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成都國際詩歌周拉開大幕 天府之國迎來世界多國優秀詩人

2020-12-11 四川新聞網

  九月金風滿蓉城,四海群賢襄盛舉。在這詩意盎然的季節,來自全世界多國的詩人們,來到成都與四川本土的詩人齊聚一堂,將開啟為期一周的詩意之旅。9月4日,隨著中外詩人們陸續抵達新華賓館,由成都市文聯等單位主辦,五糧液集團、《草堂》詩刊社等承辦的2019第三屆成都國際詩歌周也拉開了大幕。詩歌周提供了一個「以詩會友」的平臺,讓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近百名中外優秀詩人們,通過詩歌,與成都這座城市,與彼此的心靈,進行連接。

  在連續成功舉辦兩屆的基礎上,成都國際詩歌周品牌活動已經積累了良好而廣泛的國際影響力。每一屆詩歌周都會有一個主題。比如第二屆的主題是「成都與巴黎詩歌雙城會」,而今年第三屆以「一帶一路」國家倡議為主線,圍繞「一個需要消除壁壘的世界:用詩歌構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主題。

  在接待儀式上,第三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組委會秘書長、成都市文聯主席、詩人梁平說,詩歌是人類文化藝術的精粹,是天地立心的情懷,是時代發展的號角,是燭照靈魂的火炬,以超越膚色和地域、超越民族和語言的獨特品質,生生不息地推送著人類文明的進程。「天府成都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在這片詩脈綿延的沃土上,詩壇大家燦若星河,詩歌佳作浩若煙海,成都以深厚的文化底蘊、優雅的城市氣質、獨到的生活美學,成為蜚聲中外的詩歌之都。詩歌,已成為成都綿延不絕的文化基因和血脈,成為成都鮮明生動的文化符號和精神象徵,成為成都市民們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的文化風潮。」

  梁平還提到,「今夜,我們以詩相聚,友誼長存。歡迎大家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充分品味成都,體會成都,感受成都花團錦簇的城市風採和獨具特色的人文魅力,感受成都詩意生活中的蜀風雅韻、中國氣派和別樣精彩。」

  第一現場

  英國詩人直呼:我又回到我的第二故鄉!

  詩人們對成都,對詩歌,有著怎樣的認知和期待?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在第三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報到現場,面對面採訪到了中外多位詩人。

  他們都是第一次來成都「成都是個好地方」

  首先我們遇到了來自加拿大的默罕默德·納卜漢,他笑著對記者說,「成都是個好地方。我得知,許多參會詩人,跟我一樣,也是第一次來到成都。我非常希望和他們有更多的交流。」納卜漢曾經是一個郵遞員,因為偶然的機會接觸到詩歌,從而走上寫詩的道路,他深深愛上了這種「心與心」的交流方式,「比起通過物質與他人交流的方式,太過平凡,我更喜歡詩歌所提供的深入交流的可能」。

  土耳其女詩人希拉勒·卡拉汗也是第一次來中國,她希望能夠成都國際詩歌周能夠成為中土兩國在詩歌上的橋梁。「這次跟我一起來的阿塔歐爾·貝赫拉姆奧盧就是土耳其的著名詩人,我倆代表土耳其來參加成都國際詩歌周。希望明年能夠有更多的土耳其詩人到來,讓成都聽到更多的來自土耳其的聲音。」

  美國女詩人徐貞敏是個「成都通」

  美國女詩人徐貞敏是一個「成都通」。早在1994年,她就跟朋友一起坐了三十六個小時的火車來到了成都;1995年,她跟妹妹一起,坐火車去了雲南,之後又從雲南到了攀枝花、峨眉山、樂山等。現在她幾乎每年都來成都兩三次。她曾經去拜謁過望江樓的薛濤像,在拜讀杜甫的作品之後又慕名去杜甫草堂。武侯祠也來過很多次,特別喜歡武侯祠的古建築。徐貞敏說,這些木結構建築讓她讀懂了成都的歷史和風韻。

