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的人從何獲得力量

2020-12-22 騰訊網

素材:來源於網絡

編輯: 心理健康看過來

人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內向的人與外向的人的生活,會有迥然不同的歸宿。

你了解自己嗎?知道自己是屬於內向還是外向的人嗎?了解自己的性格會助你改善你的精神健康哦……

大多數人的性格,都是天生註定的,不外乎內向或外向兩類。但同時,我們也或多或少會有雙重性格的傾向,在不一樣的時間和場合會表現出不一樣的性格特點。舉例來說,當你面對一群陌生人時,你也許是內向的,而當你和家人在一起,你又變得很外向。但總的來說,只有一種性格會佔主導位置,而這也決定了你究竟算是內向的,還是外向的。

如果你不確定自己屬於哪種性格,可以做做下面這個小測驗。

小測試:你是否屬於內向性格?

請根據每句的陳述,回答「是」或「否」

關於個性特徵

1.當我需要休息時,我更樂於獨處或和另外一兩個人在一起,而不是和一群人待在一起

2.當我必須在某個時限內,或某種壓力下完成一個項目,我會感覺很焦慮

3.人們有時會說我很冷淡,不愛說話,還有總是很平靜——難以捉摸

4.我在說之前會先思量一下 ——通常在大腦內未整理好之前我輕易不會和別人說我的想法

5.有時,我對某種氣味、肢體的碰觸、味蕾的刺激、聲音或者對某些人會有很強烈的反應

關於你在工作中、學校或家裡的性格表現

6.當我在公司或在家裡做某項工作時,我喜歡有大把不被打擾的時間可以來完成工作

7.當我在和別人聊天前,我會提前寫些提示性的便條

8.我喜歡和一個人,或幾個特別鐵的朋友分享某個特別的時刻,而不是和一群人

9.我常能注意到別人看不到的某些細節,比如面部表情或某個小舉動

10.如果我說「我會做某件事」,那我肯定會去做。

11.如果一次要接受太多太多的信息,我常常會走神

12. 我常常要花很多時間把信息進行分類,例如工作報告,或者從朋友那聽來的某些事

13. 我通常很不願給別人回電話

14.有時當我被問到一個問題或被突然襲擊時,我的大腦會完全呈空白狀態

關於社交場合中的性格表現

15.我並不喜歡成為被人關注的焦點

16.面對一群人時,我會不自在或緊張

17.有時在講話之前,會提前彩排

18.總的來說,當別人在說話時,我更樂於做一個傾聽者

19.我並不喜歡太過刺激的經歷,比如在主題公園玩激流勇進

20.我的朋友不很多,但都是知心密友

21.在某個社交場合之後,我會覺得像被放了氣的氣球,儘管我其實很享受那種場合

22.在我加入某群人或某項活動之前,我會先站一邊看一會兒……

23.當人們之間開始某種爭論或者太過熱烈的辯論時,我通常能感覺到凝聚在空氣中那種很緊張的氛圍

測試結果

數數以上陳述中,你選了幾個 「是」? 你選的「是」越多,你的性格越偏向內向。分數區間是從 「超級內向」 到 「相對外向」。

好了,現在你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屬於內向型的人了吧?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內向人的性格特徵,以便讓你知道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從而取長補短喲。

一、內向人的性格特徵

內向的人比較關注個人內心,並不熱衷於參加各種聚會。由於他們有很強烈的自我意識,所以身處人群中時,他們會格外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這也使得他們在人多的場合會有些小煩躁。

讓生性內向的人在相機前扮滑稽,或在多於兩人的場合說笑話會是相當困難的事,但其實他們是可以非常睿智的。他們不似「Larry, Curly and Moe」(20世紀五六十年代風靡美國的《活寶三人組》中的三個人物)那麼搞怪,他們更有點兒爾像伍迪艾倫——當然這麼比喻並不是說內向性格都帶神經質哦。

內向的人在處理他們的情緒,思考和觀察時都是默默在心裡完成,外人覺察不到。他們也可以是很會社交的人,但不如外向的人那麼易向別人透露自己的內心;他們相對有些孤僻,不是很開朗;他們在應對某種情況之前都需自己思量一會兒;他們都愛自己琢磨,然後得出某個想法。當然,內向性格也可以是充滿熱情的,但通常不是那麼富有野心。

內向的人很容易集中精神於某件事上,而且可以持續很久,但他們一旦認定了某件事,別人很難說服他們。

二、內向性格意味著愛害羞和喜歡安靜嗎?

