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用「象帝之先」描述道的誕生,究竟什麼意思呢

2020-12-17 酒歌說文

道德經第四章 象帝之先

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銼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誰之子,象帝之先。

在第一章講述道的概論,第二章講述萬物相對,第三章講述君王之道之後,老子或許感覺意猶未盡,在第四章又重新返回到道的本義,對於道進行深入探討,從天道,帝王道回到起點,描述道的存在。

道是空虛的,但又是用之不竭的。他深如無底之洞,卻又包容萬千,是萬物的起源(有點科幻片中黑洞的味道)。 挫掉其鋒芒,消極掉各種內在外在紛爭,隱蔽掉所有光芒, 一切幽暗深邃而又確實存在(還是黑洞)。不知道道是誰孕育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萬物存在之前,道就已經存在了。

說的真好!

如果單看第一章,道可以為玄之又玄,虛之又虛。說了半天,還是讓人摸不著頭腦。道到底什麼?而本章就是以原始宇宙觀去闡述了那些看不到摸不著但又能實際感覺到存在的事物(老子也只是感覺到,但也無法用言語表達)。當然現在的科技發達了,我們往往以科學的名義卻否定一些唯心主義觀點。在一定程度上,唯物主義確實有他的實用意義,但唯物主義最大問題就是一切以事實為依據,所謂眼見為實耳聽為虛。那麼你認為看見的就是真的嗎,你聽到的就是假的嗎?

唯心並不是狹義的唯精神論,而是類似王陽明的「天人合一」,在觀察的同時,用心去體會其中的原理法則,從外象去感知內在,而不是冷漠的描述事實現象。而唯物也非單純以現象定結論,而是在各種結果中尋求共性,追求真理之所在。最終兩者殊歸同途。

不要去否認你所沒看見,所不知道的,拿著唯物主義做藉口否定那些不曾發現的事實,你或許可以用科學來解釋一切。但現在科學的結論就是永遠不變的真理嗎?當相對論推翻狹隘物理定律時,我們才發現牛頓有其局限性,當量子物理學出現悖論,一隻半死不活的貓就讓傳統的你否定了其實用科學性嗎?

