生僻不生僻,是分地區而言。在全國範圍內,「夼」算是生僻字,但在膠東半島尤其是煙臺和威海兩地,「夼」在地名中的出現頻率相當高,當地人幾乎沒有不認識的,因此在膠東半島這個範圍內,算是一個常用字了。
  • 全國65個政區地名中含有「寧」字,但「寧」字意義不同
    在小時候常聽長輩們講起「國要安寧,人要康寧」,盼望生活安寧,健康長壽,是老百姓永遠不變的夙願,這也是我國許許多多地名使用「寧」字的原因。翻開中國地圖,仔細查看行政區域地名後,竟發現多達65個地名中含有「寧」字,下面介紹「寧」字的幾個特殊意義。
  • 不知為啥我不喜歡「管」這個字,女兒生活中面臨的一切都是輔導
    幾乎每個媽媽都擅長「嘮叨」,在嘮叨中我學會了怎麼做事,還讓我和媽媽的心聯結在一起回想起幼時,媽媽總是「嘮叨」著我,先怎麼做,再怎麼做,又怎麼做……在一遍遍地嘮叨中原來媽媽們都這樣細心,什麼都會想在前面,什麼都不放心女兒,事事操心,事事力為且做得很細緻;女兒只是按照媽媽的要求去做好就是了。
  • 「Gédì」「Gédì」 ,東莞這個地名的讀音改了!
    近期南城街道社會事務局來函反映市民對地鐵2號線廣播中蛤地站的普通話讀音存在異議建議核實更改相關讀音市軌道公司求證東莞市民政局地名委員會辦公室證實「蛤地」的正確讀音為「Gédì」終於今天從東莞市軌道交通有限公司獲悉東莞地鐵2號線蛤地站
  • 中國有很多地名都帶有「州」字,這個字有啥含義?為何非用不可?
    熟悉中國地理的人一定知道,在中國劃分的各省市中常常會出現帶有「州」字的地名。其中比較著名的有杭州、蘇州等地。在中國古代的成語中也經常出現這個字,比如大意失荊州等等,那麼這個字有什麼特殊的含義嗎?為什麼地名非用它不可呢?
  • 【學霸貼】英國常見地名知多少
    先看看視頻裡的英國人怎麼糾正美國人讀英國常見地名。英國腔,是融入英國社會,尤其是英格蘭社會的必過門檻,當然,蘇格蘭、威爾斯和北愛爾蘭的口音我們不在此討論,哪怕英格蘭的鎮與鎮之間,都是不同的口音,這個再正常不過了,估計當地人也難以區分清楚。在英格蘭,地方口音最重的兩個應屬於 Liverpool accent 和 Newcastle accent。
  • 琅琊是臨沂,蘭陵是棗莊……古代地名為啥那麼好聽?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18日電(記者 上官雲)古代的地名有多好聽?最近,這個熱門紀錄片《中國》裡的話題登上熱搜。  有人感嘆,原來彼時南京叫做「建鄴」;還有網友驕傲地提到「洛陽一直是洛陽」「邯鄲一直是邯鄲」。  那麼,古代的那些地名有什麼講究?
  • 地名學有什麼用——牛汝辰《中國地名掌故詞典》序
    這個地區的地名大部分是用藏語命名的,把「河」稱「曲」,如「娘江曲」;把「山口」稱「拉」,如「色拉」;把「地方」稱「隅」,如「門隅」「洛隅」;把縣一級地方行政區劃單位稱「宗」,如「中隔宗」 「德讓宗」等,無疑說明這裡是中國領土。但當時的印度政府卻公然違反「名從主人」這一原則,無理地向我國提出領土要求。這些事實說明,地名研究工作是關係到國家主權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