  由於她愛上了中國古典詩歌和現代詩歌,因此她從事中文現代詩的研究。今年的成都國際詩歌周,她早早抵達了現場,在接受採訪時,用中文朗誦了兩首她自己寫的詩歌,其中一首跟成都有很大的關係。

  英國詩人、詩歌翻譯家曾將四川詩人的詩作翻譯到英語世界

  與眾多首次訪蓉的外國詩人不同的是,對英國詩人、詩歌翻譯家白潔蓮而言,她此行更像是「回家」。「成都可算是我的第二故鄉,這次很高興有機會回到成都。」2004到2016年,白潔蓮因文化交流的工作在成都生活了12年,「就在桐梓林」。

  她透露,離開成都後,她幾乎「天天都在想成都。」她說,這次回來,想再吃麻婆豆腐和火鍋,想再去杜甫草堂,再去金沙遺址看看古蜀文物。現在,從事詩歌翻譯的白潔蓮,還將中國多位當代詩人的作品翻譯成英文,傳播到英語世界的讀者群中。「四川的詩人中,我曾經翻譯過梁平、桑眉等詩人,也包括很多描寫成都文化的詩」。她還透露,成都詩人的詩在英語世界很受歡迎,但目前外國人了解最多的還是中國古詩,這次會議是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現代詩的一個機會。

  本土詩人李永才:通過詩歌讓世界了解成都

  四川詩人李永才已經是第三次參加成都國際詩歌周,他說:「成都要建世界文化之都,需要有世界元素的國際化文化活動為載體,詩歌周就是很好的文化載體。通過前兩次成都國際詩歌周,我接觸了更多的世界詩人,了解到更多的世界文化。詩人是一個用自己獨特眼光、內心感受,以文化的方式以敏銳的視角觀察世界、觀察日常公共生活,通過對日常公共生活的審美,結合內心的體驗與審美,經過自己的思考、轉化和提升,從美學、哲學甚至宗教的角度去思考人類思考生命,思考人與人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各種關係。成都是詩歌重鎮,向世界打開了一扇窗,展示自己的文化魅力與詩學價值和審美眼光。通過詩歌讓成都走向世界,也通過世界詩人的描繪讓世界了解成都的審美與文化氣象並傳播出去!」

  專訪韓國詩人「到成都親自實地感受智慧、詩意和大愛」

  在第三屆成都國際詩歌周邀請到的外國詩人當中,都鍾煥、郭孝桓是來自韓國的著名詩人。據組委會介紹,都鍾煥不僅是詩人,還曾擔任過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部長。兩位韓國詩人報到後,便前往都江堰參觀。

  9月4日傍晚,他們在新華賓館大廳接受了封面新聞記者的專訪。雖然兩人都是第一次到成都,但他們都通過閱讀《三國志》《三國演義》以及杜甫李白的詩歌,對成都、對中國文化有著相當深入的了解,令人欽佩。

  封面新聞:你們剛到成都,就去參觀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總體有什麼感受?

  都鍾煥:很早就知道都江堰是2500年前人類文明史上偉大的工程,通過都江堰之行,對「中國是人類文明的偉大發源地之一」這個說法有了更直觀的感受。

  郭孝桓:我在都江堰感受到強烈的東方精神。一般西方人面對困難都是對抗和戰勝,東方人是接受並與之合一再因勢利導。都江堰水利工程就是把水分成兩股後再分成四股,人與山與水融為一體。這種選擇接受而不是對抗的態度,也正是詩歌的精神。