不管你信與不信,道就在哪裡,無生無滅。他什麼都不是,卻是通行萬界的基本法則。當大家還在為「三體」中的黑暗森林叫好的時候,道無言無色,靜靜的觀察世間一切變化。

相關焦點

  • 48帛書《老子》第四章 道衝,而用之又弗盈也
    真正的《老子》已經被全新解碼了,你還抱著《道德經》讀嗎,兩千多年的錯誤 該正本清源了,那些「玄之又玄」的解讀可以結束了。一個叫玲玲 的小夥伴問我,我們今天為什麼要學《老子》呢,《老子》和今天的我們有什麼關係?
  • 它,用之不盈,萬物之宗,和光同塵,是誰?象帝之先
    第四章原文: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甲本第一句是道盅,而用之又弗盈也。先說這個盅字,說文皿部:盅,器虛也,王本中的衝字,是盅之假字也。「衝」在這一章中的意思,可以理解為衝和謙虛,虛而不滿。
  • 老子所言不「虛」——道衝,而用之又弗盈也
    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誰之子也,象帝之先。解讀心得:以往看《道德經》的時候,不但經文深奧晦澀,有時候,就連解《老》的書也都看不懂(我至今如此)。看到的往往是很虛幻的表述,讓我覺得難以理解。心裡說這《老子》到底講了個神馬呢!果然是應了那句「玄之又玄」啊。
  • 什麼是道?老子為什麼假設道存在?
    比如,有人要問什麼是道?要回答這一問題,我們需要將老子經文中所有的相關論述做一番審查,看看作者本人關於道究竟說了些什麼。我們所給出的答案裡不應當有老子所界定範圍之外的內容。這是我們學習和研究老子思想時必須要遵守的一個原則。那麼,老子的經文是如何論述道的呢?老子開篇就講「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說的究竟是什麼?由此揭密老子的「道」
    並且,道不是唯一的,不是一成不變的,它無處不在,存在於天地萬物中。道生天地,又蘊含在天地間。由此可見,被現當代音樂領域所頻頻提及的「大音希聲」,其實並不是在說音樂,或者並不像表面那樣只是在說音樂,而是在說道。那麼,道究竟是什麼,「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又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 老子的「無為」,究竟是什麼意思?
    老子的「無為」,究竟是什麼意思?老子的「無為」,並非無所作為,而是以有為之法入無為之境。在「上善若水」一章中,老子用水的形象說明了這種「無為」的境界。「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水近於「道」,也就是近於「無為」之境,而水是「善利萬物」的,這其實就是一種「有為」,但是「不爭」,讓人不覺得自己存在的意義。就是「無為」。
  • 老子說的「道」到底是什麼意思?它即是實存之物,又是萬物的規律
    老子哲學的中心觀念是「道」,他的整個哲學系統都是圍繞著「道」而展開的,所以又被稱為道家哲學,老子是先秦道家學派的創始人。那麼老子哲學所推崇的道究竟是什麼呢?下面居士我從三方面來解釋老子之道。一、道是一種實存之物老子認為,道是真實存在的。
  • 《道德經》首句究竟是什麼意思?天人合一順應自然規律視為道
    道德經是一本上古著作,而且作者就是我們都所熟知的老子。然而道德經當中的第一句話,就給我們大家出了難題。哪怕是到了現在目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都是一個未解之謎。而這一句究竟是什麼呢?就是非常出名的:「道可道非常道。」這句話的意思產生了很多的歧義,而就在北宋之前主要是存在著三種說法。
  • 老子的道到底是什麼?
    1.老子所說的「道」就是他所說的「道」。聽著這是一句廢話,實則不然,因為老子也是「強為之名」,就是勉強給它取個名字叫「道」。因為,依靠我們人類的感官系統無法感知「道」,也就是說「道」無法看見,無法聽見,摸不到,當然更聞不倒,只有在「致虛極,守靜篤」的情況下才能隱隱約約體悟到。想想,讓你把一個大家都沒見過的東西描述出來,確實很難。
  • 究竟什麼是「道」?
    就哲學含義的「道」而言,人們通常認為老子之「道」,是指宇宙的最高範疇,是一種形而上的本體或實體。不過,老子對於「道」,其實並沒有給出明確的定義和界說,只是進行了各種描述和形容。比如,老子似乎把「道」視為「物」。
  • 老子說不敢為天下先是什麼意思
    不敢為天下先,首先得明白這個天下先是什麼意思?老子曰,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看見沒,老子原話就是無為而無不為才是天下先呀。那麼無為而無不為是什麼呢?都說了無為是一,有為是二。兩者同出,異名同謂是三,天下先就是三。
  • 什麼是無為而治,道究竟是什麼,「科學」才是真正闡釋老子的道
    老子,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他的《道德經》上下五千言,文意深奧,包涵廣博,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老子主張無為而治,那麼到底什麼才是無為而治呢,作為現代人又該如何去理解老子的思想呢,以下從幾個方面去細談。
  • 穀神不死|《老子——道的詩》
    玄牝的門戶啊,就喚作天地之根。 天地間的一切綿綿出自其間,證印著那地方的存在,以生為用,永不停竭。  原文:1、這裡的原文全部根據馬王堆帛書本《老子》甲乙本而定,與今本文字不同,應留意。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2、我們說過,老子喜歡拿天下的水來喻道。上次說天下的水都流到淵裡面去了,這次說,天下的水都來自同一個谷。上次講的是天下萬物的去處,「淵兮似萬物宗」,這次講的是天下萬物的來處,「是謂天地之根」。來處和去處,都是指的同一個地方,去處喻為淵,來處喻為谷。淵和谷都是特指的那淵和那谷。
  • 寵辱若驚|《老子——道的詩》(十三)
    其實,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為我有此身,假如,我無此身,那麼我又有什麼可以擔心的呢?         所以呀,假若有一人,可以把己身看得比天下還重要,那麼就可以把天下寄託給他。假若寵之為下,是說寵不重要,處於下,那麼就必須指明什麼是上,才算圓滿,否則就是突兀。寫文章不會這麼寫。當然沒有。所以不是。這句順解,點出寵辱相隨,因此得之若驚,失之若驚。為後面翻新,做鋪墊。 何謂貴大患若身?
  • 解密《道德經》:老子所說的「道」,原來是這個意思!
    解密《道德經》:老子所說的「道」,原來是這個意思!「道」,是老子提出的概念,既然是概念,那麼就是通過文字來定義命名,然後通過文字來描述,這樣,老子所提出的「道」才能被世人理解認知、然後接受。那麼,老子的道,如果用語言文字來表達描述,應該怎麼去解釋呢?首先,學習道德經第一點你應該有這樣的認識,就是不要僅僅把它當作哲學理論來研究,否則的話,你學習道德經就永遠不可能入門,而只能在門外觀看。老子不是僅僅給大家講道理,而是闡明宇宙萬物的真相,什麼真相呢?
  • 為何說老子的「道」不是玄學?它對我們人生的幫助大到你想不到
    這可以先從《道德經》裡的第4章說起:「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誰之子,象帝之先」。這句話的意思是:「『道』看似無用,但它的作用卻是無限的。『道』的源頭是非常深遠的,它就像是萬物的祖宗一樣。『道』是看不見的、貌似不存在,但實際上確實存在的。
  • 讀《道德經》第四章:道是什麼?給你本章正本清源的解讀
    讀《道德經》,每個人都最想知道「道」究竟是什麼,結果老子在第一章開頭拋出「道可道,非常道」之後,卻說起了「有」和「無」,接下來又講聖人以無為治國。第四章老子終於講到「道」了,我們一起來看看老子怎麼說。01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給出我的釋義。
  • 老子「道」的哲學: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無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在「絕聖棄智」、「絕學無憂」、「孔德之容」、「曲則全」、「希言自然」、「企者不立」等篇章中一直宣說「德」在人道中的重要性,其實老子意在說明,最高的「德」就是「道法自然」的體現,所以老子在這章解釋了什麼是宇宙本源的「大道」,什麼是「道法自然」。
  • 孔子怎樣描述老子的「無為」
    其中提到孔子曾用三句話描述老子的「無為」,就是:「不為而成,不言語而有信,不管理而自運行」。按照規律做事還是有為,怎麼能稱為「無為」呢!只有沒有作為,才能稱為「無為」。對「無為」深層次的理解是,別人看不到他的作為,也就是別人認為他沒有作為,他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別人。這才是「無為」。我們先看一看,「道」是怎樣「無為而無不為」的。由此可以比出,「無為」之人是怎麼做的。
  • 道德經:老子說的道究竟是什麼?認識大道體悟大道,人生才更完整
    道德經是2500年前春秋時代的老子所著,被稱為萬經之王。我們要學習道德經,除了要了解老子其人和老子其書的基本常識,還要先老子其道做一個簡單的了解。在逐章解讀道德經之前,我們今天就先來探討一下老子其道。2000多年來,人們對老子所說的道的含義眾說紛紜,可以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