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26)母親的書

2020-12-20 七一網

1

從小到大,我上過那麼多年學,後來又教書,和書打的交道最多,也讀過很多本書,而母親的書卻是我怎麼也讀不完的。

母親在忙完一天的煮飯、洗衣、餵豬、餵雞、餵鴨之後,就會喊我:「小春呀,去把媽的書拿來。」

我就會問:「哪本書呀?」

「那本橡皮紙的。」

我知道母親今晚心裡高興,要在書房裡陪伴我,就著一盞菜油燈,給爸爸繡拖鞋面了。

橡皮紙的書上沒有一個字,是一本「無字天書」。書裡面夾的是色彩繽紛的絲線,用白紙剪的朵朵花樣。還有外婆給母親繡的一雙水綠緞子鞋面,沒有做成鞋子,母親就這麼一直夾在書裡,夾了將近十年。

外婆早已過世,水綠緞子上繡的櫻桃仍舊鮮紅得可以摘來吃似的;一對小小的喜鵲,一隻張著嘴,一隻合著嘴。母親告訴過我,那隻張著嘴的是公的,合著嘴的是母的。母親每回翻開書,總先翻到夾得最厚的一頁。她對著一雙喜鵲端詳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地,像在專心欣賞,又像在想什麼心事。然後再翻到另一頁,用心地選出絲線,繡起花來。好像這雙鞋面上的喜鵲、櫻桃,是母親永久的樣本,她心裡的圖案和顏色,仿佛都是從這上面變化出來的。

2

母親為什麼叫這本書為橡皮紙書呢?是因為書頁的紙張又厚又硬,像樹皮的顏色,也不知是什麼材料做的,非常堅韌,再怎麼翻也不會被撕破,又可以防潮。母親就給了它一個新式的名稱——橡皮紙。

其實,這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紙,是太姥姥親手裁訂起來給外婆,外婆再傳給母親的。書頁是雙層對摺,中間的夾層裡,有時會夾著母親心中的至寶,那就是父親從北平的來信,這才是「無字天書」中真正的「書」。母親當著我,從不抽出來重讀,直到花兒繡累了,菜油燈花也微弱了,我背《論語》、《孟子》背得伏在書桌上睡著了,她才會悄悄地抽出信來,和父親隔著千山萬水,低訴知心話。

母親生活中離不了手的另一本書是黃曆。她在床頭小几的抽屜裡、廚房碗櫥的抽屜裡,各放一本,隨時取出來翻查,看當天是什麼日子。日子的好壞,對母親來說太重要了。她萬事細心,什麼事都要圖個吉利。買豬仔、修理牛欄豬圈、插秧、割稻都要揀好日子,臘月裡做酒蒸糕就更不用說了。

只有母雞孵出一窩小雞來,由不得她揀在哪一天,但她也要看一下黃曆。如果逢上大吉大利的好日子,她就好高興,想著這一窩雞就會一帆風順地長大;如果不巧是個不太好的日子,她就會叫我格外當心走路,別踩到小雞,在天井裡要提防小雞被老鷹攫去。

有一次,一隻老鷹飛撲下來,母親放下鍋鏟,奔出來趕老鷹,還是被它銜走了一隻小雞。母親跑得太急,一不小心,腳踩著一隻小雞,把它的小翅膀踩斷了。小雞叫得好悽慘,母雞在我們身邊團團轉,「咯咯咯」地悲鳴。母親身子一歪,還差點摔了一跤。我扶她坐在長凳上,她手捧受傷的小雞,自責踩到了它,又心痛被老鷹銜走的小雞,眼淚一直流,我都要哭了。

3

黃曆上一年二十四個節氣,母親背得滾瓜爛熟。每次翻開黃曆,要查眼前這個節氣在哪一天,她總是從頭念起,一直念到當月的那個節氣為止。我也跟著背:「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但每回念到白露、秋分時,不知為什麼,我心裡總有一絲悽悽涼涼的感覺。小小年紀,我就興起「一年容易又秋風」的感慨。