  封面新聞:請二位談談對成都以及成都詩歌的印象,不管是從典籍上讀到,還是第一次到成都親身感受的。

  都鍾煥:杜甫曾在成都居住,四川是李白的故鄉。在我們的印象中,成都就是詩歌的故鄉。韓國人愛讀《三國演義》,成都就是劉備、諸葛孔明的所在地。在我的政治生命中,遇到過絕對不能失敗但還是失敗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我會想起劉備生前最後一戰夷陵之戰,他在這場戰爭之中失敗了。這給我很大的啟發。要想獲勝,不僅要有趙雲的勇氣還要有諸葛亮的智慧。此外,2008年四川發生汶川地震,我在韓國通過新聞了解到許多地震中發生的一些感人的故事。深有感觸的我,還曾創作發表過兩首詩,一首《地震》,一首《乳房》。其中《乳房》是根據江油蔣曉娟為地震嬰兒哺乳的故事創作的,我認為她當時的行為,代表了全人類所有母親的形象。綜上所述,成都是一個讓我感受到智慧、大愛、詩意的地方,是我一直想來沒來過的地方。這次我來成都參加國際詩歌周,一個非常的心願就是:到成都親自實地感受這些存在。

  郭孝桓:成都還是中國現代詩歌重要發源地。中國朦朧詩群體裡的不少詩人都是成都出來的。我想,也正是因為有了李白和杜甫,才使得作為詩人的我們,有緣分來到成都。清代詩人袁枚的《隨園詩話》中曾寫道:多讀詩書命亦佳。

  封面新聞:兩位希望通過成都國際詩歌周收穫一些什麼?

  都鍾煥:作為一位曾經擔任過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部長的人,我希望成都能成為中韓交流的橋頭堡。作為詩人,我對成都的現代詩人,比較熟悉的有梁平先生。他曾三次訪問韓國。此外,我了解的中國詩人還有舒婷、王家新以及翟永明。我在韓國讀過《母親》組詩。這次來成都,我也希望與更多的中國詩人有深入的文學交流。

  郭孝桓:我是一個韓國當代詩人。我除了寫韓國題材的詩,還寫過跟中國東北、長江黃河、三江源有關的詩。這次來到成都,我也非常期待,能以成都為題材寫詩。比如這次去都江堰,我就非常受啟發。尤其是在人和自然如何和諧地相處方面。此外,在參觀都江堰時,那裡的千年烏木也給了我不少靈感。我和中國雲南詩人雷平陽是好朋友,他有銳利的詩歌意識和敏銳的觀察力,我想在創作前和他好好討論一下。

  哥倫比亞詩人費爾南多夫婦:

  坐地鐵逛天府之國 感受成都的熱情

  9月4日下午,哥倫比亞詩人費爾南多·倫東和夫人、詩人格洛麗亞·查瓦達雙雙來蓉,非常熱情地接受了封面新聞記者的採訪,表達了對成都國際詩歌周的期待,尤其對成都人的友善表示讚賞。兩人上午已經坐地鐵去逛了一圈,感受到成都的熱情與友善。

  「希望詩歌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強」

  中國詩人趙麗宏在推薦費爾南多·倫東的詩時曾評價:「費爾南多·倫東是一個創造奇蹟的人。他於1991年創辦了麥德林國際詩歌節,克服種種艱難險阻,以驚人的耐性和魄力,將這個南美的詩歌節辦成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國際詩歌節。我去年曾應邀出席麥德林國際詩歌節,見識了它詩意飛揚的感人氣氛,詩歌節邀集來自世界各地的詩人,在各種場合吟詩交流,開幕和閉幕的朗誦會吸引了上萬聽眾,詩歌節成為這個城市的盛大節日。」

  費爾南多曾經來過青海和自貢,在他眼中「成都是個有聲望的城市,非常著名,歷史非常悠久,現在因為『一帶一路』而更加引人矚目。很高興來到這裡,也非常期待詩歌周的活動。因為可以認識很多人,大家可以在這裡聚集和交流。」

  「中國詩人,我了解李白杜甫和吉狄馬加」

  成都國際詩歌周,世界各國的詩人以詩歌之名歡聚,詩歌成為最通用的語言。費爾南多希望詩歌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強,他渴望和平,希望人類之間團結。談到中國古代詩人,他說:「我了解到中國詩人杜甫曾遭受過一些苦難經歷,我對他那個時代的苦難感同身受。我還知道李白的詩和酒文化。」

