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突與尊重,讓渡與平衡,這本書提煉出典型的親子關係與師生關係

2020-12-11 愛美食的表哥

在中國當代兒童文學創作群體中,常新港是一位始終保持很高創作能力與水準的作家。從20世紀80年代創作《獨船》始,到近年來的《我想長成一棵蔥》《尼克代表我》《五頭蒜》等,常新港堪稱兒童心靈問題的賦形者,尊重童心的代言人。他的小說創作秉持著深度介入兒童精神生態的創作態度,保持著對世態人心的高度敏感與熱切關注。作品往往能深入不同時代兒童心靈的最隱密處,講述孩子們深陷其中又無法言明的心靈束縛,呼喚尊重童心的人間大愛。2019年的新作《三片青姜》,是常新港成長小說領域一部頗具突破意義的作品。作品對具有鮮明「當下性」的典型環境中的典型兒童的塑造,對代際衝突與教育觀念衝突富有時代意義的解讀,以及對兒童成長真諦的反思,令人印象深刻。

《三片青姜》凸顯了常新港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兒童」的藝術追求。作家落筆於「當下」兒童身處的典型的家庭環境與教育環境,提煉典型的親子關係形態與師生關係形態,並由此勾勒出典型的當代兒童成長環境。人物塑造方面,《三片青姜》秉持了常新港對兒童的個性、鋒芒的張揚。三個男孩,西加康銳、孟達、萬卷,在傳統的「好學生」評價標準下,顯得那樣另類。西加康銳不斷挑戰媽媽的承受底線,執意領養小狗;孟達堅持著一種犧牲自己以成人之美的足球訓練,藉此磨練意志;萬卷的思想常常溢出邊界,成為家長與老師眼中無法溝通的怪孩子。辛辣,刺激,如三片青姜。形式上,則採取了截取生活片斷的方式,直奔衝突而去,而後以細節的穿插交代每個孩子、每個家庭成員的職業、性格、特徵。三個男孩胸中不斷長大的「自我」,催動著他們跌跌撞撞地向前,與來自於家長、老師的成人世界的種種「約束」爆發連續的衝突。

成人與兒童間的代際衝突,是常新港成長小說故事發展的內驅動力,也是常新港借文學之力介入社會問題的創作思路。但《三片青姜》中,常新港的表現方式不僅僅局限在藉助衝突聚焦問題,揭出矛盾,不再像前幾部作品那樣讓人物自我意識的不斷覺醒與長期壓抑逐漸疊加,讓親子間的衝突由「暗鬥」升級為「明爭」,並最終以不可戰勝的家長權威、老師威儀將兒童逼迫到死角,爆發自我傷害式的反抗,或離家出走,或患上各種古怪的心理疾病。《三片青姜》的衝突,是貼著親子關係、師生關係在當代的細微轉化去寫的。當代兒童是新時代多媒體環境下成長的兒童,在眼界、觀念、思維的靈活性、創造性,甚至知識量、閱讀量方面,遠超許多成人。也因此,當代兒童對話語權、決策權、受尊重權的要求與日俱增。在這部作品裡,常新港既真實呈現了當代許多家長、老師面對孩子的束手無策感,更適時地給出了解決問題的建議。

《三片青姜》中,幾位家長的選擇,不是激化矛盾,而是適時地「後撤」與「讓渡」。常新港嘗試以湧動的親情,消解人物間的代際隔閡與衝突。在少年的不斷成長與家長權力的不斷讓渡中,成人成為了兒童心聲的傾聽者與兒童行動的幫助者。成人給予了孩子信任的空間,選擇的空間,甚至試錯的空間。正是在這片成人後撤中獲得的嶄新空間中,成人欣喜地看到了孩子的自我成長。西加康銳在收養小狗、照顧姥爺的過程中,習得了施愛、責任與獨立;孟達在自創的大無畏「磨練」中體會了無私付出與價值確認的快樂;萬卷則在佰老師與石校長的賞識教育中舒展了自己的才華。《三片青姜》中,三個家庭的三個孩子,種種極具典型意義的代際衝突,在成人權力的後撤中,在成人給予兒童尊重與信任的成長空間中,達成了代際間「新」的平衡。這種平衡,產生了和諧而美好的家庭幸福感、成長成就感,也共同確認了對於兒童,什麼才是最重要的精神成長,什麼才是最美好的存在價值,什麼才是最珍貴的人生體驗。