也許是因為八月裡有個中秋節,詩裡面形容中秋節月亮的句子那麼多。中秋節是應當全家團圓的,而我們一年盼一年,父親和大哥總是在北平遲遲不歸。

還有老師教過我《詩經 · 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白露為霜」,老師教過我那是比喻白髮。我時常抬頭看一下母親的額角,是否已有「鬢邊霜」了。

《本草綱目》是母親做學問的書,那裡面那麼多木字旁、草字頭的字,母親認不得幾個。但她總把它端端正正擺在床頭几上,偶爾翻一陣,說來也頭頭是道。其實都是外公這位山鄉郎中口頭傳授給她的,母親只知道出處都在這本書裡就是了。

母親沒有正式認過字、讀過書,但在我心中,她卻是博古通今的。

《黨員文摘》/《愛情婚姻家庭》

相關連結: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1)給「蕭山彭于晏」留點進步空間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2)母親的鼾聲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3)父母這麼懂事,你不愧疚嗎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4)母親沒有「朋友圈」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5)孝順有時就是裝傻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6)我的農民黨員母親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7)我是怎麼跟父母和解的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8)背著嶽父去旅行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9)別讓父母覺得人間不值得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10)父親和他的髮小們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11)被歲月遺忘的幸福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12)沒有點奢侈又算什麼生活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13)我給媽媽當老師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14)渺小的溫暖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15)兒子,為啥你的朋友圈變成了一條線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16)母親的話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17)父母不欠你一句「對不起」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18)最珍貴的禮物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19)百年皂莢一生情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20)母親的檔案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21)一生為她做43頂帽子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22)在瑣碎中成就自己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23)母親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24)母親像一棵樹,父親像一座山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25)最好的孝敬,是帶父母跟上這個時代

