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24)母親像一棵樹,父親像一座山

2021-01-17 瀟湘晨報

在我的意識中,母親像一棵樹,父親像一座山。他們教給我很多樸素的、為人處世的道理。

1

我出生在哈爾濱市一個建築工人家庭,兄妹五人。為了撫養我們五個孩子,父親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到外地工作,每月把錢寄回家。他是國家第一代建築工人。母親在家裡照顧我們五個孩子的生活,非常辛勞。母親給我的印象像一棵樹,我當時上學時看到的那種樹——秋天不落葉,要等到來年春天,新葉長出來後枯葉才落去。

當時父親的工資很低,每次寄回來的錢都無法維持家中的生活開支,母親就向鄰居借錢。她有一種特別的本領,那就是能隔幾條街借到熟人的錢。我想,這是她好人緣所起的作用。儘管這樣,我們因為貧困還是生活得很艱難,五個孩子還是經常會挨餓。

一次,我小學放學回家走在路上,肚子餓得「咕咕」叫,正無精打採地往家趕時,看到一個老大爺趕著馬車從我面前走過。一股香噴噴的豆餅味迎面撲來,我立即向老大爺的馬車看過去,發現馬車上有一塊豆餅。我本來就餓,再加上豆餅香味的刺激,當時只有一個念頭,拿著豆餅填飽肚子。我趁著老大爺不注意,拿起豆餅拔腿就跑。

老大爺拿著馬鞭一直在後面追我。我跑進家裡,他不知道我一下子跑入了哪間房子了。我心驚膽戰地躲在家裡,可沒想到他還是找到了我家。

「你看到一個偷我豆餅的小孩沒?」老大爺問我母親。

母親對發生的事全然不知。老大爺就把事情的經過給母親詳細說了一遍,然後蹲在地上沮喪地說:「我是農村的莊稼人,專門替別人給城裡的人家送菜,每次送完菜,沒有工錢,就得到一塊豆餅,可沒想到半路上豆餅被一個學生娃給搶了,可憐我家裡還有妻子和孩子,就靠這點豆餅充飢……」

母親聽完後,立即命令我把豆餅還給了老大爺。他大約走了十幾米遠後,母親突然喊住了他。母親將家中僅剩的幾個土豆和窩頭送給了他,老大爺看到玉米面做的窩頭時,就像一個從未見過糧食的人一樣,眼睛放亮,一邊不停地說著感激的話,一邊流著眼淚。

母親回到家時,我以為她會打罵我,可她沒有,她要等到所有的孩子都回來。

晚飯後,她讓我將自己的行為說了一遍,然後才嚴厲地教訓我:「如果你從小就不明白一個人絕不可以做哪些事,我又怎麼能指望你以後是一個好人?如果你以後不是一個好人,當母親的又能獲得什麼安慰?」

2

當時我家雖然非常窮,但母親還是非常支持我讀書,窮日子裡的讀書時光對我來說是最快樂的。家中買菜等事都由我去做,只要剩兩三分錢,母親就讓我自己留著。我拿著這些錢去看小人書。《紅旗譜》在同學那裡借來讀過後,才知道還有下冊,上下兩冊加起來一塊八毛多一點,我非常想看這本書的下冊。當時正讀中學,我下了很大的決心才鼓起勇氣去找母親要錢。

那天下午兩點多,我來到母親做工的小廠。進去一看,原來母親是在一個由倉庫改成的廠房裡做工。廠房很熱,每個人都戴著厚厚的口罩,空氣中飛舞著棉絮,母親戴的口罩上、頭髮上、臉上、眼睫毛上也都是棉絮。

