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了快上小學的時候,父母都是既開心又擔心的心情,怕孩子適應不了學校的規矩,上課不能專心聽講。
尤其是在入學前的幼小銜接階段,家長更是會略顯焦慮,想著要不要報個班?要不要讓孩子早一點接觸小學的知識……但,幼小銜接除了讓孩子在知識層面打基礎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孩子的能力,尤其是這4種能力。
1. 養成規律的作息時間
幼兒園的規矩都比較寬鬆,尤其是關於時間安排方面,不會給孩子太多的限制。可是上了小學就沒有那麼自由,早上不能遲到晚上回家還有作業,午飯的時間也是固定的。
如果上幼兒園的時候,孩子的時間安排比較混亂或者隨心所欲的話,上小學後孩子一時之間肯定會對這種嚴格的時間安排產生牴觸,甚至影響學習效果。所以在幼兒園,尤其是入學前的暑假期間一定要養成合理的、規律的作息時間。
2. 思想獨立
兒童心理學家德雷克斯說:「不要替孩子做他自己能做的事情,當我們過度保護或者幫助孩子的時候,也剝奪了他們成長的權利。」
在幼兒園時,遇到問題只要尋求老師的幫助就好,父母也會無微不至地替孩子處理很多事情。可是到了小學,孩子就要更多的面臨自己判斷和選擇的情況,在學習中更是需要獨立思考才能有進步。
所以家長應該從孩子剛上幼兒園的時候,就逐漸引導孩子在能力範圍內鍛鍊自理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放開包辦的雙手讓孩子自己嘗試,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3. 平衡學習和玩的時間
幼兒園時期孩子的主要任務是在玩中探索,但是到了小學之後,重心就變成學習大量的知識。如果孩子還像以前一樣貪玩,那麼就很難跟上學習的進度。
所以家長可以從上學前的一年或半年開始,培養孩子將更多的時間用來閱讀,因為閱讀並不是硬逼著孩子學習,幼兒園期間孩子可以看一些喜歡的繪本、有趣的故事,或者一些好玩的立體書、遊戲書等。
時間長了,孩子就會習慣每天有固定的時間用來閱讀,而不是玩或者動畫片。上學後,讓孩子將閱讀的時間分出來一部分用來寫作業、學習也會更容易被孩子接受。
4. 學會處理人際關係
小學和幼兒園完全不同,班級人數多,而老師只有一個,不能隨時關注每一個孩子。再加上陌生的環境,剛上小學的孩子很容易產生失落感。
所以在幼兒園期間,父母就要教會孩子積極主動地與同學交流,如何能與同學建立友誼。還要告訴孩子,在學校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比如被同學欺負或者遇到霸凌,一定要告訴老師或者家長,父母永遠都是最值得依靠和信任的。
孩子從幼兒園時的小小孩,成長為一個小學生,不單是年齡的增長和環境的改變,更要經歷心理上的成長。所以,並不是送孩子去上一個銜接班,或者教會孩子拼音、算數,就等於做好了幼小銜接。重要的事讓孩子在行為和心理層面都準備好,才能平穩順利地做好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