相關焦點

  •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40)不是每一步都在計劃中
    部|我和我的父母(4)母親沒有「朋友圈」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5)孝順有時就是裝傻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6)我的農民黨員母親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7)我是怎麼跟父母和解的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8)背著嶽父去旅行
  •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24)母親像一棵樹,父親像一座山
    老大爺就把事情的經過給母親詳細說了一遍,然後蹲在地上沮喪地說:「我是農村的莊稼人,專門替別人給城裡的人家送菜,每次送完菜,沒有工錢,就得到一塊豆餅,可沒想到半路上豆餅被一個學生娃給搶了,可憐我家裡還有妻子和孩子,就靠這點豆餅充飢……」母親聽完後,立即命令我把豆餅還給了老大爺。他大約走了十幾米遠後,母親突然喊住了他。
  • 中國故事100部|我和我的父母(55)經濟危機中的父親們
    然而,在我13歲那年,父親被騙,企業負債纍纍,債主整天上門,甚至威脅要綁架我們。變賣家產還債之後,我家到杭州的城鄉接合部租了一間小公寓。父親一個人打三份工,按時支付我和弟弟念中學的學費。在家人們眼中,父親是一個永不會被壓垮的漢子。所以,當父親在幾年之後傳奇般東山再起、開廠買房時,我覺得是非常順理成章的事情。從2013年開始,老家的工廠資金鍊出現問題。
  • 和母親一起「品書」
    為了樹立良好家風,傳播先進的教育理念,「學習強國」江蘇學習平臺,江蘇省教育廳教育宣傳中心(江蘇教育報刊總社)、中國江蘇網、新江蘇客戶端聯合策劃推出家教小故事系列。這些故事作者各異,有父母、有孩子,還有事件經歷者;視角有別,或談習慣培養,或談行為養成,或談民主家風。我們相信,這些情感真實、感受真切的小故事,其散發出的育人魅力,定會讓你有所思、有所得。
  • 李悟醒(九歲):我和書的故事
    教育家說:書是真理的鑰匙;文學家說:書是文學的母親;學生說:書是我們無聲的老師;我說:書是飢餓時的美餐。下面讓我給你方享一下我和書的故事吧!我家的書堆積如山,可我都將它和「啃」完了。最近,我十分「飢餓」找不到一本新鮮的書。
  • 一個孩子寫的作文《我和書的故事》,問題很多,看看怎樣修改
    一、存在的問題1、要求:寫一篇作文,是關於自己和書的故事的。要模仿書上26課或27課,分階段寫寫自己從小到大的讀書經歷,也可選自己和書印象最深的一個故事來寫。說明:這是五年級的作文,26課是冰心的《憶讀書》、27課是葉文玲的《我的「長生果」》。
  • 我的老師和我的故事
    回望我的人生旅程,這些故事如閃亮的珍珠,灑滿我的教育之路:有愛與愛的傳遞;心與心的碰撞;有「山重水複疑無路」的迷惘,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慰;有「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的校園大美;有「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人生疲憊。在今天這個咖啡飄香的美麗晚上,我更想站在學生的角度講一講我的老師和我的故事,站在一位教師的角度來感悟反思,煲一碗心靈的雞湯,與大家分享。
  • 我和書及讀書的故事
    我和一群鄉下孩子都想看,但他有一個條件,要幫他完成若干農活:或割草,或打掃衛生,或搬運東西,然後才會把籮筐搬出來。為了看書,大家熱火朝天地幹活,然後很快就享受起這些平常難得一見的好書來。那筐書比我家木樓上的書有趣多了,有的書還是文革前的兒童讀物,圖畫精美,可惜現在我只記得《鋼鐵戰士麥賢得》這一本書了。
  • 祖父、母親和我(我與新中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講故事的形式多種多樣,有的敲著小扁鼓唱打鼓金腔,有的打著簡板唱墜子書,有的抱著長長的道情筒子唱道情,也有的拍著驚堂木說評詞。不管藝人用什麼樣的形式講故事,祖父都愛聽,他就那麼盤腿往地上一坐,聽得全神貫注,常常是從開場聽到散場。  鎮上不逢集的時候祖父怎麼聽故事?他的辦法是懷揣一本唱書,請村裡一個識字的老先生念給他聽。老先生戴著花鏡,念得咿咿呀呀,祖父雙目微閉,聽得如痴如醉。
  • 莫言:我的母親
    他的母親不識字,沒有讀過書,但她教給了莫言許多優秀品質。母親,是天生的「教育家」。莫言筆下的女人、母親、土地、生命,讓人感到一種不可消滅的精神力量。謹以此文祝所有母親節日快樂!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母親莫言我出生於山東省高密縣一個偏僻落後的鄉村。5歲的時候,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艱難的歲月。