  對中國當代詩人,費爾南多尤其提到吉狄馬加:「很多中國詩人的詩集在拉丁美洲出版,吉狄馬加的三本詩集在麥德林出版。麥德林國際詩歌節已經舉辦了快三十年,有170多個國家參加過。成都國際詩歌周是個多元化的活動,我想通過參加詩歌周了解一些有關中國自然、古代歷史的文化。現在在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希望大家團結起來,讓詩歌在未來有個更好的前景和地位。」

  「中國文化歷史悠久,成都人非常友善」

  費爾南多的夫人格洛麗亞·查瓦達也是一位詩人,她的詩歌以人文為主。她向記者透露,今天他們已經在成都坐了地鐵,深切感受到成都人的熱情與友善。「中國文化歷史悠久,受傳統文化影響,從小就知道尊老愛幼,大家都相處得非常愉快,很團結。詩歌是人類都喜歡的一種交流方式,參加國際詩歌周,能讓人們彼此變得更親切。」

  《詩歌月刊》主編李云:

  「中國詩歌與世界交融,四川詩人貢獻巨大」

  安徽詩人、《詩歌月刊》主編李雲是第一次參加成都國際詩歌周。9月4日下午,在第三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報到現場,封面新聞記者專訪到李雲,他侃侃而談。

  封面新聞:安徽也是詩歌大省,您如何看待四川成都的詩歌氛圍?

  李云:成都的詩歌氛圍很活躍。四川是文化大省、詩歌重鎮。有好幾本詩歌雜誌,非常精品和高端。成都是我嚮往的聖地。我1996年在《星星》詩刊發表過作品,作為詩人,我對蜀文化心裡是崇拜和仰視。

  封面新聞:您是《詩歌月刊》主編,能談談對成都詩歌雜誌的感受嗎?

  李云:成都的老牌詩歌雜誌《星星》,近年崛起的《草堂》詩刊,都做得很好。成都之所有一批現代詩歌發展得這麼好,是因為有那麼一批人在為詩歌打工,為文化建設做出了努力。老一輩的有流沙河先生,現在有梁平、龔學敏,他們為四川的詩歌事業發展做出過努力,使四川詩歌的起點更高。中國詩歌與世界詩歌交融大踏步地挺進,四川詩人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封面新聞:對成都國際詩歌周有什麼期待?

  李云:我帶著學習的心情來。看到行程安排很細,很豐富,既強調世界交融性,比如與外國詩人的文化交流,用詩歌說好成都,就是用詩歌載體弘揚成都深厚的傳統文化和符號,講好中國故事成都篇。活動也非常接地氣,既有世界視野和東方文化的表達也有群眾的參與,這是其他詩歌節沒有的。我還希望多聽聽國外詩人的發言,了解詩歌新的動向。此外我還期待向成都的詩歌雜誌同仁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