我一直不知道母親在這樣的環境下工作,見到母親,本來想找她要錢的我,一時竟說不出話來。

母親說:「什麼事?說吧,我還要幹活。」

「我要錢。」

「你要錢做什麼呀?」

「我要買書。」

「梁嫂你不能這樣慣孩子,能讓他讀書就不錯了,還買什麼書呀!」母親的工友紛紛勸道。

「他呀,也只有這樣一個愛好,讀書反正不是什麼壞事。」母親說完把錢掏給了我。

拿著母親給的錢,我的心情很沉重。當時我心裡很內疚,因為母親在那裡工作了兩年多,我一次都沒有去看望過她,也沒有錢孝敬她,我懷著這樣的心情用母親給的錢給她買了罐頭。

母親看到我買的罐頭反而生氣了,然後又給了我錢去買書,那時我就擁有了完整的《紅旗譜》和《播火記》。

這件事給我的印象很深,以致參加工作後我的第一件事就是花了二三十元錢,給母親買回所有款式的罐頭和點心。母親看著我買的禮物淚流滿面,她把這些罐頭擦得很亮,整整齊齊地擺在桌子上。

3

母親最令我感動的事發生在三年自然災害期間。當時因為我們家裡小孩多,所以政府給了我們家一點糧食補貼。月底的最後一天,家裡一點糧食都沒有了,母親就拿著飯盆將幾個空麵粉袋子一邊抖一邊刮,終於刮出了一些殘餘的麵粉。母親把它做成了一點疙瘩湯,然後在小院子裡擺上凳子。

我們正在吃飯的時候,來了一個討飯的。這是一個留著長鬍子的老人,他看著我們幾個孩子喝疙瘩湯的時候,顯得非常饞。母親給他端來洗臉水後,又給他搬凳子,把她那份疙瘩湯盛給了他,而自己餓著肚子。

這件事被鄰居看到後,不知是誰在開會時講了出來,說我們家糧食多得吃不完,還在家中招待要飯的人。從這以後,我們家就再也沒有糧食補貼了,可我母親對這件事並沒有後悔,她對我們說,你們長大後也要這樣。

我現在教育我的學生也經常這樣講:少寫一點初戀、鬱悶,少寫一點流行與時尚,多想一下自己的父母,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都不了解,談何了解天下。