《三片青姜》再次凸顯了常新港具有標誌性的「問題意識」。作家並不願讓自己的故事與故事所承載的思考停步於單一層次,也並不滿足於兒童文學常常藉助的理想主義的結局處理。《三片青姜》的結局,經歷了兩重出人意料的「反轉」,呈現出多個反思層次。作品中唯一可劃入「負面」的形象,是那位以「別說話」「閉上嘴」為口頭禪、秉持「唯成績論」的「吳老師」。吳老師顯然是滯後於當代育人觀念且對兒童缺乏「尊重」的典型,但作品非但沒有讓吳老師最終走向弱勢,反而讓她取代了開明的「石校長」成為「漢華小學」的校長。「一言堂」與「唯成績論」佔據了上風,以「石校長」「佰老師」為代表的嶄新教育理念與教育行為,如曇花一現般復歸沉寂。尊重兒童個性,保護兒童的創造性的教育火花,淹滅在傳統教育觀的慣性之中。作品藉此傳遞的憂慮與警醒,同樣如辛辣的青姜滋味,令人難忘。而結尾處,作家似乎很隨意地一筆宕開了若干年。年邁的吳校長在校園中見到了一位曾經在兒時來中國參加校際交流的外國女大學生「曼瑞」。曼瑞的故地重遊,是為了尋找萬卷、石校長和那個由萬卷策劃的「中國飲食大課堂」。因為正是萬卷那堂創意川菜文化交流課,激發了她學習中國文化的熱情。曼瑞的到來,令吳校長在這所學校、在萬萬千千「千人一面」的畢業生中,重新憶起了那三個讓她難忘的、生薑一般的孩子。他們的形象,仍是那樣的生動。時間,掂量出了對於一個鮮活個體的成長而言,究竟孰輕孰重。

常新港是一位「解放兒童」的當代行者,一位「冷眼熱心」為孩子代言的兒童文學作家。他的代言,不是迎合兒童的狂歡,而是基於一種敏感的、對兒童心靈生態的深度思索。這部直面「問題」的《三片青姜》,再次以典型的當代兒童、典型的親子關係、典型的教育觀念更迭,探討了當代兒童理想態的「成長生態」。常新港曾經為自己的小說選擇過這樣兩個關鍵詞:「尋找」與「丟失」。這種尋找與丟失,不是源於物質,而是朝向精神。在文明不斷進步、物質極大豐富、兒童成為家庭中心的當下,兒童理應得到的理解與尊重,不但沒有順理成章地進步,反而常常在現實功利的擠壓中「走失」。常新港的少年成長小說屢屢聚焦於此,屢屢驚醒成人,在理解兒童、尊重兒童的文明歷程中,路,仍漫漫而修遠。文/崔昕平

