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諾諾的幼兒園召開了本學期的第一次家長會,主題直接針對「幼升小」銜接工作,專程請來小學名教師給在座的父母進行面對面的交流。
「孩子的幼小銜接工作怎麼做?」這個問題,幾乎成為所有幼兒園大班階段父母們最關注、最擔心的問題。
的確,從幼兒園到小學,隨著孩子學習戰場的轉移,隨之改變的還有學習內容、學習模式、學習思維、作息時間等方方面面。是否做好「幼小銜接」工作,為孩子能否順利開展小學學習,打下重要的基礎。今天,諾媽做為一個備戰「幼升小」的家長,跟各位父母聊一聊關於「幼升小」應該注意的那些事兒。
習慣養成篇
「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這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專家威廉詹姆斯的話,時常被拿來作為「習慣培養」的警訓。
針對「幼小銜接」的孩子,相比知識儲備,習慣養成更重要,良好的習慣能為後繼的學習打好基礎,減輕父母一半的教育精力。
那麼,一年級的孩子需要養成哪些良好習慣呢?諾媽整理了一張習慣表格,各位父母可以對照一下,查漏補缺,看看自己的孩子哪一方面還有待加強?
知識儲備篇
誤區一:幼小銜接就是提前學好「拼音」嗎?
很多這個階段的父母都有共識:要讓孩子提前學好拼音。至於為什麼,卻又說不出原因。諾媽建議父母們:任何事情,了解原因再做對策!
之所以要讓孩子提前接觸拼音,主要有這三方面的原因:
其一老師的教學進度過快,一個月左右的拼音教學,0基礎的孩子無法消化。雖然今年開始,新改革的小學語文教材把拼音教學往後推了幾個月,適當為剛入學的孩子有了適應緩衝期。但是,要在短時間掌握拼音學習,還得有基礎。
其二拼音教學比較抽象,相對枯燥,學習難度比較大。作為一個剛剛從幼兒園邁入小學門檻的孩子來說,適當的知識鋪墊,能提高孩子進入小學的適應能力。
其三拼音很重要,它作為學習工具,未來關係到孩子識字、考試等方方面面,基礎要打紮實,就像打房子的地基一樣重要。
當然,拼音要學,其他知識也要儲備。幼小銜接的知識儲備,主要針對語文、數學來講。
語文方面:拼音是一塊內容,識字量也是其中重要的一塊內容。
數學方面:讓孩子學會20內的加減法。
誤區二、幼小銜接是不是提前學課本知識?
絕對不能提前讓孩子接觸課本!這是敲黑板的重點。
為了讓孩子順利過渡小學,有不少的媽媽會跑書店買來小學一年級的數學、語文課本,按著課程一點一點教孩子學習,希望等孩子正式上學了,能夠輕鬆上陣。
這其實是非常不可取的方法!
低齡的孩子本身專注力差,很容易被身邊事兒給吸引,導致分散注意力。課本上的新知識是吸引孩子學習的一個興趣點,孩子一旦發現,這個內容自己學過,那麼就會在潛意識裡面放棄學習。這個時候,他雖然人坐在課堂,心卻不再聽老師講解,哪怕一支鉛筆都會轉移他的上課注意力。父母教孩子知識,要用與課堂不一樣的教學工具。
其他注意篇
A、學習用具,一切從簡
孩子從幼兒園升入小學,是一個裡程碑式的階段,為了給孩子一個成長的儀式感,很多父母會帶孩子去學習用品店正式購置一套學習用品。一般在這時,父母們會把選擇權交給孩子,讓他們自己挑選喜歡的學習用具。孩子往往會主動選擇那些比較好看好玩的學習用品,比如頭上帶著卡通玩偶的鉛筆,一個多功能的鉛筆盒,一塊造型獨特的橡皮……
事實上,這些好看好玩的學習用具,卻常常成為孩子課堂走神的一部分原因。一堂四十分鐘的課,本身對孩子是一份考驗,當孩子坐不住的時候,手頭上的這些小玩意兒就成為了他的興趣點。因此,挑選學習用品,一切從簡。
B、人身安全,時刻牢記
幼兒園和小學,有一個非常大的區別就是:老師關注點的轉移。
在幼兒園,無論是在課堂還是在戶外,人身安全始終是幼兒園老師最關注的問題,1個班3位老師6雙眼睛,幾乎是全方位無死角地緊盯著每個孩子的一舉一動。但是到了小學,老師的關注度主要集中在了孩子的學習上,走出課堂,孩子的戶外時間基本都是全自由,無監管。孩子好動,一不留神就會出狀況。
所以,關於安全問題,父母一定要時常對孩子叮嚀,多想到一點,多對孩子交代一次,總少一些隱患。說到底,孩子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這份幼小銜接的準備工作對照表,需要的父母可得收好啦!孩子順利,父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