最後我想說,愛是雙向的。只有父母對孩子的愛,沒有孩子對父母的愛,這種愛是不完整的。父母養育孩子,子女尊敬父母,愛是人間共同的情懷和關愛。

《黨員文摘》/《此心未歇最關情》

【來源:七一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26)母親的書
    部|我和我的父母(3)父母這麼懂事,你不愧疚嗎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4)母親沒有「朋友圈」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5)孝順有時就是裝傻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6)我的農民黨員母親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7)我是怎麼跟父母和解的
  •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40)不是每一步都在計劃中
    部|我和我的父母(4)母親沒有「朋友圈」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5)孝順有時就是裝傻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6)我的農民黨員母親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7)我是怎麼跟父母和解的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8)背著嶽父去旅行
  • 祁連山管護員:「一棵樹」一群人守護一座山
    受訪者供圖中新網青海海北1月5日電 題:祁連山管護員:「一棵樹」一群人守護一座山作者:李雋 吳萍北坡的雪山冰川養育了河西走廊,南麓的雪山融水成為柴達木北緣部分城鎮和綠洲的生命之源——這就是祁連山。圖為管護員的工作日常。
  • 一座山,一棵樹,一群人,一條路
    有人說,最初的往往是最終的6年前我揣著大學錄取通知書一步步跳脫出奇臺縣七戶鄉平頂村坑坑窪窪的村道向山頂那棵孤榆揮揮手轉身走入了夢想中的「大世界」沒想到在外求學、工作的2000多個日夜裡令我魂牽夢繞的竟是自己當初急於掙脫的那座山、那棵樹
  • 一棵大樹的故事,祝福永遠的父親,因為有你我有了全世界
    時光流轉,今年的父親節如期而至,年年相似的日子,卻不覺中父親已經漸入老境。分享一個故事從前有一棵樹,他很愛一個男孩。每天,男孩都會到樹下來,把樹的落葉拾起來,成一個樹冠,裝成森林之王。有時候,他爬上樹去,抓住樹枝蕩鞦韆,或者吃樹上結的果子。有時,他們還在一塊玩捉迷藏。
  • 母親是一棵站在歲月裡的樹
    來源:《天南地北莊河人》母親是一棵樹文/王曉宇母親是一棵站在歲月裡的樹,經風見雨,沐雪披霜每次回老家,我都會巴巴地去看老屋門前的那棵樹。老屋門前有很多樹,柳樹、榆樹、槐樹、棗樹、還有水曲柳。有人問我:「樹有什麼好看的?到處都是。」我笑,說:「不一樣的,那棵樹是母親帶著我們親手栽下的。」是的,那棵叫「水曲柳」的樹,是當年母親和我們一起親手栽下的,對於我們來說有特殊的感情和意義。
  • 「我的父親母親」主題作文點評
    母親的腰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彎的呢?兩年前,三年前,還是更多年前?不知道。我曾經問母親。母親也搖頭,笑著說自己也記不清了,為了寬我的心,緊接著又說,人老了不都是這樣嘛。母親原來是挺拔的啊,小時,我仰望她,就像仰望一棵白楊樹。
  • 父親節感懷:父愛像棵香椿樹,始終長在我心裡,每年發芽便是懷念
    數學老師的那一拳打得我疼了好幾天,也沒敢和母親說,只能自己偷偷忍著。不過讓我高興的是背痛還沒好利索,便在街口盼回了父親的身影。記得那天黃昏時分,只見父親騎著自己攢的二八自行車,風塵僕僕地馱回了一顆筆桿兒條直的樹苗。母親迎上前說這下可好了,以後開春的時候咱家就有香椿吃了。第二天大清早父親就把香椿樹苗栽在了豬圈旁邊,離家的時候特意囑咐我隔三差五別忘了給香椿樹苗澆澆水。
  • 父親節感懷:父愛像棵香椿樹,始終長在我心裡,每年發芽便是懷念
    數學老師的那一拳打得我疼了好幾天,也沒敢和母親說,只能自己偷偷忍著。不過讓我高興的是背痛還沒好利索,便在街口盼回了父親的身影。記得那天黃昏時分,只見父親騎著自己攢的二八自行車,風塵僕僕地馱回了一顆筆桿兒條直的樹苗。母親迎上前說這下可好了,以後開春的時候咱家就有香椿吃了。
  •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55)經濟危機中的父親們