相關焦點

  • 初中生群毆老師:師生關係該如何平衡?
    § 師生衝突給我們的啟示近日安徽蒙城範集中學發生嚴重師生衝突,老師和學生打成一團,受傷的不只彼此的身體,學校的榮譽,也再次讓我們反省為何師生之間的關係,究竟要在什麼樣的意義上,方能維持彼此的和睦相處。如教育學者王叢桂的看法,師生衝突指的是:學校中相互共存(interdependent)的師生之間,知覺到彼此想要達成的目標不能協調一致,或者一方覺得另一方幹擾了他達成目標或獲得某種酬賞時,表現出的對立和不合狀態。我認為師生衝突要完全消失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實的。好比學者陳淑遙(2003)研究指出教師們大都已體認到師生衝突不可能滅絕。
  • 用沙盤療法化解5類親子衝突,重建理想親子關係
    如何從源頭解決親子關係的衝突,建立和諧理想的親子關係,成為家裡每天都在思考討論和不斷關注的話題,也因此遇到了《親子關係的重建》這本書。一、用沙盤療法讀懂孩子的內心,看清孩子內心深處的真實困擾在《親子關係的重建》這本書中,作者趙玉萍老師通過20多年的教學及案例研究,將現有家庭存在的親子關係不和諧、衝突不斷等問題歸為5大類。包括父母與孩子間存在認知偏差、相處中缺乏情緒管理能力、行為問題、人格健全、人際關係處理不當等。
  • 《親子關係的重建》:親子關係的精髓,是放手讓孩子成為自己
    《親子關係的重建》的作者趙玉萍老師,說:"所有有關孩子成長的問題,歸根結底都是親子關係出了問題。"深以為然。其實,孩子出現叛逆、拖沓、情緒失控、沉溺於電子遊戲、性格內向、缺乏安全感、霸道…… 這些情況,家長就要注意了。
  • 培養內驅力的孩子,建立尊重與欣賞的親子關係
    如今時代,隔代育兒帶來的觀念衝突、教育競賽引發的攀比焦慮、家庭和事業難以平衡的身份焦慮。 還有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下,全新生活方式帶來的育兒挑戰等等,都在時刻考驗著新生代父母們。只有我們把育兒看成一段關係,才能改變這種思維方式:孩子是個不斷成長的獨立個體,他有自己的思想、情緒和個性。一段關係出了問題,不是大數據和方法論能夠解決的。
  • 家庭關係中總會有親子衝突,面對親子衝突,巧用3R法則應對
    文丨敏敏聊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紛爭有衝突,家庭中也不例外,很多家長都覺得自己家孩子越來越難管教,親子關係越來越緊張。大部分家長都只會覺得是孩子不聽話,其實大部分人都沒有想過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現了問題呢?
  • 師生關係頻頻爆出不和諧「音符」 衝突如何根除?
    原標題:師生關係頻頻爆出不和諧「音符」 衝突如何根除?   日前,河南省潢川縣某中學發生一起教師與學生肢體衝突事件,課堂上一名男教師與女學生大打出手的視頻被曝光後,引起廣泛關注。更應注意的是,近些天來,師生衝突的事件已不是第一次發生,比如幼兒園老師針扎幼童、學生十年後回校打教師「復仇」等。
  • 《親子關係的重建》:解決親子衝突的關鍵是父母的不斷修行
    消息一出,很多家長竟然很理解並深表同情。 為什麼家長和孩子總是衝突不斷?應該如何解決?著名心理學家趙玉萍在《親子關係的重建:用沙盤療法讀懂孩子的心》一書中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大多數的親子衝突由親子關係不良引起。作者通過20多年沙盤遊戲心理諮詢案例,總結出親子衝突主要表現在如下五個方面:認知、情緒情感、意志行為、人格成長和人際關係。本文主要從認知和情緒情感兩個方面進行探討。
  • 好的親子關係 從好的親子觀念開始
    簡 單最近讀完了李中瑩《親子關係全面技巧》,獲益匪淺。「技巧」似乎讓人聯想這是一個技術性的書,但是我認為這本書給我更大的收穫是改變了自己曾經的一些想法和觀念,讓我從新的角度看待育兒和親子關係。李中瑩感慨,下一代在成長的過程中能培養出良好健康的心理,他們才會變得越來越好。
  • 正面管教丨讓尊重、平等的師生關係成為可能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寫到,學校裡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裡裝進另一個頭腦裡,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的接觸。教育是發生在人與人之間的,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人。21世紀,我們要培養出怎樣的人呢?教科文組織強調21世紀的教育應當讓學生學會關心,我們要培養出有責任感、會愛人的人。