有些內向的人並不像大家傳統意義上認為的那樣害羞,他們甚至不吝與任何人搭腔。這類人很享受和不同的人聊天,也喜歡去各種聚會和大大小小的活動。但更多內向的人更喜歡待在家裡,他們覺得與人寒暄是件很簡單但麻煩又無聊的事,他們更樂於和那些有深度的人進行有意義的對話。

那些內向的性格特徵並不一定是猶豫不決、磨磨蹭蹭的,但他們確實喜歡三思而後行,而一旦他們準備好了,他們就會堅決地去做了。

三、內向的人在哪裡獲得能量

內向的人是可以從內在汲取力量的,而當和別人在一起的時候則是耗費或釋放能量的過程。當一整天的交際或活動結束之後,他們會感覺很疲憊和空虛。他們需要重新為自己充電,比如一個人讀一本書,做做白日夢,隨意畫幅畫或者搞搞園藝,總之需要獨自做一些事情讓自己重新恢復能量。當然,這不意味著他們肯定會獨自住在山洞裡,或山上,或瓦爾登湖……他們只是需要一些時間回歸自我,而這種力量源自他們自己的內在。

四、內向和外向性格在生理方面的差異

內向性格的額葉腦、前側丘腦以及其他和記憶、策劃、解決問題相關的大腦區域的血流量較高,他們大腦的緊張度和外向的人有很大差異。

五、戀愛關係中的內向人群

內向的人並不全都害怕那種親密關係, 但要完全了解他們可著實要花一些工夫,相比較,性格開朗、對人友好的外向性格就很容易被了解。對於內向的人,約會或者建立一種親密關係都是很大的挑戰,所以如果能學習一些約會小技巧之類的會很有幫助。

