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區常規設施小型西瓜基質種植技術
西瓜作為北京市傳統的優勢農作物,產業優勢明顯。近年來,隨著北京農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對西瓜產業的標準化、均衡化的生產,品牌化、差異化的運營,生態化、高效化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為產業升級發展指明了方向。
北京地區常規設施西瓜種植主要以土壤栽培為主,存在著土地資源利用率低、水肥利用率低、勞動強度大、枯萎病及線蟲等土傳病害發生嚴重等問題,此外種植以經驗種植為主,標準化現代化程度不高。無土栽培是解決設施西瓜連作障礙問題的有效方法,由於營養液配方固定,水肥灌溉自動化,可實現規模化、標準化的生產,且產品質量穩定,利於西瓜產業綠色安全高效化的發展。
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於 2015 年開展小型無土栽培技術的試驗與示範,2017 年春大棚小型西瓜示範點於端午節前上市,較常規生產提前 1 周,節水30%,平均果形指數 1.26,中心糖含量 12.5%、邊糖含量 10.4%,平均單瓜重為 2.57 kg,頭茬瓜產量 82 500 kg/hm 2 以上,示範效果明顯。現將該技術總結如下。
1 栽培槽與栽培基質處理方法
1.1 栽培槽的構建
採用簡易栽培土槽形式,該栽培槽規格設置是上口寬度為 45~50 cm,下口寬度為 30~35 cm,深度為 30~35 cm。栽培時,槽內先鋪設一層塑料薄膜隔離土壤,薄膜上層鋪設一層加厚防蟲網,基質置於防蟲網上。
1.2 基質選擇
栽培基質配方為草炭∶珍珠巖∶蛭石=7∶3∶4(w/w),基質混合時,加入 33 kg/m 2 雞糞(有機質含量≥20%;pH:5.5~6.5;全氮(以 N 計)≥0.8%;全磷(以P 2 O 5 計)≥0.3%;全鉀(以 K 2 O 計)≥0.4%),將配製好的栽培基質用 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 800 倍液消毒,混勻後填於栽培槽中。
1.3 水肥系統
每個栽培槽內平行鋪上 2 條滴灌帶,滴灌帶直徑為 15 mm,出水口間隔 30 cm。首部應用精量施肥系統,使每條滴灌帶出水口出水均勻,並安裝過濾裝置,以防止出水口堵塞。
1.4 肥料的選擇
應用西瓜專用配方 A、B 肥。①A 肥。硝酸鉀∶四水硝酸鈣=7∶4(w/w);②B 肥。磷酸二氫銨∶7 水硫酸鎂=1∶1(w/w)。2 種肥料中均加入微量元素,pH:5.5~5.8。
2 栽培管理
2.1 品種選擇
由於栽培茬口為春大棚:生長勢強、抗早衰、商品性好、耐低溫弱光和綜合抗逆能力強的硬肉類型小型西瓜品種主要有超越夢想、北農傳祺、L600 「京穎」;砧木品種為京欣砧 4 號 。
2.2 茬口安排
接穗及砧木分別於 2 月初播種,3 月中旬定植,
4 月中下旬授粉,5 月下旬開始採收。
2.3 育苗
砧木與接穗於 2 月初播種,砧木播於 32 孔穴盤,接穗播於育苗盤。苗子露頭後,白天溫度控制在26~28℃,夜間溫度控制在 15~18℃。當砧木 1 葉1 心,接穗 2 子葉展平時,採用貼接法進行嫁接。嫁接期間溫度白天控制在 25~30℃,夜間 18~20℃。成活後溫度白天 20~28℃,夜間不低於 15℃。定植前15 d 和 7 d 分別倒苗一次,以保證幼苗整齊性;定植前 1 周煉苗,將溫度控制在白天 20℃左右,夜間10~12℃。
2.4 定植前準備
在定植前 1 個月扣好大棚,大棚東西兩邊的風口下圍覆雙層棚膜,以利保溫。2 月下旬將栽培專用基質填入栽培槽內,每個栽培槽內平行鋪上 2 條滴灌帶。定植前 10 d 將栽培基質澆透。
2.5 合理密植
在 3 月中上旬,棚內地溫達 15℃以上時,瓜苗 3葉 1 心時定植。採用「一主一側」整枝方式即頭茬瓜只主蔓結瓜,側蔓供養,一棵秧留一個瓜。雙行定植,株距 30 cm,定植株數可 30 000 株/hm 2 ,選晴天上午定植,把苗從營養缽取出,移入當天打好的定值穴中,穴內事先放好西瓜專用緩釋農藥「一株一片」。定植後,滴灌澆水 10 min,搭建小拱棚保溫,以提高移栽成活率。