    出生在溫州農村的父親,16歲就跟著親戚們外出打拼。他頭腦活,能吃苦,賺到錢後,在老家開廠,在杭州買房,也娶到村裡最漂亮的姑娘。然而,在我13歲那年,父親被騙,企業負債纍纍,債主整天上門,甚至威脅要綁架我們。變賣家產還債之後,我家到杭州的城鄉接合部租了一間小公寓。父親一個人打三份工,按時支付我和弟弟念中學的學費。在家人們眼中,父親是一個永不會被壓垮的漢子。
  • 我在生命現場遇見一棵開花的樹,席慕容
    有一次在5月坐火車經過苗慄的山間,當火車從一個很長的山洞出來以後,她無意間回頭朝山洞後面的山地上張望,看到高高的山坡上有一棵油桐開滿了白色的花。「那時候我差點叫起來,我想怎麼有這樣一棵樹,這麼慎重地把自己全部開滿了花,看不到綠色的葉子,像華蓋一樣地站在山坡上。可是,我剛要仔細看的時候,火車一轉彎,樹就看不見了。」就是這棵真實地存在於席幕容生命現場裡的油桐,讓她念念不忘。
  • 舊時光·十二 | 我的父親通過一棵桃樹迷惑了我
    ③我不知道這棵桃樹長在我家北窗外有什麼不對,我一出生桃樹就在那裡,我沒出生呢,桃樹也在那裡。我看見桃樹,就像看見後院的大李子樹、海棠樹,看見前院的柳樹、櫻桃樹,它們是我家的一部分,和那三間草房子,構成了我的童年世界。
  • 五月的愛,像是一棵月亮樹
    我仰頭,月亮出奇的白,一棵樹在悄悄地刻畫陰影。Benjamin我的心靈,已經被那麼多綠色的葉子塞滿,看到你,我想把它們編成美麗的葉環。如果有一天,你走出月亮樹,這葉環會圍繞你,我的紅紅的唇是綠葉中羞澀開放的紅梅花。
  • 一棵開花的樹,一顆開花的心
    那棵開花的樹是小院裡唯一的一棵槐樹,它開了滿樹潔白的花,在我抬頭看它的那一刻,所有的花串向我搖頭晃腦、嬌羞含笑,把最美好的一面展現在我面前。我注視著這滿樹的繁花,心裡有柔柔的波,也有深深的愧疚。我有多久沒有抬頭看天空了?我竟然連槐花什麼時候開的都不知道。
  • 我驕傲,我是一棵樹 | 緬懷著名詩人、《中國詩歌》編委李瑛
    中國當代著名詩人。曾任解放軍總政文化部部長、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中國文藝界聯合會副主席等職。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屆榮譽委員。著有近百種詩集、詩論集,長詩《一月的哀思》傳誦至今。其作品《我驕傲,我是一棵樹》曾獲1983年首屆全國詩集評選一等獎,詩集《生命是一片葉子》獲首屆魯迅文學獎詩歌獎,《我的中國》獲全國優秀圖書獎。
  •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我深愛的父親,為什么女兒要逃離
    有一本書,一部新人處女作,上市第一周即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榜,累計80周,全美銷量破百萬冊,作者因此書被《時代周刊》評為「年度影響力人物」,這本書就是《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作者,塔拉·韋斯特弗,2014年獲劍橋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
  • 我的第二故鄉——我和樹的故事(散文)
    我的第二故鄉——我和樹的故事文/彭新       記得那是上個世紀1968       這是個偏僻而又寂靜的小山村,特別之處就是村頭有棵長得又高又濃密的大樟樹,後來才知道,過去的村民們都會在自已落戶的地方種上一棵樹,或找到一棵大樹落下根來,期盼有大樹庇蔭,福佑子孫。每每有太陽高高掛起,站在大樟樹下,從山那邊徐徐吹過來的風會不停地搖動著樹梢,似乎在搬弄著長天的是非。
  • 孩子長得像父親,還是母親?最新研究發現,孩子更容易像母親
    嬰兒出生之後,家人們就會急著看他(她)長得像誰。隨著時間的推移,嬰兒逐漸長大,五官特徵逐漸明顯,這時候來判斷它像誰似乎更有說服力。等到孩子逐漸長大後,他(她)在言行舉止上像誰更加明顯。這時候你可能會好奇,孩子從父母那裡獲得的DNA鏈不是平等的嗎?為什麼孩子在性狀和行為習慣上會更像父母的某一方呢?
  • 思念一棵榆樹,想念我的母親。你還記得我們一家嗎
    我是在榆樹底下長大的。長大以後就沒有再看到過它,榆樹卻一直在心中長著,它似乎不再屬於這個世界,已經變成詩句裡的意象了。我一閉眼就能看到一棵粗壯高大的老榆樹,樹皮的裂紋裡有豔黃的榆風爬來爬去,遮天蔽日的樹冠像是巨人挈起的大傘。一串串元寶似的榆錢被風吹落,在旮旮旯旯的泥土中隨遇而安。
  • 這棵「樹」最近好火,大家說像「黃金」造的,有院子一定要種一棵
    最近很多人都往西安跑,目的都是為了看一棵樹,這棵樹栽種在西安一座名叫「觀音禪寺」的古剎內,據說要看這棵樹等預訂,目前一票難求,連外國人都爭相來看。這到底是棵啥了不起的樹呢?格調這麼高,簡直火到不行,很多網友調侃說已經火到國外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