  本版稿件採寫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吳德玉 閆雯雯 實習生 張諶

相關焦點

  • 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丨世界同吟一首詩!中外詩人在杜甫草堂集結朗誦
    四川在線記者 薛維睿 攝影 楊瑞青12月10日下午,在詩人張華裡飽滿渾厚的俄語朗誦中,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詩歌朗誦在杜甫草堂拉開帷幕。作為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的重要一站,此次詩歌朗誦會以「世界同吟一首詩」為主題,延續詩歌周「我們共同的星球·見證詩歌的溫暖和力量」的主旋律,同時,向廣大市民展示了成都獨特的文化魅力和生活美學。本次詩歌朗誦會群星匯集,國內外的詩歌大家在杜甫草堂集結,一起追溯千年前「詩聖」杜甫的足跡,開啟一場穿越時間與空間的詩歌對話。
  • 世界同吟一首詩 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活動圓滿落幕
    今日下午,60餘位中外詩人來到「季冬樹木蒼」的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在詩聖雕像前,高聲吟誦詩歌。在各國語言的吟誦聲中,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活動圓滿落幕。本次詩歌朗誦會上,國內外的詩人大家在杜甫草堂集結,一起追溯千年前「詩聖」杜甫的足跡,開啟一場穿越時間與空間的詩歌對話。今年,由於疫情的衝擊,來到成都參加成都國際詩歌周的是一些常駐中國的國際詩人。
  • 當交響樂遇到詩歌!第三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在城市音樂廳華麗開幕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實習生 張諶詩歌是一座城市最美的語言。9月6日晚,一場名為「詩歌·天府·世界」交響音樂詠頌會」,在成都城市音樂廳歌劇廳恢弘上演,正式拉開2019第三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的大幕。2019·第三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由成都市文聯、成都市文廣旅局主辦,五糧液集團、成都市文聯《草堂》詩刊社等共同承辦。活動以「一帶一路」國家倡議為主線,邀請中外近百名詩人齊聚成都,圍繞 「一個需要消除壁壘的世界:用詩歌構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主題展開交流互動。
  • 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今晚開幕 60餘位中外詩人共赴「詩歌...
    由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人民日報海外版等指導,四川省作協、四川省文聯、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等支持,成都市文聯、成都市文廣旅局、五糧液集團公司主辦,成都市文聯《草堂》詩刊社等承辦的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將於9日晚開幕。
  • 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今晚開幕
    紅星新聞網(記者 宋雅婷)12月9日報導詩歌是最美的語言,沒有國界。今晚,「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開幕式在成都拉開帷幕。此篇章還包含了著名詩人吉狄馬加的抗疫詩作——《死神與我們的速度誰更快》,歌頌抗疫精神,激發抗疫信心。據了解,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由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人民日報海外版等指導,四川省作協、四川省文聯、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等支持,成都市文聯、成都市文廣旅局、五糧液集團公司主辦,成都市文聯《草堂》詩刊社等承辦。
  • ...國際詩歌周致辭|李舫:成都的魅力一定可以和詩人敏感的心靈共振...
    李舫很高興今天能與來自全世界的詩人朋友相聚在天府之國。經過三年的發展,成都國際詩歌周今天已經成為中外詩人溝通心意、切磋詩藝的重要平臺,碰撞思想、文明互鑑的文化事件,為無數熱愛詩歌、葆有詩心的人們帶來一場又一場歡聚的盛會。
  • 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即將啟幕
