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漢語學校,我們專注
中文教學、漢教證書培訓、漢碩考研輔導
『分享資訊、項目整合』歡迎你來
開始今天的知識分享之前,小編先請大家做幾道題:
1.革命舊址「瓦窯堡」中的「堡」怎麼讀?
A. bǎo B. bǔ C. pù D.bǔ
2.北京地鐵6號線車站「十裡堡」中的「堡」怎麼讀?
A. bǎo B. bǔ C. pù D.bǔ
3.蘇格拉首府「愛丁堡」中的「堡」怎麼讀?
A. bǎo B. bǔ C. pù D.bǔ
答案是:BCA
你答對了幾道?
有同學會問:明明是同一個字,為啥到了地名裡,讀音就這麼五花八門?
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研究研究這個不一般的「堡」字。
「堡」是一個多音多義字,也是常見的地名用字,但是其讀音常讓人感到困惑,很難準確把握。
放眼國外,我們會發現歐洲很多歷史悠久的城市都帶有「堡」字,如「愛丁堡、布蘭登堡、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堡)、斯特拉斯堡」等,其中「堡」無一例外都讀「bǎo」。這可以說是意譯(城堡)加音譯(詞尾「burg」)的結果。
眼光轉回國內,我們注意到很多村鎮都以「堡」命名。
歷史上著名的瓦窯堡(陝西子長縣)。它以瓦窯堡會議而知名,留下了「瓦窯堡革命舊址」。在課堂上或是電視裡,我們常常聽到的是「瓦窯堡(bǎo)」。然而,此讀法實際上並不正確。根據1985年國家語委、國家教委、廣播電視部制定並發布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的用例說明,這個「堡」字的正確讀音是「bǔ」,取的是「有城牆的村鎮」(泛指村莊)之意。
上:瓦窯堡(圖片來源:新華網)
下:愛丁堡山上的城堡(圖片來源:VisitScotland)
小編瞎猜:讀音不一樣,除了音譯等問題,有沒有可能是為了區分一下不同的建築風格呢?
《辭海》中,對「堡」的解釋有三條:
1.讀bǎo,泛指軍事上的防禦建築,如「堡壘」「碉堡」「城堡」「橋頭堡」;
2.讀bǔ,指集鎮(《新華字典》的解釋是「有城牆的村鎮」),常見於西北地區的一些地名,如「吳堡縣」(陝西)、「柴溝堡」(河北)、「堡鎮」(上海崇明);
3.讀pù,通「鋪」,本為驛站,今多用於古驛道邊上的地名,如「十裡堡」(北京)。
其實,根據音韻學的解釋,「bu」和「pu」在古音中原本相同,只是後來由於濁音清化才產生了異讀。
再舉一個例子。用機場所在地起名,是中國大部分機場的慣例。由於機場一般處在遠離城市的郊區,原本是農村用地,許多機場名帶有濃厚鄉土色彩,如貴州貴陽龍洞堡機場、新疆烏魯木齊地窩堡機場。有趣的是,這兩個「堡」讀音不同。依據當地習慣,第一個讀bǎo;第二個讀pù。
這兩個機場都是交通樞紐,地位非常重要。可是外地人看到後往往一頭霧水,因為他們實在分不清到底是該念「bǎo」,還是「bǔ」,抑或是「pù」?
雖然有人認為公共場所名稱不必一味追求「高大上」,追求響亮、好聽,但是至少要讓公眾易於辨讀和交流。難怪現在社會上有人提議,要改一改這些帶有「硬傷」的名稱呢!
如何對待地名中的多音字?究竟是按照名從主人的原則來延續各地約定俗成的習慣讀音,還是按照方便大眾、利於交流、與時俱進的理念整合讀音?這確實是頗費思量的問題。
小編說
這樣看來,還是做食物的「堡」比較乖巧,雞腿堡吉士堡豬柳蛋堡牛扒堡,「堡」的讀音都一樣……嗯,今天下班要不要吃個漢堡?
(改編自2019年8月21日《語言文字報》文章《「堡」做地名怎麼讀》,作者:貴州財經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錢偉;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