  • 重刷100遍,我發現了父母愛情的秘密…
    重刷100遍,我發現了父母愛情的秘密… 2020-12-23 12: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媽、我爸和我爸男朋友的故事:《誰先愛上他的》
    我猜大概是我們國度對於這個問題的接受能力要低得多,沒有人願意去拍(去看這部電影的評論區你就能體會到了),而且這種電影的票房大概率撲街,風險大。其實之前有部叫《女朋友。男朋友》的臺灣電影也有說這個問題,只是從側面角度來講而已,也沒有去深挖,而這部《誰先愛上他的》卻直面去講了這個問題,從「我」一個孩子的角度去講述了一段關於我媽、我爸和我爸男朋友的故事。
  • 盤點文學作品中的母親形象,這些優點我的母親都有,我卻沒感受到
    但是讀過這些文學作品中偉大、溫暖的母愛故事,往往腦海中會浮現自己母親的形象,在突然的某一刻意識到,小說中那個母親簡直和我媽一模一樣,被小說的描寫所感動,真正感受過這種母愛卻不疼不癢,甚至視母親為我夾菜為她不想吃逼我吃,視母親關心的話語為嘮叨,強行幹預我的個人生活。在這裡對我的母親說一句,媽,您辛苦了,我永遠愛你!
  • 電影《尋槍記》作者: 我的父親母親
    他筆下的父親母親,是那樣的樸實無華,讀起來直擊心靈。這是一對普通的鄉村教師。在教師群裡,他們可能地位最低,卻牢牢堅守著為普及基礎教育的最底層防線。他們的故事,也是千千萬萬鄉村教師的縮影。】1982年開始發表作品,迄今已作品二百多篇,有作品入選《小說月報》、《中篇小說選刊》、《中國文學》……出版長篇小說兩部(《跪下》、《順口溜》),作品集四部。
  • 我和書的故事作文:我分享我快樂
    ——陸瓏」老師每學期都會要求我們讀一本書,比如這一學期的必讀書目就是《一千零一夜》,但我總是心想,每天的作業都很多,已經壓得我喘不過氣來了,哪有時間去看書呀?直到一個周末,老師布置的作業比較少,我完成得比較早,就順手拿起這本書讀了起來,可是才讀了幾頁,越往後越覺得無趣,於是一氣之下就把它扔到一邊,然後捧起我的手機,打開抖音,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
  • 中國故事100部 ▏隱蔽戰線的傳奇故事(16)一份絕密情報的背後
    王葆真堅決地說:「郭汝瑰把性命都交給了我們,我這把老骨頭不要了,也要保證郭汝瑰的安全,也要對得起共產黨!」王葆真立即讓民革秘書組長吳榮利用他上海財政局秘書的身份,把文件鎖進了財政局的保險柜,然後又將文件轉移到新閘路民革的一個秘密聯絡點,等待中共派人來取。正在此時出了意外。
  • 中國家書故事|1990我準備好遇見你
    下面,由我來為大家講述與信件相關的那段過往。南京的天氣漸漸冷下來,在把短袖換成衛衣的時候,我終於等到了之前拜託母親幫我找的舊時的家書。剛剛打電話給母親說要找家書時,她很驚訝,問我怎麼突然想起這種古老的東西,我大概地向她解釋了緣由,說我們想要尋找、保存與傳承家書和家書傳統,並將它們撰寫成一個個故事。母親聽了只說會儘量找,但不能保證,因為距離上次與人寫信實在是過去太久了。
  • 翰墨書香伴我長 ——「我與我的書」徵文
    說起書我還有一段故事呢,那是在我九歲的時候,我時我正在一所村級小學讀四年級。曾記得我挖了一個冬天的鐵稜角,母親帶我去收購部賣了二元五角錢,我買了一本《梧桐英雄》和一本《新華字典》,為此我喜得一天到晚總在笑,連那幾個晚上總在笑,連那個晚上做的夢都是甜的。有了這本書做本,我換回了許多書看。書皮掉了我粘了又粘,書頁翻爛了卷角了,我小心翼翼地扒直壓平。後來我依次買了很多書,每看完一本書後,我要讓它曬曬太陽,扒平摸實。小心地收藏在我自己釘的木板書櫃裡。
  • 我曾經在富陽學過造紙 拍父母讓我告別毛糙的過去
    母親能歌善舞,無論吃飯吃到興頭上,還是走在鄉野山路,隨時都能引吭高歌,興致來了更會翩翩起舞。  除了橫向紀錄陸家老人平凡樸實又五彩斑斕的生活,影片也縱向展示了時間變化和生命更迭。在電影裡,我們看到陸慶屹父母一天天老去,就像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樣。  父親會在燈光下看著老照片,感懷「歲月悠悠,光陰荏苒,很多人都不在啦」。
  • 我26歲,長期被父親的暴躁及母親的卑微籠罩,不想結婚
    圖片來自網絡,圖文無關讀者來信:木子李:我今年26歲,老家在縣城,目前在省會城市工作。這個年齡,在老家的同齡人早已經結婚,所以,父母也經常在電話裡對我催婚,但是,我實在不想結婚。在我成長過程中,我經常看到的畫面:父親的暴躁;母親的卑微。以至於,在我的概念中:結婚並不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所以,對於婚姻生活,我一點都不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