    成都歷來都和詩歌有著特殊的緣分,有很多偉大的詩人在這裡寫出了偉大的詩篇。尤其是五四運動以來,成都是中國新詩的重要發祥地,更是有著詩歌重鎮的美譽。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成都國際詩歌周從2017年開始舉辦,每年都有100多位中外詩人參與。詩人們通過開幕式、創作採風、主題論壇、詠頌會,多層面多角度,全方位感受了成都的詩歌底蘊和歷史文化,並為成都留下諸多詩篇,創造了一筆寶貴的文化財富。
  • 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開幕 吉狄馬加點讚成都
    作為歷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的重頭戲,12月9日晚,「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開幕式在成都電視臺1號演播廳隆重舉行,現場亮點不斷,精彩紛呈。從2017·天府詩韻、2018·成都與巴黎、2019·一個需要消除壁壘的世界,再到今年的「我們共同的星球·見證詩歌的溫暖和力量」,成都國際詩歌周一直以開放包容的態度,歡迎來自全世界的詩人朋友。
  • 成都國際詩歌周|外國詩人紛紛打call:成都是一座詩意之城
    成博 四川在線記者 肖姍姍 攝影 向宇 楊瑞青2020年成都國際詩歌周邀請到6位在中國教書或學習的外國詩人參加。對於本次活動,外國詩人一致予以高度評價,認為成都是一座詩意之城,成都國際詩歌周對於促進中外詩歌交流發揮了積極作用。
  • 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詩人劉紅立、布木布泰:疫情之下,詩人始終在場
    成博 四川在線記者 肖姍姍 攝影 向宇 楊瑞青12月10日上午,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的重要活動之一——「我們共同的星球 見證詩歌的溫暖力量」主題論壇活動舉行。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詩人吉狄馬加,四川省作協副主席、成都市文聯主席、詩人梁平,魯獎獲得者、陝西省作協副主席、詩人閻安,魯獎獲得者、詩人林雪,《中國藝術報》總編輯、詩人康偉,安徽省作協秘書長、《詩歌月刊》主編、詩人李雲,《詩潮》主編、詩人劉川,《上海文學》副社長、詩人張予佳,中國檢察官文聯文學分會副會長、詩人老房子,詩人邰筐、木布木泰、施施然、安然、包苞,以及俄羅斯詩人魯登科·瓦列裡、伊琳娜·
  • 成都國際詩歌周論壇觀點①|要凸顯巴蜀詩人個性,不要被經濟圈圈住了
    成都國際詩歌周封面新聞記者 吳德玉 曾潔用詩歌串聯天府與世界,讓世界品讀成都的詩篇。由四川省作協、四川省文聯、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等支持,成都市文聯、成都市文廣旅局、五糧液集團公司主辦,成都市文聯《草堂》詩刊社等承辦的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如期而至。出於防控疫情需要,本屆國際詩歌周及時調整了議程,戶外採風活動取消。12月9日上午,成都國際詩歌周主題論壇在新華賓館舉行,來自國內外的詩人就「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詩歌表達」,討論新形勢下的成渝詩歌發展。其間,火花不斷。
  • 多位外國詩人匯聚成都國際詩歌周:遠道而來,詩歌連接著我們的心
    四川在線記者 李婷 攝影 向宇12月9日,在成都舉行的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上,不乏有哥倫比亞、美國、俄羅斯等外國詩人的身影。2009年,他幫助中央美術學院的老師協助工作,地震後不久就來到四川,感受著文化這些年來對這片土地的影響,如今他能在成都的書店買到自己母語西班牙語的書,覺得很親切。他謙虛地表示,雖然自己的寫詩的藝術高度無法和在座的詩人相比,但他很開心能有這個機會來學習、來交流,「我們從那麼遠的地方到這裡,詩歌讓我們的心,在一路上不斷靠近。」
  • 成都國際詩歌周丨哥倫比亞詩人李戈:全球化的世界中,漢語是詩歌
    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以「我們共同的星球·見證詩歌的溫暖和力量」為主題,今日(12月10日)上午,成都國際詩歌周分活動「疫情以來的人類世界與詩歌表達」主題討論活動在成都新華賓館舉行。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吉狄馬加,四川省作協副主席、成都市文聯主席梁平,《中國藝術報》總編輯康偉,魯獎獲得者閻安、林雪,以及哥倫比亞詩人李戈、美國詩人小易等國內外傑出詩人參與了交流。李戈「坐看當下,有人可能認為世界已經停止,有人可能覺得時光流逝太慢,以至於他們可以凝望到空氣中的秒數。」
  • 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斯諾伐克詩人馬裡昂·馬霍:全球化大潮下...
    成博 四川在線記者 肖姍姍 攝影 向宇 楊瑞青12月10日上午,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的重要活動之一——「我們共同的星球 見證詩歌的溫暖力量」主題訪談活動舉行。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詩人吉狄馬加,四川省作協副主席、成都市文聯主席、詩人梁平,魯獎獲得者、陝西省作協副主席、詩人閻安,魯獎獲得者、詩人林雪,《中國藝術報》總編輯、詩人康偉,安徽省作協秘書長、《詩歌月刊》主編、詩人李雲,《詩潮》主編、詩人劉川,《上海文學》副社長、詩人張予佳,中國檢察官文聯文學分會副會長、詩人老房子,詩人邰筐、木布木泰、施施然、安然、包苞,以及俄羅斯詩人魯登科·瓦列裡、伊琳娜·