相關焦點

  • 內向的人,如何獲得向上生長的力量?才能實現自我突破
    今天小白要和大家分享的內容是關於內向的話題,相信不少人很困惑,是不是這個世界都是外向型的人主宰的?其實不然,內向型的人同樣也有可以利用的優勢,運用得當也可以有所作為。這個話題分三個維度來展開,包括人為什麼會內向、內向的性格如何阻礙人的成長、內向的人應該怎麼辦,一一庖丁解牛般的把這個困擾很多人的問題解決掉,從而獲得進步和成長。
  • 內向並非羞怯:30%的人內向但蘊含強大力量
    人們常常認為內向的人很害羞,不過內向與害羞並不能完全畫上等號,儘管兩者之間確有重合的部分。害羞是一種焦慮的情緒,帶有行為上的抑制性。害羞的人往往害怕社會對他們做出負面判斷,因而會儘量避免社交場景,儘管有時候他們也想加入其中。內向的人也會躲避社交場景,但躲起來的理由則是——他們更想一個人呆著。
  • 孩子內向怎麼辦?別怕,內向的人更容易獲得成功
    當下的社會不管是在學校、在職場還是在等等一切場合,像個外向的人好像更吃香,內向的人存在感很低,於是家裡有內向的孩子家長就會千方百計地讓孩子活潑一點,善於表達一點。其實有很多家長不知道,孩子內向其實也是一種優勢,為什麼這麼說呢?
  • 《內向心理學:安靜的力量》①:內向者,讀對的書,然後讀懂自己
    前言1月前,讀到牛瑞華老師的書評文章,《這個世界需要內向的你》。這篇書評的評論對象是,西爾維亞·洛肯博士的《內向心理學:安靜的力量》一書,原文刊登在2020年2月17日的《北京晚報》上,而書評人牛老師正是《內向心理學:安靜的力量》的策劃人兼編輯。
  • 安靜的力量| 別再讓內向成為你的藉口
    ## 2012年出版的《安靜的力量》,作者Susan Cain;Cain的這本書是一本極其暢銷的書(在亞馬遜有5,400條評論),並且,隨著她非常受歡迎的TED演講,安靜內向開始成為一種新鮮的文化現象。
  • TED演講內向性格的力量:別再為「不夠外向」焦慮
    前不久分享過一篇關於外向與內向性格差異的文章《外向者VS內向者的關鍵差別》,留言中有一些爭議。當然,外向和內向不是割裂二分的,卡爾·榮格(Carl Gustav Jung)說過世上絕沒有一個純粹的內向的人,或者一個純粹的外向的人。如果有這樣的人存在的話,那麼他會在精神病院裡。人的心理是複雜,不是每個行動選擇都可以用外向、內向的性格詮釋。
  • 為什麼有的人性格內向,不善於與人打交道,反而更容易獲得成功
    摘要:貝多芬,高爾基、華盛頓、著名企業家摩根,俄羅斯總統普京,還有耳熟能詳的周星馳、周杰倫、陳道明,都是各行各業的成功人士,身上卻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內向。為什麼有的人性格內向,不喜歡與人打交道,反而卻容易獲得成功?
  • 性格內向的人如何打通自己的職業成長通道?
    長大後找工作,發現很多公司招人的時候也喜歡加一條「性格外向,開朗活潑……」我們的社會對於性格內向的人似乎不怎麼待見,外向的人往往被看作是有能力、有本事的,會混得開並且更容易成功,內向的人則很可能被認為是情商低、不擅長溝通與社交,不能成為領導者,也不容易獲得成功,以至於很多性格內向的人也有些替自己感到擔憂和焦急。
  • 怎樣賦予內向性格孩子成長的力量
    父母怎樣賦予內向性格孩子成長的力量積極看待內向孩子的性格優勢。內向孩子的父母,首先要破除那種認為外向性格優於內向性格、內向是性格缺陷的認識誤區;認識到內向孩子的性格優勢,接納並從內心欣賞他們;相信內向性格的孩子同樣可以獲得良好的人際關係、豐富的內心、自信而成功的人生。
  • 內向的人應該怎麼辦?
    著名的瑞士心理學家榮格(Jung)在其心理學理論中指出:「人可以從不同的事物中汲取能量——外向的人可以從和他人的相處中得到能量,而內向的人可以從獨自的思考得到能量。」 內外向的性格都有各自的優點,不必太刻意去改變什麼,內向在某些方面也是有利的,所以內向的人不應該謀求徹底改變自己,而應當慶幸自己擁有這樣的個性,並通過最適合自己的方法獲得能量。
  • 《內向高敏者》:內向、敏感、喜歡獨處?一本書教你認清自己
    安靜讓內向的人用一種更深刻的方式發現自己,從內部獲得新的力量。愛因斯坦出生於德國,是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被《時代周刊》評為20世紀的『「世紀偉人」,他創立了相對論,1921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為物理領域做出了極大貢獻。人們都說他是天才,但是他自己說:「我沒什麼天賦,只是天生十分好奇而已」。
  • 性格內向怎麼了?內向的人厲害著呢!不要總認為孩子內向就丟人
