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中國史上第一批赴美留學生,用著百姓的血汗錢卻忘了本

2020-12-13 正觀歷史

  公元1881年,上海碼頭迎來一批從美國歸來的特殊人物。他們就是當年清政府動用軍費派往美國的留學生,在美國學習了9年之後重歸故土。然而迎接他們的並不是鮮花和掌聲,而是重重的枷鎖,他們像犯人一樣被押解下船。

  那麼這些曾經被清政府寄予厚望的棟梁到底做了什麼,以至於激怒清政府,落到這般田地呢?還有就是清政府為何動用軍費派遣留學生前往美國呢?這裡我們必須要提起一個人,他就是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閎(hong),他是第一批前往美國留學的中國人,學成歸國之後,深感中國的科學技術與美國有巨大差距。

  於是在1868年,容閎向清政府提出派遣中國幼童前往美國學習的計劃。這個時候中國距離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已有8年,距離太平天國運動結束已經過去4年。國內局勢穩定,這就為赴美留學計劃打下了基礎,在曾國藩,李鴻章等洋務派大臣的極力支持下,清政府決定派遣120名幼童前往美國學習。留樣時間定為15年,專門學習科學技術,並從海軍軍費中撥出專款作為留學生的費用。

  這批幼童走的時候只有十二三歲,生活習慣,價值觀念尚未完全形成。於是在到達美國後,幼童們很快便被美國的文化所同化,像什麼四書五經已經完全失去興趣。許多人也不再願意穿著中式服裝,而是穿起了美式服裝。頭後面的那個長長的辮子不僅礙事還盡遭美國人的白眼,許多人索性把辮子剪了。

  當清政府知道這些事情之後,逐漸對這批幼童失去信心,認為他們不會學到什麼技術,反而糟蹋了錢財。更讓清政府不能容忍的是,部分幼童受到美國宗教的影響,漸漸的信奉上了基督教。於是清政府一聲令下,將這些幼童全部召回。1881年,在美國學習了9年的幼童們分三批開始回國,除去少數病故和抗拒回國的幼童,一共有94名幼童回到了中國,這就是我們文章開頭看到的一幕。

  清政府派遣幼童赴美留學是想藉助外國之手幫助中國提高科學技術,出發點當然是好的。可惜的是他們沒有意識到,思想的改革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基礎。歐洲各國無不是先改革開放思想在發展的科學技術。清政府不希望開放思想,卻又想發展科學技術,這無疑是不能成功的。