3 田間管理
3.1 CO 2 施肥
採用顆粒 CO 2 氣肥如使用「金凌爽」牌吊袋式CO 2 氣肥較佳,該方法操作簡單,無毒、無公害,均勻吊掛「金凌爽」牌 CO 2 氣肥 300 袋/hm 2 (約 30 kg),有效期約 30 d,一個生長季共施用 2 次(約 60 kg)即可。
3.2 溫溼度管理
3.2.1 溫度管理。緩苗期以保溫為主,保持日溫25~30℃,夜溫 10℃以上,當中午溫度高於 30℃時可揭拱棚膜適當放風,夜溫高於 10℃以上時可去掉小拱棚。此時保持「雙幕」封閉直至緩苗結束。伸蔓期:日溫保持在 28~30℃,夜溫保持在 12℃以上,主要依靠調控大棚兩個側風口和「雙幕」風口控溫。當夜溫穩定在 15℃以上時,撤去「雙幕」。坐果期:日溫保持在 28~35℃,夜溫保持在 15~20℃,以保證植株正常開花結果,當夜間氣溫在 20℃以上時可不關風口。
3.2.2 溼度管理。西瓜其最佳的田間持水量在60%~80%最經濟,不同生育期有所不同,苗期為65%,伸蔓期 70%,果實膨大期 75%;西瓜要求空氣乾燥,適宜的空氣相對溼度為 50%~60%。空氣潮溼則生長瘦弱,坐果率低,品質差,易誘發病害。
3.3 水肥管理
(1)pH 和 EC 值控制。EC 值:整個生育期 EC值均控制在 1.5~2.5 ms/cm。苗期 EC 值控制在1.5~1.8 ms/cm;伸蔓期 EC 值控制在 1.8~2.0 ms/cm;坐果期 EC 值控制在 2.0~2.5 ms/cm。
pH:整個生育期 pH 均控制在 5.5~6.0。苗期 pH控制在 5.5~5.8;伸蔓期 pH 控制在 5.8~6.0;坐果期pH 控制在 5.8~6.0。
(2)不同生育期營養液灌溉策略(表 1)。營養液的配方一般採取日本園式配方和斯泰耐配方。按照營養液配方研發西瓜專用配方肥 A 和 B。採收前 1 周,減少灌溉量,提高果實品質。
表 1 灌溉策略
3.4 植株調整
採用「一主一側」整枝方式即頭茬瓜只主蔓結瓜,側蔓供養,1 棵秧留 1 個瓜。當主蔓長至 80 cm開始吊蔓。除留主蔓外,再選留基部 1 條健壯子蔓作為側蔓,去除其餘子蔓和孫蔓。當側蔓長至 50 cm 時繞在主蔓低部以提高種植密度,側蔓頭茬不結瓜僅作為營養枝,20 片葉左右時掐尖,以減少主蔓坐果期的營養消耗。以提前主蔓頭茬瓜的上市時間,提高頭茬瓜種植效益。
3.5 保花保果
頭茬瓜一般選取主蔓第 2、3 朵雌花進行授粉,由於早春氣溫低、坐瓜難,在人工授粉外,可適當噴施「頂好」牌坐果靈以提高坐瓜率。人工授粉宜選在晴天 9:00—11:00 進行。授粉後做好標記,標明授粉日期。當西瓜坐果後,選留主蔓上果形周正,剛毛分布均勻的西瓜,及時摘除畸形果,以減少養分消耗,頭茬瓜每棵瓜秧選留 1 個瓜。
3.6 二茬瓜連茬坐果
當頭茬瓜成熟度達 80%~90%時,側蔓條頂端開始長粗,主蔓及側蔓出現一批瓜胎較大的雌花,採用人工輔助授粉或蜜蜂授粉,灌溉策略與頭茬瓜一致。打開大棚兩端及頂風和腰風口,避免高溫高溼,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同時可適當打開地腳風口,增加通風量。遇雨天時及時關閉風口,避免雨澆淋瓜秧。
3.7 病蟲害防治
春大棚小型西瓜病蟲害的防治需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做到勤觀察、早預防。苗期主要病害有立枯病、猝倒病和枯萎病等。後期主要病害有蔓枯病、枯萎病和白粉病等;主要蟲害有紅蜘蛛、蚜蟲和薊馬等。立枯病可選用惡黴靈和咯菌酯防治;猝倒病可用霜黴威和哈茨木黴菌防治;枯萎病可用咪鮮胺和惡黴靈防治;蔓枯病可用氟吡菌醯胺和苯醚甲環唑防治;白粉病可用氟矽唑、醚菌酯和氟菌唑防治。紅蜘蛛可用聯苯肼酯防治,蚜蟲和薊馬可用吡蟲啉和噻蟲嗪防治。
4 採收
頭茬瓜授粉後約 35~40 d 成熟,5 月中下旬集中上市,二茬瓜瓜授粉後約 30 d 左右成熟,一般在 6月中下旬成熟。二茬瓜皮薄、易裂,一般在成熟度達80%~90%時即可採收。 採收時應根據授粉標記分期分批採收。採收後及時分級,包裝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