    為什麼父母親會害怕自己的孩子成為內向型性格呢? 一來是因為人們都認為內向的人是不合群的邊緣人,沒有朋友;另一方面人們認為內向的人未來可能會被社會厭惡、唾棄甚至淘汰,更別說有出息。其實,這說明大部分人都是戴著「有色眼鏡」在看人......
  • 安靜的力量:如何幫助內向的孩子成功?
    她足足用了一年時間學習公開演講課程,還在書裡提到了內向者常常會體驗到的一種感受:駕車去某個研討會發表講話的途中,她發現自己「一直在祈禱發生一場災難來臨——洪水、小規模地震什麼的,那樣我就不用去做這件事了。」 什麼樣的人是內向的人? 內向的人往往在更安靜、更柔和的環境中覺得更舒服。
  • 《內向心理學》:內向者的社交手冊
    《內向心理學》是一本針對內向者的實用社交手冊,不僅幫內向者認清自己的優勢和障礙,順利與人相處,也同時告訴外向者如何與內向者溝通。她透過這本書,向我們傳達一個信息:在這個廣闊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外向世界裡,內向者並不孤單。她通過這本書,指導全球被忽視的50%的內向者人群,如何發揮自己的優勢,也告訴內向者身邊的人,如何與內向者相處。這是一本人人都值得閱讀並且能從中受益的溝通手冊。
  • 在TED演講中學英語:內向者的力量
    背單詞、做真題是考研英語的基礎複習任務,不過偶爾累了看看電影,聽聽演講也能一邊放鬆一邊學習英語,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則TED演講:內向者的力量,一起欣賞吧!   不知怎麼我總覺得我安靜和內向的風格並不正確。我應該更多地嘗試一個外向者的角色。而在我內心深處總覺得這是不對的,因為內向的人都是非常優秀的。但是多年來我都否認了這種直覺,於是我成為了華爾街的一名律師, 而不是我長久以來想要成為的一名作家。部分是因為我想要證明自己也可以變得勇敢而堅定。當我只是想要和朋友們吃一頓愉快的晚餐時,我卻總是去那些擁擠的酒吧。
  • BBC觀點 - 內向,安靜的力量 The quiet power of introverts
    我是個內向的人,我喜歡這樣的自己。And I'm not alone.我並不孤單。因為世界上充滿內向的人,而我們以安靜的方式生活,我們需要擁有孤獨的時間,這不是缺點——而是禮物。But as an introvert it's not always easy to realise how wonderful you are.但內向的人其實不容易了解自己有多好。
  • 要相信 內向的孩子 自有力量 也自帶光芒
    不知道性子和我差不多的朋友,有沒有這種感覺:在群體中,只要人數一多,尤其是一兩個較活躍的人存在時,自己會有種插不上話的感覺,久而久之就變成做個傾聽的人就好了,也就越來越不會講話。和不熟的人交談時,很容易冷場,找不到話題聊天,或者說找不到有趣的話題,一副十分正經的模樣,但其實別人是覺得你很無趣的吧。 還有種情況經常發生,當和別人聊天時,會不知道應該接什麼話而不至於尬場。
  • 永遠不要低估一個性格內向的人!
    直到看到美國著名作家蘇珊·凱恩的TED演講《內向性格的力量》,繼而又看了她的書籍《安靜:內向性格的競爭力》,我才開始重新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原本的性格。原來這個世界上有1/3的人是內向者。她開始嘗試接受自己內向的性格,去汲取內向的力量,去撕開所有不好的標籤。最後她談到:我越來越發現,內向還是外向,都不是什麼決定性因素,它既不會決定你成功,也不會決定你失敗,人最終的樣子,是由性格和人格決定的。
  • 內向的人成為偉大管理者的指南
    蘇珊·凱恩(Susan Cain)的《安靜:內向者在喋喋不休的世界中的力量》(Quiet: The Power of introvert in A World That Can 's Stop Talking)一書中有一個關鍵點,那就是內向-外向團隊的力量。 如果你是一個內向的企業家,正在尋找合伙人,不要被誘惑去選擇和你一樣的人。
  • 永遠不要低估一個性格內向的人
    直到看到美國著名作家蘇珊·凱恩的TED演講《內向性格的力量》,繼而又看了她的書籍《安靜:內向性格的競爭力》,我才開始重新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原本的性格。 她開始嘗試接受自己內向的性格,去汲取內向的力量,去撕開所有不好的標籤。 最後她談到: 我越來越發現,內向還是外向,都不是什麼決定性因素,它既不會決定你成功,也不會決定你失敗,人最終的樣子,是由性格和人格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