相關焦點

  • 曾國藩主持派遣中國最早的第一批留學生赴美學習
    這批男孩將作為中國第一批留學生遠渡太平洋,來到美國,接受西方教育,以圖回來報效國家。隨著美國遠洋船拉響汽笛,一段重要的歷史啟程了,誰也不知道,這段路程將會那麼艱難。第一批留學生出發了,這背後都隱藏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呢?我們從畢業於耶魯大學的中國第一位赴美留學生容閎說起。
  • 聚焦|148年前的今天,中國第一批留學生啟程赴美!
    1872年夏,「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閎組織第一批留美幼童30人赴美留學,此後至1875年,清政府每年繼續遴選30名少年渡洋深造,4年共派出120名,是為中國最早的官派留學生。當時人認為出洋留學吉兇難測,留學生全是平民子弟,沒有皇室官僚子弟。1872年8月11日陳蘭彬、容閎率領第一批學生梁郭彥、詹天佑等30人啟程赴美。此後每年派遣30人,至1875年,120名留學生派完。首批30名留學生由陳蘭彬任監督,容閎任副監督。
  • 52位第一批赴美留學者 而今他們都在做什麼?
    改革開放後首批留學生赴美學習30年紀念會上,當年的學者再聚首。歷經8年,34萬字的《1978:留學改變人生——中國改革開放首批赴美留學生紀實》一書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這是我從事對外傳播媒體工作時期,對當代中國留學生新聞、數據和歷史資料進行傳播、梳理和研究的成果。全書分上編和下編。
  • 1872年的第一批赴美留幼童——發展史不可或缺的力量
    赴美留學當下,交通便利、通訊發達,出國留學已經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了。然而你能想像在思想閉塞的清朝年間,一群平均年齡在十二三歲的幼童,被政府選派出國學習西方技術,是多麼讓人驚訝的事情嗎?向西方蠻夷之人學習本就夠可笑的了,更何況是前往大家口中的」蠻荒之地』』。所以基本上沒有父母願意送孩子出國,這讓原本在上海開展的首批招生工作變得愈發困難。
  • 中國第一批赴美女留學生,她們的一生都在書寫著傳奇
    船上除了來往兩地的商客,還有清政府教育顧問溫秉忠夫婦帶領的15名年輕留學生。其中,還有四名女學生。清政府教育顧問——溫秉忠她們是胡彬夏、王季茞、曹芳雲和宋慶齡,最大的曹芳雲30歲,最小的王季茞剛剛13歲——她們是中國第一批公派赴美女留學生。
  • 中國第一批赴美留學生,為什麼有些不願回國?看完讓人感動
    在洋務運動初期,上百名留學國外的留學生,他們其實經歷了許多常人難以想像的坎坷。留學生是由清政府拿軍費撥款送出去,最初計劃留洋時間為15年。後來因為一些事情傷透了清政府的心,決定提前召回這些留學生,本來這些留學生本該心繫祖國才對,然而回來時卻有一些不願回國,是什麼原因導致他們最後不願回歸祖國的呢?
  • 中國第一批官派留學生,才華橫溢,回國後卻被要求「改邪歸正」
    中國第一批官派留學生,才華橫溢,回國後卻被要求「改邪歸正」   中國歷史上第一批官派留學生,是指1872年至1875年,由「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閎組織,清政府出資委派的赴美留學生。共計120名,分4次派到美國學習交流。
  • 留美幼童:中國第一批官派留學生,緣何中斷學業,半途而歸
    出國留學,也許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並不陌生,但對於一直採取閉關鎖國政策的大清王朝來說,選派留學生去歐美學習卻是歷史上破天荒第一次出現的。面對從來沒有邁出國門、對外面世界一無所知的十三四歲的青年,前面究竟有什麼在等著他們,是茫然不知的。
  • 中國赴美留學生增幅銳減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時報記者 劉皓然】美國國務院和國際教育協會16日聯合發布的「門戶開放」報告顯示,2019至2020學年度,中國赴美學生的增長率已不足1%,在10年前的「黃金時期」,這一數值曾達到23.5%。據《華盛頓郵報》16日報導,該報告展示了對全美700多所學校進行調研後的結果。
  • 首批中國公派的30名赴美留學生僅2人順利畢業,4人病逝於美國
    1872年第一批中國公派赴美留學生1872年8月11日第一批30名留學生從上海出發,搭乘明倫船,經過25天的航程,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儘管1872-1875年已經全部派出了四批留學生,但到了1881年,據中國留學生事務所監督吳嘉善(字子登,南豐人)聲稱:外洋風俗流弊多端,怕留學生們沾染惡習,於是駐美公使陳蘭彬(字荔秋,廣東吳川人,鹹豐三年進士)上奏朝廷建議撤回這四批留學幼童(因留學生們出國時平均年齡僅12歲,因此也稱他們為留學幼童,第一批中最大的曾篤恭16歲,最小的容尚謙、鄺榮光才10歲)。
  • 中國赴美留學生將停止? 大學驅逐公派留學生
