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喜歡,所以專注博易地理2020.4.19
前幾天有粉絲留言,說自己在地形對地理環境的影響這方面比較困惑。
現將一些考點做了一些總結和梳理,歡迎補充。
地形,是自然地理環境要素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區域地理環境的形成、發展、演變起到基礎性的作用。
它對於地理環境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環境2大方面。
地形對於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
主要體現在氣候、河流、植被、土壤、自然災害等方面。
地形對於人文地理環境的影響
(1) 地形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首先,地形影響農業生產的類型。在氣候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平原區適合發展種植業。一般而言,坡度小於25°可修築梯田發展種植業,坡度大於25°發展林業或養殖業;如我國的亞熱帶紅壤丘陵地區,從山麓到山頂可依次發展種植業→果園→毛竹(或經濟林)→薪柴林→原始林(或次生林)。
其次,地形影響農業的機械化水平,平原區機械化水平較高,山區機械化水平較低。
(2)地形對於工業的影響
地形對工業影響總體較小。但也要考慮特殊工業對於地形的考慮,如需要大面積廠房的工業會選擇地形較為平坦的地區,有利於施工。
有汙染的工業儘量不要分布在盆地,因為盆地地形較為封閉,靜風頻率過高,導致通風不暢,同時易產生逆溫現象,不利於環境保護。
同時地形也不利於市場的拓展,影響其經濟腹地。在產業轉移的時候也會影響其空間的變化。
(3)地形對交通運輸等工程建設的影響
①影響交通運輸線的走向與形狀。丘陵山地交通運輸線一般分布在地勢相對和緩的山間盆地和河谷地帶,形態上一般呈「之」字型,平原地區交通運輸線呈網狀分布。
②影響交通運輸方式的選擇。山區交通運輸方式多以公路為主。港口也需要陸域平坦,促進基礎設施的建設。
③影響交通運輸建設成本。一般而言,平原地區交通運輸建設成本低於山區。
④影響交通運輸網的密度。山區交通網密度小,平原區密度大。
另外,許多工程建設需考慮地形地質因素。如水庫需要避開斷層,壩址多選擇在峽谷處,隧道多修築在背斜部位等。
(4)地形對於文化的影響
主要體現在文化的傳播、語言的差異、信息交流等方面。如山地文化的形成、一些特殊語言、民族、建築等都會因為特殊的地形閉塞得以保留和傳承。
以上就是地形對於地理環境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