  • 《親子關係的重建》:孩子的問題,其實都是親子關係的問題
    文 |晴風圖 |網絡01 孩子的問題,其實都是親子關係的問題不知道你和孩子的關係好嗎?也許你們之間有矛盾,也許你們之間經常吵架,甚至可能會出現冷戰。很多時候,我們都以為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可是當我們看了《親子關係的重建》就會明白,這樣的親子關係,對孩子的成長傷害有多大。
  • 《P.E.T.父母效能訓練》| 親子關係的關鍵是如何解決衝突
    1.如何解決衝突是親子關係中最為關鍵的因素。衝突是生活的組成部分,它不一定是不好的。衝突如何解決,是決定一種關係是否健康、是否令雙方滿意、是否友好、是否深厚、是否親密的最關鍵的因素。2.一個矛盾但真實的命題:運用權力會使父母喪失影響力,而放棄權力或拒絕使用權力會使他們對孩子擁有更多的影響力。
  • 親子教育重要的一課,如何解決親子關係中需求衝突
    我們親子關係的處理過程中,父母和孩子之前總會出現各種不同的需求衝突。如果解決日常的衝突,並不會給孩子帶來不良影響。這也是親子教育重要的一課。需求衝突就產生了,我們應該對孩子究竟是該嚴厲(父母贏)呢,還是該寬容呢(孩子贏)?
  • 這10本書,幫你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2020年,我遇見了這本書,它是科恩博士的最新作品。它告訴我們:遊戲力養育,不僅僅是一些方法和遊戲,更是一種以親密親子關係為中心,兼顧科學和以人為本理念的養育價值觀,而且是一種真正看見孩子的方式。,就被這本書的視角震驚了,原來電子遊戲還可以這樣管理。
  • 這10本書,幫你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04《邊遊戲邊成長》我拿到這本書的樣書時,就被這本書的視角震驚了,原來電子遊戲還可以這樣管理。於是,我給這本書慎重地寫下了我的推薦語。確實,這本書從全新的角度打開了我的視野,現在真的不是「電子遊戲猛於虎」的年代了。
  • 為什麼說:親子關係,決定了我們與世界的關係?
    為什麼說親子關係決定孩子的一生?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我們每個人和世界的關係問題,都能從童年和父母的相處方式中找到答案。和父母相處的方式也會投射到一個人的行為習慣、思維模式、情緒處理方式、以及與他人相處的模式上。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受父母的影響是最大的,這也就是我們要如此重視親子關係的原因。
  • 「換」醒親子關係裡的理解與尊重
    【小蝸牛專欄】「換」醒親子關係裡的理解與尊重原創作者|小蝸牛【1】很多人都聽過這個段子——什麼關係?!說!到底什麼關係?』我那顆八卦的心撲通撲通地跳了起來,忍不住趴到窗臺上支起耳朵等下文。女人繼續咆哮道:『互為相反數啊!』……我默默地關上了窗戶。」這是之前網上非常火的一個段子,卻反映著現實中很多家庭的親子關係。很多父母也表示深有同感,輔導孩子作業成為他們最頭痛的事情。
  • 《狗十三》:面對家庭關係中的親子衝突,我們該怎麼辦
    以此為基礎,我們認為親子衝突是子女與長輩(父母、爺奶等)之間因為某些原因而導致的觀點與行為上的對立、矛盾以及不一致、不協調、不和諧的現象。親子衝突在家庭關係中普遍存在,是一個極其現實又難以解決的問題。親子衝突有突發性、長期性兩種情況。
  • 怎樣建構情感性師生關係
    情感性師生關係要求師生彼此信任,懷有善良情感,在良好意圖的支配下進行交往。  現象:師生交往中的理解錯位  不同的人表達同一行為,效果千差萬別。即便同一教師表現出同一行為,也會產生多種結果。教師給學生起了暱稱,學生對此事看法各不相同。
  • 怎樣的師生關係才叫良好師生關係?
    在一些人員比較多的地方,比如學校,都推遲開學,在疫情緩解後,部分校園開學了,但一些問題依然存在,又再次休息,現在又過上了暑假,教師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幾乎少之又少,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與學生還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麼?
  • 初探小學階段的師生關係問題
    (二)師幼關係的基本類型許多研究顯示,由於教師與學生之間個體的差異使得現實中師生之間的關係呈現出多種不同的形態類型模式。在積極的師生關係中,教師對待學生比較熱情、關愛,並跟孩子密切交流;在有障礙的師生關係中,教師對學生很冷淡,經常性的與學生發生衝突。結合以上文獻,小學的師生關係可以分為親密型、一般型、疏遠型。