    中國赴美留學生將停止? 大學驅逐公派留學生【美國新聞速遞】楊平俊綜合編譯8月31日, 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在接受媒體訪問稱,總統川普正在考慮是否限制中國學生赴美。蓬佩奧並未透露更多細節,他稱未來數周或數月會有更多消息對外公布。
  • 中國第一批官派留學生,回國的94人功成名就,沒回的26人結局如何
    近日,由於英國疫情日益嚴重,一則「1.5萬小留學生滯留英國,家長申請包機接回」的消息引發廣大網友熱議。要求包機接回的家長和國內怒罵反對的網友各執一詞,爭論不休,我的思緒卻被拉回到140多年前,那120名留美幼童身上,他們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批正兒八經的官派留學生,出洋時平均年齡只有12歲,和目前滯留英國的很多小留學生年齡相當。
  • 中美建交後首批52名赴美留學生,7人成院士,清華大學9人全部歸國
    留學之後回國,把先進的科學技術傳回國內,順便還傳授給其他人,有很多留學生回國都成為中國眾多領域的開拓者和奠基人。自1872年清政府派出首批官費赴美留學生至1978年,106年間,中國出國留學生總數有14萬人。
  • 清華創始人唐國安:培養胡適竺可禎等赴美留學生
    這樣,醫學館第一批八名學生,都在留美幼童中作了調配。唐國安就是在此時,被官方安排改行學醫了。  對李鴻章和周馥來講,做好留美幼童的回國安排,讓他們繼續從事與洋務相關的工作或學業,就算是做好了善後。幼童個人的感受,以及是否學以致用,並非考量的重心。對唐國安而言,學醫非其所願。何況草創時期的醫學館,除了馬根濟執教外,僅有兩個外國醫生兼職幫忙,辦學條件很差。
  • 清政府為求強求富,派遣百名幼童赴美留學,為何又將他們強行召回?
    留學生之父容閎 二、遠赴西洋,求自強真經 1872年8月11日,輪船汽笛聲響徹在上海碼頭,第一批留美學生即將踏上求學之路。他們很快克服了語言障礙,並順利進入各地中學就讀。1880年,表現優異的數十位留學生成功考取了美國頂尖學府,其中耶魯22位,麻省理工8位,哥倫比亞大學3位,哈佛大學1位。當時的中國對於大部分美國人來說是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這一批中國學生進入大學後,自然受到了美國人的關注,時任美國總統格蘭特還曾接見過他們。
  • 52名首批赴美留學生全部回國!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
    在1978年時,出國留學可是個陌生的名詞,中國當時從14717名參加選拔的學生中派出52名首批赴美留學生出國,他們最終全部回國發展。留學這當中經歷了什麼趣事呢?要讓他們主要去搞自然科學,這是五年內最快見效提升教育水平的辦法之一。我們要一方面提升大學的水平,另一方面也要派人出去學習,這樣有了比較才有進步。為了貫徹主席的指示,教育部迅速組織赴美留學生,在清華大學,中科院,北大等學校共選出52名學者,在中美建交之前抵達美國。
  • 送120名中國幼童赴美留學,「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閎的半生浮沉
    在獲準後,經過兩年艱難的籌備,1872年夏末,第一批赴美學生渡過太平洋到達美國,隨後120名幼童全部抵達美國。作為送幼童赴美留學的重要支撐,曾國藩未能親眼看著這批學生出國,在留學事務籌備期間就已去世。在曾國藩去世後,幼童留美事務便全交由思想較為保守的李鴻章主持。這群在封建綱常倫理中成長起來的孩子,來到崇尚平等、自由、民主的國度,天性逐漸被釋放,個性也隨之張揚。
  • 赴美留學生想回歸中國,當美國不再偽裝時,中國留學生便成了羊
    根據赴美留學生的說法,以前會在學校自習到很晚,但是自從疫情爆發之後,他就開始減少出門的頻率,能不出門儘量就不出門,在"反華"氛圍的包裹下,他非常害怕自己會成為激動民眾"反華"行動裡的犧牲品,在如此嘈雜的大環境下赴美留學生也是如履薄冰。
  • 148年前30名中國公派的赴美留學生僅2人順利畢業,4人病逝於美國
    第一批30名中國公派留美幼童1872年8月11日第一批30名留學生從上海出發,搭乘明倫船,經過25天的航程,到達美國的舊金山,之後再乘坐火車到美國東北部的新英格蘭地區。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儘管1872-1875年已經全部派出了四批留學生,但到了1881年,據中國留學生事務所監督吳嘉善(字子登,南豐人)聲稱:外洋風俗流弊多端,怕留學生們沾染惡習,於是駐美公使陳蘭彬(字荔秋,廣東吳川人,鹹豐三年進士)上奏朝廷建議撤回這四批留學幼童(因留學生們出國時平均年齡僅12歲,因此也稱他們為留學幼童,第一批中最大的曾篤恭16歲,最小的容尚謙、鄺榮光才10歲)。
  • 中國留學生在美遭驅逐,川普考慮限制中國學生赴美
    8月31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川普正在慎重考慮限制中國學生赴美在採訪中,被問及是否將在這段時間內會發布禁止或進一步限制中國留學生赴美學習的禁令時不過,要說美國這麼做會不會影響留學生們對於赴美留學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