  • 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論壇丨《詩歌月刊》主編李雲:成渝詩人要把...
    成博 四川在線記者 肖姍姍 攝影 向宇 楊瑞青12月9日,安徽省作協秘書長、《詩歌月刊》主編、詩人李雲在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詩歌表達」主題論壇活動上表示,成渝詩人要把兩地地域性的東西寫好寫透,在詩歌作品中展現特質性最強的部分
  • 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科爾沁文聯主席布木布泰:四川是中國詩歌的...
    鄧涵予 四川在線記者 邊鈺 攝影 向宇12月9日下午,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在新華賓館舉行首場詩歌朗誦會。來自內蒙古科爾沁的女詩人、科爾沁文聯主席布木布泰輾轉12個小時,終於在詩歌周開幕的前一晚23:00抵達成都,《成都,為什麼我的祝福先於我的腳步抵達》這是布木布泰在北京大興機場等待延誤了3個小時的飛機時為此次詩歌周特別創作的詩作。此行是布木布泰第一次來到成都,她對這裡的初印象來自趙雷的那首《成都》。
  • 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梁平:面對人類公共災難,詩人有寫詩的權利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疫情改變了全世界,作為用「語言黃金」來表達人類心靈的詩人,該作何作為?該不該寫,怎麼寫?這是值得深思的課題。12月10日,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在成都繼續舉行。詩人們分為兩個會場,分別以「我們共同的星球 見證詩歌的溫暖和力量」和「成渝詩歌沙龍」為主題,展開研討和交流。在「我們共同的星球 見證詩歌的溫暖和力量」的會場中,著名詩人梁平發表了一番觀點,表達了他對疫情和詩歌的深層思考。本屆詩歌周由四川省作協、四川省文聯、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等支持,成都市文聯、成都市文廣旅局、五糧液集團公司主辦,成都市文聯《草堂》詩刊社等承辦。
  • 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哥倫比亞詩人李戈:期待在這座詩意之城,和...
    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12月9日,由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人民日報海外版等指導,四川省作協、四川省文聯、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等支持,成都市文聯、成都市文廣旅局、五糧液集團公司主辦,成都市文聯《草堂》詩刊社等承辦的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
  • 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哥倫比亞詩人李戈:詩歌是光明,是靈丹妙藥
    成博 四川在線記者 肖姍姍 攝影 向宇12月10日上午,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的重要活動之一——「我們共同的星球 見證詩歌的溫暖力量」主題訪談活動舉行。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詩人吉狄馬加,四川省作協副主席、詩人梁平,魯獎獲得者、詩人閆安,《中國藝術報》總編、詩人康偉,《詩歌月刊》主編、詩人李雲,《詩潮》主編、詩人劉川,《上海文學》副社長、詩人張予佳,《花城》編輯、詩人安然,詩人邰筐、木布木泰、施施然、包苞、以及俄羅斯詩人魯登科·瓦列裡、伊琳娜·丘特諾娃、哥倫比亞詩人李戈,美國詩人小易,斯洛伐克詩人馬裡昂·馬霍等暢談在這個「冬天」,詩歌給予人類的希望與光亮
  • 成都國際詩歌周丨霍俊明:「活力」是成都詩歌群的標誌
    今日(12月9日)上午,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以下簡稱「詩歌周」)主題訪談活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詩歌表達」對談會在成都新華賓館開啟。對《詩刊》社副主編霍俊明來說,這已是他第四次參加成都國際詩歌周,在接受紅星新聞專訪時,他表示,在全球疫情的大背景下,成都堅持舉辦國際詩歌周,本身就具有象徵性。紅星新聞:你覺得本屆國際詩歌周與前三屆相比,有什麼特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